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八十一章 争将1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八十一章 争将1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石得信,过来禀告具体军训情况,他计划明日就开始遣兵将四处清剿城外匪寇和忠于元廷的义兵。两人想起当初在石峪村结识的朱贵一家,朱贵曾提到其爱子朱得禄被仰天山山上的贼寇刘天王掳去,此次发兵清剿,为了靖安地方,这仰天山上的贼寇也必然不能放过。

赵石念旧,主动请缨,于志龙让其先探查明白周围的地形和山上的虚实后再定,此战既要彻底清剿山上的匪寇,也要平安救出朱得禄。要探查山上的虚实就需要当地山民和县尹谢林的帮助了。

眼前各部军训是大事,于志龙现在不仅仅是忙于军务,还要考虑后勤、人员选拨等杂事,一时间不可能全部盯在军营内,所以于志龙还是令赵石留驻在营内,解救朱得禄一事还是另择任选。

见于志龙坚持,赵石自然遵命。他是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性子,当日在朱贵处得以歇脚,获得不少补给,心中一直记挂朱得禄的事情,现在终于手里有兵有将,得了些空暇,就想着趁此机会报答。

说完明日剿匪,下乡之事,两人又针对如何练兵窃窃谈论多时。两人在入伙前后就一直在一起,尤其是加入于海的队伍后,于志龙就一直在赵石手下担任斥候,赵石对其也一直照拂有加,现在两人地位逆转,但是双方的情谊并未受到影响,于志龙对赵石也是敬重非常。

这一日,于志龙就一直留在军营内,观察各部的操练,不时与明雄和赵石商讨如何后续改进。今日是其各部第一天大规模集中操练,众人都无经验,好在明雄有过长期练兵的经历,今日发挥了重大作用。

于志龙等不知道的是在远处有几个原义军的伤兵因为伤势未愈,不能参训,只能在旁边给高尚的辎重队内打下手,他们不时将眼光落在远处来回巡视的于志龙等人身上,仇恨的怒火在眼中一闪即逝。

这几个士卒原都是孟氏义兵。孟琪是孟氏义军中的一个牌子头,当日作为孟庆的后队一员,一起在山中疾行,赶超堵截刘正风,不料所部遭到于志龙的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孟琪与几个孟家亲族子弟因为受伤而被俘。

当于志龙在俘虏中鼓动原孟氏义兵脱离义军,加入其部属时,孟琪的一个本家,是其亲近的族叔,他身为百户,见孟琪几人身上有伤,流血不止,行路不便,不忍让他们带伤赶路,趁人不察时,悄悄叮嘱孟琪等暂时假意归附,不要暴露身份,就在贼军中静养,他日官军和义军来剿贼时,再寻机脱离贼军回归。

孟琪等答应后,暂时假意归附,不料当夜却发现这族叔等数十人因为坚意回益都,不肯归附,被纪献诚等贼兵悄悄带出,就在山谷一隐蔽处被全部处决,掩埋。

说起来这事是于志龙、赵石授意,纪献诚等操刀办事,不料被孟琪觑见。孟琪虽是孟庆亲支谱系子弟,但是因为初入军中,为人又比较低调,不好言辞拍马迎附上司,地位不显,故其同袍并未注意他,这次孟琪身为伤卒假意归附后,周围的士卒们对他们一时也放松了警惕,竟然被孟琪一路尾随暗中发现这一幕。

见到族叔等被斩,孟琪自是恨得牙齿咬得咯咯响,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他心中有了主意,与几个同伴暗中商议如何行事,这几个同伴都是孟族亲支,只是碍于形势假意归附,见孟琪沉稳,皆愿听其号令。

这几日孟琪等假意在辎重队里帮忙,就是观察贼军虚实,借此辨认各部头领,特别是于志龙、赵石等人。高尚等见这几个伤卒不因身有刀伤而静养,反倒是尽量来帮忙,对他们几个很是赏识,由得他们在营内随意走动,对其试探之言更是未曾他想。

“琪哥,这个年轻的就是贼酋于志龙,旁边身高体壮之人就是另一个贼首赵石,只是他们身边总有亲卫警护,轻易近身不得!”一个同伴一边帮着添柴烧水,一边小声对孟琪道。

孟琪的年纪其实与于志龙相仿,他身上的伤口已经结疤,幸好没有伤及筋骨,只要注意静养十几日就可痊愈。不过孟琪心急,主动请令带着这几个同伴在营内做些杂物。现在他们在旁烧水做饭,一边小心观察四周。

“大家认清了这贼酋的面容,以后有机会定当为叔伯等报仇!”孟琪咬牙切齿道。

“回头注意看看这几个贼手在营中的帐篷所在,有机会,大家夜里过去动手!”一个同伴言道。

“甚好!吾观贼军营盘驻扎混乱,营伍不整,那于贼身边的亲卫并不多,只要大家留意,总能找到机会。”孟琪点头同意。

他们就歇在高尚的辎重营内,因为各部出城后,奉令扎营,只是依据地势随便在野外找了一处高地,以沟壑为界,各部自行聚作一团,扎下营房。人员其实可以在营内任意走动。

这帮贼子如此马虎,当日败于其手真真羞煞人!

孟琪心中很是不服气,山谷一战大败实非战之罪。若非地势不利,中了埋伏,孟氏义军怎会如此?听说三少爷孟家山都被贼戕害!

“琪哥,听说那于贼的亲卫孙兴很是厉害,作战彪悍,武艺高超,就是此贼身后那个年轻子,若要取于贼性命,此人不得不防!”一个同伴,唤孟柳的轻声道。

孙兴在夺城门之战中的血战经历以及传遍全军,众人对期多钦佩有加,此子如此年轻,与于志龙相仿,以前同样声名不显,此战后名声鹊起,这血战的故事也就穿得有些邪乎,说他武艺高超有之,说他武神附体有之,愚昧之人对其自然有惊惧之心。

“不过是毛头小子,有何可惧?”孟琪盯着孙兴的背影看了几眼,不在意道,“世上以讹传讹的多了,于贼不过是故技重施,趁人不备偷袭耳,倘若真刀真剑的沙场交锋,于贼有有何可惧!”

几个同伴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们当日在山谷内一战,败得实在是憋屈。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败就是败了,想要翻身,需得以后找回场子了。

“琪哥说的是,这于贼身边的护卫少,只要大家这几日瞅着空子,我们就干他一场!”孟柳恶狠狠到,“再有几日,大家的伤势也就基本痊愈,应无大碍了!”

众人默默点头,现在他们身在辎重营,日常活动较为松散,营内军律也不严整,士卒四处活动的甚多。

于志龙今夜就宿在军营,饭后不久,马如龙就兴冲冲的奔进来,连帐外警戒的亲卫的拦阻都不理会,他大着嗓门道:“大人,明日外出剿寇,可一定要是我老马!万万不可遣他人!”

他话音未落,后面一个大嗓门更加洪亮,“大人自有定夺,何须你聒噪?大人,这麻脸办事不牢,若是放他外出,只恐坏了事,莫若另选他人可好?”

这瓮声瓮气的腔调自是吴四德无疑。

马如龙和吴四德前后脚冲进来,搅起一阵风,案几上于志龙刚刚书写的几张纸随风哗啦哗啦翻动,险些飞起。

“你二人如此无礼,怎能当得大事?大人,你看,这两莽汉为争首功闹得如此不可开交,岂是可轻易授权之人,这首轮出剿之人您可要三思啊!”钱正几乎是脚不沾地的跟着进来,几乎是声嘶力竭般泣道。

马如龙和吴四德回头一起对他翻翻白眼,哼了一声,也不理他,只是急急看着于志龙,等他拿主意。

三人冲进来没一会儿,后面又是一个大汉大步赶进来,正是黄二。“你们也忒没义气,怎的这剿匪之事还避着俺,怕俺抢了你等的功劳?”

吴四德、马如龙、钱正一起扭头怒斥:“你来凑什么热闹!”

于志龙惊讶的看着这四人,手上不停,把翻动的纸张逐一收拾好,取块青石压住,再把一支狼毫小笔摆在了笔架上。

看着这四人几欲喷火的眼神,于志龙又好气又好笑。这三人争功,自然不是单纯为了争明日剿匪的首功,这心思八成还是在那骑军头领上。

大家彼此在心性,功劳上差不多,但若是谁在剿匪中出彩,自然会在于志龙和赵石心中增加一份分量。于志龙和赵石也有这个意思,这几个老友平时虽然不分彼此,但是骑军头领的位置非同小可,虽然肩负的担子更重,但是以后立功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军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绝对远超同袍。这位置是必定要争一争的。

“明日首轮出外剿匪之人,我已令石哥决断,你等来此聒噪什么!”

附近地域的贼寇情形,谢林已经尽告知于赵石,他在本地多年,对贼寇的各处盘踞之所自然熟悉,只是近些年各地民乱不止,元廷大军四处征剿不息,无暇顾及各地盘踞或流窜的小股匪寇,而本地官府对其是屡剿无功,最后姑且容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苦的只是本地百姓。

黄二腆着脸道:“赵家哥哥这次甚是怪哉,偏偏选择纪大个,我等不服气,这才找大人说个明白!”

“军中自有法度,军令一下重如泰山,尔等岂可视之为儿戏?眼前我军正操练紧要之时,多少大事需要汝等倾力而为,哪有余暇营营苟苟?”于志龙作色道。

“大人勿恼,俺们只是觉得自己都是斥候出身,这探查地形地势,打探消息,甚至扮装做谍等事都是惯了的,这次首轮出马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不知那纪大个给赵哥灌了什么迷糊汤,竟然选了他首轮出战,岂不是明珠暗投?”吴四德唱了个诺,叉着腿道。

“什么明珠暗投?真朽木不可雕也!那是雀占鸠巢!”钱正没好气指责道。

“少来掉书文,难道那个鸟儿命就好听了?俺是粗人,只晓得行军打仗,论刀枪功夫,俺自认与纪大个不相上下,但是论探查,讲招数,俺说是第三,谁敢说是第二?”吴四德自夸。

“咦,为何不说是第二?难不成还有你自认不如之人?”马如龙,钱正、黄二奇道。

“赵家哥哥自然排首位,俺不及也!”吴四德摇头晃脑道。

“赵家哥哥又不在此,你这马屁拍的好没道理!再说大人在此,你竟然如此无视,这藐视上官之罪,该受何罚?”钱正等讥笑。

“大人已是我部之首,何须再做斥候之职?自然不需与吾等相提并论!”吴四德面不改色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