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农家院

重回高考当状元 农家院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吃了野果,四人精力略回,继续沿着废路走。

远方隐隐有灯光,那是进入桐山市主城区的方向。

再坚持十几公里,他们就能回到那个他们熟悉的世界——教室、黑板、广播站、饭卡、试卷、喇叭……那个安静而重复的世界。

可他们都知道,他们再回去之后,已经不是同一个自己。

乔伊低声说: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不可言说的系统数据’。这场逃脱,不只是现实,更是系统给我们的一次测试。”

陈树点头:“我们通过了。”

胡静看向前方:“但系统会停吗?”

马星遥:“不。它会等我们——去启动它。”

四人朝着城市的灯光,慢慢走去。

他们身后,是风吹草动,是未被监测的夜,是系统之外的一段自由轨迹。

月色退去,天边泛起鱼肚白。

四人顺着荒道又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在一处低洼地段,看到了远处有些零星的人家——红砖、泥瓦、青灰石墙,有的屋顶塌了,有的院墙破了,但毕竟是“人”的痕迹。

风小了,狗叫声远远传来。

他们沿着一条田边土路走近,来到一座斑驳的院子前。

门是木头的,歪斜地挂着,门缝处贴着一张过年时红纸窗花,已风干褪色。

乔伊轻轻敲了敲门:“有人在吗?”

半分钟后,里面传来缓慢的脚步声,“吱呀”一声,门开了。

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身材瘦小,穿着旧棉袄,系着一条花布围裙,脸上皱纹像烟雨旧地图,一双手还端着一个小煤炉灰盆。

她微微眯眼看着他们,眼神略带戒备,但并不敌意:

“你们……谁呀?”

乔伊上前一步,鞠了个躬:“奶奶,我们几个是桐山市的学生,迷了路,这会儿走不动了,想讨点水喝。”

老奶奶看了看他们一身尘土,胡静的脸还有一点红肿,马星遥鞋底破了个洞,陈树嘴角干裂得发白。

她“啧”了一声:

“哎哟哟,这是走了多少路……快进来吧,家里水是井水,凉的啊。”

他们进了院子,发现这处宅子虽破,却打扫得干干净净。

两扇砖瓦屋之间挂着几条晾晒的布条,水缸盖子上压着一块老木板,菜地里还有半开着的白菜和蒜苗。

最惊喜的,是屋檐下居然挂着一排干南瓜片和红薯干。

老奶奶招呼他们坐下,自己打了一瓢井水,一人倒了一碗:“别嫌凉啊,咱这地方就是没条件。”

胡静接过水,热泪差点涌上来。

她不是矫情,只是过去的焦虑、疲惫,在这一碗清水的“温柔接纳”中,被一股子乡土善意瞬间击溃。

陈树喝完水,望着院子说:“奶奶,家里就你一个人住?”

老奶奶叹了口气,慢慢说:

“我儿子在青岛做工,闺女出嫁到皖南了。这屋子啊,也就我一个人守着。人老了,也不想去城市了。”

她顿了顿,补了一句:

“不过啊,咱这地方,种点菜、劈点柴、喝点水,也就够活了。”

乔伊环顾四周,说:“奶奶,咱们做点早饭吧。你歇着。”

老奶奶笑了:“哪有客人下厨的理儿?”

胡静笑:“这会儿,咱不是客人,是徒步逃命到家门口的‘困小孩’。”

四人张罗起来。

马星遥提着一把小斧头,跟着老奶奶去后院劈柴;

陈树蹲在灶台边生火,把旧报纸团得像小时候学的;

乔伊洗菜、淘米,水缸一勺一勺地提;

胡静拿着菜刀,把红薯干切成片,跟老奶奶一起炒玉米面粥。

火塘里“哔哩啪啦”响着,香气溢出木头门缝,屋子暖了,人心也暖了。

老奶奶看着他们忙前忙后,笑得合不拢嘴:

“这像我年轻时候,一家人七八口围着锅台转的样儿……现在没人烧火做饭了,都是煤气灶、外卖……你们这样,还真稀罕。”

乔伊一边翻炒白菜,一边说:“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烟火气。”

老奶奶听了这话,眼里微微发亮。

晨光透进院子,像在祝福什么。

饭煮好了,是玉米粥配腌菜,炒鸡蛋里加了蒜苗,几片土豆翻炒得香得不行。

四人和老奶奶围坐在矮桌边,蹲着吃,像一户临时拼装起来的“碎家庭”。

吃到一半,老奶奶忽然站起,掏出床头小罐子,捧出四块形状不一的米糕,包着红纸。

她一脸认真地说:

“这是我过年蒸的,冻在坛子里舍不得吃,今天拿出来给你们尝尝。”

乔伊双手接过,郑重得像接过某种仪式。

胡静拿起米糕,咬了一口,眼睛微红:“奶奶,这味儿……像极了我小时候姥姥做的。”

老奶奶慈祥一笑:“你姥姥在那儿啊?”

胡静眼神低垂,轻声说:“……也在煤矿。早走了。”

老奶奶听完,眼神柔下来,摸了摸她的头。

“你能还记得她的米糕味儿,她在天上就能闻见。”

这一顿饭,没有菜单,没有客气,只有一种——

“哪怕全世界都关门了,还有一口热粥等你”的温暖。

他们什么也没多问,吃完饭,又帮老奶奶砍了一捆柴,清了后院杂草,把水缸挑满。

临走前,老奶奶站在门口说:

“你们再回来啊,奶奶这儿……永远有饭。”

乔伊看着她,轻轻点头:“会的。”

然后,她带着三个“逃命的孩子”,在清晨的风里,踏上了回家的路。

风过田埂,阳光照在四人的背影上,

这一夜的惊魂,在这一顿“人间烟火”中,

终于,有了着陆的余地。

院门吱呀一声慢慢关上,老奶奶还站在门里,对着四人的背影招手。她的棉袄袖口卷得整齐,眼角的皱纹在朝阳下刻出金色的纹路,像大地最柔软的年轮。

乔伊站在小路尽头,转头看了一眼。

阳光洒在那老旧院子的砖墙上,有鸟飞过,有风拂过柴垛,狗叫声远远地传来,那一刻像被定格进某张老照片。

她伸手进衣兜,想掏点什么——

可随即想起,早在五矿那帮恶棍搜身时,她的零钱、笔、便签纸……都被翻得精光。

她轻轻抿唇,只得低声说了一句:

“有机会……我会再回来。”

四人顺着山脚小路继续前行,呼吸间已不再是矿尘和废铁味,而是泥土与朝阳混合出的“干净味道”。

马星遥指着远处道:“那边,应该就是集市。”

陈树笑了:“我能闻到糖油饼和油条味了。”

胡静吸吸鼻子:“还有豆腐脑……这味儿比逃命还香。”

再往前走,果然远远能看到一座红瓦小镇,公路旁挂着“早市欢迎您”的红布横幅,有三轮车、有蒸笼、有锣鼓队的声音。

集市边的收音机正播着早间节目,里面的男主持高喊:“桐山人民早上好啊——阳光明媚,早饭记得吃热的!”

四人相视一笑,不知谁先拉了谁一把,忽然——

他们四个手拉着手,朝集市那头奔跑起来。

尘土在脚边飞扬,阳光在他们眼里倒映,耳边的风声比话语还真实。

他们跑得没那么整齐,但那一刻仿佛踏着云彩,整个人都被某种透明的情绪抬了起来。

乔伊忽然回想起,五年后,她在2021年,一个人走在城市高架桥上,耳机里无意间听到的一首歌:

can you hear me…

dum dam da di da di dai…

can you hear me…

那是首老歌,名字她都不记得,但旋律就像时间的钩子,一下子把她拉回了今天的清晨,拉回了这段落满灰尘却明亮无比的路上。

那旋律轻飘飘的,像他们的脚步,像她此刻微微泛红的眼眶。

集市上,人来人往,孩子拿着气球蹦跳,大喇叭广播店铺开张,蒸汽在早摊上升起,油锅发出“哧啦”声。

他们在一个破塑料棚下坐下,要了四碗豆腐脑、四根油条。

陈树第一口下去:“我靠,这味儿跟我奶奶炖的一样!”

胡静喝着热汤,眼眶都红了:“天哪,我居然是在人间。”

马星遥慢慢地吃完,擦了擦嘴角,对乔伊低声说:“谢谢。”

乔伊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碗,淡淡地笑:

“能吃到热豆腐脑的人,不会输给系统。”

四人吃得像庆功宴一样热烈。没有人说昨天的夜、手上的伤、矿井的铁锁、混混的嘶吼。

因为他们知道:

活着走到今天早晨,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乔伊抬头,思绪远飘:你听见了吗?

她把吊坠从衣领下拉出来。

它安静了下来,不再发光,也不再震动,像一场大梦后的静止星尘。

但她知道——它“不是没电了”,而是在等。

等她做出那个决定。

她抬头看向晨雾还未散尽的天空,脑海中又响起那句歌词:

can you hear me…

你,听见了吗?

她知道,那场在五矿的引导,不是巧合。有人在帮他们。

她不知道是谁,但她知道:

“我们正在被谁牵着引线,但最后一步,要我们自己迈出去。”

豆腐脑碗里只剩一层薄薄的汤底,

油条冷了一半,但笑声还在。

他们吃完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顿早饭,朝着桐山市的方向,背起各自的包,重新出发。

不是逃回去,而是——回去开始新的计划。

Ω还在等他们。

这一次,他们准备更好了。

豆腐脑与油条的热气还未散尽,四人站在人声嘈杂的路口,挥手招来了一辆绿色出租车——那种年代感十足的桑塔纳,一股浓浓的机油味混着晨雾钻进鼻尖。

司机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瞪大眼睛:

“你们这是……通宵跑山啊?脸都灰了,像演话剧下来的。”

没人回应,四人默契地挤进车里,胡静和马星遥坐后排,乔伊和陈树在前排副驾并排。

车起步,驶上回城的水泥路,车窗被太阳一晒,车内暖了几分,眼皮也跟着打起了架。

车到东城区,街道熟悉起来,早餐铺、二手书店、文具摊一个个映入眼帘。

二中的铁门出现在眼前。

乔伊轻拍司机肩:“这儿停,谢谢。”

陈树也跟着下车,他回头看车里:“马星遥,不进校?”

马星遥摇头:“我得先处理点事。”

乔伊朝他点头:“周会上见。”

出租车继续往西开。

陈树和乔伊并肩走进校门,阳光照在校服上,一瞬间,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未发生任何事的日常。

但他们心知肚明:那个走过废矿、逃出囚室的自己,已不再是讲台前只背考纲的人了。

马星遥望着窗外,脸上是常见的平静,但右胳膊肿得老高,从肩到肘布满暗紫色的瘀痕,一动就牵扯着肩膀疼。

胡静侧过身子,盯着他的手臂,咬了咬唇:“疼不疼?”

马星遥眼睛没转,只淡淡一句:“还能动。”

胡静眼圈微红。

她想起那天夜里,在矿区二楼废旧办公室里,那名混混喝了半瓶散装白酒,红着眼靠近她时,笑得像个疯子。

她反抗,骂他,踹他,可终究只是个女孩的力气。

是马星遥第一个冲上来,明知道打不过,明知道可能被群殴,还是一拳砸在那混混脸上,把他打倒在地。

然后他被围攻,拳头、膝盖、铁皮折凳,落在他背上、手臂上——他一声没吭,死死护着她。

直到乔伊引开另一个人,陈树跳起扑倒另一人,才将局势略扳回来。

那些细节,胡静一秒也没忘。

她转头,低声说:“你傻不傻,你要是被打残了怎么办?”

马星遥终于转头看她,眸色如水:

“你要是出事,我们谁都走不出去了。”

胡静低头,长长睫毛下,眼神柔软下来。

她像姐姐,又不像。

这一次,她没再“客套地笑”,而是伸手轻轻拉住他的手。

“你先去学校。周末……来我那,好好缓缓。”

马星遥没回答,但没有抽手。

阳光照进来,洒在车窗上,他的脸线条干净,眼神却慢慢有了从未有过的暖意。

他不擅长说情绪,可这一刻,他听懂了她的意思。

乔伊正走进校门,忽然回头看向远方出租车远去的方向,眯了眯眼。

风吹起她的头发,吊坠贴在胸口微微一颤,仿佛在回应某种来自“系统外部”的情感频率。

她对自己说了一句:

“感情这种东西,系统也测不准。”

陈树扭头:“说什么?”

乔伊淡淡一笑:“没什么。走吧,课间要开始了。”

两人走入教学楼,像没发生任何事的少年,又像刚从宿命风暴中归来的“观测者”。

而出租车转弯驶入东城区老街时,

马星遥转头看窗外,胡静靠在他肩头,轻声说:

“你是不是……以前从来没靠过谁?”

他点头。

她笑了:“那就靠一次,靠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