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燃战火 铁骑再现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文德皇后殡天,临终恳切托孤,太子魏王斗法,贤王殿下谏言。这才引出贞观十二年兵发吐蕃,高昌趁机劫掠焉耆,贞观十四年兵围高昌,焉耆借势收复失地。

望着龙椅上面色不悦的李世民,再联想到李泰那抹匪夷所思的神色,楚墨风面色铁青地走上前,对着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启禀陛下,臣弟有句话此刻憋在心中不吐不快,万望陛下不要责怪。”

眼见楚墨风走出来准备说话,原本有些气恼的李世民,心中的怒火瞬间消散了大半,自己从当年一个唐王世子一步步走到现在,身边那些能够真正说些知心话的人一个个地离自己远去,不记得哪位哲人曾经说过:身为帝王,一辈子都是孤独的。然而这句话到了李世民这里,似乎成了一句空话,晋阳起兵的那段日子里,每每战事不利,或者是遇到什么阻碍,李世民更多的还是愿意向李渊倾诉,至少那时候李渊会给予自己指出正确的道路;武德元年大唐立国,此时已经没有了什么赵王之类的,天下多了一个太子、一个秦王、一个齐王,三子相争时,每当自己在李渊面前吃瘪,李世民更愿意与自己的王妃长孙竭罗诉苦,而长孙竭罗不仅会出言安慰,更多的时候还是与自己分析当前的局势;自‘玄武门之变’开始,李世民的目标由明哲保身变成了继承大统,那段时间自己身边形影不离的,正是面前这个鬓角也染上了一抹白雪的男子,时至今日,自己的身边似乎是只剩下此人能够说这些知心话了,望着站在台阶下,额头上皱纹若隐若现的楚墨风,李世民心中一暖,当即缓缓地说到:“贤王身为两朝元老,又是朕的兄弟,这朝堂之上尽可畅所欲言,你肯说真话,朕有怎么会责怪你。”

楚墨风见状有些感动地说到:“启禀陛下,臣弟考虑当今的大臣们,必不敢轻薄魏王。依照礼仪,大臣与皇子都是一样的。《春秋》里曾经提及:周王的人即使微贱,也要位列诸侯之上。三品以上都是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假如纲纪败坏,固然不必说它;如果圣明在上,魏王必无羞辱大臣之理。纵观前隋,隋文帝杨坚骄溺他的儿子们,使得他们举止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后人效法吗?”说到这楚墨风话锋一转,“况且陛下宠爱魏王不假,然陛下这些日子的某些做法一度让臣弟产生误解,自古长幼有序,且陛下又是遵从礼法之人,臣弟这些日子与太子交流,发觉此子日后可担大任,故而今日朝堂之上,臣弟斗胆向陛下进言,万望陛下行事有度,切不可让旧日之事再度重现。”

旧日之事?楚墨风这一句旧日之事,在场不少朝臣纷纷觉得诧异,而那些经历过这旧日之事的人,则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龙椅上李世民原本还在仔细倾听,谁知楚墨风突然提及一句旧日之事,一时间李世民也没有反应过来,待楚墨风的话音落了许久,思索了片刻的李世民这才听明白,旧日之事,你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告诉朕,不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度走上自己那条老路吗?

仔细回想了一番这些日子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是真的有些太过宠溺李泰,的确会让朝中的大臣们产生一种错觉,一种皇帝要换储君人选的错觉,念及于此,李世民高兴地说到:“贤王此言,真是说得条条在理,朕不得不佩服。朕因私情溺爱而忘记公义,刚才恼怒的时候,自己觉得有道理,等听到贤王的一番话,方知没有道理。身为君主讲话哪能那么轻率呢?且朕这些日子的确行事有些孟浪,我大唐是一个尊崇礼法的国家,故而身为一国之君,朕也必须要以身作则,诸位臣工大可放心,朕没有改立储君的意思,这储君依旧是承乾的,诸位臣工大可安心。”

此话一出,在场众朝臣纷纷长舒了一口气,感念楚墨风的同时,也不免对其有些羡慕,试问现如今的朝堂之上,依旧敢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陛下错误,还能让对方虚心接受的,只剩下咱们的这位贤王殿下了。

而随着李世民的这番话出口,原本志得意满的魏王李泰,身形突然一泄,颓然落寞的感觉刹那间席卷全身,李世民方才那番话,是以判定了自己的‘前程’,此生自己是不要想着夺嫡之事了,念及于此李泰有些愤恨地瞥了楚墨风一眼,没曾想对方此刻始终在盯着自己。

有些不屑地瞥了李泰一眼,楚墨风不免觉得有些好笑,现在这些孩子们都是怎么了?当年自己与龙椅上那位,经历了多少的磨难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这些孩子们似乎是认为,坐上这张龙椅就像是传个膳一样的简单,想当初为了稳固这张龙椅,连年征战多少次出生入死身陷险境,至今洛阳城外依旧能听到哀嚎声;武德九年突厥颉利部兵发渭水,为了保住这张龙椅,李世民和自己忍辱负重四年有余,励精图治终于一雪前耻,碛口漫天的黄沙和遍地的枯骨,而今历历在目。自古皇权的更迭,无不伴随着杀伐。

念及于此楚墨风缓缓地说到:“本王深知魏王心有不甘,然而礼法就是礼法,国法亦是国法,听闻大朝会时,魏王对忠孝之道侃侃而谈,截然魏王秉持忠孝之道,不如就此偃旗息鼓,如若魏王决意以身试法,本王定然会誓死捍卫法度。”说到这楚墨风对着李世民施了一礼,“如若今日陛下只是为了魏王而将诸位同僚召集至此,那请恕臣弟先行告退。”话音一落楚墨风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方才楚墨风的那番话,让李世民不免有些诧异,按照自己以往对楚墨风的认知,此子从来不涉党争,不涉争储,而今却为了保住李承乾的正统之位,在朝堂上动怒,一时间李世民也猜不透楚墨风的想法,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示意众人退去。

如蒙大赦的一众朝臣缓缓地离开了太极殿,仗着自己年轻的李道宗,快步向前追上了还未走出多远的楚墨风,“贤王兄,今日您这是怎么了?弟弟我看见陛下已然被您的话惊呆了,莫不是......”

“大唐不能再发生一次‘玄武门之变’了,这个国家好不容易恢复了元气,本王岂容那些宵小之徒暗中生事。”眼见对方是李道宗,楚墨风赶忙停下脚步,将对方拉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而后面色凝重地说到:“你皇兄的这几个孩子,也是咱们看着长大的,你觉得如若没有人在身后授意,青雀那孩子会生出夺嫡之心吗?虽然你皇兄宠溺,但是仅凭这一点是不足以让其动心的,毕竟有礼法约束,只要承乾那孩子在继位前不犯大错,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青雀的,故而这些日子需要你们刑部和大理寺盯住了,看看这个孩子都与什么人接触频繁,我觉得此番又是咱们的那个老对手出手了,只不过没有抓住什么把柄,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今日我在朝堂之上的这番话,青雀定然会告知其背后之人,我手下的不良人最近尽数在山东境内,当初说要对付山东那些大士族,本王岂是那等言而无信之人,昨日又收到焉耆来信,称吐蕃、处月、处密以及高昌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估计用不了多久,我又得带着人前往焉耆了,所以这边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楚墨风这边巴拉巴拉地说了一通,那边的李道宗早就听懵了,虽然身为一名武将出身的郡王,但是李道宗的脑子里装的不是浆糊,对于楚墨风所谓的老对手,李道宗当然知道是谁,随即李道宗缓缓地点了点头,“贤王兄您放心,小弟一定将他府上盯死了,就算是一只虫子飞出来小弟也会查清楚是雌还是雄。”想到不久又有战事,李道宗面色凝重地说到:“如若遇到战事,万望贤王兄珍重,战场上刀剑无眼,你我都是有春秋之人了,早已不复年少时的勇武,保重吧。”

抬手拍了拍李道宗的肩膀,楚墨风转身离开了皇宫,望着对方离去的背影,李道宗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马不停蹄地赶赴刑部公所,命人持帖子请来了大理寺卿唐临,二人密议一番之后,从大理寺和刑部内飞速驶出几骑,除了朱雀门后选了一处里坊钻了进去。

承恩殿内,得知今日朝堂之事的李承乾,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一旁的太子妃苏婉儿见状,缓缓地上前轻声说到:“殿下如若想笑就笑出来吧,这下殿下能够放心了,陛下既然奉行礼法,且贤王叔又公然支持您,届时殿下定然能心愿达成。”

将苏婉儿揽入怀中,李承乾喜上眉梢,“爱妃真是本王的贤内助啊,听了爱妃的话与贤王叔一番交谈,本王早就将心情放平了,谁知有些人却不死心,你说你招惹一个两个大臣就算了,竟然一次性得罪那么多人,哎,不提了,爱妃先去歇息,本王还要将今日没有读完的书研习一番。”

发觉李承乾又开始勤奋了,苏婉儿当即向着对方施了一礼,缓缓地向着后殿走去,待对方离去之后,李承乾快步走进书房内,抄起桌上的《论语》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回到贤王府之后,楚墨风径直来到了龙思妍的房内,此刻龙思妍、妲彩与杨琳三人正在房内叙话,眼见楚墨风到来,三人赶忙起身问安,望着面前的三名女子,楚墨风有些为难地说到:“文德皇后驾崩,咱们的婚期又要往后拖了,真是觉得有些惭愧,始终不能与你们三人成婚。”

本以为三人皆会露出一丝落寞的神色,谁知三人齐齐地举起右手,白皙的皓腕上,那一抹翠绿格外显眼,只见杨琳轻声说到:“殿下不必自责,臣妾等人明白,况且这个镯子已经代表府上接纳臣妾三人了,其余那些世俗礼仪,有机会再补吧。”一番话引起了龙思妍和妲彩的共鸣,二人也是不住地点头应和。

楚墨风闻言心中万分感动,正待开口说些什么,此时门外却传来门房老张的声音,“启禀殿下,方才驿站有一封您的书信送来,还请殿下过目。”

打开门接过了老张手中的书信,望着没有署名的信封,楚墨风还在琢磨究竟是何人会给自己写信,转身向着屋内走去,一边走楚墨风一边将信封内的信笺取出,抖开大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长安居德坊,似有故人来,欲寻偏安隅,坊内漕河首。”没有落款没有署名,一句‘坊内漕河首’便让人捉摸不透。

眼见楚墨风眉头紧锁,龙思妍心头一惊,此前正是自己收到父王的来信,告知焉耆此刻的情形,此番眼见楚墨风捏着一封信,面色凝重地走了进来,龙思妍焦急地问到:“殿下,莫不是焉耆国那边又出了什么变故?”

闻言楚墨风缓缓地摇了摇头,将手中的信笺递给龙思妍,而后有些疑惑地说到:“这居德坊就在咱们义宁坊的南面,故人?本王熟知的故人太多了,问题是这个坊内漕河首本王还是不明白。”

接过信笺端详了许久,龙思妍和妲彩两个外地人也看不出名堂,倒是一旁的杨琳,本就是长安人氏的杨琳,虽然不是什么名门大户出身,但是自幼也是混迹于长安市井,对于长安的大街小巷也是门清儿,反复地读了几遍之后,杨琳当即‘哦’了一声,而后笑着说到:“殿下,臣妾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这长安城的水源主要是来自与漕河,居德坊西南角附近有一处宅子后面,正是漕河进入长安城的入口,故而正应了这句坊内漕河首,说的就是这座宅子,殿下明日可以去查探一番。”

经由杨琳这一番解释,楚墨风瞬间恍然大悟,而心中也大致猜出了是何人到来了,第二日楚墨风按照杨琳的分析,果然顺利地找到了那座宅邸,望着紧闭的大门,楚墨风信步上前轻轻地叩了叩门环,过了半晌门里传来抽动门闸的声音,待大门缓缓地被打开,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楚墨风面前,望着眼前的楚墨风,开门的女子施了一礼,而后笑靥如花地说到:“贤王殿下,别来无恙啊,小女子恭候多时了。”

冬去春至,转眼来到了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这一年大唐边疆安定,秋季,七月,癸未日(初一),天降大雨,谷、洛二河水涨满,溢出流入洛阳宫中,毁坏官家寺庙与百姓住房,溺死六千多人。

收到消息的楚墨风,赶忙命文成商号洛阳分号,筹集粮食和银钱赈济百姓,同时上书李世民,建议由太子李承乾出面赶往洛阳,以安定百姓情绪,收到楚墨风奏请之后,李世民不做迟疑当廷应允。

乙未日(十三日),太宗的车驾从明德宫回到洛阳宫,下诏说:“洛阳宫被水毁坏的部分,稍加修缮,便可以居住。从外面运来的修缮材料,都供给城中屋舍塌坏的人家。命令文武百官各上书言事,极力指出朕的过失。”壬寅日(二十日),李世民下旨废除明德宫以及飞山宫中的玄圃院,将其赐给遭受水灾的百姓,同时责令户部抽调粮食和赈灾物资,由李承乾亲自带领车队赈灾,这一次身边没有了杜正伦那些人的指手画脚,李承乾事必躬亲,尽心尽力的去赈济受灾百姓,接连几日不眠不休地指挥随行的士卒进行灾后重建,一时间李承乾在民间的威望骤涨。

同年十一月,辛卯日(十一日),李世民摆驾巡幸怀州,丙午日(二十六日)回到洛阳宫,不知道李世民从何处听说,已故荆州都督武士的女儿,年方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收到诏书的武曌,临行前差人送信给楚墨风,望着即将入宫的武曌,楚墨风心中思绪万千,还未等自己开口,只见武曌笑着说到:“想当初与殿下那番彻夜长谈,至今以后恐怕是不会再有了,只不过殿下那夜的那番话,奴家始终铭记于心,如若殿下有意,且看奴家开了那个先河。”话音一落武曌突然上前抱了抱楚墨风,随即转身向着门外跑去。

府邸门外一辆华贵的马车正在等候,得知自己的女儿要进宫去侍奉皇帝,从此宫墙相隔,太真夫人武杨氏不仅泪如雨下,谁知武曌却笑着说到:“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话音一落武曌转身跳上了马车,车轮缓缓地滚动,带走了一个稚嫩的身躯以及一颗不安分的心,本以为临别前武曌那番话只是说笑,殊不知自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开始,武曌历经诸多磨难,终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后世人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出自天后语录:朕始终记得当年与贤王那番彻夜长谈,如若不是当年贤王助朕脱离苦海,或许此时朕早已化作一堆枯骨,待朕百年之后,九泉之下也能坦然面对贤王,武曌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开了这个女子称帝的先河。

俗话说没有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后来发生的事情,此刻楚墨风全然不知,故而咱们也暂且按下不表。伴随着李世民征召武曌入宫,时间来到了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这一年楚墨风三十有八,借着大唐安定的大好局面,楚墨风火速与龙思妍、妲彩以及杨琳完婚,也算是对三个女子履行了承诺。本以为边境安宁不用再打仗,谁知八月朔(初一),李世民派遣使者冯德遐安抚慰问吐蕃,吐蕃听说突厥、吐谷浑都曾娶唐室公主为妻,便派使节随冯德遐到长安,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上表请求通婚,谁知李世民并没有答应。

待使者回到吐蕃,对其首领赞普弃宗弄赞说:“我初次到大唐,大唐待我礼遇甚厚,答应嫁公主。正赶上吐谷浑首领入朝,相与离间,唐朝礼节渐淡,也不答应通婚了。”

闻言弃宗弄赞顿时记恨上了吐谷浑,遂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军队抵抗不住,逃到青海北面,百姓的牲畜多被吐蕃掠走。

借着胜利的势头,吐蕃进而攻占党项、白兰等羌族,率兵二十多万驻扎在松州西部边境,派使节进献金银绸缎,声称前来迎接公主。

谁知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大唐的公主,弃宗弄赞下令进攻松州,时任松州都督的韩威死守松州不退;与此同时羌族首领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一同举州投降吐蕃。

得知弃宗弄赞进攻松州,其麾下大臣纷纷劝谏不要与大唐交恶,奈何弃宗弄赞此番正在气头上,并不采纳大臣的建议,彼时吐蕃连年征战不息,大臣劝谏不听而自杀的总共有八个人。

壬寅日(二十七日),气愤不已的李世民遂任命兵部尚书楚墨风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日(二十九日),任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统率步、骑兵五万人连同六万修罗铁骑共同攻打吐蕃。

收到消息的楚墨风,早已集结在松州境内,得知朝廷大军才开始启程,楚墨风遂发八百里加急文书,责令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三人火速行军,并命牛进达部为先锋。

得知大唐出兵前来,弃宗弄赞原本毫不在意,没曾想修罗铁骑出现在松州境内的消息突然传到弃宗弄赞耳中,想起对方身后的那人,弃宗弄赞赶忙伙同史别丛卧施以及利不利对松州城发起强攻,意欲在楚墨风大军到来之前攻下松州,谁知接连十余日久攻无果,麾下士卒死伤无数。

九月,辛亥日(初六),距离松州城不远处的一片树林内,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大批骑兵,黑色的铠甲透着无限的杀意,为首一人望着远处正在强攻的吐蕃联军,眼眸中闪烁出嗜血的光芒,“韩威那老小子还算是不错,能够坚守这么多时日而力保城池不破,咱们既然来了,可不是来看戏的,传我命令,此番不要俘虏,所获资财按照老规矩,诸位准备冲锋,再重复一遍,此番不要俘虏,务必要将对方杀到害怕,明白了吗?”

话音一落身后众人已然集结完毕,此时吐蕃联军的侧翼,牛进达的人马已然到了指定的位置开始冲杀,见此情景为首那人大喊一声,“修罗铁骑,随帮本王冲锋。”

话音落,马蹄隆隆作响,六万修罗铁骑挟裹着冰冷的杀意向着吐蕃联军冲了过去,本以为大唐仅仅只有牛进达的一万余人,弃宗弄赞遂命人分出一部分去拖延对方,谁知自己身后的方向,大地突然发出阵阵颤动,待吐蕃联军回身一看,瞬间吓得亡魂大冒,黑色的铠甲,亮银色的兵刃,两种眼色交相辉映,构筑了一道道钢铁洪流,为首一人一骑当千,身着一尊造型奇特的铠甲,手中挥舞着两柄铁锏,冲进人群中就是一顿砍杀,飞溅的鲜血、断裂的肢体夹杂着凄惨的嚎叫声,不断地刺激着吐蕃联军的神经,虽然弃宗弄赞陈兵二十万,然而弃宗弄赞并不敢将所有的兵力尽数投进来,自己此番国内兵力尽出,加之此前连番攻城伤亡惨重,被修罗铁骑和牛进达部一番冲杀,瞬间兵力骤减,随着伤亡数字成倍地增长,弃宗弄赞不免有些害怕,遂率兵退回本地,并派人到长安请罪,借此再次请求通婚,李世民得知之后欣然应允。

十二月朔(初一),处月、处密与高昌共攻拔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其庐舍而去,收到消息的楚墨风遂带领修罗铁骑再度开赴西境......

俗话说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且看楚墨风联合伊吾对阵高昌,再看麴文泰自食恶果身死国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