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十三回 渡口奇事

鞘中霜色 第十三回 渡口奇事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按照韩明、陈文祺两人事先的筹划,如愿策反了苟安,取得了与梁德飞鸽传书的暗记。过两天放飞信鸽,梁德他们就会收到“前报一人技法‘似剑似刀’,现查明此人乃楚靖王朱均鈋世子朱荣㳦”的消息,谅他梁芳、梁德胆子再大,也不敢在老虎身上拔毛,只能是不了了之,最多责骂一下郝怀、苟安两人办事不力完事。韩明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见时已三更,便叫当值衙役清理了一间上房,让陈文祺在府衙歇息。

睡梦中,陈文祺隐约觉得房中有轻微的声响,睁开眼睛一瞧,发现天已大亮,景星正蹑手蹑脚向床边走来。陈文祺眼睛一睁开,他就放开手脚,几步走到床边,对陈文祺说道:“文祺哥,你醒啦?沈姑娘在外面等你好久了,快起来吧。”

陈文祺一听沈灵珊在外面,连忙爬起身,套上外衣,就着景星端来的水草草盥洗完毕,来到门外。沈灵珊与蕊珠一如前日的装束,正在廊前站着,陈文祺一现身,蕊珠便喊道:“陈公子,你总算起来了。你看,太阳都快晒着……”想到自己是女儿身,立即住口不说,脸已微红。

“沈姑娘,让你久等了,失礼,失礼!”陈文祺一脸歉意,赶忙说道。

“不妨事。大哥三更才睡,本来不应该打扰,只是我娘不知审过郝怀后事情有无转机,心里着急,才让我过来打探个究竟。”沈灵珊也觉不安,连忙解释。

“对呀,我怎么忘了呢?快,我们告诉义母去。”陈文祺一时醒悟,拍拍自己的头,拔脚就往外走。

“大哥莫急。”沈灵珊喊住陈文祺,说道:“舅舅已去家里,我娘这时应该知道了。”说完,转身走进陈文祺昨晚睡的屋里,在椅子上坐下。陈文祺知她先前在屋外站的太久,心里不免暗暗责备自己睡得太沉。

“陈公子,你和舅舅是怎样制服郝怀和苟安的?”蕊珠生性好奇,加上沈灵珊从未将她当下人看待,因此毫无顾忌地问道。

陈文祺本不欲再说,但看到沈灵珊与景星眼中也是期待的神色,便将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

“文祺哥,点那个麻痒穴真的万蛆啃肤般的难受?”景星不相信似地问道。

“要不让你试试?”陈文祺说着,骈指作势向景星颈后点去,景星慌忙逃开。

“陈公子,如果郝怀不肯招供,舅舅也不制止的话,你当真要一根一根地剁掉他的手脚指(趾)头?”蕊珠问道。

“我才不信呢,在家的时候,杀鸡他也不敢看的。”景星撇撇嘴。

陈文祺笑了笑,说道:“麻痒也好,剁指头也好,那都是与杨叔事先计议好吓唬苟安的,哪能当真?”

沈灵珊这时开了口,说道:“大哥,我觉得这事有点悬乎,你和舅舅就那么相信苟安?如果他表面应承,背后使坏怎么办?”

“这个你大可放心。苟安知道的事情不多,证明他不是梁德的心腹,不可能死心塌地为梁德卖命。而且我们给他下了个连环套:利诱和威逼。让他接替郝怀当上兵房的经承,他要想在这个位置上坐得稳、坐得久,必然会千方百计防范郝怀出现;同时我给他吃了一颗药丸,如果不按时服用解药,便会失去武功进而瘫痪,到时生不如死,所以他万万不敢与我们作对。”

“什么药丸这么厉害?”沈灵珊惊奇地问道。

“一颗普通的解毒药而已。”

“看来大哥是个使诈的高手。今后大哥莫要诈小……小弟啊。”沈灵珊开起了陈文祺的玩笑。

“哪敢?对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沈姑娘天人一般,在下怎会对你使诈?”陈文祺正色说道。

沈灵珊一皱柳眉,不满地说道:“大哥,这般‘姑娘’‘姑娘’的叫,你说的不别扭,我听着别扭。昨晚是谁说既然义结金兰就不能反悔的?”

一听说这个,陈文祺马上又结巴起来:“那是……那是……结拜的时候在下并不知道姑娘是女儿身,是在下唐突了。”陈文祺想逃离,内心深处却有些不舍,饶是他机敏善谋,却不知如何面对这荒唐的结义。

“既然指天画地发过誓,如果反悔便是无信无义之人。”沈灵珊有点刁蛮地说道。

陈文祺只有苦笑,思索良久,说道:“谁要反悔啊?只是……咳,姑娘女扮男装、无人知道姑娘真实身份的时候,我便如结拜时那样称呼姑娘,其余的时候,请恕在下不能从命。”

沈灵珊知他方正,便不再勉强,娇嗔道:“就随你吧,迂腐得很。”说完抿嘴一笑。

陈文祺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便也恢复了平日的潇洒,对沈灵珊说道:“沈姑娘,虽然郝怀他们不再有威胁,但说不定那天又有其他什么人觊觎‘刀剑双杀’的。我想你还是不要轻易使用‘刀剑双杀’的功夫为好。我师父传我一套掌法,搏击时很有威力,而且很容易上手,要不要我传给你?”那天与褚三他们打斗时,陈文祺就发现沈灵珊并不擅长拳法,故有此一说。

沈灵珊自小就喜欢习练剑法,对拳法始终提不起兴趣,直到与褚三他们对阵时,才发现剑不在手时拳脚功夫的重要。陈文祺要教她掌法,自是正中下怀,当下便要陈文祺相授。陈文祺点点头,对她说道:“这套掌法共十二招二十四式,且招招不离人身穴位,故名‘拂穴掌’。每招招式名称中的最后一字,就是要击打的穴道。如第一招,燕雀穿堂,专击敌人的印堂穴;第二招,鸣凤朝阳,掌击对方的太阳穴;第三招,饥驱叩门,打击对方的期门穴。之后第四招至第十二招,分别名为悬首吴闕、众流归海、偷梁换柱、河汉无极、以弱胜强、扫穴犁庭、奔马临池、扑地掀天、鱼游釜中,对应的穴道分别是神阙穴、气海穴、天柱穴、中极穴、长强穴、神庭穴、风池穴、通天穴、膻中穴。记住,这些穴位都是人体大穴,被击中后轻则昏厥,重则殒命,若非罪大恶极之徒,不可全力打击。”

“是,师父,徒儿记下了。”沈灵珊俏声说道。

陈文祺将掌法精要讲解了一番,就要沈灵珊随着自己一招一式地学了起来。沈灵珊兰质蕙心、颖悟绝伦,陈文祺将一套掌法十二招二十四式慢慢演练一遍,沈灵珊便记住了七七八八,举手投足居然有模有样,直把陈文祺喜得“啧啧”惊叹。看看时将正午,便停止了教练,对沈灵珊说道:“沈姑娘聪敏过人,一教即会,好叫在下佩服。只须勤加练习月余,对付一般的蟊贼应该绰绰有余。”

沈灵珊意犹未尽,但见已到午饭时间,便收住拳脚,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道:“今日师父传授我武功,徒儿说不得要摆上一桌拜师酒了。蕊珠,钱袋带着吗?”

“带着呢,小姐,啊,不对,是——公子。”蕊珠顽皮地说道。

陈文祺拦住她俩,说道:“且慢,在下想同沈姑娘一起先去向义母问个安,将行李拿过来。”

沈灵珊愕然,刚才大家还言笑晏晏的,怎么一忽儿就要搬行李了?

陈文祺怕沈灵珊误会,忙将个中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此次乡试的主考官刘健想到自己当年乡试后久等发榜时的不耐,便要求阅卷官日以继夜阅批考卷,务要在七日之内决出新科举人,于八月二十五日放榜,比往年重阳节后放榜提早了半月左右。陈文祺原准备在省城逗留两日即先回家,等到九月放榜之日再来。现在放榜日期提前,便改变初衷,索性多盘桓几日,正好与众同年熟络一下。现在大考结束,原先一些送考的、陪考的陆续回家,旅馆客栈不再那么紧张,故此陈文祺打算搬去旅馆居住。

沈灵珊听罢,虽然有些怅然,却也无由头挽留,遂提出午后陪同陈文祺去东湖与磨山游玩。这正与陈文祺的计划不谋而合:前日开考前,相邻号房的同年翁隽鼎(操湖南口音的士子)以陈文祺是本地人为由,要他陪同游览东湖,陈文祺当然只能答应。陈文祺将此事告诉沈灵珊,沈灵珊也不反对,便陪同陈文祺回到家里,带他去母亲那里问安、辞行后,吩咐栓儿(装扮成哑巴的小僮)帮景星提着行李,离开沈家往翁隽鼎投宿的“聚缘旅馆”而去。

午饭过后,翁隽鼎顾不得小憩片刻,兴致勃勃地要去东湖。正欲出门,身后传来叫喊声,原来同旅馆的几个同年听说他们要游东湖,也纷纷加入其中。一时人声嘈杂、热闹非凡。大家彼此同年,又在一处投宿,故此相互认识,见沈灵珊眼生,便上前探问。陈文祺忙向众人作了介绍,沈灵珊则微微点头,算是回答。陈文祺知她矜持,生怕冷落了她,一路上不时与她攀谈,逗得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众士子虽奇怪他堂堂七尺须眉却现出如此女儿姿态,却也不便妄言置评。不过大家都是少年心性,行不多久,彼此就已熟悉。听说他家住武昌城,一个名叫秦岚的士子说道:“咱们坐等放榜,时光难以打发。今日游玩东湖,明日怎么办?杨公子,你家住在省城,请再指点几个地方咱们去游游如何?”众人无不赞成。

沈灵珊笑道:“各位如有闲情逸致,武昌城的确还有两处地方可以游玩。”

“哪两处?快说说。”秦岚有点迫不及待。

沈灵珊抿嘴一笑:“其实这两处啊,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你们都知道?我可是第一次到省城,什么都不知道啊。” 来自宝庆府的士子魏超鹏连忙声明。

“魏公子难道忘了唐代诗人崔颢那首已经成为绝唱的《七律》?”

“《七律》?绝唱?” 魏超鹏一时还不明白,秦岚在一旁已经摇头晃脑的吟哦起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吟罢拊掌一笑:“对哦,不游黄鹤楼,枉到武昌城。明儿哪位仁兄要随在下同去?”

众人齐声相应。

“杨公子,还有一处呢?莫非也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词?” 魏超鹏问道。

“倒是也有一首吟咏它的《七律》,不过比起崔颢的诗,自然名气要小得多。”

众人都是应试的秀才,自忖在诗词歌赋方面造诣不低,只要不是十分的冷僻,自然有所涉猎,只是一时记不起来而已。因此并不急于知道答案,只想暗中试试自己是否真的不知。可是想了许久,竟无一人想出答案,于是纷纷催问杨山凌那是一首怎样的《七律》?

沈灵珊拗众人不过,遂曼声吟道:

“凤沼余灰此处埋,空留雅韵筑琴台。胸无锦绣何当死,世有知交不用媒。白发无端输寂寞,清音散失拾悲哀。竹篱风榭年年事,偶尔鸬鹚绕几回。”

“琴台!”魏超鹏脱口而出。

“对,琴台。这首诗原为无名氏所作,应该不会录入正规的诗集。魏公子何以知晓?”杨山凌诧异地问道。

“我哪知晓这首诗啊?只是这诗句已经写的很明白而已:‘凤沼余灰此处埋,空留雅韵筑琴台’,高山流水、伯牙绝弦的传说在下还是略知一二的。”魏超鹏不好意思地答道。

“‘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俞伯牙弹琴摔琴之处,理当一游。” 秦岚游兴不减。

一行人说说笑笑,不久便行至东湖之滨。一个老年艄公迎上前,问是否要租游船。一问价钱,倒也不贵,便租了一艘敞篷游船,泛舟湖中。只见湖岸曲折,青山环绕,岛渚星罗,碧波万顷,引得众人对东湖美景交口称赞。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翁隽鼎面对美景秋色,豪兴大发,情不自禁地用岳阳口音吟哦起南宋文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

“是啊,我等四州十五府的士子,今日还不是同船泛舟,与这江城作画图吗?”说话者名叫公翟鼐,就是哪个不知“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掌故的士子。

众人见他将一船人与那寒鸦野木、去雁飞乌类比,均是拊掌大笑,点头摇头都难。

说话间游船已经到达彼岸,六峰逶迤的磨山就在眼前。大家鱼贯下船,付了船租,尔后拾阶而上,遍游朱碑亭、楚天台、《离骚》碑刻等地。因时已中秋,城中虽然炎热,山上却阴冷清凉,除沈灵珊、蕊珠身着长衣外,众人均着短衫,感觉寒意逼人,纵然美景宜人,已是意兴阑珊。于是下山寻到渡船,准备返回旅馆。

“等等。”船家正待开船,岸上有人呼叫。大家一看,一个矮个少年左边腋下夹着一疋红色布帛,右手搀着一位算命先生,正向渡船蹒跚而来。

翁隽鼎古道热肠,连忙跳下船,与那矮个少年一左一右,搀扶算命先生上船坐好,才叫船家开船。

渡船与游船果然不同,不到盏茶功夫,便已到南岸码头。矮个少年与算命先生最后上船,众人只好让他们先下船。

矮个少年站起身,右手扶起算命先生,左手正要去拿那布匹,不料那算命先生推开矮个少年的手,抢先一步将布匹拿到手中。

矮个少年笑着说:“先生眼睛不好使,不用您帮忙,还是我自己拿吧。”

那算命先生说道:“我自己的东西,怎好让你拿?还是我自己来吧。”

“什么?”矮个少年大惊,提高声音问道:“您说这布匹是您的?”

算命先生平静地点点头,说道:“对呀,有什么问题吗?”

“你——”矮个少年发觉事情有异,又急又怒,顿时满脸通红,怒声说道:“你这人好不恶毒,我见你身有残疾,行走不便,好意上前搀扶,哪知你竟然以怨报德,要来讹我的布匹。”说罢,动手要抢那布匹。

算命先生哪里容他夺走,将手中布匹藏到身后,也提高声音说道:“我说天下哪有这么好心的人咧,在路上又是搀扶、又是帮我扛布的,原来你是居心不良,早有打算讹我的布匹呀。请各位客官给评评理,主持一下公道。”

众人原以为这两人是一起的,现在才知素不相识。但他们互相指责对方讹自己的东西,众人一时也分辨不清到底谁讹谁。现在被他俩堵在船上,进退两难。船家等得不耐,说道:“要争要吵你们先下船吧,有人还在对岸等着呢。”

众人连忙附和,赶紧将二人连推带架地弄上岸,让船家走了。矮个少年和算命先生争执不休,一致要求众人主持公道。人群中有人说道:“你们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叫我们如何主持公道?要不然,你们就去县衙,让县太爷评判吧。”

矮个少年一听,向算命先生问道:“你敢不敢去县衙?”

“去就去,有什么不敢的?”算命先生理直气壮地说道:“不过要请各位客官做个证人,以防这小子欺负我残疾之人。”

众人无法,只好跟着他俩同去县衙。

江夏知县吴维正好在公堂问案,一见众人簇拥着一个少年一个盲人进来,便对先前在公堂上的两人说道:“你们两个的事一句两句说不清,暂且退到一旁,待本县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再来与你们说话。”

原先两人没法,只好退到一旁,将公堂中央“让”给盲人和少年。

吴维将惊堂木重重一拍,威严地问道:“何人告状?”

“我。”“我。”算命先生与矮个少年齐声回答。

“哦,你们俩都是原告?所告何人?”

“他。”“他。”算命先生与矮个少年指着对方,又是齐声回答。

“一个一个说,告他何事?” 吴维又拍了一下惊堂木。

矮个少年抢先说道:“大人,草民姓陆名狗娃,人称‘六娃子’(武昌方言,陆与六同音)。今早,草民扛了十疋布帛前去磨山售卖,到午后已经卖出九疋,我见天色不早,打算将剩下一疋扛在肩上边走边卖,实在卖不掉就带回家去。在渡口我见他走路(指了指身旁的算命先生)跌跌撞撞,恐他一不小心掉入湖中,便好心上前搀扶。谁知上岸后,他……他却说我的布匹是他的,真是岂有此理,恳请大人与草民作主。”

“大人千万不要听这小子胡说。”算命先生愤然说道:“大人,草民在磨山与一位贩布的下江客算命,他夸我算命算得准,一高兴,便拿出一疋布作为卦酬。在下山的时候,这小子过来说是扶我上船,还说帮我拿着布匹,等到上岸时就交还给我。我心想今日遇见好人了,谁知这小子存心讹我残疾人的东西,还未下船就要抢夺,真是天理难容。请大人为小民作主。”

吴维说道:“你们都说自己是布匹的主人。但口说无凭,可有证据?”

矮个少年大声叫屈:“这布匹明明就是我的,谁知他要讹我?急忙间哪里有什么证据?”

算命先生说道:“大人,小民有证据证明这布匹是我的。”

“说。”

“这布匹是红色的。”

众人大笑。但吴维说道:“若别人说这布是红色的,当然不能算是证据,可他说嘛,自然能够作为证据的。”

众人马上醒悟过来,盲人是看不见颜色的,若非自己的东西,他怎知是红色的布匹?

“这是我告诉他的。”矮个少年急道。

“大人,我还有证据,这布折了二十一层,大人请数数看。”算命先生不慌不忙地说。

吴维叫过捕快班头,命他仔细察看是否真如盲人所说。

“不错,大人,的确是二十一层。”

这时,沈灵珊用两个指头钳着陈文祺的衣袖轻轻拉了一下,低声说道:“大哥,我看这盲人有问题,如果不是预先算计,没事谁去数那布折了几层?”

“此地无银三百两!”陈文祺深有同感,但如何揭开这个骗局?光凭感觉是不能断案的。饶是陈文祺才高八斗,一时之间,竟想不出什么办法找出盲人讹诈的证据。

沈灵珊看出陈文祺苦苦思索的样子,心里既着急又好笑。由于舅舅是武昌府知府,经常与她讲一些他碰到的奇案、悬案,使她对断案产生了兴趣,常常于史册中搜集研究各种案例以及破案方法,久而久之竟对问案、断案有些心得,以至于韩明都不时找她研究案情,而在大多时候她也能举出古人所断案例,给他一些启示。

“那人眼盲,与褚三如出一辙。”沈灵珊暗中说道。

陈文祺先是一愣,很快便心领神会:“请君入彀?”

沈灵微微颔首,两人相视一笑。

“大人,可否让在下看看布匹?”

吴维正想着同样的问题,谁无事去数布匹的层数?待要否认这个证据,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听到陈文祺要求看布,不知他要干嘛,下意识地点点头。

陈文祺上前几步,将那疋红布里外翻看了一下,低声向吴维说道:“大人,你看,这布反面写有一个‘赵’字,想必与这赵姓人有关,您只须查问他俩这姓赵的与他们的关系,答得上的那个,就是这布匹的主人了。”

堂下众人只看见陈文祺与县太爷低声说话,至于说的什么却听不清楚,只断断续续听到“有……字……查问”等只言片语。算命先生则不然,双眼失明之人,听力要比常人敏锐很多,陈文祺与县太爷的谈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字不漏。于是不等吴维发话,便抢先说道:

“大人,我还记起一件事,那布商赠我布匹的时候,曾对我说,他姓赵,为防买卖时发生纠纷,他的布匹反面都写有一个赵字,要我谨记。请大人看看,这布的后面定然有这个字。”算命先生说完,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

吴维与陈文祺相视一笑,说道:“果然如此。”说完脸色一沉,惊堂木重重一拍,厉声喝道:“衙役何在?”

“有——”众衙役齐声答应,旋即手中水火棍整齐的向地面一击,高声喊道:“威——武——”

算命先生一脸的幸灾乐祸,似乎已经听到矮个少年挨打的**声。猛听一声暴喝:

“将这个眼瞎心更瞎的恶徒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是。”

两个如狼似虎的衙役走上前,一左一右夹住算命先生。

那盲人大声叫屈:“冤枉啊大人,我是有证据的啊,你不拿他,反要责打我,是何道理?”

“还敢狡辩?你竟然口绽莲花,说什么那布商姓赵,布的反面都写有一个赵字,编得有鼻子有眼的。你让众人看看,这布匹反面可有什么字?”

算命先生这才知道不知不觉中上了那人的恶当,为了不受皮肉之苦,连忙喊道:“我愿招,愿招。”当下便将矮个少年如何扶他,如何趁与少年搭话之机让他说出布的颜色,如何在船上与少年说话时偷偷摸着数了布匹折叠的层数,完完整整说了一遍。然后痛哭流涕地说道:“大人,草民一时糊涂,作出如此蠢事,如今后悔莫及。恳请大人从轻发落,草民一定痛改前非。”

吴维转头向陆狗娃问道:“陆狗娃,你以为如何?”

“大人既然还草民一个清白,草民也不为己甚,便由他去吧。”

吴维命衙役将算命先生推回来,说道:“既然陆狗娃不愿深究,本县也就成人之美。念你双眼失明、身有残疾,二十大板就免了吧。望你从此改弦更张、重新做人,如若再犯,定然重责不饶,下去吧。”

算命先生偷鸡不成反蚀米,好在双眼不见众人鄙视的表情,抱头摸索着走出县衙。

一场纠纷终于平息,被盲人请来作证的一干人长出一口气,纷纷出门回家。

陈文祺跟随众人正待离去,忽听吴维喊道:“这位公子请留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