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三章 独尊某家?

狩宋 第三章 独尊某家?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继冲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吕岩发现一直都能够控制情绪的方法在高继冲的身上失效了。

压抑或者放任大脑意识运转,结果都非常危险。不过好在万般无奈之下,想要遏制这种混乱的本能自己找出了方法,他就是对话和思考。以复杂的思考来消耗和消减那些纷至沓来的记忆对感知的冲击。

“所以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道家的修炼也是如此。你们常常说当人极端安静的时候,杂念就会纷至沓来,继续无视它,任他来去就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某些潜意思里的东西可能会完全摧毁一个人的思维。出现幻听和幻觉,最后导致精神分裂,分不清幻觉和现实。所以有人做得到,肯定也有人做不到,得到的结果一个是好的,一个就是坏的。比如我就做不到。”

现在的高继冲令人畏惧,因为大脑高速运转之下,他能够轻松想透很多人想不透的东西。

“只是,师傅以前教我的方法还是有一部分有效。杂念毕竟只是少数,而人活着你的感知还是在发挥作用,它会带来新的记忆。这就好比过去的记忆是一小撮盐,可是我们往杯子里兑水,兑的水越多,就越淡。我现在就是用兑水的方法,尽量想事情,把一些事情想透彻。大自然的信息要比个人潜意思里的信息庞大得多。这件事也说明,任何学说都不能迷信,个人的识知都只是天道的一部分,诸子百家都是这样,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够包打天下,加起来,去伪存真,可能更加接近天道。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吕岩、吴夏、奚常和宓乐都敬畏地看着高继冲。

思想的活跃不是没有代价的,短短几天时间,高继冲圆滚滚的小脸就消瘦下来。好在这两天他的胃口好了一些。睡眠也在恢复,前几天是整夜整夜不能睡觉。

“奚监事不要认为只有利益才能驱动商人们来往于各国互通有无。但实际上,孔子就认为德行天下,荀子尚义。道家尚道,佛家尚善,法家尚法。吴先生认为商人只可利用,而不能重用。其实但是商人也并非都是重利,虽然少。但是少也不是没有。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以任何一家之言构建的社会都是不完整的,而以利益构建的社会确实会变成尔虞我诈的社会,那就是一个畸形的社会。至于互通有无,并非只有利益才能驱动。商人不应该获取成本以外的利益,因为那已经不是利益,而是盘剥。衙门征用民夫,进行货物流通也并无不可,只需要保证民夫能够和其他人一样品质的生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商人?利益不是最基本的,而生存才是最基本的。”

高继冲其实不喜欢考虑这些,因为这些与过去的记忆联系太紧密。想多了就头疼。

所以他巴不得把吴夏和奚常赶走。

“对待商人,底线就在这里,你不能获取成本额外的收益,那等同于盘剥。官员盘剥百姓都要杀头,凭什么商人盘剥百姓就能例外。当然也不能让商人的生活水平低于普通百姓,很多小商贩都是人背马驮,日夜贩运货物仅能养家糊口,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全部一棍子打死。奚监事的说法要不得,吴先生也要去多了解一下那些小商贩的生活。谁都不能低人一等。商人压榨工匠。欺骗百姓不行,把行商走贩弄得活不下去也不行。”

“可是无利不成商啊。”奚常还是不理解。

“所以才说无奸不商,商人难道不应该好好想想?不能有利益的概念,只有成本的概念。你把一件货物从一地道另一地,中间的花费是多少,加上你自己的生活成本。这就是货物应该有的价格。多余的,一分都不该取。凭什么别人该死,你们就能花天酒地?你们在说官府盘剥你们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你们自己?官府的问题是官府的问题。你们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官府错了官员杀头,你们错了,你们杀头。”

奚常愣愣地想了很久才说:“成本,这个很复杂。需要请账房先生对每一种货物进行核算。如何操作?”

“商司只需要对物价进行监管,对出现异常的物价进行调查,对原产地的农户和工坊单价与异地的单价的价差进行调查,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该判的判,该杀的杀,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就可以了。直道修建起来后,交通便利,消息往来及时,就可以大体上控制商人获取不应该有的利益。至于从事货物运输的商人的控制,重在教育,把货物在整个贩运过程中需要发生的费用,总结起来,教导给学生。重要讲德、义、道、善、法、理,保证每个孩子都读书,每个孩子都懂得这些道理。而不是用小利去诱惑学生,这些学生出来,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奸商自然无处可藏。”

高继冲叹了一口气:“人不能获取无度,这不仅仅是商人的问题,农工官商都是如此。”

“农人也是如此?”吴夏对这个就不理解了。

“也是如此,农人是从土地上获取,而土地也是有极限的,它的产出也是有限的。利益的恶果就在于,为了追求利益,大米可能就比小麦要昂贵,于是稻谷种植多,而小麦种植少。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稻谷会挤占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后导致很多物种消失。我说的是物种,而不是作物。作物所起的作用和稻谷是一样。人类与万物的关系,在于相辅相成。但是加上的利益,就变成了盘剥,很多东西都会消失。比如大象和犀牛就在消失。这个说远了。”

高继冲累了,不想说话了。

摆脱了吴夏和奚常,宓乐给高继冲服用了补气血和安神的汤药。王婉容就和高继冲沿着别院道后山的小路散步。

吕岩刚才一直没有说话,此时才叹了口气:“迷信,佛家叫做着相,道家叫做入执。可是人往往陷入其中而不自知。”

“迷信是很可怕的是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主张才是真理。但是事实上,真理只当其时,并非定数。道家这一点是对的,就是尚变。”

高继冲只是勉力行走,他已经很困很累。但是因为害怕再次进入梦境。所以一直坚持着,要到自己的极限。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睡一会儿。

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趴在了王婉容的背上。

“其实。这个世界还算美好,只是想要保持下去不是那么容易。”

即便是半迷上了眼睛,高继冲的思想仍然没有停止。

骑上女卫牵过来的马匹,把已经软倒的高继冲放在前面,让他躺在怀里。慢慢往回走。

所有人都自觉地不再说话。

只有王婉容轻轻地哼着一首催眠曲。

微风轻轻吹,

鸾鸟轻轻叫。

龙马慢慢跑,

月亮偷偷笑。

长夜静悄悄,

你要睡觉觉。

高继冲眯着眼睛仍然吐槽:“姐姐,你改歌词了。”

“我改歌词了,你听过吗?”王婉容柔声道。

“好听。”高继冲没有回答听没听过,只是说好听。

然后就真的在王婉容的歌声中睡着了。

九月,江陵。高继冲在苦苦挣扎。

他身体出了问题的消息传得很快,但是江陵城露出的枭气也传得很快。投毒的凶手施睿静应该已经找出来,但是高保融和梁氏命令严格保密。而高继冲也没有再派人过问。

汉军在荆襄全面戒严。蜀国和南唐边境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有一个说法慢慢传开。是说南唐为了对抗汉兵,派户部员外郎朱元渡海北上,勾结契丹人。但是来往的信使被抓了。信中将高继冲将要北上的消息透露给了辽国。以此为条件,请辽东南下犯边。辽国也派了使者来到了金陵。而毒害高继冲的正是辽国派来的人。

荆襄节度上报的官员任命大部分都批了下来,可是孙光宪独自一个人被认命为南阳刺史,辖邓州和唐州。地盘说起来不小,又紧靠着襄州。孙仲文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直接去开封赴任。孙仲文赴任的时候把孙慧也带走了,据说是苏逢吉苏家的三儿子看中孙慧,给孙家下了聘礼。

王贞范顶替了孙光宪的位置。任荆襄司马。

孙氏一系大部分都去了南阳,朝廷也在荆襄派下了一些官员。并且以高继冲年幼为由,安排了一个辅相。

张昭,北汉太常卿。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已经五十六岁了,字潜夫,河间人。最初为后唐府推官,同光元年加监察御史。天成三年为安义军节度掌书记。经何瓒举荐,明宗拜张昭为左补阙史馆编撰,撰写了懿祖、献祖、太祖《纪年录》二十卷及《庄宗实录》三十卷。迁升都官员外郎。

这个人有意思,唐明宗爱好打猎,张昭上书劝谏。后来上“八审”之说,大义就是用人要审查这个人的德行和能力,实际上就是说唐明宗不会用人。你专门挑皇帝的痛楚说,皇帝虽然表面赏识,但是就是不用你,你就写你的史书吧。

于是历经后唐、后晋,到现在的汉。虽然偶尔提到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当侍郎,但是时间都很短,又回去写史书。就因为他经常在皇帝正兴高采烈的时候泼冷水,在生气的时候火上浇油。

本来刘承祐把他提到检校吏部尚书,结果又因为受到各方的排挤,转任太常卿。就算是这样也不悔改。

刘承祐因为叛乱已经平息,荆南也归汉,认为天下大定,每天与近侍戏狎宫中。飞龙使后匡赞,茶酒使郭允明谄媚得宠,编造隐语和轻薄淫秽之词,在宫中互相笑谑。李太后看不下去了,把刘承祐召进宫,严词督责。刘承祐开始还遵礼,不敢发言,后来听得厌烦,竟反唇相讥,扭头就走。

于是张昭,又是上书劝谏。这次惹得刘承祐不高兴,直接贬到江陵。你不是厉害吗,喜欢教育人吗,去教渤海王去,他只有七岁,正是需要教导的时候。可怜张昭快六十岁的人,被迫从开封往江陵赶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