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60章 紫府识时务联姻,新篇兼容纳清流

英烈传奇 第260章 紫府识时务联姻,新篇兼容纳清流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龙天策推行的土地改革,如同一道分水岭,将渤海的乡绅阶层彻底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因利益受损而疯狂抵制的守旧豪强,另一派则是看清形势、选择顺应时势的开明乡绅。渤海乡的紫枫,便是后一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多数乡绅还在为失去的土地唉声叹气、甚至暗中使绊子时,他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向龙天策递出了橄榄枝——将自己的亲妹妹紫月,许配给郡王为妾。

紫枫其人:守正乡绅识时务

紫枫并非渤海顶级豪强,其家族世代居住在渤海乡,靠着经营一处规模中等的药铺和百余亩良田,维持着殷实的家境。与高氏、张氏等靠兼并土地、勾结官吏发家的家族不同,紫家向来谨守本分,药铺平价售药,田地也多是祖上传下的产业,从未参与过巧取豪夺的勾当。

紫枫本人是个读书人,曾考取过秀才功名,虽未入仕,却比一般乡绅更具远见。龙天策初到渤海时,他便看出这位郡王绝非安于享乐之辈;当“官绅一体纳粮”等新政推行,其他乡绅怨声载道时,他却在家中对妹妹紫月道:“龙郡王的政策,看似严苛,实则是在革除积弊。那些被打击的,多是些盘剥百姓的蛀虫,咱们紫家行得正、坐得端,不仅不必怕,反而该支持才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官绅一体纳粮推行时,他是渤海乡第一个主动申报自家田产、足额缴纳赋税的乡绅;摊丁入亩政策落地,他积极配合官府,如实登记家中人丁与田亩;土地改革开始后,紫家的田产远未达到“三百亩限额”,本无需交出任何土地,他却主动将家中十亩荒地,捐给官府,作为“示范田”,供无地农民学习耕种技术。

这些举动,让他在乡绅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人嘲讽他“趋炎附势”、“忘了祖宗”。

紫枫却不为所动,只是淡淡道:“趋炎附势?我趋的是顺应民心的大势,附的是为民办事的贤明。若固守那些欺压百姓的旧习,才是真的忘了祖宗‘积德行善’的教诲。”

他看得很清楚:龙天策的改革已是势不可挡,与其做无谓的抵抗,引火烧身,不如主动示好,保住紫家世代积累的根基。更何况,他确实认同龙天策的理念——一个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的渤海,对他们这些正当经营的乡绅,未必不是好事。

但他也知道,仅仅是“支持”还不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要确保紫家的利益不受冲击,甚至能在新的秩序中立足,必须与这位手握实权的郡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联姻之议:以亲为质固根基

土地改革推行到最激烈的阶段,渤海乡的几个豪强因暗中破坏农田、煽动农民闹事,被夜凌带人查处,家产抄没,宗族流放。消息传来,整个渤海乡的乡绅都噤若寒蝉。

就在此时,紫枫备了一份厚礼,亲自前往郡王府求见。

龙天策在书房接见了他。

“紫先生今日前来,是为乡中之事?” 龙天策看着眼前这位举止得体、神色平静的乡绅,有些好奇。他对紫枫有印象——此人是少数主动配合新政的乡绅之一。

“回郡王,” 紫枫躬身行礼,语气诚恳,“乡中之事,有官府主持,井然有序,百姓安居,臣下前来,是为私事。”

“哦?私事?”

“是。” 紫枫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臣下有一舍妹,名唤紫月,年方十六,自幼饱读诗书,性情温婉,容貌尚可。臣下深知郡王后院清净,本不该叨扰,但念及郡王推行新政,辛劳国事,身边需人照料;且臣下敬佩郡王为人,愿与郡王结秦晋之好,让舍妹侍奉郡王左右。臣下不敢奢求其他,只求紫家能在郡王的新政下,保全祖业,继续为渤海百姓做点实事。”

这番话,说得坦诚而直接,没有丝毫掩饰其“抱大腿”的意图,却也点明了底线——只求保全正当利益,绝无奢求。

龙天策愣住了。他见过送礼行贿的,见过托关系求官的,却从未见过主动将妹妹送来做妾、以求保全家族的。他打量着紫枫,见他神色坦然,眼中没有谄媚,只有一种审时度势的精明与诚恳。

“紫先生,” 龙天策沉吟道,“你可知,本王后院已有多位夫人?且纳你妹妹为妾,未必能如你所愿,为紫家带来多少‘好处’。”

“臣下明白。” 紫枫坦然道,“臣下并非求郡王为紫家谋取特权,只求郡王信得过紫家的清白。舍妹若能侍奉郡王,是她的福分;即便不能为家族带来显耀,能让郡王知道,渤海并非所有乡绅都与朝廷作对,亦足矣。”

他顿了顿,补充道:“臣下敢以祖宗名誉担保,紫家从未做过任何违法乱纪之事,所有田产、商铺,皆可接受官府查验。若有半点不法,臣下甘愿领受责罚!”

龙天策看着紫枫,心中渐渐明白了他的盘算。这是一种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投名状”——以妹妹的终身,换取郡王对紫家的信任,在这场席卷渤海的改革风暴中,为家族争取一个安全的位置。而紫枫的坦诚,以及紫家确实“清白”的底子,让他无法轻易拒绝。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这样的“榜样”。在多数乡绅抵制新政的当下,接纳紫月,无疑是向所有守规矩的乡绅释放一个信号:只要安分守己,支持新政,朝廷不仅不会打压,反而会给予尊重与保护。

“好。” 龙天策最终点头,“本王信你一次。择个吉日,将你妹妹送入府中吧。”

紫月入府:温婉佳人融后院

紫月的到来,在郡王府后院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她确实如紫枫所说,生得清丽温婉,眉眼间带着书卷气,虽不似雅典娜那般明艳,也不似爱丽丝那般活泼,却自有一股娴静的气质。入府那日,她穿着一身素雅的浅紫色衣裙,拜见玉倾城时,举止得体,言语谦逊,没有丝毫骄纵之气。

“姐姐安好,妹妹紫月,今后还请姐姐多多指教。” 她盈盈下拜,姿态恭顺。

玉倾城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女子,眼中没有排斥,只有温和的笑意:“妹妹不必多礼,既入了这府门,便是一家人。往后有什么不习惯的,尽管跟我说。”

其他几位夫人也对这位新妹妹表示了欢迎。

冷月虽清冷,却对紫月的书卷气颇有好感,偶尔会与她讨论几句诗词;

白鸽性子活泼,拉着紫月的手,说了许多府中的趣事;

雅典娜和库耶爱娃对这位来自“本土乡绅”的妹妹充满好奇,向她打听渤海的风土人情;

龙悠悠则缠着紫月,要她讲渤海乡的民间故事。

紫月很快便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她不多言,不多事,每日除了侍奉龙天策,便是跟着玉倾城学习打理家事,或是与其他夫人交流,待人接物始终温和有礼,赢得了府中上下的好感。

龙天策偶尔得空,会与紫月闲聊几句。他发现,这位女子不仅温婉,且颇有见识,对渤海的民情、乡俗知之甚详,时常能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

“妹妹生长在渤海乡,可知当地农民对土地改革的真实看法?” 一次闲聊时,龙天策问道。

紫月想了想,轻声道:“多数农民自然是欢喜的,尤其是那些无地的佃户,都盼着能早日种上属于自己的地。但也有些老人,怕政策变来变去,不敢放手去种……”

她的话,让龙天策更加意识到,推行新政不仅要靠雷霆手段,还需安抚民心,让百姓真正安心。

紫月的存在,像一剂温和的润滑剂,不仅没有给后院带来矛盾,反而让这个由不同背景女子组成的家庭,多了一份来自渤海本土的柔和气息。

新篇之喻:兼容并蓄成大势

紫枫联姻的消息传开后,在渤海乡绅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起初,不少人嘲讽紫枫“自甘堕落”、“卖妹求荣”。但当他们看到紫家不仅安然无恙,紫枫甚至还被龙天策请去,参与讨论如何改良渤海乡的药铺管理、推广新的农桑技术时,那些嘲讽渐渐变成了羡慕与深思。

“看来,紫枫这步棋,走对了。”

“是啊,人家紫家本就清白,跟郡王结亲,不过是求个安稳。咱们要是没做亏心事,何必怕呢?”

“或许……真该学学紫家,主动配合官府,总比被当成‘刺头’强。”

一时间,主动向官府申报田产、配合土地丈量的乡绅明显增多,甚至有几位与紫家交好的乡绅,也效仿紫枫,主动提出要为新政出力——有的捐出粮食,资助无地农民购买种子;有的提供自家商铺,作为官府推广新农具的场所。

渤海的改革,在强硬的推行之外,终于有了一丝“兼容并蓄”的柔和色彩。

龙天策看着这一切,心中对紫枫的“识时务”更多了几分认可。他知道,紫枫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自保”,却在客观上,帮助他化解了部分乡绅的抵触情绪,为新政的推进减少了阻力。

这日,龙天策在书房处理公务,紫月端来一碗清茶。

“郡王,兄长托人送来一些新采的草药,说是对缓解疲劳有好处,让我熬了给您。”

龙天策接过茶碗,看着窗外的阳光,忽然问道:“你哥哥让你来,后悔吗?”

紫月轻声道:“妹妹不悔。能侍奉郡王,见识郡王为百姓做事的辛劳,是妹妹的福气。兄长也说,能为渤海的安稳尽一份力,是紫家的本分。”

龙天策看着她平静的眼眸,心中微微一动。或许,这场始于“利益交换”的联姻,最终会开出不一样的花。

新篇章里的兼容:不同力量的共生

紫月入府,看似只是龙天策后院多了一位妾室,实则象征着渤海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单纯的“打击”,转向“打击与争取并重”。

那些不法的豪强,依旧是改革的对象,被无情地清扫;而像紫家这样守规矩、愿合作的乡绅,则被纳入新的秩序,成为稳定地方的力量。这种“区别对待”,让渤海的社会结构,在动荡中逐渐形成了新的平衡。

紫枫的药铺,因为信誉良好,被官府指定为“惠民药铺”,负责为贫苦百姓提供平价药材;紫家的田地,也成了附近村庄的“示范田”,推广新的耕作技术。紫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特权,却在正当经营中,赢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尊重与生意。

这便是龙天策想要的“新篇章”——不是要将所有乡绅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清除毒瘤,留下清流,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在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中,各安其分,各尽其能。

渤海的风,依旧吹拂着田野与城镇。那些被改革触及利益的豪强,或许还在暗中怨恨;但更多的人,无论是分到土地的农民,还是如紫家这般得以保全的乡绅,都在这场变革中,看到了一个更清晰、更安稳的未来。

而紫月,这位因“利益联姻”进入郡王府的女子,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渐理解了丈夫所追求的“新政”背后的意义,从最初的“奉命行事”,变成了真正的“倾心相待”。

她的存在,如同渤海改革画卷中,一抹柔和的紫色,不耀眼,却不可或缺。它提醒着所有人,新时代的到来,未必只有刀光剑影,也可以有兼容并蓄的智慧,有不同力量共生共存的可能。这,正是“续写新篇章”中,最具温度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