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61章 渤海功成赴神都,旧部相随启新程

英烈传奇 第261章 渤海功成赴神都,旧部相随启新程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三十五年的深秋,渤海湾的风带着丰收的喜悦,拂过金黄的稻田与繁忙的港口。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龙天策推行的吏治、土地、赋税等一系列改革,已在渤海落地生根,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忽汗城的市集上,商旅往来不绝,摊位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百姓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乡村里,新分配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农民们不再为苛税徭役发愁,夜晚的村庄亮起了更多的灯火;官衙内,清廉的官吏各司其职,办事效率极高,曾经盘根错节的豪强势力,或被清除,或被驯服,整个渤海呈现出一派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这日,忽汗城的天空格外晴朗,却有一道来自神都的调令,打破了这份宁静。

一纸调令:渤海功成召神都

调令是由内侍省的首席大太监李德全亲自送来的,这在大唐的官员调动中,是极为罕见的礼遇。

郡王府的正厅,李德全展开明黄的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渤海郡王龙天策,治政渤海,功绩卓着,民安业兴,朕心甚慰。今神都需重臣镇守,特召龙天策即刻赴神都,任左武侯大将军,正三品,掌京畿禁军,拱卫皇城。其麾下旧部,一并调往神都,听候差遣。钦此。”

“臣,龙天策接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天策躬身接旨,语气平静,心中却波澜起伏。

左武侯大将军,正三品,掌管京畿禁军,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倚重!秦正阳将守护神都的重任交给他,显然是对他在渤海功绩的最大肯定。

李德全扶起龙天策,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龙将军,恭喜恭喜啊!陛下可是盼着您早日到任呢,神都的安危,可就系在您身上了。”

“公公谬赞,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龙天策客气地回应,随即让人奉上厚礼,却被李德全婉拒。

“将军不必多礼,” 李德全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道,“陛下还有句口谕,让将军带着您那些能征善战的弟兄们,一同回来。神都……最近不太平。”

龙天策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臣明白。”

送走李德全,龙天策召集了夜凌、林冲、吴天狼、刘晔、房衍等核心旧部。

“神都的调令到了,” 龙天策举起圣旨,“陛下召我任左武侯大将军,诸位,随我一同前往神都。”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响应。

“太好了!终于能回神都了!” 吴天狼扛着九环刀,哈哈大笑。

“跟着大哥,去哪都行!” 风影一脸兴奋。

夜凌虽未说话,赤发下的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神都,那是大唐的权力中心,也是风波最烈的地方。

旧部相随:特殊恩遇显倚重

接下来的几日,渤海郡府上下都在为启程做准备。而一道来自神都的补充旨意,再次让所有人感受到了秦正阳对龙天策的特殊倚重。

旨意中明确:龙天策麾下旧部,包括夜凌、林冲、吴天狼、鲁大胜、鲁元达、风影、花蓉、赵胜、刘晔、房衍等文武属官,全部调离渤海,随龙天策前往神都,编入左武侯军,仍归龙天策直接指挥。

最令人瞩目的是对他们的任命——所有人的军衔,都定为“校尉”(从六品至正六品不等),但旨意中特别注明:“其实际地位、薪俸、职权,皆参照正四品至从三品将军标准配置。”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安排!明面上是校尉,实则享受将军待遇,而且直接归左武侯大将军龙天策指挥,不受其他将领掣肘。

“陛下这是……把咱们当成大哥的私人班底了?” 赵胜有些惊讶。

花蓉笑道:“这是好事。军衔低,不易引人注意;待遇高,咱们能安心做事。陛下这是既信任大哥,又为咱们着想呢。”

刘晔点头道:“陛下此举,深意颇多。神都不比渤海,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给咱们‘校尉’的名分,是让咱们低调行事;按将军标准配置,是让咱们有足够的力量办事。这是把利刃交给大哥,却又给利刃套上了一层保护壳。”

龙天策看着麾下众人,心中暖流涌动。秦正阳的这份信任,重如泰山。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这个团体能力的认可。

“诸位,” 龙天策沉声道,“陛下如此信任,我等唯有尽心竭力,不负所托。到了神都,万事小心,谨言慎行,切不可仗着特殊待遇,骄横跋扈。”

“是!” 众人齐声应道。

夜凌赤发微扬,左眼的刀疤在阳光下更显凌厉:“大哥放心,谁敢找麻烦,我夜凌第一个劈了他!”

林冲握紧长槊,沉声道:“我等只听大哥号令。”

吴天狼挥舞着九环刀,哈哈大笑:“在渤海斩匪,到神都照样能斩妖除魔!”

看着这群生死与共的弟兄,龙天策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有这群人在身边,无论神都有多少风波,他都有信心应对。

离别渤海:万民空巷送郡王

启程那日,忽汗城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为他们敬爱的郡王送行。

从郡王府到城门,短短数里路,车队走了整整一个时辰。道路两旁,站满了手持香烛、鲜花的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朝气蓬勃的学子,还有曾经被他解救的流民、佃农。

“郡王,您不能走啊!” 一位老农拦住马头,泣不成声,“是您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是您让渤海有了太平日子,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龙天策翻身下马,扶起老农,温声道:“老人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渤海的新政已经扎根,接替我的官员,是我亲自挑选的良吏,他会继续推行新政,不会让百姓受苦的。”

“我们信不过别人,我们只信您!” 人群中响起一片呼应。

龙天策望着眼前一张张真挚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他在渤海两年多,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百姓最淳朴的爱戴。

“乡亲们,” 他提高声音,“我龙天策虽离开渤海,但我的心,永远与渤海百姓在一起。若有人敢在渤海复辟旧政,欺压百姓,你们只管往神都送信,我龙天策定会为你们做主!”

“龙青天!龙青天!” 百姓们热泪盈眶,朝着龙天策连连叩首。

玉倾城、紫月等妻妾坐在马车内,看着这感人的一幕,眼中也泛起了泪光。她们知道,丈夫在渤海的两年,没有白费。

车队缓缓驶离忽汗城,百姓们跟在后面,送出十里之外,才恋恋不舍地停下脚步。车窗外,渤海的土地渐渐远去,但那一张张充满感激的面孔,却深深烙印在龙天策和所有人的心中。

奔赴神都:前路漫漫待驰骋

前往神都的路途,漫长而平稳。龙天策的车队,由数百名精锐护卫,加上他那群特殊的“校尉”旧部,形成了一股低调却极具威慑力的力量。

途中,刘晔与龙天策在马车内分析神都的局势:“大哥,陛下突然调您回神都,又给了咱们这么特殊的安排,恐怕神都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近年来,太子与几位皇子的争斗日益激烈,朝中士族与寒门的矛盾也暗流涌动,陛下召您回去,多半是想让您这柄‘利刃’,镇一镇场子。”

龙天策点头:“我明白。左武侯军掌管宫城宿卫,是京畿安危的核心。陛下把这个位置交给我,是让我做他的‘守门人’啊。”

“那咱们该如何应对?” 林冲问道。

“不争不抢,只听陛下号令。” 龙天策沉声道,“咱们是军人,是臣子,守住宫门,护住陛下,维护神都安稳,这是咱们的本分。至于皇子争斗、士族恩怨,咱们不掺和,谁若敢危及陛下和神都安全,咱们就劈了谁!”

“大哥说得对!” 吴天狼瓮声瓮气地说,“管他什么太子皇子,谁敢闹事,俺的九环刀可不认人!”

一路行来,众人或讨论军务,或切磋武艺,或规划到神都后的安排,气氛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他们知道,从渤海到神都,从地方治理到禁军统领,他们面临的挑战将更加艰巨,但也意味着更广阔的舞台。

神都初临:新程开启待风雷

一个月后,龙天策的车队抵达神都长安。

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城墙高耸,宫阙巍峨,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比渤海的忽汗城,不知繁华了多少倍。但在这繁华之下,龙天策和他的旧部们,都敏锐地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一丝无形的紧张——那是权力中心特有的、无处不在的博弈与试探。

左武侯军的将士们,早已在营门外列队迎接。当他们看到新上任的大将军龙天策,以及他身后那群看似只是校尉、却个个气度不凡的属官时,眼中都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末将等,参见大将军!” 左武侯军的副将及各级将领,上前躬身行礼。

龙天策翻身下马,目光扫过队列,沉声道:“免礼。从今日起,本将军与诸位同守神都。军纪如铁,号令如山,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遵令!” 将士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走进左武侯军的大营,看着熟悉的军帐与校场,龙天策的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军旅豪情。他转身对身后的旧部们道:“诸位,神都到了。咱们的新战场,就在这里。”

夜凌、林冲、吴天狼等人,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异口同声道:“愿随将军,共守神都!”

夕阳的余晖,洒在神都的宫阙之上,也洒在左武侯军的营地上。龙天策站在营门高处,望着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城,知道属于他们的“新篇章”,已经正式开启。

这篇章,不再是渤海的田园牧歌,而是神都的风雷激荡;不再是治理一方的从容,而是守护中枢的凝重。但他和他的弟兄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38岁的左武侯大将军龙天策,带着他那群特殊的“校尉”旧部,将在这座繁华而复杂的神都,续写属于他们的传奇。而这场新的征程,注定将与大唐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更汹涌的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