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百零三章 渤海政论

狩宋 第二百零三章 渤海政论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周的禁军,要组建火炮营,这是已经确定了的事情。但是铁甲车却没有,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铁甲车的性质其实与渤海海军的战舰类似。高继冲的让步,实际上是答应了可以帮助大周进行铁甲车的研制。毕竟大周在至少战舰和火车发动机上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

“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区别很大,所以我们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和基础培训,实际的研究工作还需要皇上那边早作安排。”

高继冲把李谷送上前往青州的商船时,这样叮嘱。

为什么渤海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吴夏和敬梁等人的解释是:渤海经济负担太重,人员缺乏,需要很高效率低利用资源。所以才兴建列车和大型船舶,因为它们拉东西多。为了这些只能牺牲个人和小商户的利益,渤海几乎没有什么个人奢侈享受的产业和地方。在大周到处都是的勾栏青楼是一个都找不到,这不仅是王爷不准许的问题,而是大周男人女人都需要工作和劳动,男女平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活生生逼出来的。

所以在渤海,这种个人奢侈品和小商户的运输工具不会得到运用。得不到运用自然就不会去研究和制造。

李谷到达青州的时候,符彦卿和孙睿永都在码头迎接。

符彦卿表面上对渤海似乎没什么反应。但是孙睿永对这次李谷的行程非常感兴趣。

李谷叹了口气:“渤海,恐怕还有几年日子比较难过,孙侍郎恐怕是过滤了。”

“还请司空大人明示。”孙睿永对李谷是又敬又畏。

“孩子,渤海会被孩子给压死,小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去了育儿园,虽然说家里人为育儿园提供了粮食,但是这些孩子教养费用也不低。都是王府补贴。七岁小学,小学是五年,三年中学,学成是十五岁。渤海王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教养。算下来整整十二年。所有孩子。我现在理解为什么渤海对进入渤海的人控制这么严了。”

符彦卿没有太多感觉,因为他对老百姓每年生多少孩子没有一个概念。去过渤海了几位监察御史都皱着眉头,孙睿永愣了一下。

“渤海,真的要做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李谷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一下:“对全民教育。如果是大周,光这书本笔墨费用就要把国库耗空,这还不算先生们的薪俸。大周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了。除了蒙学,渤海还把医馆也一样开到了村寨。”

符彦卿笑道:“渤海王有仁人之心。”

见到符彦卿还是没有察觉到意味着什么。一个御史道:“这个仁人之心是不错,但是都是要银子来办的。想不到渤海财力如此丰厚。”

孙睿永叹了口气:“渤海控制着海上商路,霸占着海上捕捞业,这些年出口的海产品虽然有,但是数量不多。我说它们都花销到什么地方去了,原来在这上面。人的资质各有不同,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渤海王这是良莠不分,大好的资源白白浪费了。真正能到王府做事的能有几个?”

李谷看了孙睿永一眼,虽然心里不太舒服孙睿永的态度。但是不得不说这有一定的道理。

“渤海王还是太年轻了。”他叹了一口气。

孙睿永笑道:“他的苦日子还在后面,不算育儿园,单单这八年的教育,实际上恐怕感觉到有负担是从今年起的吧。”

李谷点头,这个孙睿永虽然德行不怎么样,才能却罕有匹敌。

“这人口出生有一定的规律,最初渤海人少,渤海王吸收人口,一两年,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四五年的时候。这到了婚育年纪的人口会快速增长。而且因为渤海人日子过得不错,渤海王还给教育补贴,人们也愿意生。曾经有个国家像渤海王这么干过,但是最后国家负担不起。教育质量也不高,最后不得不放弃,转向走精英教育。渤海王违犯市场规律,那沉重的负担只能他自己去背,早晚有背不动的那一天。”

孙睿永说的是后世天朝,虽然是站在美国角度看问题。但是大体上也不错。

“精英教育?”

“对,也就是和我们的私塾,书院,府学,太学差不多。资质好的自然会脱颖而出,进入更加高的学府学习,资质差的各安天命。这是自然规律和市场。天赋人权,自然是有贵有贱。这就是渤海王政策的谬误之处。”

众人都点头,只有李谷皱着眉头不说话。

开封,李谷向柴荣汇报了在渤海所见。

“各位御史,孙睿永都上书说渤海之政虽好,但是却不可行,徒耗国力。唯独李司空没有奏章,这是什么缘故?”柴荣笑着问。

“渤海军力,皇上大概已经看了密报,这件事确实不宜公布,不然辽国、高丽甚至女真人都会横生事端。”李谷还是捡最重要的说。

“这个朕自会斟酌。”柴荣也许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执政,与郭威平和近人,没有太多规矩不同,他很有皇者的威严,给属下的压迫感非常大。

“渤海之政确实很难实行,也难以持久。渤海短短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却牺牲了整整一代人。但是渤海王扩张的意图非常明显,他需要人才,需要兵员,需要钱粮支持,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这个代价是大周负担不起的。”

“渤海急于扩张?”

“在臣看来是这样。渤海王府人才不少,不会不知道渤海政策的困难性,但是那些人甘之如饴,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将来的扩张。他们牺牲了一代人,可是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和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教养,不是大周臣民能比。渤海兵少,但是兵精,最关键的是民强,再过几年,就是一般百姓,也不是我们能够对付得了。”

柴荣叹了口气道:“这些朕早有预料,还在江陵的时候已经有此苗头。”

柴荣问:“听说渤海王对我有所不满。”

“是的,主要对人员封锁有意见。不过渤海王还算理解皇上的难处。渤海的扩张是一定的,从目前看扩张方向为东方,听说除了日本国公主到了渤海,虾夷国,窟悦国圣女也在渤海。渤海北上混同江,女真一部分向北退却,一部分向西融入契丹和鞑靼。渤海商队远征奢比尸和美洲,不过现在生死不知。渤海王东进的势头已经非常明显。”

“就以他的九万人?水军再强,也不能占领土地。到现在仍然吃不掉晋国和高丽。这孩子心大,但是也不看看自己的实力。”柴荣不高兴。

“我看渤海王是占不了,而不是打不下来。所以对皇上封锁他的人口十分不满。借助各国商队对这些地方施加影响力,也是无奈之举。不过皇上,您不怕养虎为患,在东边再出现一个辽国?”

柴荣谈了一口气:“这就是朕把登州和莱州交给渤海王的原因,只要与中原的联系不断,我就不怕他跑了。如果有一天我们打不过他,那有什么好说的?那是昏庸无能,失去皇位有何不可?”

李谷起身跪拜:“皇上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