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毕业季(一)

重回高考当状元 毕业季(一)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早读结束的铃声刚响,走廊里满是“呼啦呼啦”穿梭的书包带和急促的脚步声,空气中还带着早饭后豆浆的余香。

马星遥一脚跨进教室门的瞬间,几乎还没站稳,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从走廊窗边响起:

“你终于回来了!”

王昭一下子迎上前来,眼圈红了一瞬,压着声音,但语气里全是抑不住的欣喜与担心。

她瞥见他衣袖卷起的胳膊上大片淤青,立刻皱眉,打开抽屉熟练地掏出一小包印着卡通图案的创可贴和一瓶碘伏喷雾。

“坐下,别动,我看看。”

马星遥微微皱了下眉:“别……我自己来。”

王昭没理他,直接抓住他的胳膊,就像抓住了某种脆弱的安全感,不容拒绝。

她神情严肃,小心地喷上药水,然后贴上创可贴,那神情像在修补某种不能再破裂的东西。

教室里不少人偷偷看过来,但她不在乎。

马星遥垂下眼帘,任她动作,只轻轻说了句:

“我没事了。”

王昭没说话,只是手上的动作更轻了一些。

另一边,站在角落的陈树

他靠在教室后门口,手插兜,斜靠着栏杆。

眼前是王昭小心翼翼地贴药,马星遥沉默地接受。

而他身上的校服褶皱未整,鞋子——那双跑了整整一夜、蹚过沙石和泥泞的球鞋,右脚鞋头已经裂开一个口子,脚趾露出一点点白色袜子纤维。

他低头看了看,嘴角扯了一下。

不是苦笑,也不是羡慕,就是那种很轻很轻的情绪,一下从胸口晃过,然后沉到底部。

“人啊,果然命不一样。”

从小他就懂得这句话。

没人替他系过鞋带,没人在他受伤时掏出创可贴。

“父亲”是一个词,不是一个人;“照顾”是一个功能,从来不是日常。

他懂电路,懂频率,懂怎么让“树一号”在风中也能接收信号,但他不太懂——

“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个人,在我一回来,就扑过来为我贴创可贴呢?”

他正想出神,一只熟悉的手轻轻拍了拍他肩膀。

是乔伊。

她手上还带着淡淡洗手液的香气,刚从实验室那边回来,指尖微凉。

她看他一眼,语气淡淡的,却刚好让人走出心里的小洞:

“想啥呢……你这表情跟在收音机里卡住的频段似的。”

陈树一愣,咧嘴一笑,声音带点嘶哑:

“没想啥……就是觉得我这双鞋,好像也该退役了。”

乔伊低头看了眼他那双“战损级”球鞋,皱眉:“这也太惨了吧……下午我陪你去小卖部那边看看新鞋子。”

陈树下意识道:“不用……我将就下……”

乔伊截断他:

“不是给你买,是让你挑。”

陈树愣了两秒,脸上有些绷不住,轻轻“嗯”了一声。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

虽然没有人冲上来给他贴创可贴,但也有人会默默记住他的鞋破了,会说‘你挑’而不是‘我给你’。

日光斜洒,教室内外平静如旧。

讲台上石老师推着眼镜,大声点名:

“陈树!”

“到!”

他挺起身,迈着带点疼的步子走进教室,鞋底发出轻轻“咯吱”声。

王昭给马星遥最后一个创可贴按好,回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胡静的位置空着,她请了两天假。

但他们知道,她还在,系统还在,Ω还在,而他们——也都还在。

这已经,是最大的好消息。

窗外操场,早春第一批槐花开始露白,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课桌上,像命运给他们的灯,

谁的灯亮一点,就照一照另一个人破了口的鞋尖。

四月的铜山,是一年中最温柔的时节。

太阳不像早春那样凛冽,也不似盛夏般毒辣,落日把校园操场染成一幅橘红色的画卷。风穿过教学楼的走廊,在课桌与黑板之间吹出淡淡粉笔灰味。

校园南侧,凤凰树下,高三年级的学生正拍着毕业照,穿着统一的校服,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

“来,一二三——茄子!”

快门“咔哒”一响,定格的不只是影像,还有十七岁的最后一个夏天。

而在操场靠西边的草坪上,六个熟悉的身影也坐成一排。

刘小利终于把他那把老掉牙的民谣吉他带来了——琴弦有点生锈,琴包上还贴着“鬼火少年”的旧贴纸。

他抱着琴,一屁股坐到草地上,大声宣布:

“今晚,再不开会,咱们就老了!”

陈树笑着翻了个白眼:“你这理由也太扯。”

乔伊轻声道:“我同意,必须的。”

王昭点点头,双臂抱膝:“风这么好,不坐坐都浪费。”

马星遥没说话,只是默默把自己的外套垫在胡静身后:“靠着,别着凉。”

胡静朝他笑笑,轻声说:“谢谢你。”

刘小利弹了几个试音的和弦,“呦呵,小利,你还有这一首?”乔伊忍不住笑着调侃。

“多着呢!”他一甩头发,一脸认真。

乔伊指着远处拍毕业照的队伍,语气忽然温柔了几分:“来,弹个《那些花儿》吧。”

刘小利点头:“好嘞。”

琴弦在风中响起,熟悉的旋律温柔地卷过操场——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这一刻,空气是潮湿的,眼眶是温热的,青春就像那段旋律——来不及好好告别,却在某一刻突然全部回头涌现。

六个人就这么坐着,唱着,笑着,偶尔望着天。

谁还记得那年栀子花白…

操场远处的广播里,学生会在彩排毕业典礼,喇叭声断断续续传来:“毕业合唱排练请各班集合……”

远处灯光一点点亮起,照在看台上,也照在他们的脸上。

乔伊望着那群拍照的高三学生,喃喃说: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也该拍这样的照片了。”

陈树低头看了看草地,苦笑了一下:“我们该穿校服呢,还是穿矿工服?”

王昭轻轻一拳锤他肩膀:“你能不能别把我们小组搞成社会实践联盟。”

胡静望着天,神情柔和:“你们不觉得吗……经历了这么多,反倒对这学校更有感情了。”

乔伊点头,目光看向远方:

“我们把最危险的秘密藏在了这里,也把最好的记忆留下了。”

马星遥淡淡道:“系统能穿越时间,但大概也模拟不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刘小利翻了个跟头,笑道:“对,它要是能模拟我现在这么帅,它早成精了。”

大家都笑了。

笑声在风中飘远,像升空的热气球,带着一切他们不舍得说出的东西,缓缓升上去了。

操场灯光亮起,南侧的凤凰树在灯下泛着金边。高三的同学们开始清理道具,摄影师收拾三脚架。

乔伊看了眼时间,轻声说:“快十点了,明天还有课。”

马星遥起身,拍拍裤子上的土:“走吧,送你们回宿舍。”

王昭:“哎,我说——”

众人齐看向她。

她一摊手:“等拍毕业照那天,我们也得留一张,只属于我们八人的‘秘密合影’。”

陈树伸手:“说好了,到时‘树一号’全程拍摄。”

刘小利背起吉他:“那必须的,导演、摄影、配乐、出品人,全包了!”

乔伊最后站起身,望了一眼操场尽头。

远处有一对学生情侣并肩走过,他们互相靠着,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她回过头,轻声说了一句:

“can you hear me…dum dam da di da…”

陈树望着她,嘴角轻扬。

没人再说话,他们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这一段青春,在歌里,在风里,在那些“还没说完”的话语里,留下了光的尾巴。

而那座未重启的系统,在星空之下,像一位沉默的观测者,静静等待着——他们,准备好下一次的出发。

晚风开始有了初夏的味道,带着白天凤凰树落下的花粉,在校园里打着旋。

操场边,六人围坐在草地上,刚唱完《那些花儿》,气氛像是晚风揉出的暖被,轻轻罩住了彼此的肩。

这时,从篮球场那边走来三道身影——高171班“三巨头”:杨越、王雅婷、辛吉。

他们穿着整整齐齐的校服,脸上带着一贯自信的笑,手里拿着印有“全国竞赛预备班”标志的复习资料。

杨越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优越感:

“呦,你们几个……不继续搞课题了?放弃科研梦了?改混文艺圈了?”

辛吉跟着揶揄:

“要不要我们高171帮你们拍个封面?还挺像那种‘高三纪实青春偶像剧’的。”

王雅婷笑得轻飘飘,却也不屑一顾:

“真可惜,当时还说你们是‘最强小组’,怎么,演不下去了?”

乔伊只是侧头看了眼,又低头拨了拨草根。

王昭看着她们,眼神平静得像一面玻璃窗,仿佛这三人不是来嘲讽的,而只是路过的风景线。

胡静轻轻拍了拍腿,没说话。

但陈树——他抬起头,咧嘴一笑,那种笑,不是讽刺,而是带着一点点温柔的“看破”。

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近了几步,看着三人:

“是啊,成绩就是一切。”

“你们会考第一,进清华北大,拿保研名额……你们会拥有一切。”

他顿了一下,眯起眼,望着他们的脸,就像望着一群还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孩子。

“祝你们,真的拥有一切。”

那句话,像是带着某种祝福,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王昭、乔伊、马星遥、胡静都听懂了——陈树说的不是成绩,是那个‘以为一切都可以解答、规划、计算’的时代。

只是这三个高171的“优等生”能不能听懂,就不确定了。

杨越皱了皱眉:“你这话什么意思?”

陈树笑了笑,没再答,转身走回他们的圈子,重新坐下。

他抬头望着操场远处的凤凰树,忽然轻轻吹起了口哨。

前奏一响,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那是罗文的《黄昏》。

这首歌的年代,比他们在座任何一个人出生都还早,可那旋律一响,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被带走。

“日落西山天际一片暮色沉沉……”

马星遥一听,立刻抬头:“《黄昏》?”

他眼中闪过一丝神情,那是他每次在胡静家待到晚上,她放的老歌之一。

“对,这歌……她常听。”

乔伊跟着轻声哼了出来,语调缓慢温柔。

王昭也轻声跟着唱,唱到那一句时,她声音顿了一下:

“始终不悔与你共度此生……”

她没唱下去,只是怔怔看着天空,眼神里透出一丝难以名状的酸涩。

她想到那天自己看见的“50年后自己独居一人”的影像。

想到父亲王江海的忙碌、身边人的疏离、一个人站在春晚电视前的自己。

也许命运已给她一个答案——她是个不被需要的人。

可这一刻,在这首《黄昏》的余音中,在这些一起拼命逃亡、并肩作战的伙伴身旁,她忽然觉得:

“哪怕这一生注定孤独,我也不悔现在这段路,有他们。”

她喃喃地复述了一遍歌词:

“始终不悔……与你共度此生。”

声音轻,却被晚风卷走,吹进了其他人的心里。

高171三巨头走远了,或许他们不懂那句话,也不明白这首歌的意义。

但六人没有再提这段插曲。

黄昏的风拂过凤凰花的树叶,一片片落在草地上,像信号在飘落。

刘小利躺下,看着天空:“要不我们……以后干脆合租吧?”

胡静笑:“你想得真远。”

王昭淡淡说:“不远,一眨眼就到了。”

乔伊望着空中微亮的星:“希望那时候,我们还记得这一晚。”

马星遥声音低,却坚定:

“会的。”

陈树低头看着那双破鞋,又瞥了眼身边这群“破烂不堪、但真真实实活着”的朋友,忽然觉得——

哪怕这套鞋再破,也值了。

而在学校后山观测塔上,某个被遗忘的系统小屏幕微微一闪,

墨镜男望着那串被回响记录下来的音频片段,喃喃一句:

“他们……终于唱到黄昏了。”

灯光泛白,冰面冷得透骨,却安静得出奇。曾经这个地方是嘻笑打闹的乐园、少年们旋转跳跃的舞台,而现在,只剩下风扇轰鸣和机器底层微微的震动声。

观众区里,一对熟悉的身影并排而坐。

乔磊穿着他那件褪色的夹克,裤腿卷了一角,神情比往常更安静些。他手里握着一杯从一楼小卖部买来的奶茶,杯口冒着微弱的热气。

胡静穿着黑色针织外套,整个人缩在椅背里,手指交叉,头发散着,脸略显苍白,但眼神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清澈。

他们并没有参与今晚在操场上的那场小型“毕业仪式”。

那是属于他们的弟弟妹妹们、队伍里的“小孩们”的庆典,而他们——更多时候只是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撑着,不声不响地接住风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