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81章 长宁二十三年秋,浙西潮头立青天

英烈传奇 第381章 长宁二十三年秋,浙西潮头立青天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浙西的雨,终于停了。但连绵的洪水,依旧在平原上肆虐,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房屋的残骸、家具的碎片,偶尔还能看到挣扎求生的灾民,趴在断裂的木梁上,眼神空洞。

龙问天抵达浙西首府衢州时,没有惊动任何人。他身着普通的青色官袍,带着两名精干的侍卫,混在逃难的人群中,悄然入城。眼前的景象,比奏报中描述的,还要惨烈十倍。

微服查访:蛛丝马迹现真凶

“这位小哥,打听一下,都督府在哪里?” 龙问天拉住一个背着半袋糙米、面黄肌瘦的汉子。

汉子警惕地看了他一眼,往地上啐了一口:“找那狗官李嵩?别去了!他现在正忙着清点‘赈灾款’呢,哪有空管我们死活!”

“狗官?” 龙问天故作惊讶,“都督不是在组织赈灾吗?”

“赈灾?” 汉子冷笑,“他是在‘赈’自己的腰包!” 他压低声音,愤愤道,“三年前修堤坝,就听说他贪了不少钱,用的都是些破烂石头木头,不然这次洪水怎么会冲得这么惨?现在好了,借着赈灾,粮价涨了十倍,船租翻了二十倍,他手里的银子,怕是能堆成山了!”

周围的灾民听到谈话,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控诉:

“我家男人去修堤坝,干了半个月,只给了两斤发霉的米!”

“我妹妹的孩子,饿得失了神,去领赈灾粮,被都督的人打了出来!”

“那些官老爷,住的院子一点水没进,天天大鱼大肉,我们却只能喝泥水!”

龙问天默默听着,拳头在袖中攥得咯咯作响。他没有立刻表露身份,只是顺着灾民的指引,找到了金华主簿宋轩的住处——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四壁漏风。

宋轩见到龙问天,又惊又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人!您可来了!浙西百姓有救了!”

“宋主簿请起。” 龙问天扶起他,“我需要你协助我,查清李嵩等人的贪腐证据,越多越好。”

宋轩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沉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账册、证词、甚至还有几块从溃决堤坝上拆下来的劣质石料。

“大人您看,” 宋轩指着一本账册,“这是李嵩三年前修堤坝的支出,上面写着‘上等石料三千方’,实则只用了一千方,剩下的钱,都进了他的口袋!这块石头,就是从堤坝上掉下来的,一砸就碎!”

他又拿出一叠证词:“这些都是修堤坝的民夫、送材料的商贩写的,他们都能证明李嵩用劣料、扣工钱!”

龙问天一页页翻看,眼神越来越冷。证据确凿,李嵩等人的罪行,比他想象的还要恶劣。

狗急跳墙:刺杀不成反落网

龙问天秘密调查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李嵩的耳朵里。

起初,李嵩还心存侥幸,觉得龙问天一个毛头小子,掀不起什么风浪。可当他听说宋轩与龙问天过从甚密,又看到自己府中几个参与贪腐的亲信,被龙问天的人悄悄“请”去问话后,终于慌了。

“不能等了!” 李嵩在密室里,对着衢州刺史王奎、睦州通判刘成,面目狰狞,“龙问天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把!”

“李都督的意思是……” 王奎眼神闪烁。

“杀了他!” 李嵩咬牙切齿,“龙问天一死,朝廷群龙无首,再派来新官,至少还能拖延几个月,我们趁这段时间,卷款跑路,隐姓埋名,总好过掉脑袋!”

刘成有些犹豫:“龙问天带着尚方宝剑,护卫森严,恐怕……”

“我已经安排好了!” 李嵩阴恻恻地笑,“我手下有几个死士,都是当年战场上的亡命徒,我许了他们黄金千两,让他们今夜潜入龙问天的住处,取他项上人头!”

是夜,月黑风高。

龙问天住在衢州城一处僻静的宅院,看似护卫不多,实则暗藏玄机。他早已料到李嵩会狗急跳墙,提前做了部署。

三更时分,八个黑衣人身手矫健地翻墙而入,像鬼魅般扑向龙问天的卧房。

就在他们即将破门而入的瞬间,四周突然亮起数十盏火把,龙问天的侍卫和宋轩调集的衙役,从暗处涌出,将黑衣人团团围住。

“李嵩派你们来的?” 龙问天站在廊下,手持长剑,目光如电。

黑衣人死战不降,拔刀反抗,却哪里是训练有素的侍卫的对手?片刻功夫,便被悉数擒获,其中两人被当场斩杀,剩下的六人,被捆得结结实实。

“说!谁派你们来的?” 龙问天指着一个带头的黑衣人,厉声喝问。

黑衣人起初还想嘴硬,被侍卫用了些手段,立刻扛不住了,一五一十地招供:“是……是李都督!他让我们杀了大人,许诺我们黄金千两……”

人证物证俱在,李嵩等人插翅难飞。

龙问天当即下令:“全城搜捕李嵩、王奎、刘成及其党羽,抄没家产,一个都不能漏!”

衢州城一夜之间,风云变色。李嵩的都督府被团团围住,他正准备带着金银细软从后门逃跑,被龙问天逮个正着。王奎、刘成也在各自的官署中被擒,面对铁证,面如死灰,再无往日的嚣张。

从他们家中抄出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粗略估算,竟有百万两之多,相当于浙西三年的赋税!

雷霆手段:斩立决震慑官场

李嵩、王奎、刘成等二十余名主犯,被连夜押解,送往神都。

龙问天则以浙西观察使的身份,发布告示,昭告天下李嵩等人的罪行,将抄没的部分家产,分发给灾民,暂时稳定了人心。

消息传到神都,秦武震怒。

太极殿上,李嵩等人被押上殿,还想狡辩求饶,却被秦武冷冷打断:“你们贪墨的每一两银子,都沾着浙西百姓的血!你们修的每一寸堤坝,都是用百姓的尸骨堆起来的!朕若饶了你们,何以面对浙西的亡魂?何以面对天下的百姓?!”

“传朕旨意!” 秦武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浙西都督李嵩、衢州刺史王奎、睦州通判刘成……所有涉案主犯,罪大恶极,斩立决!家产全部充公,用于浙西赈灾!”

“陛下饶命啊!” 李嵩等人哭喊着,却被侍卫拖了下去。

刑场之上,人头落地。消息传回浙西,百姓们奔走相告,放鞭炮庆祝,许多人对着神都的方向,跪地磕头,直呼“陛下圣明”。

龙问天站在衢州城头,看着城中百姓欢庆的景象,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斩杀贪官,只是第一步,治理水患、安抚百姓,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治水安邦:三个月换浙西新生

“水患不除,百姓难安。” 龙问天召集浙西各级官员(剔除了贪腐分子,提拔了宋轩等正直官员),语气沉重,“从今日起,本官与诸位,同吃同住,同修堤坝,若有懈怠者,以军法处置!”

他制定了详细的治水计划:

第一步,疏通河道。组织百姓,清除河道中的淤泥、杂物,炸毁阻碍水流的暗礁,确保洪水能顺利排入大海。

第二步,加固堤坝。将所有溃决和薄弱的堤坝,全部拆除重建,选用优质石料、夯土,亲自监督施工,杜绝任何偷工减料。

第三步,安置灾民。搭建临时安置点,发放粮食、药品,组织灾民自救,鼓励他们参与修河筑堤,按劳取酬,既能解决劳动力问题,也能让他们有饭吃。

龙问天以身作则。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亲自到河道、堤坝巡查,哪里有险情,就第一个冲上去;他与民夫同吃同住,啃干硬的窝头,喝浑浊的河水,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脚上沾满了泥泞;他亲自与工匠讨论堤坝的设计,改进夯土的方法,确保每一寸堤坝都坚实可靠。

宋轩等人深受感动,也都尽心尽力,各司其职。

百姓们看到这位年轻的观察使,不摆架子,不畏艰苦,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也都打消了疑虑,积极参与到治水工程中。曾经因为被克扣工钱而消极怠工的民夫,如今主动加班加点,说:“龙大人为我们拼命,我们也不能偷懒!”

三个月的时间,浙西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全民治水的热潮。

河道被疏通,洪水渐渐退去,露出了肥沃的土地;新修的堤坝,高大坚固,像一条巨龙,守护着两岸的百姓;临时安置点里,有了炊烟,有了笑声,孩子们开始在空地上追逐嬉戏。

治水期间,龙问天还顺带解决了一个“副产品”——水匪。

这些水匪,多是乱世中失去生计的流民,聚集在湖泊、河道中,靠劫掠过往船只和灾民为生,让百姓苦不堪言。龙问天利用治水的间隙,调动地方驻军,摸清了水匪的巢穴,趁其不备,一举将浙西境内的三股水匪全部剿灭,擒获匪首二十余人,解救了被劫掠的百姓数百人。

百姓称颂:新篇章里见青天

三个月后,秋高气爽。

浙西的水患,彻底平定。

河道畅通,堤坝稳固,灾民得到妥善安置,许多人开始返回家园,重建房屋,准备春耕。浙西大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甚至比灾前更加井然有序。

龙问天站在新修的堤坝上,看着脚下奔腾却温顺的河水,看着远处田地里忙碌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龙大人!”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带着一群百姓,捧着一面锦旗,走到他面前,锦旗上写着四个大字:“青天在世”。

“龙大人,您是浙西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老农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我们代表浙西数十万百姓,给您磕头了!”

“老人家快快请起!” 龙问天连忙扶起他,“这都是本官应该做的。”

“不!” 老农激动地说,“您不仅为我们除了贪官,还治好了水患,剿灭了水匪,这样的好官,我们这辈子都没见过!”

百姓们纷纷跪倒,山呼“龙大人万岁”,声音洪亮,回荡在浙西的天空上,充满了感激与爱戴。

龙问天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祖父龙天策的教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做到了。

新篇永续:少年锋芒照前路

长宁二十四年春,龙问天接到秦武的旨意,召他回神都复命。

离开浙西的那天,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夹道相送,从衢州城一直到城外十里,人山人海。他们提着鸡蛋、干粮,往龙问天的马车上塞,哭着喊着,希望他能留下。

“龙大人,您一定要回来啊!”

“我们等着您!”

龙问天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一张张淳朴而感激的脸,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自己在浙西的三个月,不仅治理了水患,更赢得了民心,而这民心,才是大唐最坚实的根基。

他回头望了一眼浙西的方向,那里,新修的堤坝在阳光下闪着光,那里,百姓的笑声在春风中回荡。

属于浙西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属于龙问天的新篇章,也更加清晰——他将带着浙西的经验,带着百姓的期望,回到神都,继续为吏治清明、百姓安康而努力。

属于秦武和大唐的新篇章,也因为这场浙西的风波,因为龙问天的锋芒,而增添了一抹更加明亮的色彩。

马车驶离浙西,奔向神都,留下身后一片欣欣向荣的土地,和一段关于少年观察使治水安邦、赢得民心的传奇。而这传奇,将成为“续写新篇章”中,最动人的一笔,永远镌刻在浙西的史册里,镌刻在百姓的心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