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三百一十七章

辽东之虎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兴岛,这做渤海湾里面大岛算是李枭一手创立。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大明在辽东最为巩固的支撑点。岛上虽然只有一师的一个团驻守,可后金军从来没有敢对这里生出过一丝一毫的念头。

海浪滚滚而来,拍打在礁石上迸发出白色的浪花。李枭和毛文龙走在松软的沙滩上,护卫们被毛文龙撵得远远的,顺子不愿意,还被毛文龙踹了两脚。直到李枭点点头,顺子才在十几步外跟着。

耳边是轰鸣的海浪声,毛文龙好像有话要说,但却什么都不说只是走。

“老毛,有话就说。你不觉得两个傻老爷们儿大冬天的在海边喝风傻透了么?”李枭实在不愿意再走了,大冬天的海边的海水都结成了海冰,在海滩上走冻得跟乌龟一样。

“我想着,在山海关办一座军校。辽东的军情民政我都不想管了,专心来办一座军校。”似乎是想了很久,毛文龙才下定了决心。

“您这是……?”毛文龙提出的太过突然,李枭一时间居然没有反应过来。

“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批五十个学员,年后就要结业。可我觉得,这些小家伙还得再训练三个月才行。而且我觉得,这种训练要长期的持续下去。今后咱们辽军,所有的军官都得经过军校的培训才行。

放眼大明的将领们,大多都是家传或者历经多年战阵撕杀。可那都是非常传统的战争形势,黑山大虎山一战,别说老夫看不懂,连那些经年累月的老行伍同样也看不懂。

可那些小子们,一个个却很兴奋的在讨论。看着他们在课堂上激动的样子,我就觉得我们老了。已经跟不上战争的形势,今后的仗还要靠着这些小家伙来打。你再给我一些有过实战经验的教官,一年之内我给你培养三百个能干的军官出来。”

毛文龙会真诚,李枭感觉母猪离上树也不远了。

看着李枭疑惑的眼神,毛文龙洒然一笑。“枭哥儿,我老了。没有孙先生那样的雄心壮志,也就没了心气儿。对官场上那些尔虞我诈腻烦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办这个军校。干脆我老毛辞官,回江南老家养老去。这些年也积攒了一些家底,吃到死也吃不完。”

“长远来看,军官由军校培养是必然选择。这没什么错处!”毛文龙都这么说了,李枭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毛文龙提出的建议,其实也是李枭想做的。

“只是您这撤下来,这辽东的军情民政谁来管?”这是李枭头疼的事情,毛文龙现在的官职是蓟辽督师,算是大明一品官员。他如果请辞办军校,那朝廷再派来一个人。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是东林党那波人,跟李枭没办法尿到一个壶里面。

“军事上袁崇焕独当一面没任何问题,有祖大寿帮着。从锦州到山海关的防线,可谓固若金汤。民政嘛!王通这个人你认识么?听说他在大同总兵任上,帮过你的忙。”

“王通……!倒是想起来,当年满爷被朱之冯给关了。我去解救满爷出来,王通倒是帮了很大的忙。这家伙不是宣府总兵,怎么跑到咱辽东来了?”李枭立刻想起来,那个泥鳅一样油滑油滑的总兵。

“还不是魏忠贤给闹腾的,当年魏忠贤在位的时候。他在大同给魏忠贤修了生祠,现在朝廷抓阉党。照着生祠上的人名抓,一抓一个准儿!

王通就抓到京城下了大牢,可能这小子使了些钱。判了个在辽东军前效力,我看这小子有些手段,就给了个知县让他干。没想到这半年干得还不错!不但粮食增产,还组织民众把海产晾晒之后走门路往山陕销售。那地方的人没吃过海产,价格卖得不便宜。半年时间,居然赚了有近千两银子。”

“我擦!他一个总兵,还知道这个道道儿?”李枭瞪大了眼睛,没想到武职的王通还会这一手。

“枭哥儿!你也当过总兵,应该知道总兵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找钱,而不是打仗。就拿你来说,不在京城找那么多银子,这辽军的架子能撑得住?王通跟你一样是总兵,不找钱他拿什么养兵。指望朝廷那些官派钱粮,手下的兵早就饿死了。用他主管辽东的民政,老夫认为可行。

况且老夫也不辞官,明面上还给你把牌位戳在这里。”

“您老说的倒是有道理,过年的时候你把人送过来我见见。如果可行,那就让他管管试试。咱们辽东,现在人口有六七十万人。而且还被鞑子切成了两块,这摊子可不好管。”

“那成!老夫过年的时候把人给你送过来,都是老相识也好说话。既然你同意了,那老夫这就回山海关去。哦!对了,这些给你批一下。”毛文龙从裘皮大氅里面,掏出了一叠纸出来。

“这啥?”

“陆军军官学校的经费单子,哦,对了!你再给我弄五十个教员来,都要打过仗的,就从二师要。我去找袁崇焕,这小子居然不卖老夫面子。你面子大,给我批个条子老夫去找他要人。”

“……!”李枭这算是服了,老家伙从来不打没把握之仗。他算是算准了,李枭本身就想办军校。明年准备在山东继续组建陆军第三师,大兵好招。就是合格的基层军官不好找,办军校简直成了必然的事情。这步棋,毛文龙算准了才走的。

“愣着干嘛,批啊!”看到李枭不接,毛文龙有些急了。

“我说老毛,这大冷天的又没有笔我咋批?”

“别蒙我,我知道你小子用铅笔不用毛笔。赶紧趁热打铁给老夫批了,艾虎生那个王八蛋什么都不认,就认你李枭俩字儿。我特么找了他几回,都给我撅回来。赶紧的!”毛文龙干脆伸手往李枭怀里掏铅笔。

远处的顺子眼睛都直了,满辽军也就这混蛋敢这么干。这家伙年纪大,资格老,又是个老泼皮,全辽军谁都知道,毛督师最难缠。

“没带,大冷天的我出来身上揣一铅笔算是怎么回事儿啊。戳不戳得慌,别掏了怎么没带。爪子冰凉冰凉的……!”面对毛文龙,李枭算是没了脾气。

“没带是吧,没关系,我带了!”毛文龙霸气的从怀里掏出一支铅笔,顺带递上自己的牛皮公文包,让李枭垫着签字。

李枭是被这老家伙弄得没招儿,只能在牛皮公文包上签字。

“得嘞!走了,我这就回山海关。头年把王通给你送过来!”见李枭签了字,毛文龙立刻把条子塞进牛皮公文包里面。往怀里一夹,跟后世倒爷似的就往码头走。

“不留下吃饭了?”

“不吃!船上凑合一口,头年得从艾虎生那里把银子抠出来。”毛文龙应了一声,头也不回。

“爹,大帅批了?”刚刚上船,毛文龙的师爷陈继盛急忙走过来问。

“批了!批了!”毛文龙喜滋滋的,笑得见牙不见眼。

“哼!辽东军情民政大权全都落到别人手里,巴巴的办个什么军校。一点儿好处都没有,还乐成这样儿。”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儿。

毛文龙一脚,就把儿子踹了个腚墩儿。

“小王八蛋,说什么怪话。”

“爹!当着这么多人,说我小王八蛋对您老很不利啊!”

“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账的东西,眼光短得像是个女人。明天登了岸,就给我滚回江南老家去。你这样的,也就配看个祖坟。”毛文龙气哼哼的进了船舱,陈继盛大声命令开船。

“都没权了,还这么高兴。陈叔,您说我爹这是不是老糊涂了?”毛承祚委屈的看着陈继盛,陈毛两家世代交好,陈继承对毛承祚来说就像是亲叔叔一样的存在。

“傻孩子,你爹这步棋可是看准了才走的一步高棋。别的咱们不说,你爹掌管了军校。那就是军校的校长,今后军校毕业的学生,可都是你爹的学生。

想想看,今后辽军的军官都是你爹的学生。那是多大的威势?你呀!一点儿都不了解你爹的苦心,这次回到江南好好的读书。不要和那些什么生员们鬼混,考个功名出来。凭借你爹的关照,你小子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呵!呵!呵!”陈继承喜滋滋的进了船舱。

“真的会是这样?我爹都是校长了,我还考什么功名。真是的!”毛承祚站起身子,看到不少水手正在看着他。“看什么看,都给老子干活儿去。开船!开船!”

陈继盛走进船舱,毛文龙正在昏暗的烛火里面看李枭的批文。

“成了,成了!银子批了十万两,有作战经验的军官批了一百人。枭哥儿这真是大手笔啊!呵呵!”昏暗的烛火中,毛文龙的笑声像是夜枭。

“李枭此子如此培养人才,其志不小啊!”陈继盛提醒道。

“管他呢?咱们就做凤凰羽翼下的一只麻雀就好,他遨游九万里咱们就跟着飞。最不济,他也能落到梧桐树上。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你怕个啥。”毛文龙眼睛仍旧没从李枭的签字上面移开。

“只是……!”

“我说兄弟,你不要想这个想那个。”毛文龙重新把手里的纸塞进皮包,系上了扣子才说道:“李枭这小子,别看年纪小。但做事那叫一个胆大心细,而且还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你就看看这长兴岛,这才几年建成了什么样子?只要有这长兴岛在,李枭就什么都不怕。想灭长兴岛,你总得渡海吧。可你看看,这渤海黄海还有其他人的势力么?五桅大船,已经成了黄海渤海无敌的存在。就算是放眼整个大明,也没有一股海上势力可以和李家一较高下。

现在李枭刚刚占了山东,等他把山东占稳当了。你说他会干嘛?我猜想,他下一步就是河北。然后是山西,中原。李枭的志向很大,不是你我能揣度的。把心放肚子里,老哥把你从江南请来,不是拉着你一块掉脑袋,而是有好事关照你。”

“你是说李枭会造反,志在大明天下?”陈继承瞪大了眼睛。

“咬人的狗不叫,且看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