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新世界 >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农为先1

元末新世界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农为先1

作者:月下清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13: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师傅年纪也渐渐老了,自己也有犒赏,难得你们有此心,不过这些可是你们用命挣来的,师傅可不能用!也罢,回头我交给你们的师妹收着,算是给你们攒着,留待将来置地娶媳妇!到时,师傅再给你们封个大红包!”

“小石头,你就莫凑热闹了,你与他们不同,家里双亲俱在,兄弟姐妹也多,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哪,师傅这里有一份红包,专门给你留些,拿回去好好孝敬爹娘!”说着劳景自自己的包裹里取出两锭大银连小石头孝敬的东西塞到了那小石头的手里。

“师傅,当不得!折煞弟子了!”小石头用力推却,他最年幼,武艺,力气也小,本次战功是末等,论功得了五两银,没有分到田。

“拿着,就当是师傅给你的年例钱!”劳景不与他废话,硬塞到他手里。“你老爹身子不好,这些年欠了不少债,当我不晓得!拿去还债,再回去给老人多买些米肉孝敬!”

“以后若还打算在军中干,你等都要好好磨练功夫,若让我晓得你们偷懒耍滑,照样板子侍候!”

几个弟子、伙计陪着笑脸道:“那哪能呢,以前偷懒是为了做事少出力气,今儿可是上阵杀敌,来不得半点马虎!就算挨掌柜的板子,也得有那个命不是?”

“俺们晓得掌柜挂念,绝不再耍滑就是。掌柜的且收好,待将军允许我等休沐时还要去府上叨扰呢。”

劳景这才郑重的收好,抹去眼角泪水,留他们在帐内慢慢叙话。

今日得赏的将士凡是有家眷的,多是将赏赐转给亲属,一家人喜笑颜开,只是军营内不得留宿外人,庆功会结束,按照于志龙要求,所有军属和来宾等应离营,这些家属才不舍而去。

出乎谢林等人意料,庆功大会后的第二日,于志龙就召来了谢林,方学,田烈,讨论如何开荒、渔猎、放牧等事。

临朐本是个小县,在益都路按品级为下县,城外的现有登记注册田地不过数万亩,这次得城后,除了给当地的奴户、军户、匠户等配属田地外,剩余的田亩就少了许多,最后给靖安军分配的有五千多亩,不过于志龙与谢林合计后,决定在城外水渠旁等水源丰富之处开发荒地,在滩涂,水洼等地蓄养鸡鸭猪羊,清淤挖塘,栽上莲藕,洒上鱼苗,在山坡和沙土等地质较贫瘠之地种植果树和牧草,这样至少可以安顿近万人口。现在城里的存粮有限,由于一下子涌来这么多外地人口,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保障。

这个开荒计划最后获得了刘正风的首肯,靖安军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各部亟需解决的事。坐吃山空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既然以一县之地节流难见效,就只有开源了。

按照于志龙的想法,开垦荒地,荒田,单凭一人一家之力实在是效率低下,必须组成社团模式,所需牛马等畜力还是应集中使用,统一规划和筹备最佳。若是小社力量不足,县里不妨再酌情以数个小社编组为大社,这样劳力和畜力集中后,能够尽快完成垦荒之事。

前些日子,实行的打土豪,分田地到各家各户的方法确实是大大得了民心,不过要想快速恢复生产耕作就不可行。毕竟这时的人力、工具效率相当低,而且因乱世多年,当地水力沟渠等长久失修,河堤溃塌,全是靠天吃饭的模式,若天时好尚可,一旦遇到灾年,只有逃亡乞讨的路子。

如今临近深秋,这冬小麦必须赶紧下种,否则误了天时,就是耽误半年的收成!

另外蓄养牲畜,必须选择种牛,种羊,种猪等,需要大量的幼崽。这些幼崽估计不太可能自周边府县获得,元廷绝不会对临朐坐视不理。八成还的靠自己慢慢蓄养。短期内想在蓄养猪牛羊方面是不会有长足发展了,但是渔猎,养鸡鸭鹅等禽类还是可以推广的。

为此,于志龙回帐想了半宿,有了些思路,今日按捺不住才特地与谢林、田烈长谈,就恢复明年的农事提出自己的见解。

概述下来就是以十家为小社,设社长,社长应是有威望,能服众之人,一般是本社推举,或县衙指派或众人推举,集中十家的劳力和耕具,牛马,统一劳作,根据各家表现和收成,最后统一由社长发给粮食。这一年劳作期间或结束后,社长可随时另选。

即便如此,为了防止社长徇私或与本社某些人家私下勾结,侵吞他人利益,特地规定在一年劳作结束后,社长虽然参与本社的收成分配,但是其所得只能是拿最后一名之家的收成数量。

不过为鼓励社长尽职用心,县衙专门为社长一职设立了粮银考核基准,倘若年底大评比优异者,再根据社长表现设置数等奖励,专门由县衙给其额外增发钱粮,数额多寡则由谢林和方学、田烈等再制定细节。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灾年,社长在本社内就可以拿到一家温饱所得,倘若能够一年内增产愈多,则其得到的粮米就愈多,而县衙则根据其能力和成效再考核增发一块钱粮,这就类似于后世的绩效奖了。

结社模式主要也是因为临朐城外涌来了大量流民,于志龙将他们分批迁到各个村落中,或寻找野外地势较高,附近有大量水源之处,就地安家,新建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处村落。人员集中,有利于管理,正好推动结社模式。

县衙在第一年只取各社当年收成的十分之一,第二年取十分之二,至第五年以后才开始收取二成半至三成不等。以后一般不会再增加田赋。

促农事必须兴水利。清理沟渠,重砌堤坝,疏通河道,深挖池塘、水泊等都极耗人工,非一朝一夕可就,亦非数百、数千人就可轻易完成,好在临朐周围河汊众多,水源不缺。城外就是弥河,源于沂山西麓,顺坡蜿蜒西流,至临朐九山附近折向东北流,又经益都,于寿光广陵乡分为3股入渤海。

弥河是本县境内主要的灌溉河流。主要支流有五井石河、石河、南阳河、丹河等。

有了这么多支流,城外田亩的灌溉还是基本无需发愁的。只是因为长期田地兼并,农户大量逃亡,许多良田逐渐变为荒地,河坝,沟渠也年久失修而淤塞,溃塌。地方大户又根本不愿投入人力物力修缮,导致城外田地日渐荒化。

谢林则建议近期至少需要征集数千人集中用工,趁着现在深秋时节农活已经结束,各支流水量明显减小的有利时期抓紧施工。时间不等人,此事宜早不宜迟,一旦上冻就事倍功半了。这件事单凭靖安军自己肯定是无法全部完成,必须是顺天军出面动员全部劳役方可。

而且今年的工程也只能完成部分,若是想长期坚持下去,考虑到以后还会有大量流民来投附,谢林估计至少需要开垦田亩五万亩,才能满足温饱。期间需要的农具、粮种,牛马等牲畜更是不知凡几。另外,道路、车辆也需要修缮。在冬季来临前,还要考虑城外那些投附百姓的过冬房舍的建造事宜,至于所需冬衣也要适当配发。冬粮更是不消说了。

至于荒田的除草,施肥也是一项相当费时费力的事情。原先于志龙考虑鼓励民户多蓄养牲畜、禽类,一是为了补充家用的口粮缺口,二是余者外卖,补贴日常用度。按照后世经验,最好是圈养和野外散养结合,这样既可以节省饲料费用,也大大减少了生疫病的可能。

谢林还补充道考虑放置畜类、禽类的疫病防治,本县恐怕没有这么多的兽医。万一遇到流行病疫,养殖农户的努力很有可能会尽付之流水。这事八成还要自外地召些兽医方可。而且目前各家各户的口粮虽然得到发放,但是总量并不足,甚至可能坚持不到明年夏收,此时鼓励小家小户规模养殖似乎不现实。

猪马牛羊,鸡鸭鹅等的繁育皆非朝夕可就,而小民多不考虑长远,一旦将大户的牲畜分配给各农户,其骤然无偿得之,很有可能大肆宰杀,以饱口腹,县衙最好还是明确规定分到牲畜和禽类的民户不得过度宰杀,以便为明年的繁育留下种苗。

另外,方学则提到天气转凉,冬装的制备必须提上启程了。民众的冬衣暂且不提,军士的冬装必须尽快采购,制备。不过临朐一地所产棉花不多,城里各家大户商铺的储备也是有限,若想完成顺天军这万人的冬装难度极大。

此时棉花已经在北方推广,不过尚未完全取代丝麻,丝絮,民间百姓家因贫寒自然用不起毛裘保暖,只能以棉,麻代替。不过因农桑不兴,其产量低下。而棉花纺织成布,中间还需经过去籽,除杂,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布等多重工序,花费人力和时间甚多,若是在松江府等地,棉布纺织极其兴旺,各项来源不愁,但在此时的临朐还是困难多多。

谢林无空手造物之法,除了筹集一切可用之物外,只得考虑自外地采买,不过元廷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会沿路设卡,加以封锁。

听了上面这么多事项,于志龙不禁头大,反复思量后,看来只得考虑采取军事解决一途了。短期内必须尽快修整,再整军力,外出寻机作战,扩大顺天军的控制地域。

从长远看还得迅速恢复本地粮棉桑麻等的耕种,并大规模垦田方可,但要见成效至少也要在一年以后了。这又回到了缺乏畜力和过冬事物的话题上。

再怎么难,今年的垦荒必须尽快实施。靖安军当初定下在城外大展拳脚的政策就是因为垦荒之地距离县城较远,刘正风等诸将对此的关注不大,于志龙尽可施为,无需太多顾忌。

谢林道:“目前县里核实,收拢的上田,中田,下田不下两万亩,山林水泽总计不下十万亩。顺天王分给我靖安军的田有五千亩,山林水泽两万亩。前,将军特地拿出两千亩专赐诸将佐,还余三千亩可作为军田。另外将军还有再垦荒至少万亩的打算,现在大部区域已经勘察划定,目前各项农具,种籽已经备全,只待将军下令即可招募民夫,开始翻耕,下种。”

大战论功行赏,靖安军的各部将佐都有或多或少的田亩被赐。前期因为诸般事物繁多,于志龙只是给各级军官以钱银赏赐,原先在胡家庄等处得到的田亩全则部分给了佃户、匠户、奴户等人。这次夺城后,又得到数千亩土地,这才考虑给各级军官以田,坚其心志。所以除了军功酬田外,还特地拨出八百余亩专门等级赏赐众将佐。

这部分赏赐田产,摊到每人头上可能不太多,但诸将在这次作战中还有战功赐田,加起来总量还是可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