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百零四章 学生得哄

狩宋 第二百零四章 学生得哄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渤海,高继冲确实在为王府越来越重的负担忧心,但是实际上,渤海的情况要比大周好得多。

教育与卫生确实需要钱粮,在大周,之所以耗费巨大,是因为绕不过世家这道坎。钱粮收上来的时候,就会在世家们手里卡一下,发下去的时候也必须要通过世家来执行。而这些钱粮多半不会落到别处,只会落入世家的腰包,就是世家控制的家学所得也不会多。如果强行要想最底层的村镇推行,那么你得给世家非常多的钱粮,多得朝廷无法忍受。

如果是官办,那么你所需的笔墨纸张,书籍等等一应俱全,全部都要采买。而采买的人通常也是世家,要是通过衙役和管事,那么更加惨,因为还要被割一刀。

大周在修直道的问题上,就在这上面狠狠地摔了一跤,其成本远远不是修路的直接成本,这还要满足各路神仙的贪欲和享受。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孙睿永才用了一套新税制,从世家和商人那里抢一部分钱回来,用来支撑国家财政。其本质是把世家喂饱,之后让他们吐出一点。喂得越饱,吐出来的越多。

新税制确实为朝廷暂时解决了财政枯竭问题,而银行更加是以未来的税收为抵押,向世家和富户贷来了足够的建设资金。

但是根本性的问题并未解决,那就是朝廷要办任何事,其成本之高昂,令人难以承受。

渤海不同,打掉了世家,大多数产业都掌握在王府手中。所以现在,王府需要做的是在一些滩涂芦苇丛生的地方,新建几个造纸厂,新建制墨厂制笔厂,增加印书局。为了保证学生牛奶的奶源,就近收购牧民的牛羊和马奶。至于粮食的征调,因为铁路的原因。也还算是快捷。所有的供应,包括薪水的发放,都是与实际物质挂钩,然后换算为货币。

所有的先生。实习的学生都很清楚自己能够从政府那里领到的是多少物资。而不是货币。货币的作用被刻意弱化掉了,它只是为了当面兑换的工具而已。

孙睿永的货币论不是没有传到渤海,但是很快就被高继冲的供给生活所需物资论给掩盖了。

因为老百姓很实际,他们需要的是物资,而不是货币。政府供应的是物资。也不是货币。而所有人都被分配了定额的土地,如果要建房,购买生活用品,也可以用土地产出去交换。如果土地产出还不能满足,还有林场、牧场以及保护区,水域这些公共土地上自己去获取。就是一个工厂的原材料收购点,也习惯于先把原材料换算成粮食之后,再兑换成货币。

所以高继冲手里拿到的教育司的关于教育司半年度的物资消耗,粮食多少,书本多少等等。钱的多少是附在后面的一个数字。

渤海银行公布的货币兑换率。也是也粮食为基础。比如一元渤海币兑换鱼肉多少斤、精米多少斤、小米多少斤等等。

这个即是粮食价格,优势货币汇率的东西已经三年多的稳定期了。不是没有波动,但是波动很小。

渤海,货币发行数目很少。因为人们习惯于储存物资,而不是货币。银行的储蓄业务也有,但是都是以政府公务人员为主。贷款业务非常少,因为老百姓缺什么东西,会直接去野外收集物资来换。哪怕是帮助卫生所采集草药也是能够满足需求。

日常用品人们习惯自己做,一些新鲜的产品,主要是较为“奢侈”的日用品和工具。只要出来,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换。

这些年,新产品还是挺多的。玻璃制品,日化用品比如肥皂香皂之类。常用防护药品和用品,五金工具。商场里的商品也在慢慢丰富。虽然不快,但是这个当地所在地资源是否丰富密切相关。大体上渤海郡半岛地区最为富裕,其次是辽河平原,山东和东丹。济州和罗州虽然交易频繁,但是商品种类却不如其他地方。家庭里的陈设也有差距。

“渤海郡半岛这几个县,明年开始,王府就不再补贴笔墨纸张了,但是教材和每天一杯的奶制品还是会保留。这回增加一些家庭负担,不知道有没有困难?”

王婉容笑着问一个农家的家长。

这户人家是个大家庭,三兄弟有八个孩子,家里还有两位老人,是最早的原住民。

“不当事,我那几个大小子学了本事,种地比我们强,读书又不用给先生束脩,要是还负担不起,那是我们没本事。”掌家的大嫂十分壮实,他男人在油脂厂做工,看样子地位很高。家中还有一个在当护林员。其他人都在务农。所以一家人的房子盖得不错,院子收拾的很干净。

“只是我家的大小子没考上军校,已经不高兴搞几天了。”大嫂一边呵呵笑,一边在竹席上摊晒才来的蘑菇,没有为儿子的问题而忧伤的问题。

正围着高继冲一遍摘菜,一边说话的男孩不高兴地道:“我哪里不高兴了,我哪里不高兴了。不就是没考上,一直念叨。”

“你就不承认吧。就是嘴巴犟。”

“我不是考上了化学院吗,又不是没书读。”男孩没有在顶嘴,只是心虚地嘀咕。

高继冲看着这个十三岁的少年,要是以前,这已经是成亲的年纪了。不过这孩子聪明,读书是跳着读地,现在已经中学毕业。

高继冲到他家,其实就为了这个少年来的。绝大多数的少年都想考军校,那是最强者啊,所以这些孩子在实习的时候,都玩命地锻炼自己。不过实际上,能考上的寥寥无几,因为军人对体能要求太严了。这孩子只有十三岁,体能达不到要求。

不过这孩子报考了化学院,要知道,一整年,报考化学院的学生只有八个人。耿先生气得去找钱湄,钱湄也没办法,这政务、医学、师范,工学院早早就跑到还没几个人的中学挖学生。科学院的那帮研究疯子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等他们反应过来,人早就被抢没了。

好在这八个孩子,成绩都非常好,也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高继冲就劝气急败坏的耿先生稍安勿躁,自己亲自在这八个学生家里去一趟,这可是未来的科学家啊。去一趟还能让更多的孩子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划算得很。

没想到这个孩子还是考军校没考上,漏下来的。

“去化学院也很好,军队用的很多武器,可都离不开化学院。化学院也是穿军装,是军队编制。”

高继冲笑道。这部分人确实归属渤海舰队编制,渤海舰队因为没有多少战斗任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半培训机构了。

“王爷,您就宽我的心,研究又不能真的去摸枪,训练怕也是很少吧。”

少年心里清楚得很。高继冲只能苦笑。

“这不一定喔,研究武器是要到部分去实验的,不实验,谁知道你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高继冲蛊惑着。

少年兴奋了:“真的?王爷,你别哄我。”

高继冲很严肃地道:“我什么时候哄过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