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25章 新修氏族定乾坤,旧门倾颓换新天

英烈传奇 第225章 新修氏族定乾坤,旧门倾颓换新天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二十八年的长安,表面的繁华之下,始终涌动着一股无形的暗流。龙天策在京兆府的雷霆手段,虽震慑了部分权贵,却未能触及那盘踞关中数百年的世家根基。韦、柳、郑、费等大族,依旧凭借着累世的声望、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垄断着朝堂的话语权,甚至隐隐有与皇权分庭抗礼之势。秦正阳坐在紫宸殿的龙椅上,看着奏折中那些或明或暗维护世家利益的言辞,眼中闪过一丝不容错辨的锐利——是时候,给这些尾大不掉的庞然大物,来一记釜底抽薪了。

皇命下达:重编氏族,以正乾坤

这日早朝,秦正阳在议完漕运、赈灾等政务后,突然话锋一转,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众卿可知,自魏晋以来,氏族门第之说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此风绵延数百年,已非社稷之福。”

群臣皆是一愣,不知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此事。费无极心中一动,隐隐察觉到一丝不安,却还是出列附和:“陛下所言极是,然氏族乃是国之基石,维系着礼法纲常,不可轻动。”

“国之基石,应是忠君爱国之臣,是勤勤恳恳之民,而非仅凭门第便能世代为官的空壳子!” 秦正阳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决意,编撰一部《大唐氏族志》,重新评定天下氏族等级!”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陛下!万万不可!” 韦氏族长韦渊连忙出列,“氏族等级,乃是数百年传承,岂能说改就改?”

“为何不能改?” 秦正阳冷冷地看着他,“难道让那些凭借祖上荫庇、自身无才无德之辈,永远占据高位,压制寒门才俊,才是正道?”

他顿了顿,抛出了更重磅的决定:“新《氏族志》,以‘功勋、忠节、学识’为首要标准,而非旧门第。且,秦姓皇族,位列一等,此为铁律,任何人不得更改!”

“秦姓一等?” 费无极脸色煞白,这无疑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氏族排序,将皇族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削弱了他们这些老牌世家的根基!

“陛下圣明!” 龙天策第一个出列附和,“此举能破门第之见,选贤任能,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有了龙天策带头,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也纷纷附和,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了支持与反对两派,争论不休。

最终,秦正阳一锤定音:“此事已定,无需再议!朕任命翰林供奉宋玉,为《氏族志》编撰总领,即日起,组建编撰班子,务必在一年内完成!”

当“宋玉”这个名字从皇帝口中说出时,费无极等人又是一愣——这个宋玉,他们略有耳闻,是龙天策的二姐夫,娶了龙天策的二姐龙冰雪,据说才华横溢,却因白发白眸的异相,常年埋首书斋,不怎么参与朝堂纷争。让他来主持此事,是何用意?

只有龙天策,听到这个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他这位二姐夫,看似清冷,实则心思缜密,且因过往的经历(曾与他有过情感纠葛),对“门第”二字,有着更深的感触,由他来编这部《氏族志》,再合适不过。

宋玉领命:白发执笔,力破陈规

宋玉接到任命时,正在翰林院整理古籍。他身着一袭月白长衫,一头雪白的长发用一根木簪束起,与唇边那抹浓密的黑色美髯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他肤色如玉,气质清冷。听到内侍宣读的圣旨,他平静的眼中,闪过一丝波澜,随即躬身接旨:“臣,宋玉,遵旨。”

龙冰雪闻讯赶来,看着丈夫手中的圣旨,眼中带着一丝担忧:“编撰《氏族志》,必然会得罪所有世家,你……”

宋玉握住妻子的手,指尖微凉,语气却很坚定:“我知道。但此事,于国有利,于陛下有利,也于……天下寒门有利。冰雪,你等了我这么多年,不就是盼着我能做些有意义的事吗?”

龙冰雪看着他眼中的光芒,点了点头:“我支持你。只是万事小心,那些世家,不会善罢甘休。”

“我明白。” 宋玉微微一笑,“我只需秉持公心,以事实为依据,以陛下的旨意为准绳,他们纵想发难,也找不到借口。”

他随即开始组建编撰班子,所选之人,皆是翰林院中有才华、出身寒门、且品行端正的学士,其中不乏曾被世家打压过的才俊。他们聚集在翰林院的编书处,废寝忘食,开始查阅史料,搜集各氏族的功勋、劣迹、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

编撰工作,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阻力。

韦家派人送来厚礼,希望能将韦氏的排名提高一些,被宋玉原封不动地退回;柳家试图贿赂编撰的学士,被宋玉发现后,直接将人移交刑部;费无极更是亲自登门,以“同乡之谊”(宋玉祖籍与费无极同属兖州)拉拢,却被宋玉以“在编书,不敢擅离职守”为由,拒之门外。

“一个白发怪物,也敢在我等面前装清高!” 费无极被拒后,在府中怒摔茶杯,“他以为有龙天策撑腰,就能无法无天?我倒要看看,他编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过得了朝堂这一关!”

面对种种压力与挑衅,宋玉始终不为所动。他将自己关在编书处,每日与古籍为伴,与学士们讨论,严格按照“功勋、忠节、学识”三条标准,逐一评定。

对于秦姓皇族,他依据皇帝的旨意,列为一等,但并非所有皇族都能入列,只有那些有实打实功勋、品德端正者,才能被收录;对于关中世家,他不包庇不贬低,有大功者(如韦氏祖上曾有护国之功)如实记载,有劣迹者(如柳氏曾勾结外戚)也毫不隐瞒,并根据综合评定,将其排名大幅下调;对于一些新兴的家族,如龙天策的龙家(虽非大姓,但龙天策功勋卓着)、高士仓的高家(世代清廉,高士仓本人政绩斐然),则根据其贡献,给予了应有的排名。

龙天策偶尔会去编书处探望,看到宋玉伏案疾书的身影,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评定草稿,忍不住赞叹:“二姐夫,辛苦你了。”

宋玉抬起头,白发在烛火下泛着微光:“能为陛下分忧,为天下正名,不辛苦。倒是你,在京兆府,要多留意那些世家的动向,他们明着动不了我,怕是会在暗地里给你使绊子。”

“放心。” 龙天策笑道,“我等着他们来。”

新志问世:一记耳光,响彻长安

开武二十九年秋,历经一年多的编撰、修订、审核,《大唐氏族志》终于定稿。

当这部凝聚了宋玉及众学士心血的典籍,摆在朝堂之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其上。

秦正阳亲自翻开,开篇便是“秦姓皇族,位列一等”,其后罗列的皇族成员,皆是功勋卓着、品行端正者,无可挑剔。

接着往下看,关中世家的排名,让费无极等人脸色铁青——韦氏从传统的“关中第一姓”,降至第三等;柳氏、郑氏更是被排在第四等;而费氏,因费无极近年来结党营私、其子费英杰劣迹斑斑,竟被排在了第五等,与一些地方小姓并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家因龙天策在睢阳、汴州、京兆府的赫赫功勋,被列为二等;高家因高士仓及其祖上的清廉之名,被列为三等。一些出身寒门、却在开国战争中立下大功的武将家族,也纷纷获得了较高的排名。

“这……这简直是胡闹!” 韦渊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氏族志》,“我韦氏世代忠良,岂能排在如此靠后?”

“韦大人,” 宋玉出列,不卑不亢地回应,“志中已详细记载,韦氏祖上确有大功,然近百年来,韦氏子弟多凭门第入仕,鲜有建树,且有多人贪赃枉法,综合评定,位列第三等,已是公允。”

他随即列举了几位韦氏子弟的劣迹,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费无极也出列反驳:“我费氏……”

“费大人,” 宋玉打断他,“费公子英杰强抢民女,已被京兆府惩处;费氏在河南道的产业,多有偷税漏税之举,志中皆有记载。第五等,不为过。”

一番话,堵得费无极哑口无言。

其他世家的反对,也被宋玉一一驳斥。他引经据典,条理清晰,每一个排名,都有扎实的依据,让那些想发难的人,找不到任何破绽。

最终,秦正阳拍板:“《大唐氏族志》,公允详实,准刊印发行,颁行天下!”

这部新的《氏族志》,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那些尾大不掉的世家脸上。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氏族”的价值标准,更从根本上动摇了旧世家的权力基础——没有了“顶级门第”的光环,他们垄断官场、欺压寒门的资本,便失去了大半。

百姓们争相阅读新《氏族志》,看到龙家、高家等“新兴家族”的崛起,看到那些为非作歹的世家被降级,无不拍手称快。

“早就该这样了!凭什么他们生下来就高人一等?”

“龙大人的家族排第二等,实至名归!”

“这《氏族志》编得好!让那些世家知道,光靠祖上不行,还得自己有本事!”

费无极等人回到府中,看着新颁布的《氏族志》,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这记耳光,打得他们颜面尽失,却又找不到报复的理由——因为《氏族志》的评定,句句在理,字字有据,完全符合皇帝的旨意。

宋玉站在翰林院的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心中一片平静。他抚摸着唇边的黑色美髯,想起了龙冰雪等待他的那些岁月,想起了龙天策与他冰释前嫌后的相互扶持,想起了自己编撰这部《氏族志》的初衷。

“天下的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不会缺席。” 他轻声道。

龙天策站在京兆府的台阶上,望着长安的天空,知道这部《氏族志》的颁布,只是一个开始。削弱世家势力,任重而道远,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属于大唐的“新篇章”,在这部《氏族志》的墨香中,在旧势力的哀嚎与新力量的崛起中,以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方式,继续向前铺展。皇权得以巩固,寒门得以抬头,一个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而宋玉,这位白发白眸的编撰者,也以自己的方式,在这新篇章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