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皇明风云录 > 第十一卷第三章第三节 羽檄飞驰

皇明风云录 第十一卷第三章第三节 羽檄飞驰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0:06:48 来源:蚂蚁文学

通州总兵府。

刘云威赶回通州城之后,便带着郭毅一起回到了总兵府,并且将陆英也叫了过来,直截了当的说道:“陛下已经同意我的出征方略了,立即以我的名义给汉威军、荡寇营各镇,以及临洮总兵官曹文昭、宣府总兵杨国柱、陕西总督孙传庭、湖广巡抚卢象升下令随军出征!”

“命令蓟州镇总兵官温破虏、陕西总督孙传庭、湖广巡抚卢象升、广宁总兵官赵开山、临洮总兵官曹文昭各率本部兵马为左路大军,于明年二月初一之前赶到平谷县集结,我亲自率军作为左路大军主将!给兵部行文,告诉孙兵宪将左路大军钱粮补给直接运到平谷县,以平谷县作为左路大军屯粮周转之地。”

“命令辽阳镇总兵官吴兴、辽南总兵官李定国、泰宁总兵官高宏光、海西总兵官皇甫明、塔山总兵官艾能奇、宣府总兵杨国柱各率本部兵马为右路大军,于明年二月初一之前赶到镇江堡集结,辽阳镇总兵官吴兴作为右路大军主将!给兵部行文,告诉孙兵宪将右路大军钱粮补给直接运到定辽右卫,以定辽右卫作为右路大军屯粮周转之地。”

“告诉诸路将领,两路大军定于明年二月十五日同时出征!不得延误军机,违令者不论是谁,就地正法!”

刘云威一连串下达了数道命令,旁边的郭毅和陆英分别记录着,二人奋笔疾书将一道道命令拟就之后,将给刘云威过目。

刘云威看过之后便取来镇国公大印直接扣了上去,说道:“立刻发出去!陛下的圣旨随后就会送到各镇!”

郭毅接过已经盖好大印的数道命令转身便走出了房间,集结了数队精锐夜不收将命令一一送出。

之后,刘云威又对陆英和郭毅说道:“此外,再给江宁总兵黄得功、三边总督洪承畴、广东总兵官郑芝龙,以及西北各省督抚、总兵下令,命令各部加紧操练大军,密切镇守各处严防明年可能爆发的民变。告诉各部主将,要不惜一切代价稳定住地方,决不能在大军出征之时让后方不稳!”

陆英迅速的写好了几道命令,然后说道:“大哥,黄得功和郑芝龙等各镇总兵还好说,他们毕竟是总兵衔,大哥直接给他们下令并无不妥。但是三边总督洪承畴和各地督抚却十一方大员,大哥直接给他们下令会不会惹人议论啊?”

刘云威想了一下,说道:“无妨!论官职,我是陛下任命的镇国公,麾下管辖着辽东、奴儿干都司十余镇兵马,并不在那些督抚之下,而且我还是公爵,是超品的存在,给那些地方督抚下令并无不妥。况且,陛下的圣旨估计现在已经在送往各地的路上了。”

听到这里,陆英便放下心来,将写好的数道命令递给了刘云威。刘云威直接扣上大印递了回去,说道:“立刻送出去!”

当日,通州城四门大开,数十队汉威军夜不收将士飞马冲出了城池,朝着四面八方策马而去。

这些夜不收将士与一般的快马不同,将士们的背上都插着两面鲜红的令旗,十分夺目。只见,那些夜不收将士骑在战马在高速飞驰的时候,那两面令旗就如同是一对火红的羽翼一般,朝着四面八方振翅飞去。

通州城周围的百姓见到那一队队威武非常的夜不收将士策马而去,看着那些英武的背影,都在议论着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你们不知道吧?朝廷又要打大仗了!”

“满清不是都已经被朝廷灭掉了吗?朝廷还要打谁啊?”

“蒙古鞑子啊!当年蒙鞑进中原的时候杀了多少人啊,如今有镇国公和数十万虎贲在,陛下岂能放着大仇不报?”

一名行人对着周围的百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引得周围的行人纷纷停下了脚步围了过来,不一会儿便引发了一阵阵惊呼。

一名赶车的中年人突然说道:“朝廷又要打仗了,那岂不是又要增税了?”

刚才那名对着周围行人高谈阔论的男子听到,不由嗤笑着说道:“你知道什么?现在朝廷可是老有钱了,那些东林逆党被镇国公铲除之后,查获的赃款海了去了,朝廷就是打上十年的大仗也花不完,还会在乎从咱们老百姓身上搜刮的零零角角?”

“就是、就是!”

旁边不少百姓都是出言附和着。

“我听在衙门里当差的二狗子说,朝廷不但不会再增税,还要将此前的剿饷、练饷全部免除呢!”

“就是,有什么可担心的?就算是朝廷增税了,现在士农工商加上皇亲国戚都是一体纳粮,要增税大家一起交,谁也跑不了,有那些大人物陪着交钱也是痛快的!更何况朝廷还要减免税赋?”

随着那一队队夜不收驰骋四方,坊间的各种议论也是开始蔓延开来。但是与以前打仗时,老百姓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不同,此番民间不但没有丝毫的恐慌,反而为朝廷出师北伐而感到振奋,似乎以前只停留在书中的雄汉盛唐、永乐盛世就要在自己眼前重现了一般。

十几天之后,京城之中甚至还有数千书生仗剑游行,为即将出征的大军将士助威,数万百姓随之同游,场面异常壮观。

崇祯帝听闻之后甚至还出宫观看,更是让游行的士子、百姓疯狂无比,纷纷高喊“皇明万胜”、“大明威武”,万岁之声不绝于耳。是夜,整个京城都陷入了不眠之中。

在此期间,陈新甲找了个时机将兵部尚书孙承宗请到了府中,二人酒过三巡之后,陈新甲便笑着说道:“孙大人,你看此番大战胜算如何?”

孙承宗笑了笑,十分肯定的说道:“必胜无疑!”

陈新甲点了点头笑而不语。

孙承宗问道:“怎么?难道陈阁老对此战不看好?”

“呵呵,哪里会?有镇国公亲自出马,有汉威军和各路精兵强将出阵杀敌,攻打区区蒙古鞑子和朝鲜国岂有不胜之理?我只是对战后的事情有些担心。”

孙承宗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有些不高兴地说道:“陈阁老的意思是,担心镇国公凯旋之后功高震主?担心到时候汉威军、荡寇营主将因功集体进入朝堂,打乱现有的朝堂局势?”

“呵呵。”

陈新甲略显尴尬的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认了。

孙承宗冷哼一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说道:“镇国公此前已经立下了重誓,战后将为大明戍守边疆,绝不会南下进入朝堂!镇国公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难道陈阁老还不放心吗?又或是,别的什么人不放心?”

陈新甲眼见孙承宗有些动怒,便笑着说道:“孙大人这是哪里的话啊,镇国公有大功于朝廷,没有人会不放心什么。我也相信,镇国公是个言而有信的大英雄!只是……”

“只是什么?陈阁老有话就说,不要犹犹豫豫的!”

陈新甲沉声说道:“孙大人,要知道汉威军、荡寇营可是有十余镇总兵啊,此战大获全胜之后,这些总兵免不了要进入朝堂的,到时候朝堂之上真的是武勋大兴啊!将来,会不会重蹈五代十国时候,武人乱政的祸事?”

孙承宗闻言大笑了起来,猛然站了起来,指着陈新甲说道:“亏得陈阁老原来还干过兵部尚书,就这般不信任我大明的将士?如今大明的大好形势是怎么来的?是千千万万的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镇国公和数十万汉威军、荡寇营将士怎会乱政!”

“我、我也不是说肯定会,我也是防范于未然啊!这叫未雨绸缪!”

“混账话!”

此时,孙承宗瞪着陈新甲,一字一顿的说道:“东林党是怎么没的,难道陈阁老不明白吗?党争!如今东林党没了,陈阁老是不是觉得没有了目标,便将注意力转到了武勋将士身上了?”

陈新甲闻言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摆手说道:“不!不!我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孙承宗也不理会陈新甲如何辩解,只是冷冷的说道:“千万不要再起党争之祸,否则的话,镇国公一定会大开杀戒的!在镇国公的心中,谁敢祸乱大明,谁敢遗祸华夏,谁就该死!”

说完,孙承宗也不理会脸色大变的陈新甲扬长而去。

过了好一会儿,陈新甲才回过神来,喃喃的说道:“唉!陛下啊!”

崇祯四年,十二月底。

新春的喜气越发浓厚,大明各地已经是一片欢声笑语,京城之内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虽然坊间百姓依旧是大多贫苦,但好在流贼已经绝迹,鞑虏也即将覆灭,各地都是难得的安宁,无论是大明北地还是江南,久经动乱的百姓终于过上一个安宁的春节。

而大明各地的督抚、总兵则是已经没有了过节的心思,都是双眼通红的准备即将展开的大战事宜。

各地督抚、总兵先后接到了镇国公刘云威的命令,以及崇祯帝的圣旨,都开始调兵遣将、屯集粮草。汉威军、荡寇营各镇总兵,以及临洮总兵官曹文昭、宣府总兵杨国柱、陕西总督孙传庭、湖广巡抚卢象升为了不耽误大军集结的日期,连春节都顾不上过了,一直待在军营之中做着出征前的准备。洪承畴、黄得功等督抚、总兵也是好一番忙碌,以防备来年可能爆发的流贼动乱。

就在各地督抚、总兵忙碌的身影之中,大明迎来了崇祯五年,新的一年到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