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267 通过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267 通过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大将军是有意要推行其女婿池非所提出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及更加惊人的清廉社官员监察制度。

在场的武将全是宁志远的心腹大将,自然唯大帅马首是瞻。更何况这两个新政都跟他们关系不大,因此没有任何武将有意见。

而那些文官虽然有些人心里不赞同,但一来还留在西北的文官本来就少,难成气候,二来这是大将军的意思,他们也自然不敢跟他当众唱反调。

既然文武两边都没人反对,于是这两项新政就这样顺利通过了,并且年后就开始执行。

考虑到西北读书人太少,在各级清廉社的下级人员方面,宁志远决定尽量从退伍老兵中来选人。

这些退伍老兵全都是跟着宁家出生入死多年的老人,而且绝大多数身上都有残疾,有些连正常的耕种都难以做到。

为了安置这些身有残疾的退伍老兵,宁家一般会在军屯区里安排一些轻便简单的活给他们,算是在奉养着他们。

如今既然要设立由宁家直接管辖的清廉社,那把这批虽然身有残疾,但却忠心耿耿的老兵安置到清廉社去,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样一来,首先在人员忠诚度上得到了基本保证,其次是顺便解决了这些伤残老兵的就业问题。这也是池非对岳父宁志远提出的另一个建议。

当然,由于大部分老兵都不识字,也看不懂公文,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只会安排去做些比较简单的杂务。少数识字的老兵,则会安排到偏文职的岗位。

在池非看来,这些退休老兵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在社里打杂,而是相当于宁家布置在各级清廉社里的眼线。

只要有这些忠于宁家的退休老兵在,就能极大地约束清廉社的官员,让他们不敢行差踏差,甚至跟其他地方官员勾结。

这也是让清廉社系统保持高度独立的另一步暗棋。

至于各级清廉社的官员人选方面,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因病或因伤而退下来的军方将领,二是现任文官。

为了保持清廉社的公正性,不能只选同一类人来当官,否则容易形成勾连关系。

因此这一文一武的搭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池非并不担心因病或因伤而退下来的武将会因为水平不够而承担不起清廉社官员的职责。

虽然武将比不上文官那样熟读四书五经,但阅读兵书、查看公文、书写战报的能力是肯定有的,否则根本就升不上去。

能当上高级将领的人,绝不可能是个不学无术的莽夫。

没有脑子没有谋略的人早就死在战场上了,哪里还有机会往上升迁。

相比于这些退下来的武将,与之搭配的文官数量反而太少,毕竟之前大部分文官都逃离了西北,如今是真的太缺文官。

由于人手短缺,以现在文官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原定的四级系统分类需求。

因此池非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只分成中央、省、府这三级系统,省掉了县级清廉社。

实际上应该说只有省、府两级清廉社,因为现在中央清廉社有且只有一个人在统领全局,那个人就是大将军宁志远本人。

可以说,现在宁志远不仅是西北军政一把手,还兼任中央清廉社的总负责人,三权独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西北加东北土皇帝了。

而清廉社制度暂时只在西北试行,不会在东北那边实施。

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政策,总要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不能操之过急。

池非虽然是整个清廉社监察制度的设计者,但具体人选安排方面他就帮不上什么忙。

毕竟他对各个官员和将领的资历和能力都不太了解,这只能由岳父他们来决定了。

等池非跟着宁志远等军方大将忙完一轮后,新年终于要来了。

看到新政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宁志远大手一挥,让所有人先好好过完这个年再说。

此时宁府上下,正喜气洋洋地做着过年的各种准备。

阿芷是最高兴的一个,除了大姐宁雅珊外,一家人几乎全到齐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心上人也在她身边。

于是她整天带着池非到处游玩的,去的都是她以前经常去的地方。

池非见她这么高兴,也不禁受到了感染,以十分轻松的心情陪她到处去玩。

有时兴之所至,还跟小妻子在野外捉鱼和烧烤,让阿芷玩得都不想回府了。

因为回去得太晚,这丫头还被岳母姚氏给训了一顿,只好搭拉着脑袋向池非撒娇求安慰。

……………………

就在西北众人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年时,京城朝堂这边却是冷冷清清、气氛压抑。

因为近一个月来,顺天帝已经数次下旨训斥几位军方大将软弱无能,导致胡人在南方各地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顺天帝所训斥的那几位军方大将,几乎全是安国公的心腹手下。

其中的意味,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这是皇上在敲山震虎。

明面上骂的是那几位军方大将,实际上骂的是安国公本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正是因为安国公让出燕南、臻远两省的做法,才导致胡人在南方内陆地区越来越难以控制。

很显然,皇上与安国公决裂的传闻是真的,并非是在演戏。

一时间,朝堂之上各个官员人人自危,都不敢随便出声,以免要被迫站队。

虽然安国公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顺天帝毕竟是天家血脉、朝廷正统,拥有着天然的法理优势。

一个是正统君王,一个是犀利权臣,如今双方交恶,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谁也不愿在这时候表明立场。

其实对于不断在南方地区攻城拔寨的胡人,安国公等领军勋贵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干等着。

一个多月前,安国公终于把镇守江南的数万精兵调到了屏南的江口府,与之前集结的三十多万地方卫所士兵一起,形成了一支多达四十多万人的大军。

此时天气愈发寒冷,并不适合远程行军。

安国公身为领兵多年的老将,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他把这批精兵调到南方,只是为了加紧南方各府的布防,不让胡人进一步蚕食南方各个县城。

经过一个多月的偷袭作战,此时胡人已经又多占据了三个府城,可谓收获颇丰。

不仅如此,从西南高原上,仍然还有无数胡人牧民正拖家带口地赶往到燕南和臻远这个被胡人实际占领着的内陆地区,胡人内迁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过。

就在新年刚过的头一天,一队胡人使者突然骑快马来到京城要求覤见顺天帝,并且十分傲慢地说要对大魏之主献上国书。

在看完胡人使者带过来的那封国书后,顺天帝整张脸变得一片铁青,一副想要直接拔刀砍人的可怕表情。

原来,胡人在国书中宣称,大厥愿意跟大魏和谈,以结两国百年之好,但前提是大魏要割让西南以及整个南方地区给大厥。

此事很快就传开来,全京城不管是勋贵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为之哗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