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二章 战余(二十)

天纵莫敌 第十二章 战余(二十)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二章 战余(二十)

皖南战事的进展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无论是陕北的赤党中央还是重庆的国民政府,在皖南战事展开之前,基本上都是一个看法,响枪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响了枪接下来就是谈判。在中国,往往响枪并不能够实现目的,真正能够实现目的的是谈判。重庆中央希望通过谈判一举清除赤军在江南的所有势力,还三战区一个单纯的环境,陕北的赤党中央也希望通过谈判给自己长江流域的军民一块休养生息的土地。然而,双方都没有考虑到一个人,那就是新编第四军的军长叶挺叶希夷,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在事件的进展中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也让事态的发展完全偏离了之前的预想,九千人暴发出铁军的实力,竟然与上官云相的七万大军打了个平手,这一打就是七天七夜。激烈的战斗,双方巨大的伤亡,让所有的人都开始坐立不安。

“叶希夷是困兽犹斗以卵击石,上官云相这是要斩尽杀绝!”靳同轩看着已经堆得厚厚的电报,对莫敌说:“抗战之后,中央军排除异己之举常有发生,但是这种斩尽杀绝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国共之前的短暂和平,只怕就此告一段落。”

“新编第四军的发展速度太快,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军委会的预期。”罗卫说:“我们四十八军下辖两个师,也不过是一万五千来人。新编第四军一个江南纵队,就差不多一万,再加上陈毅张云逸的江北纵队以及徐海东、罗炳辉、**、彭雪枫等的部队,远远超过五万人,重庆方面是怕尾大不掉!”

莫敌点点头,说:“三战区围攻新编第四军,不是表面上看的这么简单,我听游干班的同学说,在三战区,德国顾问离开后,来了不少的苏俄顾问。这么大规模的进攻,不可能苏俄顾问不知道,苏俄顾问知道,也就意味着共产国际知道,按照常规,共产国际不会让新编第四军受到攻击,但是为什么偏偏相反,共产国际会牺牲近万赤军呢?或者还是为了维持某种平衡。”

“是什么平衡呢?”靳同轩被莫敌的说法震动了,以牺牲近万人来维持的平衡,那是什么玩意,好奇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我只能从江南的作战态势进行预测,接下来,在江北,肯定也会有一个声势浩大的驱赤行动。大别山的郭台青部,只怕不能再在这里安身了。”莫敌说。

莫敌是这样说,而在郭台青部的覃国升就是这样做的。江南大战打了七天,他在郭台青部就等了七天,一来是郭台青不让他走,因为一走就会带走电台,郭台青们就收不到任何关于江南大战的消息,二来是覃国升自己不想走,他也想找一个妥当的方法来安置郭台青部。直到叶挺孤身谈判被上官云相扣留的消息传来,直到运送瓜篓子等土产到安庆的人员返回,覃国升才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郭台青,如果江南事变漫延到江北,上峰要求剿赤扩大化,四十八军受命进攻郭台青部,只怕郭台青部也在劫难逃。郭台青并不以为覃国升这样说有什么不对,而是很感谢在这个时候他还能为自己着想,很诚恳的问覃国升,自己如果不能在大别山落脚,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走。覃国升提出,与其等到被进攻,不如在这种进攻还没有开始之前,离开黄河以南,趁冬天黄河水少,在蚌埠一带渡过黄泛区,进入皖北第四专区灵壁泗县一带,也算是遵照了军事委员会的明令,到了黄河以北。

大别山的冬天是寒冷的,郭台青部所驻扎的地方却很不错,这是一条山谷,北面为山,南面为谷,北风被崇山峻岭所挡,看到不远处的山上积雪,山谷里却如春天般的温暖,一条小河从北山里流出,缓缓流过山谷,泛着淡淡的雾气。郭台青与覃国升沿着小河散步,几天下来,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郭台青知道,能够去到第四专区,是他的最好选择,这个地区,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赤党豫皖苏三边专区,最重要的是,这个区域,基本上没有中央直属军队,也没有日军的大部队,只有一些地方势力,军事压力不大,比较容易生存。经过上一次与石重部联手打劫,加上这一次做了一笔不小的生意,北迁的费用不成问题,但是从潜山到蚌埠,路途不近,路上不仅有日军,还有大量的桂军以及安徽省保安部队,一道道通关,何其艰难。

怎么样才能去到这一地区呢,郭台青一个头两个大。

“知道徐平吧?”覃国升问:“就是那个皖北挺进军司令。”

“知道。”郭台青回答:“他在明光蚌埠的势力很大,近半年来,他跟徐海东司令的关系不错,第五专区徐海东司令的皖北纵队能够有所发展,与他有很大的关系。”

“他是我们广西人,是跟我们团长从广西平乐一起走出来的,绝对的好哥们。”覃国升说:“安徽的二十一集团军都知道,我们野补团有一个巨大的编外组织,有两千多人,就是这个辎重大队,平时这个辎重大队在安徽省内做生意,从安庆做到六安,从六安做到正阳关,从滁州做到蚌埠,从来没有人敢为难,因为他们的后面,不仅有我们野补团,还有徐平的挺进军,如果与他们为难,面临的不仅是我们的枪口,还有徐平的刺刀。有一次,在寿县,一个地方恶霸找麻烦,抢了物资,结果不到半夜,田鼠就带人赶到了,一颗毒气弹直接扔进了院子,第二天毒气散后,直接进门扛货就是。从那之后,周边的土匪强盗都知道,别人的东西可以记挂,就是不要记挂176师莫敌团的辎重部队,别人挂把小刀防身,这些人防身的是毒气弹。”

郭台青听明白了,覃国升是想给他们一个番号,就是野补团的辎重大队某部,打着这个旗号,在安徽境内,谁都会给三分面子,更何况辎重大队的性质,更方便掩护自己,自己老老少少有之,各种行李背囊也有之,有了这个名号,委实方便。但是很快郭台青就否定了这个建议,接受桂军的番号,那是一种政治行为,说句不好听的,或者是被收编,或者就是投诚,一旦传到政治部的耳里,自己无法解释。为了一时的方便,给自己留下抹不去的阴影,他不能做。

谢谢了覃国升的好意,郭台青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听完郭台青的话,覃国升只能深深的叹了口气,自己作为政治部主任,政治这个东西还远远没有搞明,郭台青的政治意识,远在自己之上。

元月十七日,覃国升拿着赤党周先生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电文给郭台青看,坚定了郭台青离去的决心,他招集手下主要人物开会,决定趁过年这些天桂军防守松驰,用二十天时间赶往蚌埠,到了蚌埠,就进入了徐平的势力范围,有徐平的协助,一定能顺利的渡过蚌埠黄泛区,进入皖北。要求每个人带好二十天的干粮,把物资分散到各人,明天一早,开始长途行军。

覃国升把沿途桂军的防御点一一在地图上标明,尽量的减少这支北迁部队与当地驻军的冲突,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郭台青也知道,覃国升已经尽了全力,对覃国升表示了发自内心的感谢,说:山不转水转,来日一定报答!

看着郭台青部远远的离开,覃国升向176师政治部发出电报,经过军事及政治斗争,176师野补团成功将盘踞大别山的赤军郭台青部驱逐。

“福哥,这个郭台青后来你还见过吗?”香港的黄昏,冬日晒得人暖洋洋的,躺椅上,莫敌盖着一张薄毡,一边的小桌上,是厚厚的稿纸,周氏夫人手执钢笔,写完最后一个字,伸了伸发酸的手,问道。

莫敌点点头:“见过的,差不多十年之后。”

“十年之后?”周氏夫人惊讶道:“那岂不是到了最后的关头!”最后关头,是流落港九的桂系老人对民国三十八年底的专称,那是一九四九年,北平已经改为北京,隔江而治的希望也已经破灭,整个中国大陆,只有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地方还有枪声。

“是的,他是我在大陆见到的最后几个人之一,当时我在堡里,正准备在山上作持久战,等待白长官反攻。”莫敌说到这里,脸上滑过一道笑意,说:“好在我没有死等下去,老蒋喊了十年的反攻大陆,就没有派过去一兵一卒,不仅成了一句空话,还成了一句笑话,我要是在堡里死等,只怕骨头早就能打鼓了!”

周氏夫人也笑了,当时兵败如山倒,莫敌把自己和母亲及兄弟莫非早早就送到香港,想必也没有对胜利抱太大的希望,后来他被遣送到香港来时,自己去罗湖边界接他,潦倒之极,如同乞丐,如果不是手里提着一个熟悉的手提箱,简单不能认出这是自己的丈夫。

莫敌忘记了自己当时的光辉形象,却对那年冬天发生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失去桂林后,桂系军队大势已去,灭亡在即,桂林守将周祖晃投降,莫敌却因为在青树坪大胜赤军,担心自己身负血债不能为赤军所容而拒绝投降,率残部溃退到永福县堡里山区打游击。莫敌精湛的作战技巧,让赤军大将李天佑头痛不已,数次进剿都无功而返。李天佑退而求其次,让周祖晃向莫敌写信,劝他投降,派去与莫敌接洽的就是郭台青。

郭台青与莫敌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以性命担保莫敌一定能够平安离开,不会被镇压。在他的劝说 下,1949年12月22日,莫敌将军率部投诚。1950年元月,李天佑派出一个步兵连作为护卫,把莫敌送到香港边界。莫敌只影单身手提皮箱,消失在淡淡的罗湖薄雾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