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69章 长宁十八年夏,军营食堂起风波

英烈传奇 第369章 长宁十八年夏,军营食堂起风波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渤海新兵营的夏日,热浪滚滚,连吹过的风都带着一股焦躁的气息。训练场上,士兵们挥汗如雨,吼叫声此起彼伏,而位于营地角落的食堂,却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自沈文儒以智慧收服王小虎等刺头后,营里的风气刚有好转,没想到,又冒出一个更难缠的角色——曹豹。

曹豹是营里的老兵油子,据说沾了点地方官的亲戚关系,才混进了新兵营当“助教”(实则是来镀金)。此人身材魁梧,却一身懒肉,训练时偷奸耍滑,仗着有点“背景”,对同级的士兵呼来喝去,对长官也时常阳奉阴违。他最瞧不上的,就是军营里粗茶淡饭的伙食。

嫌饭粗劣:恶语相向辱炊兵

这日午饭,食堂供应的是糙米饭、萝卜干和一碗寡淡的野菜汤。曹豹端着饭碗,扒拉了两口,就“哐当”一声把碗摔在地上,白花花的米饭撒了一地。

“这他妈是人吃的吗?” 曹豹的吼声在食堂里炸开,带着一股戾气,“喂猪都嫌糙!火头军都死绝了?就弄出这种破烂玩意儿来糊弄老子!”

正在灶台边忙碌的火头军们,个个脸色发白。为首的老炊兵张叔,放下手里的勺子,走过来劝道:“曹助教,军营的伙食,向来如此,糙是糙了点,但管饱……”

“管饱?” 曹豹猛地一脚踹翻了旁边的粮桶,糙米滚落一地,“老子要的是好酒好肉!不是这种猪食!张老头,你是不是故意刁难老子?信不信我让你这火头军当不成!”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唾沫星子横飞:“你们这些火头军,就是一群废物!除了会煮烂饭,还会干什么?上了战场,怕是第一个当逃兵!”

周围正在吃饭的士兵,纷纷停下筷子,敢怒不敢言。曹豹平时就横行霸道,加上有点“背景”,没人愿意得罪他。

“曹助教,话不能这么说。” 一个年轻的火头军忍不住反驳,“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忙活,淘米、洗菜、做饭,伺候几百号人的吃喝,没功劳也有苦劳,你凭什么骂人?”

“凭什么?” 曹豹眼睛一瞪,上前一步,指着那年轻火头军的鼻子,“就凭老子是助教!你一个烧火的,也敢顶嘴?信不信我拆了这破食堂!”

他的嚣张气焰,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士兵们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虽然伙食确实一般,但火头军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

煽动闹事:荒唐闹剧“食堂战”

“兄弟们,你们说,这伙食能吃吗?” 曹豹忽然转过身,对着围观的士兵们大喊,声音里带着刻意的煽动,“咱们流血流汗训练,为的是保家卫国,结果呢?就配吃这种猪食?火头军怠慢我们,就是怠慢大唐的军威!”

人群中,几个平时跟曹豹厮混的跟班,立刻起哄:“曹助教说得对!这饭没法吃了!”

“让他们换好的!不然我们就绝食!”

曹豹见状,气焰更盛,他一脚踹向旁边的菜盆,里面的萝卜干撒了一地:“绝食算什么?他们不给我们好的,我们自己抢!大唐的兵,还能饿肚子不成?”

“抢!抢吃的!”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场面瞬间失控。

曹豹的跟班们带头,冲向灶台后面的储藏室,那里存放着还没来得及做的米、面和少量备用的肉干(本是给伤兵准备的)。其他被煽动起来的士兵,有的是出于愤怒,有的是出于盲从,有的甚至是被裹挟着,也跟着冲了上去。

“别抢!那是伤兵的粮食!” 张叔急得直跺脚,想上前阻拦,却被混乱的人潮推到一边,摔在地上,额头磕出了血。

食堂里,瞬间变成了一场荒唐的“战场”。

士兵们互相推搡、抢夺,储藏室的门被撞破,米袋被撕开,雪白的米粒撒了一地;面缸被打翻,面粉飞扬,像下了一场白蒙蒙的雪;肉干被哄抢,有人抢到一块,立刻塞进嘴里,有人没抢到,就把气撒在锅碗瓢盆上,铁锅被砸得变形,陶碗碎了一地。

更有人觉得“不够解气”,开始打砸食堂的桌椅,甚至有人爬上灶台,把没煮熟的生米往下扔,嘴里还喊着“让你们不给我们吃好的!”

曹豹站在混乱的中心,看着自己煽动起来的“战果”,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这场闹剧的主角。他完全没意识到,这场由他挑起的“食堂会战”,已经失控到了何种地步。

火头军们看着满地狼藉,看着被浪费的粮食,心疼得直掉眼泪。那每一粒米、每一块面,都是他们从千里之外的粮仓,一点点运回来的,都是百姓们辛勤耕种的血汗,就这样被糟蹋了。

这场混乱,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直到司马神风和沈文儒闻讯赶来,才勉强控制住场面。

当一切平息,食堂里只剩下一片狼藉:遍地的米粒、面粉、碎碗片,被掀翻的灶台,被撞坏的门窗……张叔捂着流血的额头,看着这一切,老泪纵横。

惊天损耗:龙颜震动老将临

“清点清楚了吗?” 司马神风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独臂紧紧攥着铁拐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沈文儒拿着清点的账目,声音沉重:“司马教官,参与闹事的士兵,初步统计……一千一百七十三人。被浪费的粮食,包括米、面、肉干和蔬菜,折算下来,共计一万三千七百多斤。”

“一千多人……一万三千多斤粮食……” 司马神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这群混账东西!他们知道一万三千斤粮食,能让一个百人队吃多久吗?能让多少百姓活过一个冬天吗?!”

沈文儒叹了口气:“曹豹是主谋,他的几个跟班是核心煽动者,其他人……大多是盲从。”

“盲从不是借口!” 司马神风猛地一拐杖砸在地上,“军法如山!一千多人参与,这么大的事,我们压不住,必须上报殿下。”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秦王府。

龙天策正在南坡的田埂上,看着刚灌浆的稻穗,听着管家的汇报,脸上的平静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威严。

“一万三千多斤粮食……” 他重复着这个数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胆寒的力量,“这群小兔崽子,是忘了粮食是怎么来的了!”

他放下手里的锄头,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备车,去新兵营。”

玉倾城走过来,担忧地看着他:“天太热,你又动了气,要不……让不悔去处理?”

“不行。” 龙天策摇摇头,眼神坚定,“这不是小事。浪费粮食,是伤天害理;煽动闹事,是败坏军纪。今日不严惩,他日他们上了战场,就敢因为一点不满,临阵倒戈!我必须去。”

当龙天策的马车抵达新兵营时,整个营地都笼罩在一片死寂的恐惧中。一千多名参与闹事的士兵,被集中在操场上,低着头,大气不敢出。曹豹被单独绑在旗杆上,脸色苍白,早已没了上午的嚣张。

龙天策走下马车,八十岁的他,步伐依旧稳健,目光扫过操场上的士兵,扫过远处狼藉的食堂,最后落在被绑着的曹豹身上。

“曹豹。” 龙天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你可知罪?”

曹豹吓得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殿……殿下,我……我错了……我不该……”

“你不该的,不是‘抢吃的’,是忘了本。” 龙天策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你可知这一万三千斤粮食,是多少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是多少民夫肩扛手推,运到军营的?是多少火头军起早贪黑,做出来的?你一句‘不好吃’,就纵容千人哄抢,肆意浪费,你对得起谁?对得起大唐的百姓,还是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他的质问,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士兵的心上。不少士兵的头,埋得更低了,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

“大唐的兵,是保家卫国的,不是窝里横的!是能忍饥挨饿、坚守阵地的,不是为了一口吃的,就闹得像泼皮无赖的!” 龙天策的目光扫过操场,“你们看看自己的样子,配当大唐的兵吗?!”

操场上,鸦雀无声,只有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和士兵们压抑的呼吸声。

严惩与教化:风波过后换新颜

龙天策没有立刻下令严惩,而是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司马神风,” 他开口,声音恢复了平静,“把曹豹和他那几个核心跟班,关进禁闭室,听候发落。”

“是!”

“剩下的一千多人,” 龙天策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你们不是觉得粮食来得容易吗?不是觉得火头军的工作轻松吗?”

他顿了顿,下令:“从今天起,除了正常训练,你们每天加一项任务——去南坡的田里,跟着佃户们干活,插秧、除草、施肥,直到你们明白,一粒米是怎么来的。”

“还有,” 他看向食堂的方向,“食堂的狼藉,由你们负责清理干净。损坏的锅碗瓢盆、门窗灶台,用你们的月钱赔偿。张叔和火头军们受了委屈,你们要一一道歉。”

“最后,” 龙天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沈文儒,你负责给他们讲‘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讲历代军队因浪费粮食而溃败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对粮食的敬畏,就是对百姓的敬畏,就是对大唐的忠诚。”

“属下遵命!” 司马神风和沈文儒齐声应道。

士兵们低着头,没有人敢反驳。他们能感受到,老王爷的命令里,没有暴怒的惩罚,却有一种比惩罚更沉重的力量,直击他们的内心。

接下来的日子,新兵营里出现了一番奇特的景象。

一千多名士兵,在训练之余,脱下军装,换上粗布衣服,走进南坡的稻田。他们学着佃户的样子,弯腰插秧,顶着烈日除草,弄得满身泥泞,腰酸背痛。当他们亲身体验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看到汗水滴进泥土里,才长出绿油油的禾苗时,再想起那天被浪费的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羞愧。

他们清理了食堂的狼藉,用自己的月钱,一点点凑钱,买回了新的锅碗瓢盆,修缮了门窗灶台。当他们排着队,向额头还缠着绷带的张叔和其他火头军鞠躬道歉时,不少硬汉都红了眼眶。

沈文儒的课堂上,多了一门新的课程——“论粮食与军魂”。他讲《诗经》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百姓疾苦,讲诸葛亮“军中禁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治军之道,讲龙天策南征北战时,士兵们分食一块干硬饼子也甘之如饴的往事。

曹豹和他的核心跟班,最终受到了严惩——曹豹被革去助教之职,贬为普通士兵,发配到最艰苦的边疆哨所;其他几人,也被记大过,罚做苦役一年。

风波过后,新兵营悄然发生了变化。

食堂里,再也没有人抱怨伙食,士兵们吃饭时,都会把碗里的米粒吃得干干净净,偶尔有掉落的,也会捡起来吃掉。

火头军们的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士兵们会主动帮他们挑水、劈柴,训练结束后,还会笑着跟他们说:“张叔,今天的饭真香!”

南坡的稻田里,偶尔还能看到士兵们帮忙的身影,他们不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那是一种踏实的修行。

龙天策偶尔去食堂吃饭,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却又珍惜粮食的样子,看着张叔脸上重新露出的笑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场“食堂风波”,虽然荒唐,却也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士兵们身上的缺点,也让他们在教训中,学会了敬畏、珍惜与担当。

这,或许就是另一种“续写新篇章”——不是在战场上开疆拓土,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中,锤炼士兵的品格,凝聚军队的魂魄。

属于新兵营的新篇章,在一场荒唐的风波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缓缓展开。而这新篇章的底色,是对粮食的敬畏,是对百姓的感恩,是对大唐军人职责的深刻理解。

渤海的夏日依旧炎热,但新兵营的空气中,却多了一份沉稳与踏实,少了一份焦躁与轻狂。这,便是风波过后,最珍贵的“新”气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