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97章 永熙三年暮春,大别山麓寄闲情

英烈传奇 第397章 永熙三年暮春,大别山麓寄闲情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大别山的暮春,雨水总是来得缠绵。淅淅沥沥的雨丝,像无数细密的银线,织成一张朦胧的网,将整个山坳笼罩其中。归田居的屋檐下,挂着的几串干辣椒和玉米棒子,在雨中显得愈发红艳、饱满,透着一股质朴的生机。

一百零三岁的龙天策,披着一件半旧的蓑衣,站在院门口,看着雨幕中的远山。云雾缭绕的山峰,像水墨画一样,浓淡相宜,若隐若现。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草木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茶香——那是从他书房里飘出来的。

“王爷,雨大了,进屋吧。” 安澜撑着油纸伞,走了出来,轻声劝道。

龙天策回过头,笑了笑:“不急。这雨,下得舒服,比长安的雨,有味道。”

长安的雨,带着宫墙的威严,带着朝堂的压抑;而大别山的雨,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山野的自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却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如今,他更贪恋这大别山的“味道”。

走街串巷:从王爷到“龙老爷子”的蜕变

雨势渐小,龙天策卸下蓑衣,换上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便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出了归田居。

这是他每日的“功课”——走街串巷,和邻里唠嗑。

归田居所在的村子,叫“李家坳”,几十户人家,多是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民。起初,村民们知道这位新搬来的“龙老爷子”,曾是朝廷的大官(虽然不知道具体多大),都有些敬畏,见了面,总是恭恭敬敬地喊“龙老爷”,不敢多言。

龙天策却不喜欢这“老爷”的称呼。

他第一次去村口的李木匠家串门,看到李木匠正在做一把锄头,便凑过去,笑着说:“老李,你这手艺,可比长安城里的巧匠,不差啊。”

李木匠吓了一跳,连忙停下手中的活:“不敢当,不敢当,龙老爷见笑了。”

“别叫我龙老爷,” 龙天策拍着他的肩膀,像对老伙计一样,“叫我老龙,或者龙大哥,都行。我啊,现在就是个普通的老头子,跟你们一样,种地,喝茶,晒太阳。”

他还主动帮李木匠扶着木料,听他讲山里的趣事,讲庄稼的收成,讲孩子们的顽皮。渐渐地,李木匠放下了拘谨,和他聊得热火朝天。

一来二去,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位“龙老爷子”,没架子,随和,懂的还多。

他去张寡妇家,看到她正愁今年的稻种不好,便把自己年轻时在江南学到的选种经验,细细讲给她听;

他去王猎户家,看到他打的野物卖不出去,便教他怎么处理皮毛,怎么腌制腊肉,能保存更久,卖更好的价钱;

他去村头的老槐树下,那里总聚集着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他便加入其中,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偶尔也插几句,讲他“年轻时候在外面”的见闻(当然,隐去了那些惊心动魄的部分)。

“龙老爷子,您看今年这雨,对麦子好不好?”

“龙大哥,我家那小子,不爱念书,就爱琢磨摆弄机器,您说这可咋整?”

“老龙,听说您喝过皇帝御赐的茶?那茶,是不是比咱山里的野茶,香十倍?”

村民们的称呼,从“龙老爷”,变成了“龙老爷子”,再变成“龙大哥”“老龙”,越来越亲近。而龙天策,也乐在其中。

他喜欢听张寡妇抱怨柴米油盐,喜欢看王猎户炫耀新打的猎物,喜欢和老人们一起,在阳光下打盹,听着孩子们的嬉闹声。这些琐碎的、平凡的、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像一剂良药,抚平了他过去大半生的疲惫和沧桑。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他常常这样想。

藤椅茶香:帝王赐茶里的岁月静好

每日串门回来,龙天策便会来到书房外的廊下,那里放着一把他亲手编织的藤椅。藤椅用的是大别山特有的青藤,编得细密、结实,坐上去,微微摇晃,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安澜早已为他沏好了茶。

茶,是武夷山大红袍。

这茶,是秦烈登基后,特意派人送来的。据说,是当年太祖皇帝南巡时,钦点的贡品,每年产量极少,只有皇室和极少数功勋卓着的大臣,才能得到。

秦烈在送来的茶盒上,亲笔写了一行字:“秦爷爷雅鉴,愿此茶能解乡愁,慰岁月。”

龙天策第一次打开茶盒时,一股醇厚的茶香,便扑鼻而来,清而不淡,浓而不烈,带着一种高山云雾的空灵。他取了一小撮,用山泉水冲泡,茶汤呈琥珀色,清澈透亮,入口甘醇,回甘悠长,果然是茶中极品。

但他并不常喝。

他更爱喝安澜用山里的野茶炒制的粗茶,那茶带着山野的清气,更对他如今的胃口。这大红袍,他只在午后,阳光正好,心情闲适的时候,才会泡上一壶,慢慢品味。

此刻,他便躺在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杯大红袍,眯着眼睛,看着廊外的雨。

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反射出淡淡的光。远处的竹林,被雨水洗得愈发青翠,竹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偶尔滴落,发出“嘀嗒”的声响。

茶香袅袅,缠绕在他指尖,弥漫在空气中。

他呷了一口茶,让茶汤在口中停留片刻,感受着那股醇厚的香气,从舌尖,到喉咙,再到肺腑,最后化作一股暖意,流遍全身。

这茶,确实是好茶,带着皇家的尊贵,带着岁月的沉淀。

但他品出的,却不仅仅是茶的香。

他品出了秦烈的一片孝心——那个十三岁的少年皇帝,虽然年轻,却记挂着他这个退隐的老臣。

他品出了时光的流逝——从辅佐秦武,到看着秦烈长大,再到如今自己归隐山林,一晃,竟是几十年。

他品出了人生的滋味——年轻时,他追求的是金戈铁马,是建功立业,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如今,他贪恋的,却是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淡,是这“藤椅茶香里的岁月静好”。

“皇帝的茶,固然好,” 他喃喃自语,“但再好,也不如这大别山的水,这归田居的藤椅,这身边的人。”

安澜端来一盘刚蒸好的南瓜饼,放在他手边的小几上:“王爷,尝尝?用咱家菜园里的南瓜做的。”

龙天策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南瓜的清甜,混合着糯米的软糯,格外爽口。

“好吃,比长安的点心,好吃多了。” 他笑着说。

安澜也笑了:“您就会哄我。”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龙天策的脸上,暖洋洋的。他又呷了一口大红袍,感受着茶汤的回甘,听着远处村民的谈笑声,看着廊下安澜忙碌的身影,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新篇之韵:平凡日子里的诗意栖居

永熙三年的暮春,就在这样的日常中,缓缓流淌。

龙天策的“新篇章”,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壮阔,没有了运筹帷幄的智慧,只有走街串巷的平凡,和藤椅茶香的闲适。

但这平凡与闲适,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他不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秦王爷,不再是那个辅佐四朝的重臣,他只是李家坳的一个普通老人,一个喜欢和邻居唠嗑的“老龙”,一个懂得品味茶香的“龙老爷子”。

他的生活,像一首田园诗,平淡,却充满了诗意。

诗里有大别山的雨,有归田居的藤椅,有武夷山大红袍的香,有村民们的笑语,有家人的陪伴。

他偶尔也会想起长安,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但心中已无波澜,只有一种淡淡的释然。

那些都是过往,都是“旧篇章”。

而现在,他正书写的“新篇章”,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却有着最动人的底色——那就是生活本身。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归田居的屋顶,染成了一片温暖的橘红色。龙天策依旧躺在藤椅上,手里的茶杯已经空了,但那股茶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久久不散。

他微微闭上眼睛,嘴角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这“新篇章”,真好。

不需要被铭记,不需要被传颂,只需要自己慢慢品味,慢慢享受,就足够了。

大别山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暮春的温柔,也带着岁月的静好,为这平凡而诗意的新篇章,又添上了温柔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