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五)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五)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五)

在风洞山一直坐到不远处的漓江里传来渔火的光影,四人才走下山坡。在大寺街路口,四人各分东西,莫敌自回斗姆巷的宅子,其余三人则去伏龙洲的集体宿舍。高参班的管理,不如中央军校那么严格,并不要求学员一定要在学校住,可以回家的一率同意回家,一来照顾了本地的军官,同时也减轻了后勤安排住宿的压力。莫敌自然是要回家的,家里只有周世铭一人,每天能回家那是最大的愿望。

宝积山前博爱医院门口,有一排食肆,对面便是成行成市的糟坊,有酒有菜,夏夜正是当令之时。莫敌本来还提议四个人再去食肆中再小酌几杯,被三人拒绝,三人的理由很简单,中午吃得不少,下午基本没有停嘴,必须让胃有所休息。

走出大寺街,绕过万家糟坊便是中山路,中山路上很悄静,才入夜,早已没了白日的喧嚣,路边的路灯远远一盏,昏黄,灯影下桂花树树影婆娑,几只老鼠在树根下穿梭,如同黑色的闪电。走在马路中间,白天被太阳晒得发软的柏油路渐渐的硬了,路边的灰尘被风卷起来,铺在路中间,明天一大早,自然有人把灰尘扫到路边。

灰尘也罢,时事也罢,总是这样周而复始。

听到黄天化关于中央役兵署的做法,莫敌深以为不妥,中央试图强势进入广西,又不愿意掏钱维持之前的优势,其结果就是,旧的不能维持,新的不能创建,必定形成管理的真空。如果在太平年间这种真空也就罢了,现如今战乱之秋,日军在越南虎视眈眈,广西这边但凡有一丝破绽,必定会被对方抓住,进而将机会化为优势。

莫敌认为自己有必要把这些情况上报,但是转念一想,有识之士并非自己一人,凌压西长官就已经在据理力争,目前看来情况并不乐观,相比凌压西,自己更是人微言轻,妄论国事,徒增人厌,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过了天主教堂,中山路渐渐的有了一些人气,路边的骑楼下也有了人行走,只是骑楼下更黑,远不如马路中间敞亮。路边的骑楼里有些铺子还在经营,铺子里的灯光映了出来,把门口一大片都照亮了许多,于是就有人在灯光中小坐,聊天喝茶讲板路,铺子里的人很愿意自己门口有人气,有些铺子还专门在门口弄上几张小竹椅,一壶没有制过的大叶子老树茶,一大摞茶碗。用这些茶碗喝茶的人并不多,大多的茶客自己会随身带着杯子,只有路过的人才偶尔会用这些茶碗,茶碗不太卫生,重复使用,最多用少量的茶水涮一涮,不过涮的人不多,毕竟茶水有限,用来涮了碗,势必就减少了可饮用的量,用杯子的人是不愿意的。

莫敌绕过一家热闹的门口,走向学府路口,这段椅楼更见昏暗,柱子背后大多会隐身一个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她们穿着旗袍,把脸涂得雪白,把唇涂得血红,手里拎着一条手帕,随时向身边的人打着招呼。至于莫敌,她们是不敢招惹的,因为一身的军装,太过庄重,虽然肩上没有军衔,但是腰上斜挂着的手枪,足够吓人。

桂林街头也常见军人,但是,随时身上挎着武器的却并不多,莫敌的佩枪是杨汉烈送给他的*P38,半开的皮枪套露的瓦蓝的烤漆,粗大的枪管,一看就是要命的家伙。

一个性急的流莺没有顾得上看清楚,看到有人过来,便冲了出去,一把搂起莫敌的左手,嘴里娇嗔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话。当她看清楚自己搂着的居然是个全副武装的军人时,吓得脚下一软,差点瘫坐在地。

时局困难,桂林的流莺已经不再局限于花桥那头,开始走过中正桥做生意,当然,白天在桂林街头是见不到她们的,桂林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划分,花桥以东的寡婆子街,那是她们的地盘,如果出现在桂林城的别处,市管会可以随时带走。桂军一些单位是有营妓的,这些被带走的流莺会成为免费的营妓,想活着离营,九死一生。

所以,桂林城的流莺是中国最守规矩的一伙,如果不是生意难做,月牙楼前人马稀落,她们绝不会跨出花桥一步。

流莺尚且知道规矩,中央军委又何尝不知道,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插手于广西的民团事务,其结果便是动摇广西的根本,从而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中央向广西伸手,广西又何尝不在向中央伸手,第五战区在湖北,李品仙在安徽,甚至黄绍竑在浙江,不都是广西伸出的手吗?你来我往,礼尚往来。只是有区别的是,广西伸出的手都在极尽管理之能事,而中央伸进来的手,则大多在于破坏和改变。

莫敌把搭在自己身上的手拉开,把吓得说不出话的流莺推在骑楼的柱子上靠定,拍拍衣襟离去。

穿过学府路口这一段,前面便是十字街,路灯更显通明,右边的剧场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彩调,不时夹杂起各种古怪的起哄声。莫敌才从流莺阵中杀出,又听到这份调调,不由得苦笑一起,难怪古人云,娼不离妓,妓不离娼,还真是如此。

回到斗姆巷,周世铭还没有回来,她白天在粮油行做事,晚上在五弟家吃了饭再回来。莫敌看了看巷子里的灯,从屋里拿出一把手电,去府后里莫老五家。

美国人的手电,比日本人的好一些,日本人的是个扁平的盒子,美国人的是一个弯头的圆筒。相对而言,日本人的手电比较重,更类似于灯,而美国人的手电轻,更利于行,日本人的手电有一根皮带,可以挎在肩上,而美国人的手电则在圆柱体上弄了一个挂钩,可以挂在腰带上,取用方便。莫敌第一次见到美国人的手电时,觉得不太方便,因为是弯头,晚上行路时,或者要装手电竖在胸前,或者横在身侧,才能保证手电的光射向前方。后来才知道,美军的手电是用来发信号的,可以高举在头顶,灯光直射前方。至于那个挂钩,也不是为了把手电挂在腰带上,而是把手电挂在武装带的*吊挂上,这样在行军时不需要用手握手电,得到固定的手电光就能直射前方。

把手电横在身侧,灯光照在前面,或者是因为电池用的时间过长,灯光有点昏黄,但是在幽深的巷子里,已经足够光明。

走进莫老五的宅子里,里面的晚餐正好尾声,看到莫敌进来,莫老五问吃了没有,莫敌说吃过了。莫老五娘子笑着说,那就是专程来接三嫂的了,把在收拾残局的周世铭推了过来,说,三嫂快点过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早上到现在,不说三秋,两秋总也有余了吧。周世铭笑着把手里的碗碟放进厨房,说,就你嘴巴利害!并没有理睬莫敌,而是用热水洗起餐具来。莫老五娘子把怀里的幼子交给莫老五,也帮忙收拾桌椅,打扫卫生,整理厨房。在两个女人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厨房就回复整洁。

“三哥今天怎么回得不早不晚?”莫老五问。

“还没有正经开学,跟几个老朋友吃了一餐。”莫敌说:“听说这段时间粮食价格有点上涨,对生意有影响吗?”

“没有。”莫老五说:“北方的麦子下来了,新面也到了桂林,米价涨了点,但是面价下来了,没有饭吃,有面吃也行,老百姓,不讲究的。”

莫敌知道自己不是生意人,不懂这些行情,干脆就不讲这个话题,说:“我这个班,晚上不用住校,可以回家睡。不过晚饭要在学校吃,吃了晚饭还有两个小时的自修必须参加,自修后我才能回来。以后你三嫂的夜饭还是要在你这里吃,每天吃完晚饭后,还要继续劳驾你送你三嫂过斗姆巷。”

“那有什么。”莫老五说:“很近的,几步路,我就当是饭后散步好了。”

“现在是没什么,下雨天,北风天就麻烦一些。”莫敌说。

莫老五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问道:“三哥你毕业后能不能想办法留在桂林?”

“怎么了?”莫敌问。

“你在桂林,方便很多,我们的生意也好很多。”莫老五说:“各个地方的人都会给三哥你面子,要是你离开了广西,只怕卖面子的人就少得多。”

“面子是暂时的,生意是长久的,做生意,不能靠面子,靠面子打开局面可以,但是要做长做久,还是要靠生意本身。”莫敌说:“我之前的参谋长黄天化估计会出任宁明县党部主任,或者思乐县县长,如果能用得上,你只管去用,这个人,很有头脑。”

“嗯!”莫老五点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说:“你那个老朋友覃振元,现在在柳州开了一家粮油行,我们现在在柳州的业务,开始与他合作。这个人做生意不错,为人老练,我们合作了几单生意,都算有利可图。”

莫敌点点头,说:“这个人的胸怀有限,局面不宽,但人不坏,合作可以。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生意就是生意,不要太过于义气。”

莫老五想了想,很是认可莫敌的说法,说:“宜山的梁宜生前几天来信,说估计他的民团把总一职做不了太久,想在宜山开一家粮油行,跟我们合作,三哥你看觉得行不行?”

“这有什么不行的。”莫敌说:“我们只是合作,又不投资,开门都是生意。至于 说这一行我们熟悉一些,多提点一点就行了。粮油是人之根本,生意很大,我们做不完的。”

收拾完厨房,周世铭来到莫敌身边,莫敌问了一声,都搞清楚了?周世铭点点头,莫敌这才站起身来,说了声,那我们就回去吧。

走出莫老五家,周世铭停下脚步,笑着说,你肯定还没有吃晚餐吧,我陪你走走,会仙斋在后库街新开了一家分店,做很好的夜霄,一会我们去吃他家的甜酒蛋。莫敌点点头,周世铭习惯成自然的把左手插进莫敌的右手肘,身子贴在莫敌身上,向十字街走去。

两人一路闲逛,一路闲聊,用的是桐城口音的官话,到了会仙斋门口,莫敌只听身边的周世铭突然用纯正的桂林话来了一句:“一碗卤菜粉,一碗蛋酒,好多钱?”很是惊讶的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学会讲桂林话?周世铭笑了,说,会讲桂林话算什么?再在桂林呆一年,我都会讲百寿土话了!

莫敌大笑,还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嫁给自己,自然就成了桂林人,会讲桂林话不奇怪,不会讲才是奇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