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27章 兄弟重逢话河东,同榻夜语谋新篇

英烈传奇 第227章 兄弟重逢话河东,同榻夜语谋新篇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河东晋阳的冬日,虽寒风凛冽,却因地处并州都督府治所,透着一股不同于边陲的安稳气象。城墙高大厚重,守城的士兵精神抖擞,街道上虽行人裹紧了棉衣,却也秩序井然,隐约可见当年龙岩在此经营的痕迹。

龙天策的车马抵达晋阳城门时,早已有人等候。并州都督府的亲卫簇拥着一位身着紫袍、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正是他的大哥,安北侯、并州都督龙岩。

七年半未见,龙岩鬓角已添了几缕银丝,眉宇间的威严更重,却掩不住眼中那份久别重逢的热切。他看着从马车上走下来的龙天策,身形比记忆中更加挺拔,面容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与锐利,眼神深邃,透着一股历经世事的从容。

“天策!” 龙岩大步上前,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大哥!” 龙天策也快步迎上去,兄弟二人紧紧相拥,拍着彼此的后背,七年半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压缩、消融,只剩下血脉相连的亲近。

“好小子,七年半不见,出息了!” 龙岩松开他,上下打量着,眼中满是欣慰,“当年去杞县时,还是个愣头青,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了!”

“大哥谬赞了,都是托大哥和陛下的福。” 龙天策笑着回应,语气里带着对兄长的敬重。

周围的亲卫和属官,看着这对久别重逢的兄弟,脸上都露出善意的笑容。谁都知道,安北侯龙岩与新任河东太守龙天策,不仅是兄弟,更是当年在杞县便并肩讨论过国事的知己。

重逢叙旧,岁月留痕

回到并州都督府,龙岩早已备好了接风宴。没有太多繁文缛节,只有兄弟二人,几样简单的菜肴,一壶温热的烈酒。

“尝尝这个,河东的老陈醋泡的花生,解腻。” 龙岩给龙天策夹了一筷子,“你刚到,路上辛苦了,先暖暖身子。”

“还是大哥懂我。” 龙天策拿起酒杯,与龙岩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烈酒入喉,暖意瞬间扩散到四肢百骸,也打开了话匣子。

他们聊起七年前在杞县的那个夜晚。那时龙天策刚得秦正阳赏识,即将赴杞县任县尉,心中满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却也带着几分对前路的迷茫。龙岩当时已是战功赫赫的将军,特意绕道杞县,与他同榻而眠,彻夜长谈,从地方治理到边疆防务,从为官之道到家国大义,为他指点迷津。

“还记得吗?当时你说,到了杞县,要先拿那些欺压百姓的劣绅开刀,恨不得明日就杀个血流成河。” 龙岩笑着回忆,“我劝你,刚柔并济,你还跟我急。”

龙天策也笑了:“那时候年轻气盛,总觉得只要拳头硬,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才明白,大哥当年说的‘水至柔能穿石’,是何等道理。”

七年半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事。龙天策从杞县到睢阳,再到汴州、长安,历经大小战役,处理过无数棘手的政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会“蛮干”的毛头小子。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布局,学会了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适合的破局之道。

而龙岩,这七年半也未虚度。他从河东太守升任并州都督,镇守北疆,抵御突厥,将并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军民爱戴,安北侯的爵位,是用实打实的战功和政绩换来的。

“你在汴州清欠令,在长安立五色棒,哥哥都听说了。” 龙岩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骄傲,“有魄力,有担当,不愧是我龙家的儿郎。”

“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龙天策放下酒杯,语气诚恳,“比起大哥镇守北疆,抵御外侮,我那些事,算不得什么。”

“都重要。” 龙岩摇头,“内政清明,百姓安康,才能为边防提供坚实的后盾。咱们兄弟,一个守外,一个安内,都是为了大唐的安稳。”

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兄弟二人共同的信念与担当。

同榻夜语,共话河东

夜色渐深,宴席散去。龙岩一如七年前那般,让人在自己的卧房里加了一张床榻,笑道:“今晚,咱们兄弟俩,再同榻而眠,好好聊聊。”

龙天策心中一暖,点了点头。

卧房里,炉火正旺,映得两人的脸庞都带着暖意。褪去了白日的官服,换上舒适的常服,兄弟二人斜倚在榻上,像寻常百姓家的兄弟一样,随意地聊着天。

“说说吧,到了河东,打算怎么做?” 龙岩率先开口,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河东的复杂,既是中原的屏障,又是多民族杂居之地,且近年来豪强与突厥暗中勾结,流民问题突出,绝非易事。

龙天策沉吟片刻,缓缓道:“我打算分三步走。第一步,安顿流民,查明赈灾款的去向,严惩贪腐,先稳住民心;第二步,整顿吏治,选用贤能,尤其是边境各县,必须换上可靠之人;第三步,加强边防,联合大哥的并州军,清剿与突厥勾结的豪强,同时开通互市,缓和与周边部族的关系。”

他的思路清晰,既有短期的稳定措施,又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龙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想法不错。但你要注意,河东的豪强,与关中世家不同,他们多与军中旧部有联系,甚至有人本身就是退役的将领,根基深厚,且熟悉军务,硬碰硬,怕是会吃亏。”

“大哥说得是。” 龙天策点头,“我打算先礼后兵。先派人晓以利害,若他们肯配合,交出藏匿的流民,停止与突厥勾结,可既往不咎;若冥顽不灵,再联合大哥的兵力,一举清剿。”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边防,我想在边境推行‘屯田制’,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既可以解决军粮问题,又能加固边防,还能吸纳流民,一举三得。”

“屯田制?” 龙岩来了兴趣,“这个法子好,我在并州也试行过,效果不错。只是河东多山地,推行起来难度不小,需要因地制宜。”

“所以,还需要大哥多多指点。” 龙天策诚恳地说。

兄弟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从流民安置到屯田细节,从吏治整顿到民族关系,聊得越来越深入。龙天策讲述着自己在汴州、长安的经验与教训,龙岩则分享着他在河东、并州的治理心得,以及与突厥打交道的诀窍。

“对付突厥,不能一味强硬。” 龙岩道,“他们部落林立,并非铁板一块。可以分化拉拢,对真心归附的部族,给予优待;对反复无常的,则坚决打击。”

“大哥说得是。” 龙天策深以为然,“我也打算在边境设立互市,用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换取他们的马匹、皮毛,既可以互通有无,也能增进了解,减少冲突。”

夜色渐深,卧房里的谈话却依旧热烈。七年前,是兄长对弟弟的指点;七年后,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与探讨。龙岩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弟弟,不仅继承了龙家的勇猛,更学会了运筹帷幄的智慧,对政务的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自己。

而龙天策也从兄长的话语中,对河东的复杂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少了几分盲目,多了几分把握。

“有你在河东,我就放心了。” 龙岩看着弟弟,眼中满是信任,“咱们兄弟俩,一个守并州,一个镇河东,联手把这北疆的屏障,打造成固若金汤的铁壁,让突厥不敢南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好!” 龙天策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定不辜负大哥和陛下的期望!”

炉火渐渐转弱,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兄弟二人聊着聊着,渐渐有了睡意,话语也变得稀疏,最终都沉沉睡去。

同榻而眠,一如七年前。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而是肩负着北疆安危的封疆大吏。他们的梦中,或许都出现了河东的沃土,出现了安居乐业的百姓,出现了固若金汤的边防。

新篇开启,兄弟同心

次日清晨,龙天策醒来时,龙岩已经起身,正在院中练武。晨光中,兄长的身形依旧矫健,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力量。

“醒了?” 龙岩收势,笑着打招呼,“走,我带你去看看河东的地图,尤其是边境的关隘。”

在都督府的书房,巨大的河东地图铺展在案上。龙岩手持狼毫,仔细地为龙天策标注着各个关隘的兵力部署、豪强的据点、流民的聚集区,以及周边部族的分布。

“这里,云中山,是豪强王氏的地盘,此人与突厥的毗伽可汗有旧,你要多加留意。”

“这里,汾河河谷,土地肥沃,适合屯田,只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需要尽快修缮。”

“这里,雁门关,是抵御突厥的第一道防线,守将是我的老部下,可靠,可以信得过。”

每一个标注,每一句叮嘱,都饱含着兄长的关切与支持。

龙天策认真地听着,不时在心中记下,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龙岩都耐心解答。

“好了,该说的,都差不多了。” 龙岩放下狼毫,“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去摸索了。记住,有什么难处,随时来找我,咱们是兄弟,不用客气。”

“多谢大哥。” 龙天策深深一揖,这一拜,不仅是感谢,更是承诺。

离开并州都督府,前往河东太守府的路上,龙天策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晋阳的街景,心中一片通明。有兄长的支持,有自己多年的经验,有对河东百姓的责任,他对未来的治理,充满了信心。

马车驶过汾河大桥,河水虽已冰封,却能想象到开春后解冻的奔流。正如他此刻的心情,虽有挑战,却充满了力量。

属于河东的“新篇章”,在他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便已开启。而这篇章的第一笔,便是兄弟同心,共守北疆的默契与担当。他知道,前路或许依旧充满荆棘,但只要兄弟携手,民心所向,定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辉煌、更加安稳的未来。

河东的风,带着一丝凛冽,却也带着希望的气息,吹拂着这位新任太守的衣襟,仿佛在为他的到来,奏响新的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