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唐新军 赐名龍城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李世民和楚墨风在各自的位置上开始了新朝代的工作,然而北方虎视眈眈的突厥人却依旧像是一根刺横亘在二人心中。

朝堂之上突厥使节大放厥词,却被楚墨风和李世民一番冷嘲热讽,渭水河畔颉利可汗背信弃义,却不知眼前的大唐竟是兵强马壮来势汹汹,无奈之下颉利可汗与李世民在渭水河畔定下盟约,而后突厥迅速退兵。

面对眼前并不是很乐观的形势,李世民和楚墨风二人又开始筹划下一步的布局。

农历八月的天空,如火般的骄阳正肆无忌惮地鸟瞰着中原大地,开远门一侧的校场内,一万名新征召的士兵,按照两千人一个方阵,全身甲胄手持兵刃站在原地,校场内寂静无声,尽管偶尔有阵阵微风掠过,但是此时吹来的风却让人燥热不已。

汗水顺着额头、后背、腋下开始不停地涌出,自从巳初时分就在校场集结的众人,此刻已然被晒的头昏眼花,恨不能寻个阴凉处好生休息一番,奈何主官并未到场, 且校场四周负责警戒的那些黑甲骑兵也同众人一样,始终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些黑甲骑兵正是贤王殿下训练出来的第二批天策军,层跟随当今陛下和贤王屡立战功,据说这些人自从中原统一之后,常年驻扎在边陲重镇,时常与突厥人进行小规模作战,每个存活下来的人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实力不容小觑。

站在其中一个方阵内的高治平,尽管此刻汗水已然流到眼眶处,却依旧不敢伸出手去擦拭,进入校场之前,每一个人都签字画押了一份文书,保证严格服从管理,随后每个人还领到了三个月的饷银,并被告知所属户籍已经转为军户,但是具体细则还需要贤王殿下亲自颁布。

高治平属于自幼丧父,此前随母亲居住在易州,后来因为易州刺史郝思捷迫害百姓,无奈之下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长安,听闻易州一事已被当时的钦差大臣贤王楚墨风处理,心怀感激之余,决意投身军中报效朝廷,而且高治平此番来长安,还存有些私人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对母亲说起。

正在高治平天人交战之际,只听校场外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蹄声,众人见状忍不住回头观望,却发现周围那些黑甲士兵尽数单膝跪地望着前方。

只见一队骑兵如同一条黑龙一般,卷起漫天尘土飞奔至校场内,为首一人一身黑色蟒袍在身,脸上戴着一个面目狰狞的夜叉面具,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一袭黑衣的男子,冷峻的面容下透出了些许青涩和坚毅,待这队人行至众人面前时,只听在场的黑甲士兵尽数高呼‘参见大帅’。

为首一人挥了挥手,而众黑甲起身站好,随即转入了静止状态,此人望着面前这五个方阵,不由地眉头一皱,一个箭步跃上点将台大声说到:“昨日诸位签字化押的文书都还记得吗?上面第一条就是要服从管理,本王并没有让你们回头,为何要违背军纪私自回头观望?”

众人闻言纷纷低头不语,此人见状冷笑一声说到:“既然签字画押,那么作为一个士卒,就要先学会令行禁止,如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此人伸手指了指校场的大门,“大门在那边,自己背着包袱离开,本王麾下不会容留不听号令之人。”

此言一出众人才知道,台上这个大声呵斥自己的人,竟然是大唐皇太弟,曾经的骠骑大将军、前任兵部尚书,两批天策军的缔造者,被突厥人奉为战神的贤王楚墨风,念及于此众人眼中纷纷投去敬佩的眼神。

只见楚墨风对着那个一袭黑衣的男子招手说到:“薛云,从即日起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考核训练,不合格的人尽数淘汰,明白了吗?”

薛云见状点了点头,想起了那日夜里楚墨风对自己说的那番话,那夜薛云站在贤王府书房内,依旧是恭恭敬敬地等着楚墨风下达指令,却见楚墨风将自己按在椅子上,而后轻声说到:“这些年在李建成身边难为你了,当初我曾经允诺,待陛下继位之后,让你换个身份重新出现,为何今日不听劝阻,依旧说出了你东宫副护军的身份?”

“启禀贤王殿下,属下认为如若隐瞒不报,届时被有心人查出来,势必会对您和陛下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说到这薛云略带忐忑地看了楚墨风一眼,“如若有人因为此事刁难殿下,那属下定当自行离去,不给您和陛下添麻烦。”

听了薛云的一番话,楚墨风心中不免有些感动,当即笑着说到:“无妨,既然陛下进封你为这支军队的副帅,那么你就放心地去做,至于其他的事情不用操心,本王会替你处理的。”

“殿下的大恩大德,末将没齿难忘,此生唯有带领麾下士卒击败突厥人,以报殿下的恩情。”薛云闻言点了点头,而后略带迟疑地问到:“殿下,那这批士兵应该如何操练,还请殿下指教一番。”

随即楚墨风开始给薛云讲解练兵事宜,期间楚墨风故意说的慢一些,以方便薛云记住,并不时地即兴发问,让薛云打开思路,开始从一个卧底刺客,向着将领转变。

此刻薛云走到点将台上,将各项考核内容一一公布,此番考核打破了以往的先训练再考核的方式,采用了新的方法,鉴于下一步面对的是以骑射擅长的突厥人,考核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是测试气力,由于对阵时顶在最前列的皆是手持大盾的士兵,面对敌人的冲锋,如若气力不足很容易一击溃散;

第二是臂力和目力测试,一名优秀的弓箭手,除了要求臂力过人,能开三石甚至是四石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目力要好,否则你能拉的开弓箭,却每一支都射偏,一场大战下来箭矢损耗加大却并无进项,岂不是毫无用处;

第三是马术和胆识测试,作为一个优秀的斥候,在探查敌情的同时,要随时做好被敌军追击的准备,如若一见敌人大举追击就吓破了胆子,或者因为马术不好导致情报传递延误,一场大战恐怕就因为一条情报而导致全盘失利;而剩余两项则是冲阵和常规技战术考核。

这些内容一公布,众人不免议论纷纷,耳畔传来如轰鸣般的说话声,楚墨风的脸渐渐地开始变色,周围负责警戒的天策军见状,不由地赶忙低下头,心想大帅这是要发飙的前兆,这群新兵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里是大唐饷银最高待遇最好的地方了,想当初自己这群人可是被大帅丢到伊吾,说是辐射北地边境,其实是真刀真枪的去跟突厥人作战。

想当初在伊吾,但凡四大统领收到大帅的飞鸽传书,就意味着要越过边境去突厥劫掠,这一行为被一众人亲切地称呼为‘打野食’,虽然名字听上去很美,但是实际上却是夹杂着鲜血与杀戮。

当初奔赴伊吾的一千名天策军袍泽,到如今虽然还是保持着一千人的编制,但是身边的人大多都变成了新面孔,有征战就有死亡,一个袍泽血洒疆场,随后就会有人从京城赶来填补,最惨烈的一次天弓营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全营两百五十人只回来了一百人,等到新人补充进来之后,统领们这才领着全队前去收敛遗体,当时现场的惨状已然历历在目,很多袍泽的箭囊已然空空如也,曾经如影 随形的长弓就这样凄凉地躺在地上;有些袍泽临死前还与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众人费了好大得劲才将其分开。

那些昨夜还依旧打闹嬉笑的面孔,此刻却安静地躺在地上,躯体早已冰冷呼吸已然停止,而填补进来的那批新人,当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所有人褪下了牺牲袍泽的盔甲穿在了自己身上,而后毅然拿起了散落在地上的兵器,加入了清理战场的行列。

为此大帅发来一封六百里加急文书,原本以为定然是一番斥责,而四位统领已然做好了上书请罪的准备,谁知文书上只有一句话;打输了就赢回去,中原大地的百姓在看着你们,本王和秦王殿下也在看着你们。

随后的一天,一支大约两百人的队伍从城外来到了伊吾,守城士兵见其穿着配制与城内的天策军如出一辙,急忙前来禀报,待一番询问下得知,这群人正是自己这些人的前辈,也就是当年贤王殿下训练的第一批天策军。

还记得那群人抵达校场之后便安静地立在原地等待,整个队伍散发出的杀气在空气中肆意弥漫,这群人只是简单地询问了一番,而后转身离开了伊吾。谁知五日后这群人又再度返回伊吾,各个身上带血却又无比兴奋,询问之下才知道,这群人竟然是越过国境线,剿杀了当时堵截自己的那个部落,依稀记得当时那个叫做赵信的男子说的那句话:“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中原的百姓可等不得这十年,挨打了并不可耻,如若你不瞬间反击回去才是可耻,犯我中原大地者不死不休。”

至此这群人留在了伊吾,在负责传授新的技战术的同时,也参与了多次围剿行动。众人心中都知道,贤王殿下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踏破突厥王庭,替受难的中原百姓讨回公道。

玄武门之变前夕,伊吾方面接到贤王殿下指示,派了两百人返回京城,而后殿下成立新军,这两百人暂时作为指导留在了长安,此刻望着殿下渐渐发青的脸色,一众天策军顿时寒蝉若禁,大气都不敢出。

突然间楚墨风用尽气力大声喊到:“都给本王住嘴,一个个像女人一样叽叽歪歪的,哪有一点大唐士兵的样子,信不信本王找个女子来都比你们强上百倍?”

一见楚墨风发飙,众人顿时闭口不言,而高治平站在人群中小声嘀咕到:“这个贤王是在说笑吗?女子怎么能比男子强,还强百倍?”谁知自己说话的声音却被楚墨风听见,只见楚墨风伸手一指,对着高治平说到:“你,就是你,出列,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为什么觉得女子不如男子?”

高治平见状赶忙闪身出来大声回答,“启禀贤王殿下,在下高治平,原渤海蓚县人,在下自幼学习弓箭,自认没有哪个女子能够强过在下的。”

“高治平,蓚县人,忠义候高熲高大人不就是你们蓚县人吗?”一听还是自己的老乡,没准一问之下还能扯上些关系,楚墨风顿时来了兴趣,“你们蓚县可是出了不少人才啊,现在皇宫的采买人高弘毅,秘书少监高表仁,不都是你们蓚县的吗?既然蓚县出人才,那么我就请一位女子前来,你二人比试一番箭法,让本王也开开眼可否?”

听闻楚墨风提起了高表仁和高弘毅二人的名字,高治平心想这个贤王殿下还真是消息灵通之人啊,当即点头应承,“成,只不过是否赌些什么?”

“你赢了,我的主帅位置给你,你若是输了,就乖乖地滚回队列中,按照薛副帅的要求去做,敢不敢?”听闻对方还要赌些东西,楚墨风不免有些发笑,随即附在薛云耳畔耳语一番,后者闻言赶忙骑马离开了校场。

而高治平则是问一旁的天策军借了一柄长弓和十支箭矢,静静地等待着对方的到来,不一会儿一道火红的身影策马进入了校场,一见此人到来,一众天策军再度下跪喊到;“参见侧王妃殿下。”

来人正是贤王府侧王妃窦婧妍,只见窦婧妍一个漂亮地翻身下马,对着众人摆了摆手,而后一个箭步跃上点将台,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不知殿下唤臣妾前来所为何事?”

“有人说女子不如男子,本王不信,所以劳烦你与其比试一番箭术,没有问题吧?”楚墨风将窦婧妍扶起,而后替她掸了掸身上的尘土,随后对着高治平说到:“这位就是本王喊来与你比试的人,你二人每人十支箭矢,以射中靶心最多者为胜。开始吧。”

高治平见状对着窦婧妍一拱手说到:“既然如此,您先来。”谁知窦婧妍莞尔一笑说到:“远来是客,你先请吧。”说完自顾自地向着自己的坐骑处走去,而后从马背上取下一柄平淡无奇的长弓,背好了箭囊向着高治平走来。

正准备在谦让一番,谁知人群中早有那迫不及待的人喊到:“我说那小子,你到底行不行啊?不行就下去乖乖认罚的。”随即众人纷纷开始起哄。

随即高治平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稍后小爷我十箭射完,准保让你们说不出话来,随即高治平气定神闲开始张弓搭箭,只听咻地一声,第一箭飞速射出正中靶心,在场众人见状纷纷叫好,而后高治平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先后又射出了剩余的九支箭矢,共计九支中靶,一支射偏。在场众人见状纷纷为之叫好。

而高治平则是笑着对窦婧妍说到:“这位侧王妃殿下,您看这个成绩咱们是否还有比试的必要?”

只见窦婧妍笑了笑说到:“比完了再说吧,毕竟我家殿下还在上面看着呢,不比完岂不是让殿下笑话。”此时箭靶已然换了一个新的,只见窦婧妍话音一落,随即张弓搭箭,迅速射出了十支箭矢,而后收起长弓对着点将台上的楚墨风施了一礼,翻身上马离开了校场。

此时始终未听见报靶之人回报,高治平见状还以为对方尽数射偏,碍于侧王妃的身份不敢报靶,赶忙转头去看箭靶,只见箭靶的靶心处,原本的红点已然不见,只留下一个空洞,此时报靶的人大喊到:“启禀贤王殿下,侧王妃殿下十支全中。”

高治平见状始终不敢相信,当即跑到箭靶前仔细查探起来,只见箭靶后面,十支箭矢尽数扎在地面的一个点上,此时校场内爆发出雷霆般的喝彩声,高治平失魂落魄地走到点将台前,一脸疑惑地望着楚墨风。

只见楚墨风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而后笑着对高治平说到:“平常男子有你这般射箭技巧既然难得了,只不过本王这位侧王妃,未过门之前乃是娘子关守将平阳公主李秀宁将军的副将,在娘子关一带以弓马技艺闻名,而且今日她也有些胜之不武,可不要被她手中那柄弓骗了,那可是古代传下来的霸王弓,本王自认如若她以弓箭狙杀本王,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本王只能躲过她两箭,今日她不过是用了最平常的射箭方法,而她那些什么二龙戏珠、流星赶月、三星连射什么的都没有用。”

只见高治平瘫坐在地上,讷讷地说到:“殿下,小人输了就是输了,小人服了。”

谁知楚墨风跳下点将台将高治平扶起,而后语重心长地对在场众人说到:“今日这场比试,不是要争个谁赢谁输,而是要告诉你们,正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若你们不苦练技战术,日后对阵突厥之时,岂能让中原大地的百姓安心度日?”

而后楚墨风翻身上了点将台,大声说到:“诸位,既然走进了这个校场的大门,那就说明你们都是有血性的汉子,此刻北方的突厥人依旧虎视眈眈的觊觎着咱们的国土,陛下他苦啊,为了能够换回咱们的休养生息,陛下只能暂时忍让突厥人,但是想一想北地一带的百姓们,你们觉得咱们能忍吗?”

在场众人听了楚墨风的话,一时间心中那个豪情尽数被调动起来,当即齐声高喊;不能,不能。

楚墨风见状点了点头,随即大声说到:“既然如此,你们只有听从号令,苦练战技,届时沙场对阵才能为中原百姓和陛下讨回公道,本王记得武德八年八月,并州血战当日,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犯我中原大地者虽远必诛’,而后本王曾告诫驻扎北地的天策军,‘犯我中原大地者不死不休’,今日本王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铭记,犯我中原大地者虽远必诛不死不休。”

楚墨风的话音一落,长安校场顿时变成了一座炙热的火炉,在场众人齐声振臂高呼起来,而一旁的天策军则是满眼含泪望着楚墨风,右手握拳靠在了胸前,对着楚墨风行了一个天策军特有的军礼,而楚墨风见状则是同样回了一个军礼。

随后楚墨风对着场上喊到:“现在,你们给本王围着校场开始跑圈,跑到薛副帅喊停为止,谁若掉队今日取消饭食。”而后楚墨风转身对着身旁眼中含泪的薛云说到:“快擦擦,都是当将军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多愁善感的,跑不完二十圈别让他们停下,今日起这些人就交给你了,技战术方面你不用担心,有这二百天策军负责传授,你要让他们明白的是,日后前往北地作战,你剑锋所指的方向就是他们冲锋的方向,明白了吗?”

薛云见状单膝下跪,对着楚墨风轻声说到:“请殿下放心,龍城军副帅薛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

楚墨风见状将薛云扶起,附在其耳畔说到:“一日三餐伙食要做好,军械物资方面如若有需求,尽数写好条陈报到兵部即可,你在这看着吧,本王先走了。”在薛云‘恭送殿下’的呼喊声中,楚墨风翻身上马离开了校场,向着皇宫方面走去。

此刻太极宫一处偏殿内,萧瑀正满脸疑惑地望着李世民,“陛下,此前突厥没有准备言和的时候,各位将领争先请求出战,陛下没有允许,我等对陛下的做法也感到疑惑不解。不久,突厥果然自动撤退了,这其中关窍究竟何在?”

听到萧瑀如此一问,李世民想起了自己与楚墨风在御书房内,为了退敌而想出的千奇百怪的计策,不由地会心一笑说到:“朕观察突厥兵马虽然为数众多,但是阵容并不整饬,突厥君臣的意图只是一味贪图财物。然而当突厥请求讲和的时候,可汗独自留在渭水西岸,他的职位显要的官员都来谒见朕,只要咱们稍加控制进而袭击突厥兵马,那形势就如摧枯拉朽一般。而皇太弟早已奏请朕,让长孙无忌和李靖在幽州埋伏兵力以逸待劳,届时如若突厥向回逃奔,前有阻截后有追兵,消灭他们易如反掌。朕不肯与他们交战,是由于朕即位的时间太短,国家尚未安定,百姓并不富足,暂且应当休息生养,以安抚为务。一经与突厥开战,北地一带百姓势必再度陷入战火之中,而突厥势必会心生警惕整军备战,届时我们便不能够得其所欲如愿以偿了......”

说到这李世民不由地叹了一口气,“所以朕才决定停战息兵,以金银财帛为引与之和谈,待大军整顿完毕之后,朕定当挥师北伐与之一战,朕始终没有忘记当年与皇太弟的约定,势要踏破突厥王庭,将中原百姓遭受的苦难尽数还给他们。”

萧瑀闻言对着李世民行了个大礼说到:“陛下真乃一代明君,这等谋略不是臣等所能够想到的啊! ”

谁知李世民示意其起身之后,却笑着说到:“萧爱卿你也不要夸朕了,这等谋略也不是朕想出来的,都是皇太弟想的,朕只不过略微改动了一番,最后由朕和皇太弟推演一番才成型的。”

听闻是楚墨风想出来的,萧瑀心想怨不得陛下能够如此顺利地继位,原来有贤王在一旁出谋划策,原本以为此人只是一介武夫,谁知心思也如此缜密,而且谋略老道狠辣,此人如若封侯拜相,大唐中兴指日可待啊,不过转念一想 此时楚墨风已然是皇太弟了,前线战事以及练兵事宜,陛下可是尽数绕过兵部交由他去处理,所以自己方才动了一点小念头是多余的。

正在思索之际,只听门外有人喊到:“启禀陛下,贤王殿下求见。”

“宣”,随着李世民一声高喝,楚墨风缓缓地走了进来,先是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而后转身对着萧瑀说到:“不知萧大人也在,没有打搅您与陛下议事吧?”

萧瑀见状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到:“殿下玩笑了,臣在向陛下请教当日退敌一事,何来打搅一说。”

“那本王就插一句题外话,不知陛下可否想好新军赐名一事了?”楚墨风见状也想起了当日与李世民商议的那些奇怪的想法,不由地笑了笑。

“明日传旨,新军正式赐名龍城军。”李世民望着楚墨风会心一笑,而后略带打趣地说到:“今日如若无事,稍后去御书房,朕有要事相商。”

楚墨风见状点了点头,而后转身向着门外走去,即将走到门口时,却听见李世民轻声说到:“适才忘记提醒你了,丹阳公主委托朕如若见到你,请你前往凌轩阁叙话。”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

俗话说江山美人只取其一,且看丹阳公主李玥情根深种,再看皇太弟楚墨风巧言婉拒,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