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八十章 捐金抵璧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八十章 捐金抵璧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于志龙见谢林一时不敢站起身,温颜道:“谢县尹请起,我既已不罪你,且放宽心就是。县狱里一个叫郭峰荣的曾立了功,既然县里的典史空缺,不妨就让他暂时代领吧。”谢林赶紧应诺。

“县狱里还有哪些囚犯,都所犯何罪?”

“县狱里的各色囚犯大约两百余人,除了适才禀告的部分确实是因诬陷入狱的,主要是因为盗窃、伤人、犯淫、无法按期还债的而被债主所告发入狱的人。”

“蒙元债息高如山崖,寻常百姓多是为了活命而举债,其家本就是无甚生财之道,借债只是无奈之举。这种高息极不合理,且将所有欠债之人全部释放还家,其余犯科者扔拘押在狱内。还有,去狱内宣告,若有冤屈、或被屈打成招的可以上诉与我,狱内不可阻拦。孙兴,去告知郭峰荣,所有上述,必须由他亲自负责核实,原狱内看守是留用还是清退,我允他自行决断。”

两人接令,孙兴招手,身后一亲兵过来,孙兴附耳吩咐一番,那亲兵依令而去。

“羊羔息过于苛索无度,实非良法,我意将一应利息暂定两分,若是现有债主债户的利息已经偿还本息到了八分利的,则结束当初的契约,可好?”于志龙问询谢林。

“大人一心体民,乃万民之福。嗯,只是城内外尚有不少贫寒民家,家穷四壁,无以谋生之资,纯凭打工度日,大人取消羊羔息,小民债户自然雀跃,但是放债者必然不满,甚至阴私做对,实不利于大人基业。而先前属下建言结交士绅,此中多是大户放债之人,属下恐其有愤恨之意。”

“无妨,清醒之人当知我意。冥顽不灵者正好将其家资抄没,倘若阴私做对,就怨不得我动刀了!”于志龙细细分说,“大浪淘沙,方得真金,些许劣绅小人作祟翻不出多大的风浪,若不把这些劣绅做掉,吾何来恤民之资?”

“何况难保今后不会有大批贫困百姓携家前来投附,这些田亩正好用来救济。”

“另外这田册名目虽全,却不知是否有大量隐瞒之地未列入田册?”于志龙想起一问。

谢林听后郝然一顿,慢道“不敢瞒大人,今时今世,这各路各县,隐匿私家田亩良田的均久亦有之,本县田册虽建档,但是其中不仅蒙色权绅之所有确实未能尽实录入,就是不少汉家大户亦如此。属下告罪,名下亦有数百亩良田未实录之。依属下估之,这临朐城外未录入的良田应在五千亩之上。”

“哦,有如此之多?”其实历朝历代权富大户多是如此,到了历朝末期更甚,直接导致朝廷的钱粮苛索几乎全部落在少地和无地之黔首身上,社会矛盾自然更加剧烈。

“属下有罪,这就将这些田亩重新丈量,核算田赋!”谢林惶恐的站起请罪。“你既已真心附我,以前之事当既往不咎,只是这如实丈量、拨付田亩给匠户、军户、流民之事体大,决不可等闲视之!届时我会令方学主簿增派人手与你一同行事。”于志龙沉吟一会儿道。

“谢大人,有劳方主簿了!”谢林赶紧拜谢于志龙,起来后再对方学施礼道谢,那方学赶紧起身回力,口称不必多礼。

“说起来,城内尚有一些乞儿四处游荡,我会禀请刘大当家的设场施粥。”于志龙一边在室内踱步,想起一事接着对众人道。其实社会动荡,民生凋零,流民四起,这城内已是不少,于志龙在城内逛街时时有发现,故有此言。

见于志龙已经下定决心,谢林不再坚持继续优抚本地士绅。刘正风、于志龙所为与元廷水火不容,身为治下之民,谢林等必须做出选择,根本没有首鼠两端的可能。若真有地方大户或豪绅不开眼,非要违逆刘正风、于志龙等的管制,还是自求多福吧。

更何况刘正风已经下令对本地的大户开始挨个追索财资,作为他们过去依附元廷的代价。

于志龙的做法虽然简单粗暴,对这些大户的财产利益伤害甚大,但毕竟给这些人留了退路,在这个刀光剑影,风雨飘摇的世上已是比较难得了。

赵石、吴四德等在旁听了于志龙的分说,都无二话。

谢林终于放下心思,再次站起身,道:“小人已经将本县的主要地理风情和当地山贼、流寇的所在等情形全部禀告了赵副千户。另外,今见军中士卒多衣衫褴褛,鞋袜不全,小人在此为官多年,家中还薄有积蓄,今日愿献出纹银三万两,薄田七百亩以资军用,还请大人笑纳。”

谢林见于志龙对治政安民如此上心,且安排诸事井井有条,完全不似那种夸夸其谈的清谈士子,也不是办事简单粗暴的蒙色权贵,欣喜之余,也暗暗提醒自己,务必把于志龙安排的诸项事宜办妥。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跟着于志龙走,他索些把投资压得更大些,此时于志龙神色稍缓,赶紧趁热打铁为要。自己多年为官,以前还是收了不少下属和地方富户等的孝敬,看那于志龙行事风格,对地方大户的追索很快就会动作,自己见其军中士卒衣衫褴褛,想必资财拮据,若提前一步纳献,必能将自己在于志龙心中的分量大大的加上一笔。

三万两纹银和七百亩良田对谢林也是一个大数字,一下子献出来确实是肉痛,不过作为先期投资,所获的信任之大也是必然的。

果然,于志龙一愣后,面色大喜,道:“县尹大人有心了,捐金抵璧,吾今知之矣!”

“嗯,我部新建,若非前几日打下刘家庄和胡家庄,现在就是一支叫花子军,可说是衣食无着。你能献出如此多的银两和田地,我心甚慰,这银两吾就收了,但田亩汝可自留。你为本将尽心做事,吾且记下,他日庆功宴上当有谢君一席之地!只是刘大当家吩咐的要本地富户捐献一事关系颇大,你提供名单时务必不要伤害本地的良绅或诗礼之家,对于家风清誉,口碑盛赞的当可放弃。其他各家应纳多少浮财,视其家资多寡和门风善恶而定,切忌不分良善。”

“属下已经拟定一份名单,各家应交纳的资财,属下也提前确定,大人所言,正是属下心中所想,名单在此,尚请大人过目。”谢林自兜内取出一份名单,呈给了于志龙。

见于志龙心喜,谢林知道自己行事取得效果,再听于志龙的后话,高兴之下也是暗暗心惊,此子不因眼前财利而得意忘形,还能把握全局,权衡各方利益和心态,这么年轻就有如此缜密心思,实在难得!

于志龙接过略略阅过,他对本地民生终是不熟悉,既然谢林已经拟就,先收好再说。

见天色不早,遂道:“县尹若无他事,我也该去见过刘大头领,再议一下诸事。石哥,你等这就出城巡阅各部操练。”

“属下告退,大人请行。”谢林施礼告退。赵石等则出衙上马直驱之城外军营。

赵石、谢林当出去后,于志龙令孙兴召郭峰荣前来,告知其本次立功不小,已擢其为本县典吏,这郭峰荣自是拜谢不已,他不过是县狱内最低级的一个小吏,任人驱使,如今身为典吏,职品虽然不入流,但是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随后于志龙逃出谢林的本县名单,置于案上,一一问其底细和本地风评,郭峰荣坐在下首,逐一回忆对答。

他是本地人士,对各家人物自是熟悉,两相对照,于志龙发现谢林所列名单竟是不差分毫,这才放心。

他与郭峰荣再攀谈两句,鼓励他忠心办事后,这才打发他出去了。

于志龙再带着孙兴等人,直接去了刘正风居所,即乞蔑儿的宅邸。到了门口一问,亲兵回话刘正风昨日喝了甚多的杯中物,至今还是酣醉未醒,亲兵恭敬问于志龙可有急务,于志龙挥手作罢,掏出谢林拟直接出城至自己的军营。

营内各部已经热火朝天的分开操练,赵石与明雄四处巡阅训练情况,不时加以指导纠正。

明雄善将兵,他第一次为主操练这上千将士,心内又是激动又是紧张,所以事无巨细,必定事毕躬亲。这些将士除了斥候队的老兵、汉军和义兵的俘虏外,多数是普通的黔首,几乎未曾受过系统性操练,旗号金鼓皆是不识。

按照惯例,这些士卒无论如何也需要操练至少两三个月,但于志龙道最多给明雄八天时间,估计八天后,益都城的官军就会大举来犯。所以时间宝贵,一切从简。哪些繁杂的战阵演化和弓马技能的逐步提升只能放弃。

明雄亦知益都路绝不会放任他们这些贼众不管。他对益都路的军力部署还是知道一些,脱脱丞相为了平定张士诚作乱,自腹里和陕西四川行省大举调兵遣将,甚至连高丽都被征发了数万军。这益都路里主要的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多数被调往南方,益都城附近的元军能够用于对外征剿的已是不多,估计不过五千数,暂时无法形成军力的绝对优势,所以元军若要南下临朐,必定需要自附近再调拨部分,明雄估计其先后的准备时间也就是六七日。

时间宝贵,明雄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元军军律等简单书就了几条,一是最简单的队形,阵型的排演,而是士卒熟悉弓马战技的基础动作,其中辨旗号,明金鼓,听令而行也只选择了一些最基础的科目。

为了有效推广,赵石令明雄自本部士卒中挑选数十人直接作为各部的教官,督促各部的训练。

至于明雄本人,则被吴四德和黄二一直纠缠,只要有机会,他两就把明雄强留在自己的部曲中教导,引得马如龙、钱正、纪献诚、常智等纷纷抱怨。

在各部的操练声中,于志龙等人进了军营。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