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26章 功成身退离神都,河东新命启征程

英烈传奇 第226章 功成身退离神都,河东新命启征程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二十九年的冬天,神都长安迎来了一场瑞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了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也覆盖了那些曾经喧嚣的权贵府邸,让这座千年古都,多了几分静谧与祥和。经过龙天策数年的整治,加上《大唐氏族志》的颁布,长安的吏治日渐清明,贪腐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百姓们安居乐业,街头巷尾的欢声笑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

然而,这片祥和之下,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暗流。那些被触动了根本利益的世家大族,虽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对抗,却从未放弃过反扑的念头。

谗言如潮,帝王心忧

费无极的府邸,炉火正旺,却驱不散满室的寒意。他看着窗外的雪景,手中把玩着一枚玉扳指,眼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龙天策在京兆府的根基,越来越稳了。” 他对坐在对面的韦渊道,“再让他这么折腾下去,咱们这些人的日子,怕是越来越难过了。”

韦渊叹了口气:“《氏族志》已定,陛下又信任他,咱们能有什么办法?”

“办法?” 费无极冷笑一声,“他龙天策不是自诩清正廉明吗?咱们就从这‘清正廉明’下手。”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关于龙天策的流言蜚语,开始在长安的权贵圈中流传。

“听说了吗?龙天策在河东的旧部,都被他提拔到了要害部门,这是要结党营私啊!”

“他推行的新政,看似利民,实则是为了拉拢民心,图谋不轨!”

“连皇子都敢动,他眼里还有没有皇权?”

这些流言,像毒草一样疯长,渐渐传到了秦正阳的耳中。起初,秦正阳并未在意,他深知龙天策的为人,更清楚这些流言背后是谁在作祟。但随着流言越来越多,甚至有几位老臣在朝堂上旁敲侧击,暗示“龙天策功高震主,恐非社稷之福”,秦正阳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不是不信任龙天策,而是太清楚朝堂的险恶。龙天策的锋芒太露,得罪的人太多,如今又深得民心,早已成了众矢之的。那些世家大族不敢直接对抗皇权,便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龙天策身上。继续让他留在长安,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可能被人抓住把柄,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陛下,龙天策虽有大功,但树大招风,长安的世家,对他已是恨之入骨。” 杨皇后看着愁眉不展的秦正阳,轻声劝道,“不如……让他暂离长安,去地方历练一番,避避风头?”

秦正阳沉默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不舍,有无奈,更有一份深沉的保护欲。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一纸调令,前路漫漫

这日,龙天策正在京兆府处理公务,夜凌捧着一封圣旨,快步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凝重:“大人,宫里的旨意。”

龙天策心中一动,接过圣旨,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却透着一股他熟悉的无奈:

“京兆府尹龙天策,任职期间,政绩卓着,民心所向。然河东之地,近来多有动荡,需得力之臣前往镇抚。朕决意,调龙天策为河东太守,即刻赴任,望其不负朕望,安抚百姓,整肃吏治,再创佳绩。钦此。”

没有斥责,没有挽留,只有一纸调令,将他从繁华的神都,调往偏远的河东。

龙天策看完,久久没有说话。他不是不明白,这道调令背后,是皇帝的苦心。长安的水太深,他的存在,已经成了旧势力攻击的靶子,秦正阳这是在保护他,让他暂时离开这个漩涡中心。

“大人……” 夜凌欲言又止。

“无妨。” 龙天策收起圣旨,脸上露出一丝坦然的笑容,“河东虽偏远,却也是大唐的土地,有百姓需要安抚,有政务需要处理,在哪都是为国效力。”

他的平静,让夜凌放下心来。

消息传开,长安的百姓再次沸腾,却不再是当初迎接他时的兴奋,而是浓浓的不舍。

“龙大人要走了?为什么啊?”

“肯定是那些世家在背后搞鬼!他们容不下咱们的青天大老爷!”

“不行,咱们去宫门口请愿,让陛下留下龙大人!”

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宫门前,举着写有“请留龙大人”的牌子,跪地请愿,哭声震天。

秦正阳站在紫宸殿的窗前,看着宫门外黑压压的人群,听着那一声声“请留龙大人”,心中五味杂陈。他对身边的李德全道:“告诉龙天策,让他悄悄走,别惊动百姓。”

“是。”

龙天策得知百姓请愿,心中既感动又担忧,连忙让人劝说百姓散去:“父老乡亲们,多谢大家的厚爱!但君命难违,我此去河东,也是为了大唐的安定,为了更多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请大家放心,我定会记住长安的百姓,记住在这里的日子!”

在他的再三劝说下,百姓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却依旧有人自发地跟在他的车马后面,送了一程又一程。

离别的那日,天色微明,龙天策没有声张,只带着夜凌、邓铿等几名心腹,以及简单的行囊,悄悄离开了京兆府。

玉倾城因为要照顾年幼的龙无忌,暂时留在长安,待安顿好后再前往河东。离别时,她没有哭泣,只是紧紧握着龙天策的手:“到了河东,万事小心。我和孩子们,等你回来。”

“放心。” 龙天策在她额头轻轻一吻,“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在河东等你。”

花蓉与高士仓也前来送别。高士仓如今已是京兆府的得力干将,他握着龙天策的手:“大人此去,一路保重。长安有我在,定会守住你打下的根基。”

“好。” 龙天策看着这位昔日的下属,如今的同僚,眼中满是信任。

龙悠悠则骑着马,执意要随他前往河东:“我跟你一起去!到了河东,我还能帮你打抱不平!”

龙天策拗不过她,只好点头同意。

车马缓缓驶离长安,龙天策掀开轿帘,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奋斗了数年的城市,城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百姓们送别的身影,还在远处挥着手臂。

“长安,我还会回来的。” 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舍,却更多的是坚定。

河东新命,续写华章

前往河东的路途,遥远而艰辛。冬日的北方,寒风刺骨,道路泥泞,但龙天策的心情,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次下放,对他而言,不是贬谪,而是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河东,地处黄河以东,毗邻突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多民族杂居之所,民风彪悍,政务繁杂,近年来更是因为突厥的袭扰和地方官吏的贪腐,百姓生活困苦,矛盾重重。

“大人,河东的情况,比咱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邓铿拿着沿途搜集的情报,忧心忡忡地说,“地方豪强与突厥暗中勾结,官吏贪赃枉法,百姓流离失所,光是流民,就有数千之多。”

“越是复杂,越需要我们去治理。” 龙天策看着窗外冰封的河面,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长安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河东,但‘以民为本,以法为纲’的道理,是相通的。”

龙悠悠凑过来,好奇地问:“到了河东,咱们第一件事做什么?”

“先安顿流民,查明贪腐。” 龙天策笑道,“你不是要打抱不平吗?到了河东,有的是仗让你打。”

“真的?” 龙悠悠眼睛一亮,摩拳擦掌。

一路行来,他们看到了太多的疾苦——衣衫褴褛的流民蜷缩在破庙里,被豪强霸占的良田荒芜在寒风中,边关的士兵缺衣少食,眼神疲惫……这一切,都让龙天策更加坚定了治理好河东的决心。

一个月后,车马终于抵达河东郡治所——晋阳。

与长安的繁华不同,晋阳的街道冷清,百姓们脸上带着麻木和警惕,偶尔有几个官吏走过,也是趾高气扬,与长安的清明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龙天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只有少数几个地方官,假惺惺地前来迎接,眼中却满是轻视和敷衍——在他们看来,这位从神都下放来的太守,不过是又一个来混日子的官员。

然而,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龙天策抵达晋阳的第一日,没有休息,也没有接受地方官的宴请,而是带着邓铿、龙悠悠和夜凌,直接去了城外的流民安置点。

看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民,听着他们讲述被豪强欺压、被官吏盘剥的遭遇,龙天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邓铿,” 他转身,语气坚定,“立刻彻查晋阳所有官吏的账目,尤其是赈灾款的去向!夜凌,带人摸清那些地方豪强的底细,看看他们与突厥,到底有什么勾结!悠悠,你带着人,先给流民们送去棉衣和食物,告诉他们,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是!”

寒风中,龙天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一切的力量。那些麻木的流民,听到他的话,眼中第一次闪过一丝光亮。

远处的晋阳城楼,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头沉睡的巨兽。但龙天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头巨兽就会被唤醒。

属于长安的篇章,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属于河东,属于龙天策的“新篇章”,就在这寒风中的流民安置点,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前路或许比长安更加艰难,对手或许比关中世家更加凶残,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只要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着律法,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地,续写属于大唐,属于自己的辉煌华章。

车马继续前行,驶向晋阳城内的太守府,车轮碾过结着薄冰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这新的征程,奏响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