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59章 田亩归农刀刀割,千年枷锁始崩裂

英烈传奇 第259章 田亩归农刀刀割,千年枷锁始崩裂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三十四年的深秋,渤海的风带着收割后的干爽,也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三项新政的余波尚未平息,豪强们刚从“割肉”的剧痛中缓过一丝气息,龙天策酝酿已久的土地改革,终于如一把淬了冰的利刃,狠狠劈向了他们最根本的命脉——土地所有权。

若是说前三项政策是“开胃菜”,让豪强们尝到了痛楚,那么这项“百姓种满三年可获土地”的改革,便是直插心脏的“割肉刀”。它意味着,那些被豪强世代垄断、视为私产的土地,将通过百姓的耕种,一点点剥离出去,变成农民手中真正属于自己的田产。这不仅是经济利益的剥夺,更是对他们千年来“土地即权力”根基的彻底动摇。

政策惊雷:耕者有其田的承诺

土地改革的诏令,是在渤海各州府联合农桑大会上颁布的。

会场设在忽汗城的校场,除了各级官吏,还来了数千名来自各村的农民代表。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手上布满老茧,眼神里带着对土地最朴素的渴望,也带着一丝惶恐——他们从未敢想象,自己能拥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龙天策身着常服,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声音透过寒风,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父老乡亲们,官吏们,本王今日要说的,是关乎渤海每一个人,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土地。”

他指向远处连绵的农田:“这片土地,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可多少年来,土地在少数人手里,你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出来的粮食,大半要交给地主豪强,自己却吃不饱饭。为什么?因为土地不是你们的。”

台下的农民们屏住呼吸,眼中泛起泪光。这些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从今日起,” 龙天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渤海境内,所有无主荒地、罚没的不法土地、以及超过限额的豪强田产,一律由官府登记造册,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

“但本王要说的不止于此。” 龙天策环视众人,一字一句道,“凡分到土地的农民,只要勤恳耕作,连续耕种满三年,且缴纳足额赋税,这块土地,便永远归他所有!朝廷会发给田契,受律法保护,任何人不得强占!”

“轰——!”

校场瞬间炸开了锅!农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用力掐了自己一把,确认不是在做梦;有人捂着嘴,眼泪无声地滑落;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却喊不出一个字。

“耕满三年……就归自己?” 一个白发老农颤巍巍地问,声音嘶哑。

“是!” 龙天策斩钉截铁,“朝廷只认勤恳,不认豪强!你流汗种出来的地,就该是你的!这就是本王给你们的承诺——耕者有其田!”

“龙青天!”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随即,“龙青天”的欢呼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校场,农民们朝着高台连连叩首,额头磕在冰冷的土地上,却带着滚烫的温度。他们知道,这道诏令,是他们祖辈盼了千年的希望。

而站在官吏队伍中的豪强代表,脸色却一个个惨白如纸,如同被抽走了魂魄。

割肉之痛:豪强命脉被攥紧

土地改革的诏令,像一颗炸雷,在渤海豪强的圈子里引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高氏宗祠内,烛火摇曳,映着一张张扭曲的脸。高显(高伯通之子,高氏现任族长)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掼在地上,上好的青瓷瞬间碎裂,茶水溅湿了他华贵的锦袍。

“耕满三年便归农民?他龙天策好大的胆子!” 高显的声音尖利,带着歇斯底里的愤怒,“那是我们高家世代传下来的土地!是祖宗用血汗换来的!他凭什么一句话,就要分给那些泥腿子?!”

旁边的张氏族长脸色铁青,手指死死攥着胡须:“这哪里是分地?这是要我们的命!土地没了,我们这些人,还算什么豪强?子孙后代靠什么立足?”

“官绅一体纳粮,我们认了;摊丁入亩,我们忍了;火耗归公,我们也受了!可他还要动土地!” 一个矮胖的地主喘着粗气,“这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他们口中的“祖宗血汗”,实则多半是靠兼并、巧取豪夺而来——或是灾年低价收购农民的土地,或是利用权势强占无主荒地,或是通过联姻、科举等手段,一步步垄断了渤海近七成的良田。这些土地,是他们财富的根源,是他们在地方作威作福的资本,是他们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底气。

而龙天策的土地改革,直指这一切的核心:

- 无主荒地,多是豪强圈占却无力耕种的“闲田”,如今要分给农民;

- 罚没的不法土地,更是直接针对他们通过贪腐、强占得来的产业;

- 最致命的是“超过限额”——龙天策规定,每户豪强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三百亩(根据家庭人口略有浮动),超额部分,必须由官府“赎买”(实则低价强制收购),再分配给农民耕种。

这每一条,都像一把刀,精准地割在他们最肥的肉上。

“不能就这么认了!” 高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高家还有家丁数百,联合其他几家,跟他拼了!”

“不可!” 张氏族长连忙阻止,“龙天策手下有林冲、吴天狼那些猛将,咱们的家丁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硬碰硬就是找死!”

“那怎么办?眼睁睁看着土地被分走?” 有人哀嚎。

祠堂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映着一张张绝望而扭曲的脸。他们第一次感到,自己世代引以为傲的根基,正在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一点点刨开、瓦解。这把“割肉刀”,比之前任何一项政策都要锋利,因为它要斩断的,是他们延续千年的特权锁链。

民心如潮:土地里长出来的希望

与豪强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们迸发的巨大热情。

诏令颁布的第二天,渤海各县的县衙外,就排起了长龙。农民们拿着简陋的身份证明,争先恐后地登记,申请耕种那些被官府划出来的“新田”。

“官爷,我能申请村东头那片荒地不?我知道那地贫瘠,可我不怕,我能把它种好!” 一个中年汉子搓着手,脸上满是期待。

“我要种以前张大户家的那片水田,三年!我保证种满三年,缴足赋税!” 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递上申请书,眼中闪烁着泪光。

官府的效率极高,在房衍、鲁大胜等人的统筹下,土地丈量、登记、分配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块被分配的土地,都插上了木牌,写上了耕种者的名字和分配日期。

拿到“认种文书”的农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自己分到的土地上,用手捧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深深嗅闻。那泥土的芬芳,在他们闻来,比任何香料都要醉人。

“当家的,我们有自己的地了!” 一个农妇抱着丈夫,喜极而泣。

“爹,以后这地就是我们的了?” 孩子不解地问。

“是!是我们自己的了!” 父亲用力点头,泪水滴落在土地上。

春耕开始后,渤海的田野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景象。农民们不再是为“地主”耕种,而是为自己劳作。他们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把积攒了一辈子的力气,都用在了自己的土地上。贫瘠的荒地被开垦,干涸的水渠被疏通,连路边的杂草,都被他们小心翼翼地拔掉——这片土地,承载着他们全家的希望。

有豪强试图用威逼利诱的手段,阻止农民认领土地,甚至偷偷破坏新分配的农田。但这一次,农民们没有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

“这是官府分给我的地!你敢动一下试试?” 一个平时老实巴交的农民,第一次敢对着豪强的家丁怒吼,身后站着十几个同样认领了土地的乡亲。

“龙郡王说了,三年后这地就是我们的!你们再敢捣乱,我们就去郡王府告你们!”

农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互相照应,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在保护一块田,更是在保护自己刚刚看到的希望。民心,如同被春雨滋润的土地,开始长出信任与勇气的嫩芽。

暗流涌动:最后的疯狂反扑

豪强们的绝望,最终化作了疯狂的反扑。他们知道明着对抗不行,便开始玩起了阴招。

他们暗中联络那些对龙天策不满的旧吏,散布谣言:“龙天策分地是假,想把土地收归官府,三年后还是要收回去!”“种那些地要缴重税,其实是官府变着法儿盘剥百姓!”

他们还利用农民的淳朴,用少量的粮食或钱财,诱骗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农民,让他们“自愿”放弃认种的土地。更有甚者,偷偷放火烧毁新开辟的农田,毁坏农具,试图制造混乱,让政策推行不下去。

高唐县就发生了一起恶**件:一群蒙面人深夜闯入一个新分配的村庄,烧毁了十几户农民的茅屋和准备春耕的种子。

消息传到忽汗城,龙天策震怒。

“查!给我彻查!” 龙天策拍案而起,眼中闪过凛冽的杀意,“不管是谁在背后搞鬼,一律严惩!烧了农民的茅屋,就罚他们十倍赔偿!毁了种子,就抄没他们的粮仓!敢挡着百姓过好日子,本王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代价!”

夜凌、风影亲自带队前往高唐,不到三日,就揪出了幕后黑手——正是高唐本地一个因土地被分而怀恨在心的豪强。

龙天策没有丝毫手软:将主谋斩首示众,家产全部抄没,分给受害的农民;参与此事的豪强子弟,一律流放岭南;包庇此事的官吏,罢官夺职,永不录用。

这一次铁腕处置,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豪强们的侥幸心理,也让农民们更加坚信,郡王是真心在为他们做主。那些散布的谣言不攻自破,农民们耕种的热情更加高涨。

新篇根基:从土地里长出的未来

开武三十五年的春天,渤海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

那些被分配出去的土地,经过农民们一年的辛勤耕种,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尤其是第一批认种的土地,更是长势喜人,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

县衙里,开始有农民拿着“耕种满一年”的证明,来申请续种。他们的脸上,带着踏实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再坚持两年,这片土地就真的属于自己了。

龙天策站在一片新开辟的农田边,看着农民们弯腰插秧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他知道,土地改革的阻力远未结束,甚至可能引来朝中士族的联合反扑。但他看着眼前这充满希望的景象,看着农民们眼中那束因土地而点亮的光,便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这片土地,曾经承载着豪强的特权,如今,正孕育着农民的希望。这把“割肉刀”,割掉的是腐朽的毒瘤,长出来的,是一个更公平、更稳固的根基。

属于渤海的“新篇章”,在土地改革的推行中,终于扎下了最深的根。这根基,不在豪强的府邸里,不在官吏的文书中,而在农民脚下的土地里,在他们汗水浇灌的庄稼上,在他们对“耕者有其田”的信仰中。

龙天策知道,这只是开始。打破千年的土地枷锁,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条路还很长,很艰难。但他会继续走下去,因为他看到,当土地真正属于农民的时候,这片大地所迸发的力量,足以撼动一切旧有的秩序,足以支撑起一个真正繁荣、真正太平的“新篇章”。

而这一切,都从那把“割肉刀”落下的瞬间,开始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