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四)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四)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四)

中餐过后,老道的王卫苍一眼出自己这一桌人中的三六九等,把李祖霖、李人翘、李宣三人拉回到伏龙洲,把空间让给了莫敌、龚庆元、黄天化和赵国龙。莫敌并没有在知鱼阁逗留,而是就近带着三人上了风洞山。风洞山因其山腰高悬一山洞而著名,因其一年四季生风不断,被称之为风洞。风洞南北对穿,自然形成一个风的世界,洞体两端宽而中间小,风过时,风速增加,即使无风的天气,这里也会轻风徐来,凉爽无比。最难得的是,风洞的风随着季节变换,有清、和、暖、冷之别,深为唐宋以来文人墨客所咏叹。风洞内外岩壁上,布满唐宋以来石刻和佛像几百幅,更将此处的人文色彩重重勾勒。

四张小竹椅,围着一张竹方桌,方桌上,一壶清茶,几碟小吃。夏季,风从南来,洞北的北牖洞成了首选。北牖洞,风洞的后洞,洞口北向,如窗,洞口有清人陈维湘题刻“北牖洞“三字。一坐下,龚庆元就感叹出声:这还真是神仙生活了!黄天化点头赞叹不已,说,有此佳境,接下来的半年就不会寂寞,只消残书一本,冷茶一壶,便可打发时间。赵国龙对四壁的石刻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东摸摸,西看看,只是他对这些东西七窍通了六窍,只能看个热闹,看不出什么明堂。

“天纵,军委教育部怎么会让你参加这次高级参谋班,我百思不得其解。”龚庆元说:“我在岳西接到通知时,就知道你在其中,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你会参加,国龙这家伙昨天问我,其实我也不知道,也想搞明白。”

莫敌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我之前是内定去成都中央军校参加高级教育班的,也不知道突然换成了陆大的高级参谋班。这两个班不同的是,高教班为一年,高参班是半年。”

“呵呵呵呵。”龚庆元一听就笑了,长长的抒了一口气,说:“不同不同,大大不同。你说的成都中央军校,我知道,在北校场,民国二十四年设为黄埔军校成都分校,我就是分校一期进修生。南京失陷后,军校本部迁往成都,成都分校与本部全而为一。无论是成都分校还是本部,与桂林第六分校是一样的,只要在各分校中受训过,再去本部受训,意义不大。但是陆军大学就不同,虽然源于中央军校,却高于中央军校。你如果去了成都,对外还只能说是中央军校毕业生,但是参加了桂林这次高参班,就能理直气壮的称自己为陆大毕业生。不同不同,大大不同,中央军校黄马褂,陆军大学绿帽子,论时间是建于黄埔的中央军校早,但是级别,却是建于南京的陆军大学高。”

一边摸着佛像肚皮的赵国龙乐了,说:“龚大师兄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我将来行走也江湖,也敢以陆大学子自称了。”

“陆大也罢,黄埔也罢,都是一回事。”黄天化笑着说。他是正宗中央军校毕业生,对文凭这种东西不是太感兴趣,更何况作为天子门生,并没有得到天子太多的厚待,实在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他看来,莫敌能够在两年之内完成补训进修两级跳,一举成为诠叙少将,成为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物,不说是朝中有人,也是因缘际会。在目前的军队体制中,师级以上单位的参谋长必须是陆大毕业,莫敌有了这个经历,上一次成为军级参谋长也成为了可能。

今天午餐的八人中,王卫苍和李人翘是诠叙少将,李宣、龚庆元、李祖霖、赵国龙是诠叙上校,而黄天化,却肩扛着桂军少将军衔,很是不相协调,因为是夏天,大家都穿着常服,没有配戴军衔,否则站在一起,不说高下立判,起码泾渭分明。

“天化。”龚庆元笑着对黄天化说:“我们知道你去浙江后,更名为黄光化,现在我们应该称呼你是天化还是光化?”

“天化也罢,光化也罢,都是个称谓而已,叫什么都行。”黄天化说:“不同的称呼,或者能够代表一个时段而已。龚大师兄这个问题,有点着相。”

龚庆元这个龚大师兄的称呼,是昨天一来到桂林就得到的,高参班班主任,陆军大学著名校官徐仲德便开龚庆元的玩笑说他是本届高参补习班的大师兄,年龄最大,资历最深,又来自于四川,在二十一集团军中的资历最浅,是年龄最大,资历最浅的大师兄,于是,龚大师兄便成了大家一致的尊称。

龚庆元十分珍惜自己这次参训机会,如果还在川军中,他很难得到,如果还留在明光,也不可能得到,他很谢谢李本一,把他带回到正规军中,还有了提升的机会。李本一调任176师师长,配备给李本一的参谋长是从立煌空降过来的李祖霖,自己留在138师,师长换成了李英俊。李英俊是李品仙的侄子,上可通天,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对他的助力有限,只要他在138师坐稳,自己迟早都会走人,但是作为陆大毕业生走人结果完全不同,即使另谋高就,起点也提高许多。这次来到桂林,龚庆元也有心想让莫敌介绍他认识川军中的杨汉烈,调到二十军中,寻谋一个职位。昨天晚上,龚庆元与同宿舍的赵国龙交换了意见,赵国龙认为,龚庆元完全不必须如此不自信,即使李英俊有自己的参谋长人选,也会先安排龚庆元一个出路,李英俊有一个李品仙为后台,在安徽在二十一集团军可谓人脉广阔,只要龚庆元能够定位准确,努力配合李英俊的工作,不因年老而卖老,也不以外人而自居,何愁不能在大别山谋一安身立命之地,又何必去杨森的二十军再求发展。

“天化,我个人认为,你从浙江回到广西,并非你之前说的那么简单。”莫敌以茶当酒,敬了黄天化一杯。

“我就知道,瞒不过你的眼睛。”黄天化笑着说:“我在浙江,组建了一个除奸队,受浙江保安司令部和军统浙江局的双重领导,级别不低,师级。我的军衔也不低,军统少将。在这两年,我们在杭嘉湖一带频频出击,收获颇丰,不少的汉奸买办日商死在我们手里,可谓大快人心,有一次在杭州,我们一夜之内,杀了二十一人,无一不是罪大恶极。”

龚庆元摇摇头,他不太赞成这种做法,以为太过暴力。

黄天化在历经血杀,快意恩仇之后,却发现了一个情况,当地的民众对他们的举动并不支持,甚至十分反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行动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坏。一个日商的死亡,伴随而来的是大量之前与他有交易的民众蒙受损失,一个汉奸地主被处死,伴随而来的这一地区的的经济秩序被打破,从而造成经济严重倒退,受苦的仍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时间一长,自己的血杀便成了民众心目中的作恶,而维护市场安定的日伪人员,却成了民众眼中的保护神。黄天化开始走出军事,以政治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抗日与民生,民众的顺从,日本人的殖民手段,成为黄天化新的研究课题。

去年过年时,他在永康三哥黄光国家里过年,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黄光国是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的心腹,还兼任军政部役政司上校科长,与时任浙江省建设厅长的伍廷飏为至交好友。黄天化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向兄长和前辈请教,黄光国笑他是看不穿,中国是一块宽厚的土地,中国人也是宽容的人群,安居乐业是人心所向,从这方面而言,殖民统治也有其优势的一面。对于民众的表现,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现在的问题是,民众不以为自己身处殖民统治之中是不幸,反而认为这种不幸来自于黄天化们对社会安定的破坏。因此,面前的一场政治战争更严峻于军事战争,否则,完全可能赢得了军事反而输掉了政治。从来都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的伍廷飏对此也叹息不止,当年他在柳州建市,兴修了柳州第一条公路,第一家医院,第一个图书馆,第一份报纸,倡办了广西酒精厂 、柳州机械厂、柳州砖厂、电力厂、制革厂,一度使柳州成为广西的工业中心。之后历任湖北省建设厅长,浙江省建设厅长,均以实力为主业,可以说,他是中国最有经验的实业管理者和策划人。对于杭嘉湖地区的民心背向,他十分痛心,痛心疾首的说,即使建设出一个新中国,却交给这些没有脊梁的人享受,真是不甘心。

黄天化越来越意识到政治的重要性,他向黄绍竑提出,要回广西,要在广西重拾这最后一份民意,重铸民族的脊梁。黄绍竑对黄天化的思想十分支持,在浙赣铁路还能保持通畅之前,把黄天化调回了广西,推荐给任邕龙师管区司令的凌压西,暂时担任邕龙师管区参谋长,军衔也从军统少将变成了桂军少将。

“我不会担任这个参谋长太久。”黄天化说:“我打算离军从政,目前有两个去处,一个是宁明县党部主任,一个是思乐县县长。”

“我支持你。”莫敌说:“虽然我对政治没有太多的研究,但却知道,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权力的外部表现形式,能够进入到意识形态阶层,自然比军事高级了不少。不过也只能口头支持,毕竟我对于政治,还真是外行,只怕不能给你太多真正意义上的建议。”

“政治我是不懂的,不过我离你近。”赵国龙说:“我们师部目前在上思县,前部驻扎在迁隆峒一带,距离思乐不远,你那边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会用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谢谢国龙。”黄天化拍了拍赵国龙的手背,说:“我知道你们师能够留在桂南,你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你们给第四战区的报告中,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可见你们做的功课不少。为了留在桂南,你们用数据打动了决策层。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桂南不至于成为军事的真空,为此我与凌压西长官交换过意见,凌长官对此十分赞赏。阚维雍将军可谓广西军届的中流砥柱,他力排众意,一定要在桂南留下一支部队,十分正确。粤西自顾不暇,高佬蔡有心无力,钦防迟早失守,上思作为南宁行政督察第九区的一部分,受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公署统辖,是桂南的最南端,这个地方,必将成为越南日军进入广西的第一道防线,有你们在,广西民众背后无忧,如果你们离开了,越南日军进入广西,将入无人之境。”

“不是还有邕龙师管区吗?”赵国龙惊讶的问:“下辖南宁、武鸣、龙州、百色、天保5个团管区,民团数以万计,怎么可能如入无人之境?”

“哎!”黄天化长叹了一口气:“中央认为,我们之前的民团制太过劳民伤财,要改为兵役制,如此一来,民团体制将全部破坏,寓兵于民的初衷也将荡然无存。为此,凌压西司令正在与上面据理力争,凌长官认为如此一来,之前广西西南边境将成为不设防地区。我来之前,凌长官已经向上边递交了辞职书,如果上面坚持,他将离任。我也想好了,他离任,我也离任,正好有借口。”

广西的民团制度,是最为成功的预备役兵源制,虽然每年要给民团不少的费用,但是却确保了兵源,随着中央对广西的管理日益深入,这个费用中央无处可下拨,民团制度也将自然消亡,确实十分可惜。莫敌长期在安庆,对这个民团制度感触不深,而在广西呆了不少日子的赵国龙则深知民团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民团为基础,天下狼兵之称的桂军也将成为无根的浮萍。

所谓时也运也命也,也许,这也是中央整体计划中的一环,目的仍然是为了平衡,毕竟广西兵一枝独秀也不是什么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