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六)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六)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六)

高级参谋补习班有条不紊的进行,按部就班,一板一眼。莫敌每日一早骑自行车出门,在水东门吃上一碗米粉,沿着漓江边直上伏龙洲,每日过得机械简单,一个夏天竟然让消瘦的脸上有了肉感。高参班最让莫敌意外的是,第一位主讲导师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杨杰杨耿光。当全班同学看到班主任徐仲德陪着前陆大校长杨杰走进教室时,无不喜出望外,全场不约而同,一致起立,立正敬礼,好几张椅子被带倒,好几张桌子被挤歪,好几个感情丰富的学员居然涨得满脸通红,差点没落下幸福激动的泪水。

能够让杨杰来到桂林,白崇禧和刘斐功不可没,当然也是机缘巧合。杨杰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就没正经干过什么事,一天在重庆街头瞎逛,最大的工作就是打麻将。白崇禧向委员长进言,与其让杨耿光闲极无聊,不如让他远离重庆,去到桂林发挥余热。

蒋委员长正看着杨杰眼胀,恨不得他不出现在眼前,于是便一纸令下,让他老先生去了桂林。杨杰正好出版了一本叫《国防新论》的专著,也想找个地方去推广推广,让他去教高参班,正合他意,毫无推辞,带着行李就上了欧亚航空的班机。

坐在教室角落里,望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杨大脑袋,莫敌知道,自己这次值了,但凡能够在杨先生口中学到只鳞半爪,一生受用不尽。据说,杨先生在日本陆军大学读书时,因为成绩太好,把同班的日本人丢了几条街,拍马难及,日本人苦思不得其解,最后才在杨杰的长像上找到了原因:杨杰的脑袋硕大,比他们的大了不止一圈。莫敌认真看看杨杰的大脑袋,又摸摸自己的小脑门,有点灰心,与杨先生相比,自己是不是有点先天不足,不知道能不能够学到杨先生的理论精髓。

“我不是天才。”杨杰说,滇西北的口音,莫敌听来,跟四川话差不多,与桂林官话也差不多,能听懂:“我脑袋虽然比一般人大,但是也没有打开看过里面的脑水是不是比别人多一些。我认为,在某一学科或者某一行业能够有所成就,跟脑袋大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说与脑袋有关的,也许就是眼光……”

莫敌眨巴眨巴自己的小眼睛,直接无语。

手里的《国防新论》不是高参班指定的教材,而是杨杰给每个学员的见面礼。《国防新论》共分三篇:第一篇是国防:“认识论”,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国防,阐明了国防理论的思想体系;第二篇是国防“本体论”,说明现代国防的种种形式和组织;第三篇是国防“方*”,阐述了中国国防建设的实际问题。在著作中,杨杰充分论述了国防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他说:“国防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种力量的结晶,军事是结晶体的顶点,经济是结晶体的基础。”同时深刻剖析了中国社会政治对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杨杰在著作中认为,当今政府在政治上的**,直接导致了经济、军事、兵工业的**,进而导致了民族精神的颓废,国家无御侮之能力,国防也就无从谈起。

全书以精辟的语言和锐利的笔法,为人们描绘了理想国防的全景图,同时向人们展示了当下中国国防的残破景象,直揭其短,无疑需要足够的胆识和魄力。

在杨杰的课程中,把国民政府的外衣一把揭去,将其裸身展示在莫敌们面前,杨杰说:如果是普通人,你们理应受到愚民教育,但是你们不同,你们是陆军大学的高级学员,是民族之精英,是抗日之先锋,是社会之栋梁。你们必须要了解社会,了解时态,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要有一套判断的方法,要能做到剖开现象看本质。要坚持一个原则,我们不仅要战胜日本人,最重要的在战胜日本人的过程中,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世界。一番话,让在座者无不热血沸腾,

杨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白族。生于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算是前朝老人。他的简历比较简单,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阴差阳错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在学堂里,杨杰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一年之后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军官学堂。仅入校一年,便被满清政府选中,公派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预备学校学习,在此期间,认识了长他两岁的蒋介石。同在预备班学习两年,杨蒋二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1909年,双双加入同盟会,同年,蒋介石因考试不及格下放部队锻炼,杨杰则考试合格,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

1911辛亥年,二十二岁的杨杰学生生涯告一段落,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中国。随即参加武昌起义,任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上校军衔。

越明年,杨杰返回云南,参加蔡锷的军队,一手打出黔东大捷。

从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杨杰在中华大地上打出了赫赫威名,护国运动后,更以二十六岁的稚龄担任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咨议兼陆军部中将顾问,一时间,少年儒将,名传华夏。

五四运动,给杨杰带来极大的震憾,他深以为自己的军事能力之不足,在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传统思想指导下,他再次来到日本,放弃陆军中将的头衔,以中校军衔入日本陆军大学十五期深造。

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杨杰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得校方欣赏。不仅获得了天皇军刀,还被法国著名军事家约瑟夫·霞飞元帅赞誉为:“此人将必成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民国十三年冬,杨杰以优异的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学成归国。

学成归国的杨杰,作为蒋师兄的一柄尖刀,扫平了整个中原。当中国终于可以放得下一张书桌时,他出任陆军大学校长。放下指挥刀拿起教鞭,他立志要复制出无数的杨杰,在万里疆场跃马扬鞭,为中华民族牧守国防。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以《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作为他“生即是战”的理论依据。

“你们现在的军衔,大多与我在武昌举义时差不多。”扫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学员,大多是上校军衔,只有少数几个肩佩少将军衔,杨杰说:“从年龄而言,你们要比我那时略长一些。”指着赵国龙说:“这位学员应该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也有二十六七了吧。”

赵国龙站起来大声回答:“学生赵国龙,今年二十七岁,现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一军131师参谋长。”

“二十七岁,上校,师参谋长,不错,也算是少年有为。”杨杰说:“我想听听你对军事与国防的看法。”

“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防的基础。”赵国龙大声回答。

“有不同意见吗?”杨杰没有正面回应赵国龙,而是问起了其他人。

“有。”大声回答的是黄天化:“学生黄光化,现任邕龙师管区参谋长,请求先生批准回答。”

“讨论问题,畅所欲言,不必太过拘束。”杨杰说:“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认为,国防之基础,在于民众,在于社会。社会生活形式由社会生产技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因素所决定。因此,社会生产力所发生的大变革,使战争和国防与人民的关系日渐密切。可以说,没有人民的支持,战争就不能进行;没有人民的参加,国防就无法建设。具体而言,如同广西的民团制,一旦摒弃,将国防尽失。”黄天化的话,让杨杰点头不已。

“说得很好。”杨杰说道:“由军人的战争到人民的战争,由军人的国防到人民的国防,这便是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野。而真正的人民国防,又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防组织的特色。人民,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支配者。”停了一会,杨杰说:“抗战暴发后,我以为我会率军直赴淞沪,与日军接战,却没有想到接到一个极其意外的任务,出使苏联。我在苏联的工作是说服斯大林同意给国民政府一亿卢布的军火组建20个苏械师,另外附送一个苏联援华航空队,当我把这些物资送回国时,比打了一个淞沪大战还要累上三分。党国不负我,授我以上将军衔,任为军令部次长,兼全权驻苏联大使。在苏联一呆就是三年,经常受到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领导人的接见,最大的收获,除了争取到总共2.5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之外,还认真研究了苏联的现有制度,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苏联的现在制度更有利于国防建设。就目前的中国战局,从大国战略而言,应轻中央而重南北,在北方,于中苏边境布置重兵,挑拨日本和苏联发生战争,在南线,一定要克复广州,引导日军向南发展和英美对立。”

最后他拿出一个结论:只有在国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人民国防。

如洪钟大吕,把莫敌们震得说不出话来,仿佛在浓雾中撕开了一道帘子,给莫敌们展示了一幅新的图案。原来,陆军大学的教育,完全已经返朴归真,前陆大校长的理论,果然不同凡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