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李承乾朝会失势,侯君集密会魏王,李世民举棋不定,楚墨风奔赴长安。这才引出一代贤后长孙竭罗,油尽灯枯驾鹤西去,西域魑魅横生祸端,修罗铁骑再度出征。

虽然听侯君集说的信誓旦旦,然而李泰心中并未真心相信此人,自己有夺嫡的念头,仅仅代表的是自己的行为,而李氏子嗣终究是李唐王朝的子嗣,对于这个侯君集,李泰也有所耳闻,此人当年曾经一度是为叛变者,想当初父皇与隐太子等人势成水火,此人明里是秦王府的一员,暗中却与隐太子等人暗通曲款,几次险些坏了父皇的大事,所幸当年贤王叔坚定不移地站在父皇这边,这才使得父皇最终能够荣登大宝。

提起贤王叔,李泰心中除了敬畏,隐隐的还有一丝胆怯,之所以李承乾现在能够有恃无恐地继续坐在储君的位置上,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楚墨风,作为开国元老,两朝元老的楚墨风,不仅在军中威望极高,就是在民间也不乏拥护者,朝堂之上至少有一大半的朝臣,或多或少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的很多军国大事,朝中大臣皆以楚墨风的意思马首是瞻,想到这李泰不免有些埋怨楚墨风,如若对方能够支持自己,那此时李承乾早就被自己扫进角落去了。不过转念又一想,身边这位听闻与贤王叔是老对手了,自己如若不好处理此事,不妨将这件事踢给侯君集,正好也试探试探对方是不是真心实意想要帮自己。

念及于此,李泰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到:“潞国公久不在朝堂,有些事情可能还不知道,而今储君能够稳坐钓鱼台,多半还是因为小王那个棘手的贤王叔,如若得不到贤王叔的支持,那方才潞国公那一番构想,只不过是镜花水月。”

楚墨风,楚墨风,怎么哪里都有这个楚墨风,李泰的这番话,让侯君集不免有些气恼,似乎这个楚墨风就是自己命中的煞星,当年三子相争势同水火,自己暗中布置了好几手伏旗,谁知均被此人一一剪除,以至于最后一次,自己暗中煽动西南各部叛乱,原本的意思是想借此机会,由朝廷出兵镇压一番,进而将琳琅寨彻底剿灭,从而让楚墨风多疼一段时间,谁知好巧不巧,自己的特使前往嘟嘟寨,最终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对方抓了个正着,连带着自己也被罢免了兵部尚书一职。

李泰的这番话背后的意思,侯君集也听出来了,身为一个老江湖,这点小心思如若自己还猜不透,那早在几年前自己就被人整死了,想到这侯君集笑着说到:“魏王殿下莫要忘了,这贤王也不是一辈子长身不老的,每年科举选上来的人,总会要进入朝堂的,殿下如若闲暇无事,不妨多去吏部你舅公哪里走动走动,至于贤王那边,老夫试着看看能不能曲线接触一下,如若不成......”说到这侯君集眼中杀意一闪而过,“大唐至此无贤王,也不算是一句空话。”

听了侯君集的话,李泰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唐至此无贤王’,你个老东西还真敢说,且不提对方手下那六万铁骑,单凭楚墨风自身的武艺,似乎这个天下就没有几个是他的对手的,本想着讥讽侯君集一下,转念一想既然对方将此事应承下来,自己也没必要去多说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那部分,剩下的有替自己操心的就是了。

二人沿着巷道走了一段之后,在临出巷口之前,李泰招呼着身后的侍从心满意足地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而侯君集则是转身又沿着来时的路折返了回去,回到府邸之后,一进门就看见候婉儿坐在花园内,托着腮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见此情景侯君集怎能不知自己女儿的心思,信步走上前发现对方并未察觉到自己抵近,侯君集当即轻咳一声,“婉儿啊,是不是又在想那日见到的太子殿下啊?为父跟你说了多少次,这皇宫内的水深着呢,你以为那个秘书丞苏亶长女苏婉儿,做了太子妃就舒服了?错了,身为储君的王妃,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皆要时刻注意,稍有不慎便会遭人非议,这种拘束的日子你难道真的愿意过?”

谁知候婉儿好似没有听见侯君集的话,背对着侯君集身形不住地微微颤动,似乎是在哭泣,见状侯君集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花园。

而就在楚墨风快要抵达长安的时候,皇宫立政殿内,莫梓瑶坐在床榻前,双眼微合手指搭在床榻上那名夫人的手腕之上,感受着脉搏不规律的跳动,莫梓瑶的脸上渐渐地显现出一丝焦急的神色,“皇后陛下,您这病......”

“所有人都退下,哀家与侧王妃殿下有要事相谈,如若被哀家发现有人胆敢偷听,当场杖毙。”眼见莫梓瑶欲言又止,床榻上的长孙竭罗脸色当即一变,待众人依次退下之后,长孙竭罗这才咳嗽了几声,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莫梓瑶说到:“你我相识多年,彼此之间如同亲人一般,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到了这一步,我什么都能受得住的。”

话还未出口,莫梓瑶早已是泪流满面,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医术,能够将长孙竭罗的气喘病治好,谁知对方由于多次反复发作,加之未能及时诊治,病邪已然深入肺腑,此前自己曾经按照药王所著的《千金方》进行过一番尝试,谁知却是徒劳无功,方才号脉之下才发现,长孙竭罗的病,似乎是撑不过半月了,如若这仅仅是寻常人家,莫梓瑶也就直言不讳了,可毕竟这是一国的皇后啊。想到这莫梓瑶抬手抹了一把眼泪,而后轻声说到:“皇后陛下,您这病,实属到了最后的地步了,只不过臣妾能够拖多久,臣妾自己也没有把握。”

话音一落,长孙竭罗苦笑一声缓缓地说到:“罢了,哀家自己也知道,这病本就不好医治了,这段时间倒是辛苦你了,你家贤王最忌是否在府上?哀家有些话想交待给他。”

“回陛下,殿下前几个月去了荆州,灵儿已经通过驿站发飞鸽传书给他了,估计这几日就能到了。”听闻对方要对楚墨风交待些事情,莫梓瑶心情更加复杂,作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后,长孙竭罗曾经搜集上古以来妇人得失诸事编为《女则》三十卷,又曾亲自做文章批驳汉明德马皇后不能抑制外戚势力的发展,使他们在朝中显贵一时,而只是就他们车如流水马如龙提出警告,这是开启其祸乱的根源而防范其末流枝叶。此举当时赢得了楚墨风的极力赞赏,楚墨风曾经不止一次地在私下称赞长孙竭罗,外戚专权的后果,则是通过把持朝政,进而祸乱国家,这也就是为何当年李世民想提拔长孙无忌,而长孙竭罗却极力推辞的主要原因。

听了莫梓瑶的话,长孙竭罗缓缓地点了点头,“成吧,那就等贤王回来了,哀家再见他一面吧,今日有些乏了,哀家先睡一会儿,这些日子你也累坏了,早些回府歇息吧。”话音一落,长孙竭罗缓缓地闭上了眼,不一会儿便沉沉地睡去了。

见状莫梓瑶缓缓地站起身,对着长孙竭罗施了一礼,而后轻轻退出立政殿,嘱咐门外的宫女按时煎药,自己则在两名小黄门的护送下走出了皇宫。

东宫太子府内,李承乾有些慵懒地靠坐在一旁,对面一名身穿锦衣的女子,身旁不远处的风炉上,一尊精致的茶瓶在火焰的炙烤下不停地冒着热气,皙长的柔夷从面前的金丝楠木盒子中取出一块茶饼,轻轻地掰下一块放入茶臼中,而后抄起一旁的捣杵,缓缓地研磨着,“殿下近些日子有些懈怠,臣妾都看出来了,原本女子不应该干涉男子的事情,但是臣妾还是斗胆说一句,殿下心中之事,正如这烹茶一般,要徐徐图之,操之过急不免味道全无。”

眼见女子将研磨好的茶叶分别置入两盏茶碗中,李承乾有些气馁地说到:“爱妃之言本王也明白,但是有些事情本王实在是等不及了。”似乎是并未在意李承乾所说的话,女子缓缓地抄起茶瓶,在两盏茶碗中注入了滚烫的清水,眼见碗中的茶叶,经由沸水冲泡,在碗中翻滚着散发出一股清香,李承乾当即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准备去拿自己面前的茶碗,谁知由于心急,手指才触碰到茶碗便缩了回来,见此情景女子握住茶碗下的茶托,端到唇边轻轻地吹了吹,白皙的手指并没有因为水的温度而变红,将茶碗送到李承乾面前,女子笑着说到:“殿下您看,急于求成反而伤了自己,其实有时候不妨借助一下外力,这茶托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外力吗?”

听了女子的话,李承乾接过茶碗,缓缓地放在桌子上,口中不住地咀嚼着女子这番话,思索了许久,李承乾这才笑着说到:“爱妃所言实在是有理,待贤王叔回来,本王再邀请贤王叔过府长谈。”

这位被李承乾称之为爱妃的人,正是李承乾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日,李承乾迎娶的太子妃,秘书丞苏亶的长女苏婉儿,当初皇宫发下的册苏亶女为皇太子妃诏上提及,此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然而苏婉儿此人却是熟读百家书籍,心思细腻过人,李渊病逝之后,楚墨风曾经与此女长谈过一次,期间对于一些朝政问题,此女也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楚墨风欣慰不已,正如李世民身边有长孙竭罗一般,如若他日李承乾荣登大宝,有此女在身侧,不仅能保后宫无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李承乾的助力,故而此番李承乾因为李泰一事烦躁气馁,苏婉儿是看在眼里的,适逢今日李承乾提出想喝茶,苏婉儿便借着泡茶的机会,略微提点了对方一番。

这边李承乾经由苏婉儿提点解开了心结,那边莫梓瑶由于不放心长孙竭罗,唯恐其病情再度恶化,接连七日每日都进宫为长孙竭罗诊治,七日之后楚墨风风尘仆仆地返回了长安城,进城之后楚墨风先是回到了贤王府,简单地沐浴一番之后,楚墨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皇宫内。

立政殿外,眼见一众宫女侍从皆站在门外,楚墨风好奇的同时也有些气愤,纵然是皇后陛下病重,这些身为下人的,也不能集体站在门外不进去伺候,缓缓地走上前轻咳了一声,楚墨风冷冷地说到:“这是怎么了?一个个的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莫不是皇后陛下的病好了,立政殿里不需要人伺候了?一个个站在外面是做什么?”

束手而立的众人听到后面有声音传来,赶忙转过身,发现是楚墨风在身后,众人齐齐地跪下施了一礼,而后一名小宫女轻声说到:“启禀贤王殿下,非是奴婢等人不进去伺候皇后陛下,而是侧王妃殿下正在为皇后陛下诊治,故而皇后陛下责令奴婢等人尽数在门外候着。”

听到这话,楚墨风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示意众人起身,“去吧,去通传一声,就说本王前来探望皇后陛下。”

先前那名答话的小宫女见状,赶忙上前轻轻地叩了叩门,只听门内传来了莫梓瑶的声音,“怎么了?莫不是陛下来了?”

小宫女闻言瞥了楚墨风一眼,而后轻声说到:“启禀侧王妃殿下,贤王殿下前来探望皇后陛下,烦请侧王妃殿下询问一声,是否能够让贤王殿下进去?”

听闻楚墨风到来,还未等莫梓瑶开口询问,长孙竭罗强撑起身子点了点头,莫梓瑶见状当即喊到:“皇后陛下准许贤王殿下觐见。”话音一落,小宫女将房门缓缓地推开,楚墨风见状抬脚迈了进去。

眼见楚墨风到来,长孙竭罗对着莫梓瑶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向着门外走去。

楚墨风见状也不曾多问,待莫梓瑶走出立政殿之后,这才对着床榻上的长孙竭罗施了一礼说到:“皇嫂在上,臣弟来看您了。”

“来了就好,自己支一张椅子坐吧,哀家有话对你说。”有些吃力地点了点头,长孙竭罗伸出手指了指大殿内的一角,楚墨风见状赶忙搬了一张胡椅坐在了一旁,见状长孙竭罗勉强地笑了笑说到:“哀家这身子是不成了,但是你和你二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日哀家对你说的这番话,你也可以当成是托孤了,你二哥这些年对于朝政之事也不怎么上心,你在他旁边多提点提点他,免得他走弯路。”

“皇嫂有何事但请吩咐,臣弟定当竭尽所能。”本就知道长孙竭罗此番也已大限将至,故而楚墨风也没有说一些什么‘早日康复’之类的废话,李世民这后宫,如若不是凭借长孙竭罗常年坐镇,早就乱成一团了,此番如若长孙竭罗亡故,后宫之内无论是韦珪韦贵妃,或是徐惠徐贤妃,亦或是越王李贞的生母燕德妃,还是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都不是能够镇住场子的人,想到这楚墨风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对方的请求。

“你小子,这么多年了,始终还是这个样子,也不枉当年你与你二哥相识一场。”眼见楚墨风应允,长孙竭罗笑了笑说到:“其实,哀家所托之事,用不着竭尽你所能,当年你二哥是如何坐上这个位子的,你比谁都清楚,想当初太上皇一手促成了三子相争的局面,而今咱们大唐国泰民安,哀家就想着啊,这‘玄武门之变’可不要再一次发生了,你二哥立乾儿为储君,哀家也极力地遏制长孙家崛起,好在你二哥将剩下的那些孩子尽数封王,全部送到封地去了,本来事情顺顺利利的就好,谁知你二哥却将青雀留在京城,或许是出于溺爱吧,哀家希望你能够多帮帮乾儿,直到他继承皇位就好,乾儿、泰儿两个孩子都是聪慧过人的,只不过泰儿的好胜心强一些,待哀家故去之后,你身为皇叔要多敲打他,让他尽心尽力地辅佐他大哥,兄弟之间开开心心的将这个大唐延续下去,哀家在九泉之下也能够瞑目了。”

本以为长孙竭罗会说些别的什么,没想到临了还是担心李承乾兄弟相残,想到李渊临终前的那道口谕,楚墨风几次想告诉长孙竭罗,话到嘴边都没敢说出来,念及于此楚墨风缓缓地起身,恭敬地跪下对着长孙竭罗行了一个稽首礼,“皇嫂放心,臣弟定当不负所托。”

眼见楚墨风应允了,长孙竭罗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好吧,你且去吧,哀家想休息了,过些日子你抽时间去看看乾儿,听闻这段时间这个孩子心情不好,你多开导开导他。”

楚墨风深知一个病入膏肓之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定然十分耗费气力,当即起身缓缓地退出了立政殿。

夏季,六月,己卯(二十一日),长孙竭罗的生命似乎是走到了尽头,望着一旁随侍的李世民,得知房玄龄已受谴回家,长孙竭罗依旧有些不放心地对李世民说到:“玄龄侍奉陛下多年,小心翼翼,做事缜密,朝廷机密要闻,不曾有一丝泄露,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望陛下不要抛弃他。臣妾的亲属,由于沾亲带故而得到禄位,既然不是因德行而升至高位,便容易遭灭顶之灾,要使他们的子孙得以保全,望陛下不要将他们安置在权要的位置上,只是以外戚身份定期朝见皇上就足够了。臣妾活着的时候对别人没有用处,死后更不能对人有害,希望陛下不要建陵墓而浪费国家财力,只要依山做坟,瓦木为随葬器物就可以了。仍然希望陛下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接纳忠言直谏,摒弃谗言,节省劳役,禁止游猎,即使在九泉之下,也毫无遗憾了。也不必让儿女们前来探视,看见他们悲哀,只会搅乱人心。”

随后长孙竭罗费力地取出衣带上的毒药示意李世民,“当初臣妾在陛下有病的日子,曾发誓以死跟定陛下到地下,不能走到吕后那样的地步。而今臣妾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承蒙陛下多年以来不离不弃,臣妾此生足矣,万望陛下莫要太过伤感,臣妾此番去矣,请陛下多珍重。”话音一落,长孙竭罗将手中的毒药放入口中,过了片刻长孙竭罗渐渐地停止了呼吸。

此时李世民这才高声大喊到:“皇后陛下殡天了。”凄厉的喊叫声穿透了立政殿的屋顶,回荡在巍峨的皇宫内,随即沉闷地鼓声隆隆地响起,皇宫内所有人纷纷向着立政殿方向下跪。

长孙竭罗的亡故,让李世民瞬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宫中尚仪局的司籍奏呈长孙竭罗所著的《女则》一书,李世民看后十分悲痛,展示给身边大臣,“皇后这本书,足以成为百世的典范。朕不是不知上天命数而沉溺无益的悲哀,只是在宫中再也听不见规谏的话了。失却了贤内助,所以不能忘怀呀!”遂感念长孙竭罗临终之言,征召房玄龄官复原职。

冬季,十一月,庚午日,李世民下旨将文德皇后安葬在昭陵,遂又为长孙竭罗书写碑文,朝中有人对于文德皇后的棺椁陪葬简朴而提出质疑,李世民闻言在朝堂上说到:“皇后一生节俭,遗嘱薄葬,认为盗贼的意图,只是探求珍宝,既然没有珍宝,又有何求?朕的本意也是如此。君王以天下为家,何必将宝物放在陵中,才算据为己有。如今就借九山为陵墓,凿石的工匠也只有一百多人,几十天完工。不藏金银玉器,兵马俑和器皿都用泥土和木料做成,只是略具形状。这样可以使盗贼打消念头,生者死者都没有累赘,应当以此成为千秋万代子孙的榜样。”众人闻言无不感念长孙竭罗的贤德。

适逢十二月朔,有人禀奏称三品以上大臣多轻薄魏王。李世民闻言大怒,遂召见三品以上大臣,严厉地责备他们说:“隋文帝的时候,一品以下大臣均被亲王们所羞辱操纵,难道魏王不是帝王的儿子吗?朕不过不想听任皇子们横行霸道,听说三品以上大臣都轻视他们,朕如果放纵他们胡来,难道不能羞辱你们吗?”房玄龄等人都惶恐得汗流满面,磕头谢罪。

眼见众人纷纷磕头谢罪,李世民这才赞许地点了点头,而一旁的魏王李泰,眼中则是闪过一丝愉悦之色,鉴于长孙竭罗临终所托,事后楚墨风与李承乾彻夜长谈了一番,翌日,楚墨风在早朝上当众表态,鉴于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储君,楚墨风则会以皇叔的身份,辅佐李承乾继位,在那之后楚墨风会开去一切官职在京城做一个闲散王爷,此话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随后朝中部分大臣纷纷转向,进而却讨好或者是辅佐李承乾,而对于魏王李泰,众人则是因为大朝会一事,加之此番楚墨风的表态,更加对其不屑一顾,这让李泰大为不满,遂寻了个时机将此事告知侯君集,后者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些微人脉,在李世民面前狠狠地告了一状。

李泰那抹愉悦的神色,被楚墨风精准地捕捉到,前些日子收到焉耆国的消息,声称西域处月、处密联合高昌准备攻打焉耆,本就因为这件事有些烦躁的楚墨风,见此情景缓缓地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说到......

有道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偏行,行也不行。且看楚墨风当头棒喝惊醒李世民,再看修罗铁骑再度集结奔赴焉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