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岁月的疤痕 > 第224章 评书

岁月的疤痕 第224章 评书

作者:老黄瓜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08:20 来源:小说旗

秋收已完,粮食都归了仓,没有什么农活了。一大清早大铜锣“咣咣“一敲,所有的民兵都到打谷场集中出操,那些庄稼汉子们扛着锄头,扁担,大刀,大木棍子,锄头,什么都有,排队练习走步,“一二一,““左右左“地大声喊叫着,几百人围着大场院转圈走,梁排长一看就是个训练新兵的高手,队伍走整齐后,就开始练传口令,队伍在行进中,告诉排头的一位民兵一个口令,然后让他向后面一位传达这个口令,当他听明白后再向后一位传达,几百人的队伍,一个口令从第一名开始下达,等传到最后一名,那会是个什么效果呢?向第一名下达一个令,“前方有个小沟,等到传到最后,竟然成了“前方有个小偷“!向第一名下达一个口令,“前面有条小河!“等这条口令传到最后一位,竟然变成,“前方有只小鹅!“你就说笑不笑死个人!

然后就在地上放两根木棍,一大步那么远,走到跟前就跳过去,这叫跳水沟,谁要没跳过去或者碰到横在地上的那两根木棍,那么就要围着大场院子跑上两圈,并排放两条大条凳子,中间的距离大约有半步,必须两个人手拉手一齐并肩分别从两条大长凳子上面走过去,这叫过小桥,主要是训练相互配合协调能力,把一条长条凳横在那里,走到跟前跨过去,这叫跨矮墙,把两个条凳立起来,上面放了一个横杆,半人多高,走到跟前弯腰钻过去,这叫钻山洞,不小心把头上那个杆子碰掉,那么就围着大场院子跑两圈。地上放一个空麻袋,人站进去,然后提着麻袋后前蹦十来米,转回头往回蹦十来米,钻出麻袋继续向前跑,这叫过泥潭,锻炼下肢的力量!最后立一个长木杆子,上面吊一个破麻袋子,有一人多高,走到底下向上一跳,手拍一下破麻袋子,这叫拨敌旗!拍不到立在杆子上的破麻袋子的,就围大场院子跑个两圈!几百人的民兵队伍,排着队,“一二一!““左右左!“齐步走,传着口令,跨小沟!过小木桥!翻矮墙!钻山洞!过泥潭,拨敌旗!民兵训练,热血沸腾,热火朝天!呐喊震天,又热闹又好玩儿又能引起大伙积极参加训练的兴趣,又非常贴近实战!

晚上大场院上燃起一大堆篝火,民兵们训练了一个上午,晚上本应该总结一下今天上午的训练情况,布量一下明天的训练任务,鼓鼓大家的士气,宣传一下参加革命的道理,讲讲一下现在的革命形势,梁连长心里是这么想的,可是当那么多民兵聚在一起,坐在那里齐刷刷瞪着自己的时候,他这个大老粗心里有点发毛,他只是个小连长,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过话,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就是心里想到了,嘴也说不出来,只结结巴巴讲了几句,就没词儿了,干着急,冒着虚汗,这可咋整啊?彻底没了毛意,也不能把这么多人晾在这吧?正在抓耳挠腮的时候,一回身就看见他的小文书那个洋学生阿义,就站在自己身旁!

此时梁连长马上心里有主意,于是他就低声悄悄对他的小文书说,“你能不能给大家讲点什么呢?”阿义也是一愣,“讲什么?”“是阿讲点什么呢?”梁连长一时也想不起该讲什么?这是还阿义脑袋瓜子转的快,这就是他的领导,找他帮忙,让他来救场子,可自己又不懂打仗行军的事?这军事训练自己也是头一回看见,又不会讲大道理?搞什么政治宣传什么的!对啦,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读过那么几本书!于是想了想,“就讲岳飞的故事吧?”梁连长一听,这个法子好喂,一拍大腿,十分兴奋地说,“好啊!就讲岳飞的故事!“梁连长那可是关内人,他可知道岳飞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到点子上了,正适合现在这个形势! 于是小文书阿义站在几百名民兵面前,讲了《岳鹏举评话》中第一篇的第一节,岳鹏举出世,这是一部类似于章回小说,阿义没有在那比比划划,只是老老实实跟大家讲了这部小说的开篇,刚一开始阿义心里就在盘算着,这本书也就几十回,十几天就讲完了,以后咋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拖一拖进度,串插一些内容!

于是阿义就像讲故事一样,慢慢的讲,讲着讲着就在里面加油添醋的,甚至把那《江湖儿女》中的那些宋江的故事也掺和了进来讲,不要说效果挺好,把两个故事掺和到一起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本来这一章节十几分钟就讲完了,可楞是叫阿义这个小文书足足讲了两个小时。那些庄稼汉子他们哪里听到过这样的故事,那都听的津津有味,全场鸦雀无声,都竖着耳朵静静的听。阿姨讲完了第一章第一节,“要知下回分解,请各位明天再听。”双手一拍收场。大老粗们齐声叫好,掌声雷动,都没听够,在底下齐嚷嚷,“小先生能不能再说几回?“梁连长马上出来打圆场,“小先生不是说了嘛,要想知道下回的故事?请各位明天再来听嘛。”梁连长那是乐地合不拢嘴,这效果真是呱呱叫,还帮自己解了围,还是自己眼力好,捡了一个大宝贝,难怪那些大领导说关键的时候,一首歌,一出戏,那就能顶千军万马呢。

当年他长征的时候,还是个小兵蛋子,在部队极其困难的时候营长在半道上捡了两个快要饿死的小战士,当时只有十四五岁,是文工团掉队的,自己就不理解了,那个营长就像捡到两个宝似的,时刻带在身边,在行军途中几乎是一手牵一个,干粮也给他俩多一口,晚上睡觉把自己大衣披在这俩孩子身上,事实证明!他那个营长眼光多深远狠辣,这两个小文艺兵,那也真叫厉害,打竹板子说相声唱歌样样都能拿地出手,当大伙又累又渴快走不动的时候,这俩孩子站在一个小坡上,打着竹板儿,给大家鼓劲儿,大伙又困又饿的时候,这俩孩子站起来给大家唱一首家乡民歌,当大家十分疲倦,十分困难的时候,这两个小战士站起来给大家讲相声逗大家乐。特别是翻雪山的时候,又累又饿又困又冷,大家都捂着胸口,倒着粗气,双脚就像灌了铅牢牢扎在雪地里,那是根本一步都走不动了,眼瞅着就要全部困死这雪山之上,那俩孩子站在齐腰深的雪坑里,冒着漫天的鹅毛大雪,迎着呼呼而啸的寒风,双手扬着快板,舞着快板上的两根红绸子带,扯着嗓子给大家打着快板儿鼓劲,喊着号子!

“拉一把呀!是朋友喂!推一下呀!是战友啰!向前一步,就胜利呀,爬一下呀!活他个九十九哟!“过草地时,这两个小战士喊的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一句话来,但是还高高扬着双手舞着那两块竹板,发出清脆的竹板声。后来听营长说别的营那减员都是一半儿一半的,可他们营基本就没有多少减员,几乎差不多全都走到了陕北!这宣传的威力,鼓舞军心的场景,深深烙印在梁连长的脑海之中。可以说也就一个晚上,好几个村子都传遍开了,说是那个洋学生阿义在大场院开场讲评书呢。一大清早阿义刚一出门,乡亲们见到了阿义,就问阿义,“先生今晚还开不开讲?““先生,我们去听行不行?““阿义!我们妇救会能不能去听?”一帮子小孩儿也围了上来,“先生!我们少年团能不能去听?”阿义说“可以去听,但是不能去淘气,不能可地乱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