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谋划策 渭水盟誓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而后楚墨风也被李渊下旨收为义子,八月丁卯日(初九)大唐政权平稳交接,新帝李世民继位,而楚墨风则被晋封为皇太弟。随后的饮宴中,李世民与楚墨风就大唐下一步的走向做了简短的商议,此刻虎视眈眈的突厥人却让兄弟二人忧心不已。

八月戊辰日(初十)作为新帝的李世民颁布了第一道旨意: 为数众多的宫女,被关闭在幽深的宫苑之中值得哀怜。应当经过拣选外放宫女,让她们分别回到自己的亲属身边,听凭他们嫁人。

这道旨意的颁布,让宫内很多原本就不愿意做宫女的女子为之一振,而为了安抚众人疑惑的心,皇太弟楚墨风则是通知尚宫局,每位被遣散的宫女可持遣散文书前往长安车马行领取遣散费用,并声称此举是由陛下暗示授意。

随着第一位领取了遣散费用的宫女返回家乡,一时间经过尚宫局甄选后被遣散额宫女纷纷领取了遣散费用,回到故乡之后,这些人不遗余力地开始宣传朝廷的好处,这也让中原大地之上,因新帝继位而心有余悸的人渐渐地看到了希望。

随后李世民下旨将皇宫内一应鹰犬放逐,并且将原本属于建成和元吉的豪奢之物尽数收入仓库,等待它们的将是变卖之后以充国库,此举得到了一众朝臣的认可,而后贵为皇后的长孙竭罗带头自行削减后宫用度,但是对于太上皇的太和宫以及太妃、太嫔的用度却始终如一,这也间接地赢得了众人的好感。

鉴于此前朝廷下旨裁撤了天策府,京城各方将领纷纷将目光锁定在那一千名天策军身上,论战力、军械,整个大唐当属天策军为首,故而每个人都打起了小算盘,以期能够将这支军队收入囊中,谁知就在皇帝陛下在宫中大肆改革之际,兵部突然发文宣布征召一万名士兵,此消息一出,众将领纷纷感到诧异,之际麾下的人马现在处于一个饱和状态,各地府兵也接近满员,此时再征召一万名士兵,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有心人就开始通过各方渠道打听征兵的具体细节,然而兵部给出的答案是,皇太弟楚墨风上奏陛下请求征召士兵万人,用以组建新的部队。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各个军营内那些下级军官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放眼整个大唐,谁带兵打仗手段高明?第一当属陛下,第二则是皇太弟;论大唐的兵谁的赏赐最多待遇最好,第一是皇太弟,没有第二。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但凡在楚墨风麾下当兵,每逢大战必是冲锋在前,哪里战况激烈哪里就会出现楚墨风的身影,悉数自大唐龙兴之日至今,楚墨风率部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而起麾下天策军历经两次重组,可见死伤之惨烈。

但是尽管如此,依旧无法阻挡大唐士兵想进入其麾下的念头,而就在楚墨风第一次解散天策军之时,很多人纷纷表示惋惜,甚至有些人还准备联名上书,请求当时的皇帝李渊收回成命,谁知大唐朝廷做事一向以雷厉风行著称,在众人还未联名之前,已然完成了对天策军的遣散。

第二日早朝之上,兵部向李世民请示关于现有天策军的归属意向,原本众将领以为李世民会将此事交由楚墨风全权处理,届时凭借多年的袍泽关系,众将或多或少可以划拨一二,谁知李世民当庭宣布现有天策军番号不变,继续驻防伊吾一带。随后李世民当着众人面宣布,为了应付日后与突厥的全面战争,兵部此番征召的一万名士兵,将组成一个全新的部队,主帅由楚墨风担任,而副帅则是一个名叫薛云的男子。

听到薛云二字,众人不免有些诧异,此人之前并不显山露水,也从未出现在众人面前,此番被委任为楚墨风的副手,不免让人猜想这是哪位府邸的公子。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随着王德扯着公鸭嗓子一声高呼,门外走进来一位年方双十的青年,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身穿一身素色武服缓缓地向着李世民走来。

站在人群中的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一见此人,当即伸手碰了碰一旁的程咬金,“这人我认识,与翊卫车骑将军冯立一同攻击玄武门的就是这小子。”

程咬金听尉迟敬德这么一说,想起了当日为了完成任务,麾下不少士兵死在了玄武门外,当即怒由心生,正准备闪身出列发言,却被一旁的尉迟敬德拦住了,“老程你准备做什么?既然陛下和贤王准备启用此人,那就说明此人应该有一定的背景,你此时出去说话,不是惹陛下不悦吗?”

只见薛云来到大殿台阶下,对着李世民跪下说到:“臣原东宫副护军薛云参见陛下。”

一句“原东宫”一出,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顿时大殿内议论纷纷,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既然朝廷要组建一支新的军队,如此重要的位置为何会交给一个原东宫的人去做,尽管有贤王镇着,但是众人皆知,整个大唐提起日理万机这四个字,第一说的是陛下,第二就是皇太弟。

这二位在此前还是秦王和贤王之时,就南征北战开疆扩土,而后又励精图治造福百姓,此时二人已然一位荣登九五之尊,另一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据说自从陛下继位之后,御书房的灯烛用量比往年要多了许多;而听闻贤王府邸传来的消息,皇太弟自陛下继位之后,时常留宿宫中许久没有回府,每日不是与陛下商讨对策就是查阅各地民情奏报,如若这个叫薛云的心怀不轨,届时恐不好控制。

想到这程咬金趁着尉迟敬德一个不注意,闪身出来对着李世民说到:“启禀陛下,这新的队伍启用一位东宫旧人恐怕有些不合适吧?老程以为最好是从咱们这些老部下里面挑一位辅助贤王殿下,还请陛下考虑考虑。”

一旁的尉迟敬德发现程咬金已然闪身出列发言,当即懊恼地跺了跺脚,心想你个程咬金就是压不住性子,看着吧,陛下绝对会用一番说辞驳斥你一顿的。正在尉迟敬德懊恼之际,只听李世民笑着说到:“程爱卿也算是心系朝廷,朕甚感欣慰,从程将军一人身上朕就能看到,咱们大唐的文武百官都是拥护朝廷的,但是此人是皇太弟给朕推荐的,具体情况诸位还是请皇太弟答疑解惑一番吧。”

眼见李世民将皮球踢给了自己,楚墨风心想,你大爷的,好事不说让我解释,这种卧底的事情能够随便解释吗?一个不小心再让朝堂上的诸位以为小爷在他们身边也安插了卧底,届时岂不是弄巧成拙了?想到这楚墨风轻咳一声对着程咬金说到:“程将军请先起身,本王知道诸位心中肯定都有些怀疑,为何一位原东宫副护军,能够得到陛下与本王的青睐,实不相瞒,这位薛将军乃是本王当初安插在东宫的,乃是本王的心腹,至于其他的因为事涉机密,请诸位自行揣测即可。”

原来如此,没想到当初真是小看了这二位了,本以为一个逆来顺受,一个横冲直撞,没想到此人早早地就替当时的秦王铺垫好了后路,而且当时东宫和武德殿安插的那些奸细,或许对方早就知道了,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欲擒故纵罢了,也罢,如若当时二王能够听从我的话,或许现在就是另一番局面,谁曾想那二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既然新帝并未因之前的事难为我,反而礼贤下士,那老夫这条命就交到他手中了,此生定当认认真真为其做事。

听了楚墨风的话,其余人听完只不过是赞叹楚墨风运筹帷幄老谋深算,唯有魏征感慨颇深,败在这二人手中,真心觉得不冤枉,想到这魏征闪身出列对着李世民说到:“启禀陛下,既然此人是贤王殿下推荐,且又是故人,臣以为此人可堪大用。”

眼见魏征出列说话,楚墨风不免有些诧异,心想这老小子难道又要横加阻拦,谁知魏征一番话说完,楚墨风也是听到云里雾里的,怎么这就替自己说话了,想到这楚墨风对魏征微微颔首以示谢意。

李世民见状大叫一声好,随即起身朗声说到:“传朕旨意,即日起新征士兵开赴原天策军大营驻扎训练,待训练完成之后,朕特赐番号龙城军以示奖励,一应军饷福利依照原天策军惯例发放。”

众人闻言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之后,楚墨风唤过薛云低声说到:“先去我的府邸等着,今夜有事情交代你去做,记住不用像之前那样翻墙了,走正门即可。”薛云闻言点了点头,随后径直离开了太极殿。

而楚墨风正待离去之时,只见王德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先是四下望了望,而后低声对着楚墨风说到:“陛下吩咐,请皇太弟前往御书房一叙。”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随着王德来到了御书房,似乎是真的不用通传,走到御书房门口,王德信手推开了门,待楚墨风进去之后,又缓缓地将房门关上。

眼见楚墨风到来,李世民瞬间放下皇帝的身段,丢给他一张纸急匆匆地说到:“前线战报,此番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两人率领着百万大军准备南下叩关,此时咱们虽然兵员充足,但是依旧不宜开战,你的意思呢?”

“其实也不是不能打,但是一旦大规模开战,首先遭殃的必是百姓,你才继位不久,如若此时开战,无论胜败对你的统治都会有影响的,届时有人以此大做文章,无论追查与否,也会败坏你的名声。”楚墨风望着手中这封战报,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

“那你的意思也是不赞成打了?”听完楚墨风的话,李世民心中顿时松了口气,随即开口问到:“不打的话,是不是可以进行和谈?”

楚墨风没有回答李世民的话,而是径直走到书架旁,在后边摸索了一番,随即眼睛一亮,摸出两个瓷瓶对李世民说到:“我记得此前将这里的私藏尽数搬到太和宫了,怎么你这里还有。”随后递给李世民一个,自顾自地抿了一口。

李世民接过瓷瓶并没有打开,而是焦急地说到:“我说贤王殿下,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思喝酒?都已经火烧眉毛了,待此事处理完之后,御膳房的酒你随便喝,我给你写个批条你自己去拿就是了。”

将瓷瓶放在书案之上,楚墨风冷笑一声说到:“我所谓的不打,指的是不要全面开战,但是既然当初咱们说好暂时养精蓄锐,那么和谈也是要有资本的,局部范围内该打还得打,而且等到咱们准备好了开打的时候,我会送给突厥人一份大礼,让他们这辈子都忘不掉的。”

仔细咀嚼了一番楚墨风的话,李世民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随即冷笑一声说到:“你说的对,打疼了他们,谈判的时候咱们就有底气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今夜暂时不要回府了,具体事情等到午朝结束后,你我二人再商议一番。”

谁知话音一落楚墨风当即对着李世民拱了拱手说到:“我的陛下啊,您就饶了我吧,你手下那么多大臣,这时候不锻炼锻炼他们,如若有一日我死了,你这个王朝是不是就转不动了?况且我已经许久没有回府了,今日无论如何我得回去一趟了。”

此刻李世民这才想起,自从自己继位至今,朝中大事小情尽数是自己与楚墨风商议谋划,似乎真如他所说一般,确实是许久没回府了,想到这李世民略带歉意地说到:“那成,今日午朝我召众臣商议此事,你且回府去看看吧。”

楚墨风点了点头,而后径直向门外走去,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转过头说到:“你如若派遣将领作战,首选敬德去为好,至于谈判一事,我回府去再思量一番,明日早朝结束咱们再商议。”

八月己卯日(二十四日),突厥大军南下侵犯高陵县,而此前李世民委任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兵开赴前线准备迎敌。

辛巳日(二十六日),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在泾阳交战,一番征战之余大破突厥,擒获了突厥的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此役共斩首一千多级。,消息传回大唐之后,朝野振奋。

癸未日(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部抵达渭水便桥的北岸,随后派遣他的亲信执失思力入京晋见李世民,以便观察大唐的情况。

朝堂上执失思力语气傲慢地大肆鼓吹“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两人率领着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来到”。在场众臣听闻不免露出担忧之色,而执失思力见此情景心中无比得意,正待继续开口恫吓之际,只听一旁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说到:“这位叫做什么死了的。”

“在下叫做执失思力,不是什么死了的,这为大人请你说话放尊重些,在下一算是一国使节,难道大唐就是这么对待使节的吗?如若如此在下这就回去禀明伟大的可汗,即刻率我突厥二百万铁骑前来,让我突厥男儿也好生见识一番大唐的礼节。”听闻被人称作什么死了,执失思力心想这不是咒我死吗?眼见此人穿着普通,看来也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看我不吓唬吓唬你们皇帝,让他惩罚你一番以解我心头之恨。

想到这执失思力大声对李世民说到:“唐国陛下,希望您能够让这位大人给我道歉,否则我定当回去将今日之事禀明伟大的可汗,请他来为我讨回公道。”说完执失思力还挑衅地看了此人一眼。

听到执失思力的话,李世民不由地看了此人一眼,示意此人事情是你惹出来的,你自己去处理,随后心中暗自偷笑,这个突厥白痴,也不先问问方才说话的是谁,你还以为这里是你们王庭的大帐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只见此人对着李世民点了点头,而后望着执失思力笑着说到:“这位什么使节,我知道你叫做执失思力了,但是你或许不知道我是谁,既然你说要禀明你们所谓的可汗,那么烦请你告诉他,就说在下楚墨风率一万一千二百名天策军,在长安城外恭候大驾,届时如若不来,就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

一听到‘楚墨风’三个字,执失思力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随即转头问李世民,“唐国陛下,贵国有几个叫楚墨风的?”

李世民一听执失思力如此一问,就知道此人肯定是想到了令人害怕的事,当即朗声说到:“使者莫慌,站在你面前的正是我大唐天策军的主帅,朕的弟弟贤王楚墨风,此前对阵你们突厥人,尽数是朕与贤王在领军作战。”

李世民这边云淡风轻地一说,那边执失思力当即吓得跪在地上说到:“不知是战神在场,方才多有得罪还望您不要计较。”

楚墨风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对李世民说到:“启禀陛下,方才此人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臣是忍不了了,您只要一声令下,臣定将此人斩杀当场,届时咱们倾尽全国之力与他们一战,臣定当身先士卒,替陛下扫清这等背信弃义之人,还请陛下定夺。”

楚墨风话音一落,李世民随即会意,而后脸色一板对着执失思力呵斥到:“朕与你们的可汗当面约定讲和通好,前后赠给你们金银布帛多得无法计算。你们的可汗独自背弃盟约,率领兵马深入唐境,朕自认没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虽然你们是戎狄族之人,但人心都是肉长的,怎么能够完全忘却对你们的巨大恩惠,自夸兵强马壮!既然贤王提议,朕今日定当杀了你”

一番话说得执失思力冷汗直冒浑身发抖,当即请求饶命,萧瑀和封德彝也请求按照礼节打发他回去。

李世民见状先是表扬了一番萧瑀和封德彝,夸赞二人一心为国,而后忿忿地说到:“如果朕现在就放他回去,突厥认为咱们害怕他们,进而就会毫无忌惮。”

随即李世民下旨将执失思力囚禁在门下省,待日后视情况再将其放逐。

在场武将见状纷纷出列请战,但是被李世民一一拒绝,散朝之后楚墨风将众将领聚在一起,一番耳语之后众人皆迅速离开。

随后李世民在楚墨风、高士廉、房玄龄等人陪同下,骑马径直来到渭水边上,望着湍流不息的渭水,李世民当即朗声大喝到:“那个背信弃约的颉利是否在此?出来回话!”

突厥人见到李世民和楚墨风到来大为吃惊,纷纷跳下马来对着二人罗列而拜。此时唐朝各军相继赶到,旗帜与盔甲遮盖了原野。

突厥军阵中的颉利可汗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李世民却挺身而出,眼睛瞥到了李世民身旁那个瘦削的身影,脑海中浮现出战神二字,又见唐军的阵容又很盛大,脸上也浮现出恐惧的神色。

李世民指挥各军退出一些地方来结成阵列,自己仍独自留下与颉利可汗交谈,萧瑀认为李世民轻敌,便勒住他的坐骑再三劝阻。

眼见萧瑀心系自己的安危,李世民不免万分感动,随后语气坚定地说到:“朕已经周密地谋划过了,突厥之所以胆敢竭尽全国兵力前来,是因为我们朕是新近即位,认为我军不能抵抗防御他们。如果此时关闭城门防守抵御,突厥必然要放纵兵马大规模地劫掠,使我们难以遏制。突厥已经深入到我国疆域中来,肯定怀有戒惧之心。所以,如果我军与他们交战,便能取胜,与他们通好言和,便能够巩固。此事朕与贤王早已谋划许久,你且看好就是。”

而此时楚墨风单手握着焚天抗在肩上,另一只手掏着耳朵有些不耐烦地对颉利可汗说到:“对面的,打不打给句话,你们那个叫什么死了的说你们有二百万铁骑,本王麾下人不多,大约一万五千人,敢不敢打一仗试一试?”随后楚墨风对着身后的士兵喊到:“儿郎们,把咱们的大旗竖起来,问问对面的人还记得不。”

霎时间大军中竖起了一面灭字旗,鲜红的灭字在八月骄阳的映照下透出了无边的杀意,对面的突厥士兵一见灭字旗,不约而同地向后退了一步,此时楚墨风大喊到:“颉利可汗,这些年从我们这拿了不少东西了,做人要讲诚信,此番你突厥大军尽出,如若此时我在此拖着你,派一队人马潜入你突厥境内劫掠一番,八月草肥风大啊,真想看看星火燎原的场面,绝对壮观啊,不知颉利可汗意下如何?”

听了楚墨风的话,颉利可汗心里顿时一个咯噔,此番突厥真如他所说大军尽出,留在境内的皆是老弱妇孺,而且八月正是放牧的好时节,如若对方派人潜入烧杀,届时自己定然是损失惨重,想到这颉利可汗赶忙命令大军后撤。

随即颉汗可汗前来请求讲和,得到了李世民的许可,二人商议一番之后,李世民当天返回宫中。

乙酉日(三十日),李世民前往城西宰白马歃血,而后与颉利可汗在便桥订盟,随即突厥率领兵马撤退。

一场蓄势待发的战争就这样被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化解于无形,大唐借着这次机会也争取到来之不易的喘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且看楚墨风淬炼新兵,李世民赐号龙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