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87章 长宁三十一年春,睢阳古墓起盗尘

英烈传奇 第387章 长宁三十一年春,睢阳古墓起盗尘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龙问天抵达睢阳的第三天,春阳正好。

他没有急着召见官吏,也没有忙着巡视农田,而是选择了先“沉下去”——带着两名侍卫,换上普通书生的青布长衫,走街串巷,听百姓闲谈,看市井百态。

这是他从祖父龙天策那里学来的习惯:治理一方,必先了解一方的“气”。气顺,则百事兴;气郁,则隐患生。

睢阳的“气”,总体是顺的。百姓脸上有笑容,言谈间有对生活的满足,偶尔提及“龙将军(龙天策)”,更是充满感激。这让龙问天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然而,这份平静,在第三天傍晚,被一则急报打破了。

急报惊城:千年古墓遭毒手

“大人!不好了!” 睢阳县尉气喘吁吁地冲进龙问天临时下榻的驿馆,脸色惨白,声音带着颤抖,“梁……梁孝王墓……被盗了!”

“什么?!” 龙问天正在灯下翻阅睢阳的地方志,闻言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书卷“啪”地掉在地上。

梁孝王墓!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座墓?

梁孝王刘武,是西汉文帝之子,景帝之弟,曾受封于睢阳,死后便葬在睢阳城外的芒砀山中。其墓规模宏大,陪葬品极为丰富,史载“藏金银珠宝巨万,玉器古玩无数”,是中原地区最负盛名的古墓之一,也是睢阳百姓心中的“镇地之宝”。

更重要的是,这座墓不仅是文物,更是睢阳历史的象征,是百姓心中的文化图腾。

“什么时候发现的?损失如何?” 龙问天的声音,瞬间冷了下来,初到睢阳时的那点忐忑,早已被突如其来的怒火取代。

“今晨守墓人巡查时发现的,” 县尉擦着额头的冷汗,“墓道入口被炸开一个大洞,里面……里面一片狼藉,陪葬的青铜器、玉器被洗劫一空,连墓壁上的壁画,都被人凿走了几块!守墓人已经吓傻了,现场……现场惨不忍睹!”

“炸开?” 龙问天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看来是有备而来,而且手段专业,绝非普通毛贼。” 他捡起地上的书卷,上面正好记载着梁孝王墓的历史,墨迹仿佛都染上了血色。

“大人,这……这可怎么办?” 县尉六神无主,“梁孝王墓被盗,要是传出去,不仅朝廷会追责,百姓们怕是也会人心惶惶啊!”

龙问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房间里快步踱了几步。

他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远超一般的盗窃案。

盗掘古墓,在大唐律法中,本就是重罪。而盗窃梁孝王这样的“名王古墓”,更是罪加一等——这不仅是盗窃财物,更是对历史的亵渎,对地方文脉的破坏。

更让他警惕的是,他刚到睢阳三天,就发生了这样的大案,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给他一个下马威?

“慌什么?” 龙问天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如刀,“天塌不下来!”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让慌乱的县尉,渐渐安定了些。

“传我命令!” 龙问天的语气,斩钉截铁,“第一,立刻封锁芒砀山,严禁任何人出入,包括附近的村民,违者以同罪论处!”

“第二,调集全县衙役、捕快,由你亲自带队,立刻前往梁孝王墓,保护现场,仔细勘察,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脚印、工具痕迹、遗留的物品,统统记录在案!”

“第三,张贴告示,悬赏通缉盗墓贼:凡提供线索者,赏白银五十两;抓获主犯者,赏白银五百两;若有窝藏、包庇者,与盗墓贼同罪,严惩不贷!”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告诉所有人,此案由本官亲自督办!不破此案,绝不罢休!盗墓贼,必须严惩!”

“是!属下遵命!” 县尉被他的气势震慑,精神一振,躬身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现场勘察:蛛丝马迹藏凶影

次日天未亮,龙问天便带着亲信,赶到了芒砀山的梁孝王墓。

芒砀山山势不算险峻,却林木茂密,怪石嶙峋。梁孝王墓藏在山腹之中,入口隐蔽,若不是被炸开,很难发现。

此时的墓道口,已被衙役封锁,守墓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是小的失职……是小的没看好……”

龙问天没有斥责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起来吧,先带我们进去看看。”

墓道入口,果然有一个直径约丈许的大洞,边缘的岩石被火药炸得焦黑,散落着不少碎石和木屑,显然是用了烈性火药,且药量计算精准,刚好炸开入口,又未完全摧毁墓道结构。

“手法很专业。” 龙问天蹲下身,捻起一点焦黑的岩石,放在鼻尖闻了闻,“火药里掺了硫磺,是军中常用的配方,寻常百姓很难弄到。”

走进墓道,一股尘封千年的霉味和火药的硝烟味混合在一起,刺鼻难闻。墓道两侧的壁画,果然有几处被人硬生生凿走,留下丑陋的疤痕,残存的壁画上,车马出行、宴饮狩猎的图案,依稀可见,却已残缺不全。

主墓室更是一片狼藉。

原本放置棺椁的石台,被撬得歪斜,棺椁(早已朽烂)被翻得底朝天;地上散落着破碎的陶俑、漆器碎片;角落里,还能看到几枚散落的铜钱,显然是盗墓贼不屑一顾的“小钱”。

“大人您看!” 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捕快,指着地上的脚印,“这是两种脚印,一种是布鞋,一种是草鞋,都沾了墓里的泥土,应该是盗墓贼留下的。看脚印大小,像是两个成年男子。”

他又指着一处被翻动的泥土:“这里有拖拽的痕迹,应该是他们搬运重物(大件文物)留下的。”

龙问天仔细观察着现场,眉头越皱越紧。

从炸开的入口、专业的手法、对文物的“精准”掠夺(只拿走值钱的,留下不值钱的)来看,这伙盗墓贼,绝非临时起意的草寇,更像是有组织、有经验的惯犯,甚至可能对梁孝王墓的结构和陪葬品,早有了解。

“查!” 龙问天的声音,在空旷的墓室里回荡,带着冰冷的怒意,“从火药来源查起!军中近期有无火药失窃?民间有无私造火药的作坊?”

“从文物销赃渠道查起!睢阳及周边的当铺、古玩店,逐一排查,看有无近期收购青铜器、古玉的可疑交易!”

“从芒砀山周边的村落查起!挨家挨户走访,看有无陌生人出入,有无行踪诡异、一夜暴富者!”

“是!” 捕快们齐声应道,行动起来。

民心震动:严惩呼声震睢阳

梁孝王墓被盗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睢阳。

百姓们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愤怒。

“这群天杀的盗墓贼!连老祖宗的坟都敢挖!”

“梁孝王可是咱睢阳的老主子,他们这是要遭天谴的!”

“龙太守呢?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得把这群畜生抓住,好好严惩啊!”

“就是!要是抓不到,或者轻轻放过,那咱睢阳的脸面,可就丢尽了!”

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愤怒的情绪,像一团火,在睢阳城里蔓延。有人甚至自发地组织起来,拿着锄头、扁担,在芒砀山周边巡逻,希望能帮上忙。

龙问天站在驿馆的窗前,听着外面百姓的议论声,脸色凝重。

他知道,百姓们的愤怒,不仅是为了一座古墓,更是为了守护他们心中的历史与尊严。此案若处理不好,不仅会寒了百姓的心,他这个新太守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

“大人,有线索了!” 老捕快匆匆赶回,脸上带着兴奋,“城西‘聚宝阁’的掌柜,昨日收了一件青铜鼎,样式古朴,像是西汉之物!我们问他来源,他支支吾吾,神色可疑!”

“好!” 龙问天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带人马,去‘聚宝阁’!”

雷霆缉凶:赃物面前现原形

“聚宝阁”位于睢阳城西的商业街,是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平日里生意冷清。

龙问天带人赶到时,掌柜正慌慌张张地想把一件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往柜台下藏。

“住手!” 龙问天大喝一声,带人冲了进去。

老捕快掀开红布,露出了一件三足两耳的青铜鼎——鼎身刻着繁复的云雷纹,底部有模糊的铭文,正是典型的西汉青铜器,与梁孝王墓的年代相符!

“说!这鼎是哪里来的?” 龙问天盯着掌柜,目光如电。

掌柜吓得瘫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是……是两个陌生汉子卖的,说是……是家传的宝物……小人一时糊涂,就收了……”

“什么样的汉子?何时卖的?”

“就……就是昨天傍晚,” 掌柜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一个穿布鞋,一个穿草鞋,都蒙着脸,只露着眼睛,看着挺凶的……他们说要现钱,小人给了他们五十两银子……”

“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

“好像……好像是往南去了,说是要出城……”

“追!” 龙问天当机立断,“分两队!一队封锁城门,严查出城人员!一队跟我去城南!”

城南多是贫民区,房屋低矮,巷道狭窄,便于藏身。

龙问天带着人,在城南的巷道里仔细搜查。半个时辰后,在一间破败的茅草屋里,发现了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正是掌柜描述的“穿布鞋”“穿草鞋”,且两人身上,都有淡淡的火药味。

衙役们冲进去时,两人正围着一堆金银珠宝,兴奋地清点着,其中就有不少从梁孝王墓盗出的玉器、漆器!

人赃并获!

两名盗墓贼见状,想反抗,却被早有准备的衙役们,三下五除二按倒在地,捆了个结实。

严惩不贷:新官立威护文脉

审讯异常顺利。

两名盗墓贼,一个叫赵三,一个叫李四,都是睢阳本地人,平日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赵三曾在军中当过几年兵,偷学了制造和使用火药的方法,还知道梁孝王墓的大致位置;李四则认识几个“销赃”的渠道。

两人早就觊觎梁孝王墓的财宝,苦于没有机会。听说新太守上任,城中防备松懈,便趁机用偷来的火药,炸开了墓道,盗走了大量文物,打算卖了钱,远走高飞。

案情水落石出。

龙问天看着供词,眼中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该是“立威”的时候了——不仅是为了震慑宵小,更是为了回应睢阳百姓的期待,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脉。

“判!” 龙问天在公堂上,掷地有声。

“赵三、李四,盗掘千年古墓,盗窃文物,罪大恶极,依大唐律,判处斩立决,于芒砀山梁孝王墓前行刑,以儆效尤!”

“‘聚宝阁’掌柜,明知是赃物而收购,涉嫌销赃,判处杖责四十,流放一千里,没收全部家产!”

“守墓人,虽非主责,但失职渎职,杖责二十,罚俸半年,留职查看,戴罪立功!”

“所有被盗文物,悉数追回,由官府妥善保管,待日后修复墓室,重新入藏!”

判决一出,睢阳百姓拍手称快。

“好!龙太守英明!”

“就该这么严惩!看谁还敢动歪心思!”

“这才是龙将军的孙子!有魄力!”

行刑那日,芒砀山下,人山人海。

百姓们自发地前来观看,看着赵三、李四伏法,不少人朝着梁孝王墓的方向,磕头祭拜:“老主子,您安息吧,贼人已经伏法了!”

龙问天站在人群外,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斩了两个盗墓贼,追回了一批文物,只是治标。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古墓和文物,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比如加强对古墓的守卫,打击文物走私,甚至在百姓中普及“保护古物就是保护历史”的观念。

但他更知道,这个“严惩”的判决,意义重大。

它不仅告慰了历史,安抚了民心,更向睢阳百姓传递了一个信号:他龙问天,虽是新官,却绝不是好糊弄的;他会像祖父当年守护睢阳的安宁一样,守护睢阳的历史与尊严。

新篇初显:铁腕柔情续华章

梁孝王墓盗窃案,成了龙问天在睢阳“续写新篇章”的第一个注脚。

这个注脚,带着铁腕的锐利,也带着对文脉的敬畏。

案件结束后,龙问天没有停歇。

他奏请朝廷,拨款修复梁孝王墓,聘请专业的工匠,修补被炸的入口,加固墓道,复原受损的壁画;他下令在芒砀山设立专门的“护墓队”,由退伍老兵组成,定期巡逻,严禁任何人靠近;他还在睢阳城里,开设了一间“文物陈列室”,将追回的部分文物(复制品)展出,让百姓们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魅力。

百姓们看着被修复的墓道口,看着巡逻的护墓队,看着陈列室里的文物,脸上的笑容,比以前更踏实了。

“龙太守不仅会抓贼,还会护着咱睢阳的老根啊。”

“这下好了,老祖宗的东西,能保住了。”

龙问天偶尔会去芒砀山看看,站在修复后的梁孝王墓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他想起了祖父龙天策的手札,里面有一句话:“治理地方,如栽树,需先固其根,再培其土,方能枝繁叶茂。”

睢阳的“根”,不仅在于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更在于这延续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他知道,自己的“新篇章”,才刚刚写下开头。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可能是黄河的水患,可能是农田的歉收,可能是官场的积弊。

但他心中,已有了底气。

这份底气,来自于祖父传承给他的那份“为民”的初心,来自于睢阳百姓给予他的那份信任,更来自于他在梁孝王墓一案中,亲手铸就的那份“铁腕柔情”。

阳光透过芒砀山的树叶,洒在龙问天年轻的脸上,也洒在修复一新的古墓上,温暖而明亮。

属于睢阳的故事,属于龙问天的篇章,在历史的回响中,在百姓的期盼中,正朝着更深远的未来,缓缓铺展。而这篇章的每一个字,都将刻着“守护”与“传承”的印记,一如那座经历了千年风雨,却依旧矗立的梁孝王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