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之帝国再起 > 第123 制火器(第二更!)

大明之帝国再起 第123 制火器(第二更!)

作者:黑云长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45: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盔甲坊除了制造各色铠甲、鸳鸯战袄外,还负责制作御营军士的头盔,明军的头盔种类也有不少,朱由桦钦定了八瓣帽儿铁尖盔作为制式头盔。

原因很简单,八瓣帽儿铁尖盔外沿较阔,比起凤翅盔来,抵挡弓箭的效果更好。军士作战统一使用这种头盔,近战时,各队的刀盾手可以防护清兵的近射,而清兵的抛射,有八瓣帽儿铁尖盔,也能很好的护住头部。

出了盔甲坊,朱由桦又去了火枪坊,火枪坊是工匠数量最多的一个工坊,足有军匠及学徒千余人。

依明时的技术,鸟铳的制作是很不容易的,上面只是钻膛枪管的部份,光这道工序就要一个月。如果考虑枪管锻造,接合,扳机组合等其它工序,造一根鸟铳,总共大约要两个月时间。当然,有千余人,专门制鸟铳的话,月产百十杆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批的流程至少要一个月才行。

朱由桦知道明军鸟铳之所以经常炸损,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们在制造时取巧,粗细薄厚不均,特别是在铳管的焊接上,许多工匠技艺不足,才造成鸟铳容易炸镗。

不过在南京城内的这座新成立的军工坊内却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对工匠们朱由桦足粮足饷,原料上也尽力满足,且时时到工坊内视察生产,抽样检查,若是这样工匠们还敢偷奸耍滑,那真是和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了。

不过质量虽然上来了,产量还是有些低,一是受制于合格的铳匠数量,南方各省的铳匠已经有大半来到南京兵工坊了,总人数仍旧没有破千。二是受制于合格的铁料,刀剑、铳炮、盔甲都离不开铁,而且都得是精铁,毛铁一打就穿,没什么用。

工部库房内的铁料数量有限,一杆合格的鸟铳,至少要消耗六斤精铁,四十斤毛铁才能炼到七、八斤精铁,加上铁价,炭价,工匠的工钱食粮,还有其它的耗费等,一杆鸟铳的成本在四到五两之间,不仅耗铁多,成本也不低。

除此之外,鸟铳论火力不如斑鸠铳,论发射速度不如燧石枪,斑鸠铳自不用说,从澳门过来的不少葡萄牙枪匠都懂制造流程,在他们的教授下,兵工坊内的铳匠们已经在全力仿制了,预计每月可以出产五十余杆,这还是因为铳匠工序不熟的原因,等工序熟悉了,产量还会再提升一倍。

至于燧石枪,此时的西方已经出现的大概有转轮式燧石枪与击式燧石枪两种。

转轮燧石枪约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是用齿轮条摩擦燧石生火而点燃火药。那击式燧石枪则是出现在十七世纪初中期,由击锤撞击燧石起火,在今后的几百年中非常流行。朱由桦自然也想拥有这样的利器。只是雇佣来的葡萄牙枪匠里虽然有听说过这种枪械,但是暂时还没有谁懂得具体的制造流程,殊为遗憾!就是在西方,也才刚研制出不久,性能还很不稳定,哑火率较大,因为这些缺点,暂时还没有大量列装军队。

为了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燧石枪,朱由桦特意建了一个军器研究所,隶属于工部,把那些葡萄牙枪匠,炮匠,精通夷语和中文的传教士翻译,还有大明匠户里精通制枪制炮的军匠一股脑儿拉了进去,一边负责生产火器,一边探讨研究。所需经费一律优先拨给,待遇也是杠杠的,有粮饷,甚至还有品级,虽然都是一些**品的低衔,那些曾经处在社会最底层,饱尝人间冷暖的军匠们依旧很激动,研发火器的积极性都很高,直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弄出来,以报皇帝礼遇之恩。

与枪坊紧邻着的是炮坊。

铸炮是门技术活,南方各省的军匠里会铸炮的大多集中在佛山卫里,如今有不少都被召来了南都,外加一些懂得铸炮的西方传教士和葡萄牙雇佣炮匠。

铸炮的工作总算组织起来了,朱由桦将他们都调到炮坊里铸炮,由西方传教士毕方济负责沟通调度。

铸炮类型以中型弗朗机野战炮和小型虎蹲炮为主,少量铸造一些大口径的红夷大炮。红夷大炮昂贵,射速慢,装填慢,转向慢,难以形成密集活力,对于人马杀伤效果有限,守城与野战效果都不好,也就攻城时还有一些用处,所以没必要把红夷炮当成制式火炮。

以炮坊目前的规模来看,正常情况平均每月大概能够铸造佛郎机六七门,虎蹲炮二三十门,八磅、十磅那样的红夷大炮估计得平均两三个月才能铸造三四门。效率实在太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军中火炮的需求量。

好在朱由桦熟知明清史,对清末火炮专家龚振麟的铁模铸造法并不算陌生,凭借着前世的见识他向炮坊内的炮匠师傅们传授了这种提高铸炮速度的方法。

明代多铸铜炮,用的是木泥范铸炮,工艺繁琐,而到了明末清初,铜铁炮都有,铁炮上用的是泥范铸炮,具体技法是失蜡法,也就是用蜡先作炮模,然后泥封做出泥范。泥范干后,再融化里面的蜡,灌入铁水,冷却后敲碎泥范即可。

选泥调泥就是一门学问,泥不能太粗,太粗就很容易崩解。太细也不行,水气出不透,不仅泥范干得慢,灌铁水后出泡也多。

干范是最要命的,炮匠最揪心的就是这事。可不是简单的让泥巴干了就了事,泥范上下内外都要匀干,最容易坏事的就是外干过快,内干不足,所以泥范都是通风阴干。

若是几千斤的大炮,光干模就要三四个月,北方至少也要两三月。只是小炮的话,北方春秋季里一个多月应该能干范,冬天就得奔两月以上了。铸炮周期十分漫长,而且报废率很高,铸造十门往往要报废七八门,合格的成品几乎十不存一。

鸦片战争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视察虎门炮台军防,结果发现火炮多不堪用,其中一门炮的炮膛里居然有“可储水四碗”的大坑,想必就是因为泥范干得有问题而出的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