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66 短板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66 短板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靖安帝想借铲除谢家的机会,趁机铲除宁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宁家在西北不管是民间还是军队,确实威望太深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宁家真要造反,西北绝大部分军民都是愿意跟随的。

如今宁家打着忠臣遗孤的旗号叛出朝廷,西北军民能够这么快就接受下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比于有些事不关己的武将们,在场的文官们却是真的感到忐忑不安。

主要是池非所提设立清廉社的建议,简直就像把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利剑一般让他们坐立难安。

因为他们担心一些已成惯例的灰色收入会不会也被清廉社视为贪污受贿而受到惩处。

一般来说,历朝历代的官员俸禄在立国之初时虽然不高,但也足够满足官员的生活和公务需要。

但问题就出在官员的俸禄并不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跟着提高。

在古代当官可不像现代打工者那样可以大胆地跟东家提出要加工资,普通低级官员就算壮着胆子向上司提了也没用。

因为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是朝廷出的,如果想要提高俸禄,就必须要有相当地位,并且愿意为下级官员出声的朝廷重臣亲自发出奏请才行,这样朝廷才有可能商议此事。

但到了那个位置的大臣,来钱的路子太多了,有哪个是真正缺钱的?怎么会在意俸禄的多少。

尤其是在国库紧张的时候,提这种需要朝廷大量拨款的建议只会惹来皇帝的不高兴,因此基本没哪个朝廷重臣愿意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由于俸禄涨不上去,再加上官员也想过体面舒适的日子,于是他们只能靠别的方法赚钱。

很多朝代对于官员贪污一般都会施行严刑峻法,再加上言官制度使得许多官员都害怕被抓到把柄而遭到弹劾,因此许多官员一般不敢在明面上进行贪污,而是通过大家默认的灰色途径来收取远高于俸禄的钱财。

其中就包括占田收租和收取常例钱这两项灰色收入。

所谓占田收租,是指官员本身拥有免税特权,因此许多人都会将田地挂靠在官员名下,从而省去赋税。

作为回报,官员便可以从中收取到丰厚的租金。

此举容易造成土地兼并,不过由于整治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朝廷数次颁布圣旨抑制这种行为,但都效果不佳。

与占田收租相比,收取常例钱才是各级官员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所谓常例钱,便是各级官员在私底下逐渐形成的不成文规定。

官场当中常例钱种类众多,小到官员送礼时的“炭敬、冰敬、别敬”,大到银钱火耗,都是官员获取灰色收入的途径。而且还没人管,毕竟就连那些言官自己也不干净。

这常例钱已经成了整个官僚体系都默认的存在,基本所有官员都靠它来敛财。

而那些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送礼的钱又从哪里来?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是从地方百姓那里搜刮而来。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百姓其实都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供养着整个官僚体系。

各级官员就像无数根大大小小的吸血藤一样在不断吸着平民百姓的血。

这种事皇帝不知道吗?当然知道。

但皇帝想要治理国家就需要官僚体系,如果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侵犯到大部分官员的利益,到时候这个皇帝能不能继续当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不仅是大魏,基本上很多皇朝都已经默许了官场这种从下而上的灰色收入。

而池非所提的清廉社监察制度,就是从根上斩断了这种灰色收入的来源。

因为地方官员如果不能从百姓那里搜刮到足够的油水,就没办法上供上面的官员。上面的官员也就不能孝敬比他地位再高的官员。

这样一来,整个常例制度就难以维持下去,官员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灰色收入。

这就是章文轩老先生所担忧的致命弱点:这个全新的监察制度,肯定会触碰到了绝大部分官员的切身利益。

如果换作大魏的朝廷,提出这个建议的池非绝对会被无数官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誓要将他除之而后快。

就在这时,宁志远再度以中气十足的声音对众人说:“刚刚忘了说,如果实行我女婿提出的清廉社监察制度,我会在所有官员原本的俸禄之上,再增加一项收入,名为养廉银。

养廉银会按不同官员的品级而有所不同,从五百两到上万两不等。

品级越高,分到的银子就越多。

这养廉银说白了就是代替那炭敬、冰敬等常例,给各级官员好好过日子的,让他们别把手伸到平民百姓那里去。

还有这银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当地物价每隔五年变一变,这样你们当官的就不用整天哭穷了。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各级官员一旦收了这养廉银,谁要是再敢伸手,那就别怪我这武夫不讲情面了。

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你们好好讨论一下,我女婿的建议是否可行。”说完,宁志远回到座位,然后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

那些文官听说还有养廉银,顿时眼睛一亮。

虽然这养廉银跟以往的常例钱相比,还差了不少。但有了这笔银子,至少可以让各级官员过上比较体面舒适的生活,不至于只靠微薄的俸禄过苦日子。

而且大将军摆明了要在西北甚至东北推行这名为清廉社的官员监察制度,这时候跟他唱反调不是作死吗?能分到这么多养廉银已经很不错了。

相比于文官们的如释重负,章文轩老先生脸上则露出了十分欣慰的笑容。

原来主公和苏先生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监察制度的最大弱点,就是会触碰到各级官员的灰色收入利益。

就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才提出了“养廉银”这个做法来代替常例钱。

而主公是整个西北乃至东北地区的真正掌权者,因此由他来提出养廉银这个做法才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由苏先生来提。

可见这翁婿两人是早就商量好的。

这养廉银的说法一出,一下子就把这个名为清廉社的全新官员监察制度的最后一块短板给补上了。

这不禁让章文轩感到既欣慰又佩服。

主公能有苏先生这样的奇才相助,确实是天命所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