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70章 长宁十八年夏末,一粒馒头重千钧

英烈传奇 第370章 长宁十八年夏末,一粒馒头重千钧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渤海新兵营的食堂,经过几日的清理,虽已不见当日的狼藉,却依旧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气息。一千多名参与“食堂会战”的士兵,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低着头站在食堂前的空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忐忑与不安——他们不知道,那位八十岁的老王爷,会如何处置他们。

空地上,龙天策背着手,静静地站着。他没有穿紫袍,只穿了一身洗得发白的便服,花白的须发在夏末的风中微微飘动,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却让每个士兵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司马神风和沈文儒站在他身后,神色肃穆。张叔和几个火头军,也远远地站着,看着这一幕,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

惊人之举:八十老翁拾残馍

“你们可知罪?” 龙天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士兵们鸦雀无声,只有几个胆子小的,身体微微颤抖。

“看来是不知。” 龙天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食堂门口那片还未完全清理干净的地面上——那里,还散落着几粒被踩扁的米粒,一小块沾了泥土的馒头碎屑。

他没有说话,径直走了过去,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弯下了那八十岁的、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腰。

“殿下!” 司马神风大惊,连忙上前想阻止,却被龙天策一个眼神制止了。

只见龙天策伸出枯瘦却依旧稳健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捡起那一小块沾了泥土的馒头碎屑。碎屑很小,还沾着几粒沙砾,是那日混乱中,被人踩在脚下的。

他直起身,没有拍掉上面的泥土,也没有丝毫犹豫,就那样,将那块肮脏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馒头碎屑,放进了嘴里。

“殿下!” 沈文儒失声惊呼。

“祖父!” 恰好赶来的龙问天,看到这一幕,心脏猛地一缩,冲上前想阻止,却被龙天策挥手挡开。

周围的士兵们,彻底惊呆了。

他们看着那个平日里威严赫赫、连皇帝都要敬三分的老王爷,那个八十岁高龄、功勋卓着的“渤海秦王”,竟然弯下腰,捡起地上被踩过的馒头碎屑,吃进了嘴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夏末的风,带着一丝燥热,吹过空地上的队列,却吹不散那股令人窒息的沉默。

士兵们的脸上,从震惊变成了羞愧。有人的脸颊涨得通红,有人的眼圈红了,还有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再看龙天策的眼睛。

王小虎站在队列里,握着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想起自己那日,也跟着抢了一块肉干,还随手扔掉了没吃完的半个馒头。此刻看着老王爷的举动,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狠狠抽了几巴掌。

曹豹被两个士兵押着,站在队列前面,他看着龙天策的动作,脸上的嚣张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慌和无地自容。

无言之力:转身离去震人心

龙天策慢慢地咀嚼着那块带着泥土的馒头碎屑,没有皱眉,没有作呕,就像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直到吞咽下去,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众人。

这一次,他没有说一个字。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队列里的每一个人,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斥责,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悲悯的失望,和一种对粮食的、近乎虔诚的敬畏。

然后,他转过身,背着手,向着营外走去。

他的步伐不快,甚至有些蹒跚,背影在夏末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异常挺拔,像一座沉默的山,压在每个士兵的心头。

龙问天连忙跟上,想说什么,却被祖父眼中的平静止住了。

司马神风和沈文儒,也默默地跟在后面。

整个空地,依旧一片死寂。

直到龙天策的背影消失在营门口,士兵们才仿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不少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

“殿下……” 一个士兵泣不成声,“我们错了……我们真的错了……”

“是我们混蛋!浪费粮食,对不起殿下,对不起百姓!”

“那馒头……那是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啊……”

哭喊声此起彼伏,在空地上回荡,带着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张叔看着这一幕,抹了把眼泪,对身边的火头军说:“老王爷这是……用自己的脸面,给这些孩子上最后一课啊。”

是啊,这一课,比任何严厉的斥责都管用,比任何残酷的惩罚都深刻。八十岁的老王爷,用一个弯腰拾馒头、吞咽脏碎屑的动作,将“粮食”二字的分量,狠狠地砸进了每个士兵的心里。

处置与反思:农田苦役悟初心

龙天策离开军营后,并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在营外的树荫下,停住了脚步。

“问天,” 他对长孙说,“传我的命令。”

“祖父请讲。” 龙问天的声音,还带着一丝激动。

“曹豹及其核心跟班,共计十七人,” 龙天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革除军籍,押送回原籍,永不录用。” 他知道,这种带头闹事、不知悔改的人,留着只会败坏军纪。

“是。”

“其余参与闹事的一千一百多人,” 龙天策顿了顿,“罚他们前往南坡的农田,免费劳作三个月。”

“免费劳作?” 龙问天有些疑惑,“不罚他们禁闭或者杖责吗?”

“禁闭和杖责,只能让他们怕,不能让他们懂。” 龙天策看着南坡的方向,那里的稻田一片碧绿,“让他们去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亲手插秧、除草、施肥、收割。让他们尝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让他们看看,一粒米从种到收,要流多少汗,受多少累。”

他的目光深远:“只有让他们真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百姓的辛苦,他们才会从心里敬畏粮食,敬畏自己的职责。”

“孙儿明白了。” 龙问天重重点头,他终于明白,祖父刚才的举动,和此刻的命令,是一脉相承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化,为了让这些年轻人,真正成为一个懂得“珍惜”与“担当”的军人。

命令传到新兵营,一千多名士兵,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反抗。他们默默地脱下军装,换上粗布衣服,拿起农具,走向南坡的农田。

接下来的三个月,南坡的田地里,多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曾经挥汗如雨训练的士兵们,如今挥汗如雨地劳作。他们学着佃户的样子,弯腰插秧,弄得满身泥水;顶着烈日除草,晒得皮肤黝黑;踩着泥泞施肥,闻着刺鼻的粪味。

起初,他们还有些笨拙,有些抵触。但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插下的秧苗,一天天长高,抽出稻穗;看到自己除草后的田地,干干净净,禾苗茁壮成长;看到佃户们脸上朴实的笑容,听到他们讲“一粒米,一滴汗”的老话时,心中的抵触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成就感和深刻的反思。

王小虎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个。他总是第一个到田里,最后一个离开,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肩膀被扁担压出了红痕,却从不叫苦。有一次,他看到一只麻雀啄食稻穗,竟然急得追了半里地,嘴里还念叨着:“这都是血汗啊,不能让你糟蹋了。”

沈文儒偶尔会去田里看看,给他们讲一些农桑知识,讲一些“民为邦本,食为民天”的道理。士兵们听得很认真,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多了些沉稳和敬畏。

新篇已启:一粥一饭总关情

三个月后,当南坡的稻谷金黄,迎来丰收时,这些士兵们结束了他们的“农田苦役”。

他们回到军营,晒黑了,瘦了,手上多了茧子,但眼神却变得清澈而坚定。

食堂里,再也没有人抱怨伙食不好。

士兵们吃饭时,都会把碗里的米粒吃得干干净净,掉在桌上的,也会捡起来吃掉。有人不小心洒了饭,会立刻蹲下去,一粒一粒地捡起来。

他们对火头军,也多了一份尊重。训练结束后,会主动去食堂帮忙挑水、劈柴;开饭时,会笑着对张叔说:“张叔,今天的饭真香。”

张叔每次都笑着应:“香就多吃点,不够还有。” 他知道,这些孩子,是真的变了。

司马神风看着这些脱胎换骨的士兵,心中对龙天策充满了敬佩。老王爷用最朴素的方式,教会了这些年轻人最深刻的道理——对粮食的敬畏,就是对百姓的敬畏,就是对大唐的忠诚。

而这一切的开端,只是那个八十岁老人,弯腰拾起地上馒头碎屑的瞬间。

长宁十八年的秋天,龙天策再次来到新兵营。

他没有去看训练,而是径直走进了食堂。

士兵们正在吃饭,看到他进来,纷纷起身行礼,动作整齐而恭敬。

“都坐下吃饭吧。” 龙天策笑着摆手。

他走到一个士兵的身边,看了看他碗里的饭,干干净净,没有一粒剩饭。

“好吃吗?” 龙天策问。

“好吃,殿下。” 士兵的声音响亮而真诚,“这都是我们亲手种过的稻谷,吃着特别香。”

龙天策笑了,眼中露出欣慰的光芒。

他知道,属于这些士兵的“新篇章”,已经开启。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打仗,更学会了如何珍惜,如何敬畏,如何理解“保家卫国”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那责任里,有疆土的安宁,更有百姓的温饱。

而属于大唐军队的“新篇章”,也在这一粥一饭的珍惜中,在这对粮食与百姓的敬畏中,缓缓展开,带着更坚实的根基,更深厚的力量,走向更长远的未来。

夏末的风,带着稻谷的清香,吹过军营,也吹过南坡的田野,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关于敬畏、关于“续写新篇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开端,是一粒被捡起的馒头,故事的延续,是千万颗懂得珍惜的初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