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三百一十六章

辽东之虎 第三百一十六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造反二人组变成了造反个体户,而且这俩人里面,能拿主意的还是耿忠明。现在能拿主意的进去了,只剩下一个不能拿主意的。

温体仁和耿忠明聊了一会儿,然后以大无畏精神,奋不顾身的再次入登州城。

很明显,温侍郎是真能说。第二天一早,登州的城门就打开了。孔有德率众出了城门,在李枭的刺刀和大炮下面被迫投降。

孙元化好像没遭受什么虐待,一身官服穿得一丝不苟。三缕长髯随风飘动,风度翩翩的一塌糊涂。

李枭冷着脸,这是个死硬的东林党。而且一向看不起李枭这个被认定是铁杆阉党的巡抚,自己上任济南,这家伙都没依礼拜见。

好啊!到了这步田地,还敢跟老子人五人六的。

“府尊,该本官的差事,和不该本官的差事都办完了。现在好了,叛军已经出城受降。这孙元化本官要带回京城去,给钱大人他们一个交代。”温体仁看着鱼贯出城的队伍,脸上稍稍露出一丝得意。毕竟,这里面他的功劳不小。这次回去,万岁一高兴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

侍郎在升一级,那可就是尚书。将来入阁拜相,也未可知!

“孙元化你不能带走!”李枭冷喝一声,温体仁脸上的笑再一次凝固在脸上。

“府尊大人,您可是答应过……!”

“我只是答应过,不在登州大动刀兵以抚为主。也没有答应,把孙元化交给你啊!”李枭冷冷的眼神,逼视着温体仁。

“你……!”温体仁很后悔,当初还真没说过这话。

“孙元化用人失察,以至于酿成叛乱荼毒登州。以至总兵张可大殉国,佛郎机雇佣军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十二人死亡,十五人重伤。另有府道州县多名官员殒命!

这些,都是你孙元化引贼入室所致。来人,把孙元化抓起来。”李枭一声令下,四外边立刻冲出几名侍卫。二话不说,抓小鸡一样的抓住孙元化,扭住肩膀把孙元化押了起来。

“李枭!我孙元化是朝廷任命的登莱巡抚,你敢抓我,你这是越权!”孙元化暴跳如雷,本来他还以为没事了。只不过到了京城关两天,然后运作一下还能在六部里面混个主事啥的。没想到,李枭公然把他抓了起来。

“万岁口谕!嘱李枭便宜行事!你的罪责,本官自然会奏明朝廷,对你明正典刑。”

“李枭……!”侍卫们不等孙元化再还嘴,立刻把他押了下去。

“李枭,事情可别做得太绝了。对你没好处的,还是那句话,谁都有道走窄了的时候儿。”温体仁脸上第一次没了笑容,王八一样的眼睛恶狠狠瞪着李枭。

“没当着你面杀他,已经算是给你面子了。要不我现在请出王命旗牌,就地把他斩了?你清楚,就算我现在杀了他,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李枭显然是有恃无恐。

“你……!”温体仁被怼了说不出话来。

“这次的事情,本官会据实上奏。该是侍郎大人您的功劳,李枭不会贪墨了。不过这闲事,你还是不要管的比较好。请了!”李枭断喝一声,催马来到了孔有德面前。

“孔有德,投降的条件想必温侍郎都给你说得很清楚。我答应了耿忠明,剿灭全山东的土匪,他就是济宁府的参将。而许给你的,是莱州府的参将。这个待遇不算是薄了!拿出你们的本事出来,把山东的匪患给我剿平了。好处有你们的!”李枭看着跪伏在地上的孔有德。

“诺!断然不敢有违府尊大人之命!”孔有德垂下头。

“我会派人看着你们,让你手下把爪子给我收回去。如果让我知道,你们有掳掠百姓,杀良冒功的事情。就拿你们的脑袋,顶他们的罪。”

“诺!”孔有德垂着头,不敢有半句的违逆。

“今后你们的粮秣,都由本帅一体供给。不得有违!”

“诺!”

李枭说一句,孔有德应一句。既然都投降了,那也就别充硬汉。大明军队没人不知道辽军的厉害,在辽东跟鞑子对抗亦不落下风。更别说扫平他们这些虾兵蟹将!

那天被轰的那几炮也着实是吓着了孔有德,那么大的一座城楼。一炮就给轰塌了,城墙上面的炮楼。一炮下去,佛郎机大炮硬是被轰飞到了城下去。

登州城墙是坚固,可这么轰下去也受不了。原本打算的出海,也被李休的五桅大船堵在港口里面。孔有德知道李休这是留了手,不然那天那种炮击对着港口里面来几下,所有的船都会变成碎木头。

“听说你和耿忠明都是孝子,他的父母妻儿,就由本府带回济南妥善安置。省得跟你们这些人颠沛流离的!”

“诺!”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很明显这是抓了一家老小去做人质。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家李枭凭什么相信自己不会再反叛。孔有德心里明白,李枭可不是心慈手软的孙元化。如果自己和耿忠明真的反了,一家老小也就算是交代了。

“李枭,你好手段。本官回京复命去了!”看到李枭没有杀孙元化,温体仁立刻开溜。只要李枭不动手,在朝廷里面活动活动,不怕李枭不把人送到京城里面去。其实能保孙元化不死,温体仁对钱谦益他们已经算是有了交代。

登州城被占了有二十多天,因为很快被李枭堵进城里。这次叛乱带来的破坏并不算大,登州城里只是在叛军攻城那天死了一些居民,这些天反而都很平静。

出了安民告示,留下赶来的孙传庭收尾。李枭索性带着李休坐船回了长兴岛,再有几天就过年了。这两年东北西走的,也没个功夫过个好年。明年说不准还得忙活成什么样子,今年就陪着小玉他们过个好年。

“大哥,你把山东扔下陪着我们过年,就不怕山东出什么乱子?”五桅大船经过改造,已经有了一个装着玻璃窗的笕桥。宽大的玻璃窗,让人的视野毫无阻碍。同时,玻璃窗也挡住了刺骨的寒风。

以前笕桥上的活儿到了冬天,谁都不愿意干。现在好了,屋子里面点了炉子。热气熏得人昏昏欲睡,跟以前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孙老看着呢,出不了大事。这一年下来,东奔西走的。跟家里人也没待上几天,小玉看到我都有些陌生了。对了,小浩怎么样了?”李枭想起,最小的弟弟李浩还在船上。

“找了个老兵油子带着,有了些起色。前几天还跟人打架来着,虽然被人揍了。可敢出手就是进步!”

“是啊!以前咱们的小浩,可只是光挨打不还手的主儿。”李枭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些诧异。居然有人敢揍自己的弟弟!

“都是有些背景的孩子,孙先生的两个孙子,满爷的什么亲戚。还有巧姐儿认的干儿子,老陈福的侄孙子,渔老的外孙子也在这里。稻富佑直的孙子,也给送了来。现在咱们皮岛的子弟,差不多都在我的船上。

也只有我能压得住他们,如果放给陈老虎。他可管不了!

我把他们都编在一起,船上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儿都给他们去干。都是些半大小子,想着每天把他们累个半死,就没精力去打架。可没想到,这些家伙还是经常干架。

有时候他们在一起打得热闹,可看到他们的小伙伴被人欺负了,还是会一拥而上。”李休笑着摇了摇头,眼神里面居然有些羡慕。

身为李枭的二弟,李休注定是孤独的。

他的身份太过特殊,虽然他只是十八岁的孩子。可已经在海上飘荡了好几个念头,原先白皙的脸,现在也被海风吹得黝黑。慈不掌兵,义不聚财!

十四岁开始就带兵,让李休眼睛里透着一股子狠劲儿。他带的兵都怕他!事实上,现在渤海黄海吃水上饭的人都怕他。

没人敢小瞧这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在围剿陈海龙手下的时候。手段之狠辣,让所有人都侧目。李枭听说已经有人给李休取了一个绰号,叫做海狼!意思是李休像狼一样的狠!

叫什么李枭不在乎,只要能镇得住这些手下就行。

“不管是谁家的亲眷,你严格管理就是了。辽军虽然是咱家的,可都是大家伙撑起来的。没了敖爷、满爷,我能这么放手离开山东回家过年?没了袁崇焕、祖大寿,锦州能让人放心?

没了孙先生,单单是山东的政务就让人头疼。

就说你这大船,没了渔老的武器,你这船能这么厉害?

如今跟着你哥吃饭的人,已经有了八十万人之多。咱们家的天下,需要有这些人撑着。你懂么?”李枭拍了拍李休的肩膀,一直以来这个弟弟是他最放心的人。什么事情只要交给李休去做,就一定会被办得妥妥当当的。

“知道了大哥,就凭咱家人照看这家业,三头六臂也照看不过来。就好像皇帝,也得靠着大臣们管天下一样。这些娃娃别看现在小,可他们跟咱们一条心。将来都是可用的人!”

“对!你哥先把山东弄好,连年匪患,加上朝廷的苛捐杂税。山东百姓活得苦啊!”李枭叹了一口气,从蓬莱登陆那天开始,李枭就看到了山东百姓的真实状况。

好多人家,都是半年粮半年野菜的过日子。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所谓的干饭其实就是掺杂了野菜的稠粥而已。那些稀饭,都能照出人影来。

人们麻木的在田间劳作,年景好一些的时候。粮食大丰收,可东家的租子也涨了。乡民还是只能留下能够糊口的粮食!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好多人都没办法。只能把土地卖给那些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因为他们有功名在身不用缴税。

土地年年兼并,李枭一次行军走了一天。结果还在一家大地主的地里!这些家伙富了,可朝廷的税收却是年年减少。以至于现在山东府衙的办公经费,都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兴修水利道路这些事情。

“大道理我不懂那么多,十四岁跟着刘老六跑船。我就知道我这辈子的功业在海上,他们叫我海狼。我觉得这名字蛮好的!不管大哥你做什么,这渤海和黄海就是咱李家的。谁敢在这里过,问过我的大炮才行。”带兵多年,李枭发现李休也有了一丝霸气。

哥俩唠了一会儿,李枭下到船舱里面看李浩。

好些日子不见,李浩黑了也瘦了。不过身体很结实,在幽暗的船舱里面,眼睛里映着烛火,显得晶晶亮。他的身边围拢着一群小兄弟,看样子都不是啥老实孩子。

少年郎在一起总是快乐的,枯燥的航海也会充满了快乐。也不知道是在说什么,船舱里面一片哄笑声!

李枭的到来,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像是见了猫的老鼠。刚刚哄笑的孩子们立刻笔直的站起来,李浩背对着李枭。看到所有人站起来,他也跟着转身站起来。

看到是大哥,李浩的嘴唇动了一下,可还是没说话。看起来,几个月的航海生活已经让他知道守纪律。

“都坐吧!小浩,你出来!”李枭对着李浩一招手。

李浩跟着李枭出了船舱,走廊里面也的黑咕隆咚的。木质的海船,还处在严禁烟火的时代。船舱里面人多可以点蜡烛,走廊里面就没这个必要。

基本上,每个走在走廊里面的人都是摸着黑。大多数人凭借着记忆和习惯,在黑暗中都能如履平地。

李枭就没这个本事,好在前面的顺子打着灯笼照亮。

即便是渤海湾,冬天的海风也很大。走廊里面左摇右晃的,李枭感觉是在摇元宵。脑袋撞在木头墙壁上,发出“咚”的一声响。李枭揉着脑袋,起了一个大包很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