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49章 长宁八年夏风急,东洋公主入秦门

英烈传奇 第349章 长宁八年夏风急,东洋公主入秦门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渤海的夏天,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吹拂着秦王府的紫藤架。藤原纪香来访已有半月,每日跟着龙天策考察农桑、观摩工坊,日子充实而平静。她甚至已经开始规划,回去后如何在倭奴国推广渤海的晒盐法,如何说服贵族们接受新的农具。然而,一封来自故国的密信,像一块巨石,砸碎了这份平静。

密信惊变:异国公主陷危局

送信的是藤原纪香的贴身老仆,他乔装成商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抵达渤海,见到纪香的第一刻,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公主,国内大乱,您快想办法自保啊!”

密信是倭奴国国王亲笔所书,字迹潦草,透着难以掩饰的慌乱。信中说,以苏我鹿入为首的旧贵族势力,早已架空王权,近来更是加快了篡权的步伐,污蔑中大兄皇子(支持改革的一派)“通唐叛国”,意图借机铲除异己。国王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唯一能保住纪香性命的办法,便是让她留在大唐,寻求最强的庇护。

而这庇护的最佳方式——便是与大唐最有权势、最令人敬畏的秦王龙天策联姻。

“……苏我氏视你为眼中钉,因你推崇大唐新政,触犯其利益。唯有嫁入秦王府,借大唐之势,方能保你周全。为父无能,唯有出此下策,望我儿体谅……”

信读到最后,藤原纪香的手已抖得不成样子,信纸几乎要被捏碎。她在长安时,虽知国内派系斗争激烈,却没想到已到如此地步。父亲被架空,兄长(中大兄皇子)自身难保,她这个远在大唐的公主,竟成了苏我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嫁给秦王殿下……” 她喃喃自语,脸颊瞬间涨红,既有对政治联姻的屈辱,也有对龙天策的敬畏与一丝难以言说的慌乱。

她想起半月来的相处——龙天策虽已七十三岁,却精神矍铄,讲起治理之道时目光炯炯,对待百姓时语气温和,甚至会耐心听她讲解倭奴国的风俗。在她心中,这位老人是值得敬佩的长者、导师,从未想过会与“婚姻”二字挂钩。

可老仆的话,又像警钟在耳边敲响:“公主,苏我氏在大唐也有线人,您的行踪他们了如指掌。唯有成为秦王妃,才能让他们投鼠忌器!”

藤原纪香一夜未眠。天亮时,她做出了决定——为了活命,为了将来能有机会回到故国,为了不辜负父亲的苦心,她必须向大唐皇帝奏请这桩婚事。

金殿奏请:异国求援动天听

三日后,藤原纪香以“有机密要事启奏”为由,再次启程前往长安。

觐见秦武的朝会上,她褪去了往日的从容,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恳切。行过礼后,她没有提及农桑、没有请教制度,而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陛下,小女恳请陛下救命!”

秦武一愣,示意她起身:“公主请起,慢慢说。何事如此紧急?”

藤原纪香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将国内苏我鹿入专权、架空国王、迫害改革派,以及父亲密信中让她联姻自保的事,和盘托出。她没有隐瞒自己的恐惧,也没有粉饰这桩婚事的政治目的。

“……小女知道,此事唐突,更委屈了秦王殿下。” 她深深一拜,“但小女别无选择。若能得陛下恩准,嫁入秦王府,一来可保小女性命,二来也能向倭奴国昭示大唐的庇护,让苏我氏不敢轻举妄动。小女愿以倭奴国公主之名起誓,此生必为大唐与倭奴国的和平,尽绵薄之力!”

朝堂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位一心求学的东瀛公主,竟会突然面临如此危局,更提出这样一桩出人意料的婚事。

秦武沉默良久。他看着阶下这位年轻的异国公主,眼中满是惶恐,却又透着一股绝境求生的坚韧。他想起龙天策——那位七十三岁的老臣,一生为国,如今退隐渤海,却要被卷入这东瀛的权力漩涡,着实有些委屈。

可转念一想,这桩婚事,对大唐并非无利。

接纳藤原纪香,既是向倭奴国展示大唐的仁慈与强大,也等于在倭奴国埋下了一颗亲唐的种子。若苏我氏真敢加害国王与中大兄皇子,大唐便有理由介入,维护东亚的秩序。而让龙天策接纳她,更是最合适的安排——龙天策的威望与渤海的实力,足以震慑任何宵小,也不会让这桩婚事显得太过“功利”(毕竟龙天策已是退隐之身)。

“你想嫁入秦王府,可有问过秦王的意思?” 秦武问道。

“小女不敢惊扰殿下,” 藤原纪香低声道,“此事全凭陛下圣裁。若殿下不愿,小女……小女愿入空门,终身为大唐与倭奴国的和平祈福。”

这话说得极为恳切,既给了秦武台阶,也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秦武思索再三,终于开口:“倭奴国与大唐,一衣带水,理应互助。苏我氏专权乱政,本就不合天道。朕准奏。”

他看向鸿胪寺卿:“传朕旨意,着秦王龙天策,于长宁八年七月,以礼纳藤原纪香为妾,妥善安置,不得有误。另,加强对倭奴国来唐人员的监管,若有苏我氏党羽敢在此生事,格杀勿论!”

“臣遵旨!”

渤海接旨:老臣无奈纳新妇

长安的圣旨传到渤海时,龙天策正在海边指导渔民改进渔网。

听完传旨太监的宣读,他手里的渔网“啪嗒”一声掉在沙滩上,整个人都愣住了。

“纳……纳藤原纪香为妾?”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陛下是不是搞错了?那东瀛公主,不是来学习的吗?怎么……”

太监忍着笑:“殿下,这可是陛下的金口玉言。那位纪香公主,在陛下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说国内有人要加害于她,唯有投靠您才能活命。陛下也是体恤她一个异国女子孤苦无依,才做此决定。”

龙天策哭笑不得。他活了七十三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却唯独没见过这种“天上掉下个东瀛妾”的事。

“这叫什么事!” 他对着赶来的玉倾城,一脸无奈,“我都能当她祖父了,这……这像话吗?”

玉倾城看着他窘迫的样子,眼中满是笑意:“陛下既然下了旨,定有陛下的考量。那位纪香公主,也是个可怜人,国内大乱,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你就当……多收留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吧。”

“收留可以,纳为妾……” 龙天策搓着手,满脸为难,“再说,府里已经有雨菲、紫绮两个丫头了,再来一个异国公主,这家里……”

“家里有我呢。” 玉倾城安抚道,“纪香公主知书达理,想来不会惹事。再说,多个人,也多份热闹。”

罗嘉儿和宋紫绮闻讯赶来,听闻此事,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我说殿下,您这魅力可真大!” 罗嘉儿打趣道,“长安的、渤海的、现在连东瀛的公主都慕名而来,真是老当益壮啊!”

宋紫绮更是凑到他面前,眨着眼睛:“夫君,这下好了,家里有会苗医的(罗嘉儿)、会算帐的(紫绮儿)、会教书的(宋雨菲)、会跳舞的(朱丽娜)、会管学堂的(自己),现在又来个会说外语的,咱们秦王府,可真是‘人才济济’了!”

龙天策被她们说得老脸通红,却也知道君命难违。再者,他虽与藤原纪香相处日短,却也看得出她是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如今落难,他确实无法坐视不理。

“罢了罢了,” 他长叹一声,“就当是……积德行善了。传下去,按之前的规格,再收拾一处院落,准备婚事吧。”

只是,想到自己七十多岁还要“新婚”,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七月婚仪:海风见证新篇章

长宁八年七月,渤海秦王府再次张灯结彩,只是这一次的喜庆,带着几分奇特的意味。

婚礼仪式比接纳宋氏姐妹时,更显郑重——毕竟涉及异国公主,礼仪上不能有丝毫差错。

龙天策穿着一身暗红色的常服,站在正厅,看着被喜娘搀扶着走进来的藤原纪香,心中百感交集。

藤原纪香穿着一身融合了唐式与倭奴国风格的婚服,头上盖着轻薄的红纱,身姿纤细,步伐却很沉稳。她没有寻常新娘的娇羞,更多的是一种平静与感激。

拜天地时,她的动作一丝不苟;敬茶时,她对着玉倾城等人,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姐姐们”。

玉倾城等人早已接纳了这位特殊的“妹妹”,笑着应了,送上各自的贺礼——玉倾城送的是一支玉簪,罗嘉儿送的是一瓶解毒丹,宋雨菲送的是一本《女诫》(却是她亲手批注的、更开明的版本),宋紫绮则送了一把精致的折扇,上面画着渤海的海景。

婚宴上,藤原纪香用流利的汉语,向每一位敬酒的宾客道谢,从容得体,丝毫不见局促。

龙天策看着她,忽然觉得,或许这桩看似荒唐的婚事,并非那么难以接受。至少,他保住了一个无辜女子的性命,也为大唐与倭奴国的关系,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纽带。

夜深人静,新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藤原纪香取下红纱,对着龙天策深深一拜:“殿下,委屈您了。”

“说这些干什么。” 龙天策摆摆手,“既入了我秦王府,便是一家人。有我在,没人能伤你分毫。”

“谢殿下。” 藤原纪香的眼中泛起泪光,“小女……不知该如何报答。”

“好好活着,” 龙天策看着她,认真地说,“将来若有机会回去,就把大唐的好,把渤海的好,告诉你的族人。这便是最好的报答。”

藤原纪香重重地点头,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窗外,渤海的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温柔的声响。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新房里,照亮了两个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一个是历经沧桑的铁血老臣,一个是远嫁求生的异国公主。

他们的“新篇章”,始于一场无奈的政治联姻,却在这海风与月光的见证下,悄然翻开了温和的一页。未来或许还有许多未知,但此刻,一种基于尊重与责任的温情,正在两人之间,缓缓流淌。而属于大唐与倭奴国的故事,也因这桩特殊的婚事,有了更多续写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