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124 军制改革(一)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24 军制改革(一)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真正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晚清的火炮专家龚振麟。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是先用泥作出泥炮,将这泥炮分解为四到七节,每节分为左右两瓣。再对应每一瓣,用泥巴做出外范,外范上留了把手,还有能将各瓣相互连合在一起的笋卯。接着将铁水灌入每一瓣内外泥范里,就做出了这一瓣的铁范。

接下来铸炮,将铁范以笋卯扣合在一起,外用铁箍固定,内层刷上防止粘连的浆液,再插入炮芯,将铁水灌注进去,等冷却成型的时候,就将铁范的外瓣一块块剥下去,趁炮身红热时候打磨修整表面。再之后清理泥芯,旋磨内膛,就能成型。只要铁模做出来,造炮的成本就大大降低,按龚振麟的计算,铸千斤大炮的炮工银,一门就得上百两,而用铁模则只要几两。按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里的记述,四十名炮工,赶工的话,两天就能造九门炮,还是千斤大炮。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最大的变革就是加快了铸造火炮的速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虽然在火炮质量方面,其实并没有质的提升,但对朱由桦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那些炮匠师傅用了朱由桦提供的铸造方法后,铸炮速度果然大大提升,原本平均每月只能铸造六七门的弗朗机火炮,用了铁膜铸炮法后,每月能铸造三十余门,虎蹲炮也从每月二三十门的产量提高到了七十多门,如果不是受制于合格的铁原料,产量还能翻几番,制造的速度甚至超过鸟铳。

火炮是战争之神,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只要再给朱由桦一年时间,兵工坊就能生产出四五百门弗朗机大炮,一旦投入到军队中,明军的整体战力将会成倍提升,此消彼长之下,满洲八旗再想横扫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大明中枢不缺资源,不缺人口,不缺技术,只缺钱,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死在了缺钱上,偌大一个帝国,混到最后连保卫自己的京营的军饷都发不出了,也真是悲催到极点了!

只要解决了财政的问题,整顿吏治、军政、整合人力和资源等等阻力就会小多了,前阵子抄了不少士绅和藩镇的家底,现在的中枢户部存银三四千万两,财大气粗的很,不怕花钱,至少未来三四年内,不会再有钱荒的问题了。

朱由桦边走边看,穿梭于各坊之中,坊内的军匠和学徒们都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手中的活计。他们运铁料的运铁料,锻打的锻打,洗涤成品的洗涤成品,一切都是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的样子。

一片繁忙中,望眼望去,众人干活都很卖力,眼下这个年景中,能找到一个可以吃饭活命的地方可不多,自己可不能因干活不努力而被赶走了。

学徒们每天吃着白米饭热面条,每餐可以吃饱,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吃一次肉,这让他们都很感激涕零,其中还有不少是北地流民出身,他们流浪在江南、江北各府县时,本来己经看多了世态炎凉,感官日渐麻木,但在这里,却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活的温暖。更感念天子的恩德,心中第一次对朝廷,对大明有了认同之感。

但也有一些奸猾的,虽然有气力,却比较懒惰,老是磨洋工,偷工减料。对这些人,朱由桦可不会客气,查到一个就是一阵乱棍好打,然后赶出了兵工坊,任由其自身自灭。

他带着贴身护卫,兴致勃勃的穿行在走廊过道之间,看着大明当下最大的一座兵工厂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建立起来,心中颇为振奋,不时地对周围的军械指点一番,等返回时,身旁已围了不少各坊主事。

朱由桦转身道:“今后,火器、火药坊军匠安全为第一,试验时,相关人等呆在安全地方,操作者全身套铁甲,反复试验上百次,一定要找出安全隐患,操作要有章可循,尔等识文断字的少,以后要识点字,彼此要多交流交流工场经验,搞工艺改良,弄成标准化,以后不能单靠经验做事,军匠凡有创造贡献的,记军功,取消匠户身份,子女也可读书进学,出仕为官。

当然,普通军匠的食粮工钱朝廷也是一个子不会少的,每造出一杆合格鸟铳,大炮、盔甲、腰刀。朝廷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有赏就有罚,以后产出的军器再有不合格,相关人等都要扣去月饷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还要重罚。”

“我等谨遵圣命。”

在各坊主事的叩头跪送下,朱由桦缓步踏出了兵工坊。

回到皇宫后,朱由桦将首辅兵部尚书马士英、次辅吏部尚书路振飞、户部尚书阮大铖、礼部尚书钱谦益、刑部尚书陈奇瑜、左都御史左懋第、工部尚书王铎等南都实权派大僚召集到了御前,商议军制改革大事。

对这一届的内阁大臣,朱由桦总体还是很满意的的,姑且不论操守如何,大体都有真才实学,路振飞、左懋第都是“挺福派”里的正臣、直臣,难得的还是实干派,对于这样的臣子朱由桦向来是不吝啬重用的。他们一个执掌吏部,一个执掌宪纪,职权重大,中枢和内阁有他们在,马阮一党哪怕蹦哒的再厉害,也无法一手遮天,再说还有陈奇瑜和钱谦益这些开明的东林党从旁牵制马阮,三股势力彼此牵制制衡,大权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有鉴于大明营制的混乱,军职、爵位、勋阶的逐渐泛滥奔溃,趁着削藩成功,重塑纪纲,对南方各省的军队进行整编势在必行了。

大明传统的卫所制时至今日已名存实亡,目前实行的是募兵为主的镇戍战兵制度,因为其遇事而设,无事而撤的临时性和随意性,导致隔省之间,营制就不大相同,官职品级也不相当,权责难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