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50章 长宁八年秋信至,老尚书调侃老亲家

渤海的秋,天高云淡,海风带着清冽的凉意,吹散了夏日的湿热。秦王府的书房里,龙天策正对着一幅新绘的《东瀛海疆图》出神——这是藤原纪香根据记忆,与府中画师共同绘制的,上面标注着倭奴国的港口、山脉与主要部族分布,对大唐了解东瀛极有裨益。

“殿下,长安玉尚书府的信到了。” 家丁捧着一个厚重的信封,快步走进来。

“玉尚书?” 龙天策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知道,这定是大舅子玉子徽的信。玉子徽今年八十岁,在刑部尚书任上干了一辈子,是长安官场有名的“老狐狸”,也是出了名的护妹狂魔,更是……最爱调侃他这个妹夫的人。

他接过信封,见封口处印着“玉府私印”,笔迹苍劲有力,果然是玉子徽的风格。

“快拆开看看,大哥又有什么教诲。” 玉倾城端着一碗新沏的茶走进来,见是兄长的信,眼中也泛起好奇。自龙天策纳了藤原纪香,长安那边虽没明着说什么,但她知道,以兄长的性子,定然憋了一肚子“话”。

龙天策拆开信封,抽出一叠厚厚的宣纸,展开一看,忍不住“嘿”了一声——这信纸,竟是用上好的徽宣,墨迹是名贵的松烟墨,单看这规格,就知道玉子徽这封信,写得有多“用心”。

开篇惊语:老尚书的“震惊”

“妹夫亲启:

闻妹夫于长宁八年七月,再纳新妇,且为东瀛公主藤原氏,长安官场,为之震动。愚兄闻之,初则惊,次则奇,终则抚掌大笑——真乃我大唐第一奇人也!”

龙天策刚读了开头,就被逗乐了:“这老东西,又开始了。”

玉倾城凑过来一起看,嘴角也忍不住上扬。

“忆昔妹夫十六岁破突厥,英姿勃发,愚兄初见,便知此子非凡。后妹夫转战南北,平岭南,定西南,治渤海,功盖天下,愚兄敬之。然愚兄从未想过,妹夫于‘情’之一字,亦有如此神通。”

中段调侃:梨花海棠两相宜

信的中段,玉子徽的笔锋一转,开始细数龙天策身边的女子,语气极尽调侃之能事。

“想当年,妹夫与倾城成婚,愚兄虽不舍,却也知妹夫是良配。后添罗嘉儿、紫绮儿、朱丽娜,愚兄虽觉妹夫精力过人,却也赞其情深义重。及至宋氏姐妹,愚兄已叹‘长江后浪推前浪’,妹夫这‘前浪’,竟比‘后浪’更劲!”

“今闻纳藤原公主,愚兄夜不能寐

话说一树梨花压海棠’,初觉俗,今观妹夫,方知此句之妙!”

“妹夫今年七十有三,鬓发虽白,却精神矍铄,如老梨树上苍劲之枝;藤原公主年方十七,来自东瀛,肤若凝脂,眼如秋水,恰如庭前初绽之海棠。一老一少,一唐一倭,聚于渤海秦王府,实乃千古奇谈!”

龙天策读到“一树梨花压海棠”,老脸“腾”地一下红了,拿起信纸作势要扔:“这老不正经的,竟用这种句子调侃我!”

“别扔啊,我还没看完呢。” 玉倾城笑着抢过信纸,继续往下读。

“愚兄听闻,藤原公主聪慧好学,在长安时便苦读儒家经典,尤爱妹夫之《渤海新政辑要》。今嫁入府中,定能与倾城、嘉儿等姐妹和睦相处,共侍妹夫。只是……”

“只是妹夫年事已高,需知‘柔情似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愚兄在刑部多年,见多了因‘色’误事者,然妹夫非寻常人,定能‘运筹帷幄’,平衡各方,此乃愚兄最佩服之处也!”

“前几日,与吏部尚书谈及此事,彼言‘秦王殿下真乃我辈楷模,不仅能定国安邦,亦能纳四方佳丽’,愚兄答曰‘非也,妹夫此举,实乃大唐之幸——纳东瀛公主,示我大唐包容之量,结两国秦晋之好,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这段“正话反说”,把龙天策气得哭笑不得:“他倒是会给我戴高帽!”

后段“叮嘱”:关切中藏戏谑

信的后段,玉子徽话锋又变,开始“语重心长”地“叮嘱”。

“妹夫,愚兄今年八十,半截身子入土,却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妹夫能有此‘艳福’,实乃天赐。然身体为重,愚兄特托人送来了几盒‘固本培元膏’,乃太医院秘制,虽不敢言‘金枪不倒’,却能助妹夫‘精力充沛’,应付府中‘莺莺燕燕’,切记,切记!”

“另,倾城贤妹乃我玉家掌上明珠,虽贤淑大度,然妹夫亦需体谅其辛苦。府中添人进口,琐事繁多,妹夫当多分担,莫要让贤妹独力支撑。若妹夫敢亏待倾城,愚兄虽老,手中尚有余威,定上京与妹夫理论!”

读到这里,玉倾城眼中泛起暖意,嘴上却笑道:“你看,我哥还是向着我的。”

“他这是敲山震虎。” 龙天策哼了一声,心里却明白,玉子徽的调侃中,藏着对妹妹的关心。

“最后,愚兄有一不情之请。藤原公主来自东瀛,想必带了不少倭奴国奇珍异宝,尤以‘和果子’(倭奴国糕点)闻名。妹夫若得闲,可遣人送些至长安,愚兄与同僚们也好‘品鉴’一番,就当……沾沾妹夫的喜气?”

“愚兄玉子徽,长宁八年秋,于长安刑部尚书府。”

读信余韵:笑语声中续新篇

读完信,龙天策和玉倾城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封信,怕是长安城的官员们,都快传遍了。” 玉倾城将信纸折好,“我哥这文笔,不去当御史可惜了。”

“他就是故意的。” 龙天策无奈摇头,“明着调侃我,实则是告诉长安官场——我龙天策虽在渤海,却依旧‘硬朗’,连东瀛公主都能纳入府中,你们谁也别想动歪心思。”

玉倾城点头:“哥在刑部多年,最懂这些弯弯绕绕。他这封信,既是玩笑,也是一种姿态。”

正说着,罗嘉儿、宋雨菲、宋紫绮和藤原纪香闻讯赶来。

“听说玉尚书寄了信来?是不是调侃殿下的?” 罗嘉儿最是性急,一把抢过信纸就读。

“一树梨花压海棠?哈哈哈,这比喻太妙了!” 罗嘉儿笑得直不起腰,“殿下,您这‘老梨花’,可得好好呵护我们这些‘海棠’啊!”

宋雨菲读完信,温声道:“玉尚书真是风趣,字里行间,却都是对殿下和姐姐的关心。”

宋紫绮则指着“固本培元膏”那段,笑得狡黠:“看来长安的大人都知道,咱们殿下‘精力过人’了!”

藤原纪香虽不完全懂“梨花海棠”的典故,却也听出了信中的调侃,脸颊微红,轻声道:“玉尚书提及和果子,我那里正好有一些,明日我亲自挑选,送些去长安吧。”

看着妻妾们笑闹的样子,龙天策的心情也轻松起来。他知道,玉子徽的调侃,并非恶意,而是一种老熟人、老亲戚间的亲昵。这封信,像一颗石子,投入秦王府平静的湖面,激起一阵欢乐的涟漪。

“好了好了,别笑了。” 龙天策摆摆手,“玉子徽送的‘固本培元膏’,谁想要谁拿去!”

“我们可不要,还是殿下自己留着吧!” 众妻妾异口同声地说,引得又是一阵哄笑。

渤海的秋风,从窗棂吹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书房里的笑语声,穿过庭院,回荡在秦王府的上空。

玉子徽的千字调侃信,成了秦王府“新篇章”中的一段小插曲。它没有破坏府中的和睦,反而让这份因政治联姻而略显微妙的关系,多了几分烟火气与幽默感。

龙天策望着眼前笑闹的妻妾们,忽然觉得,这“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调侃,虽有些刺耳,却也道出了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有无奈,有责任,更有这份跨越年龄、跨越国界的温情与热闹。

而这,或许就是“续写新篇章”的真谛——无论外界如何调侃,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只要身边的人安好,心中的暖意不减,便是最好的时光。

长安的玉子徽,或许此刻正与同僚们举杯,笑着谈论渤海的“奇事”;而渤海的秦王府,正在这封调侃信引发的笑语中,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