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独行 > 第三百零二章 战事起(二)

汉末独行 第三百零二章 战事起(二)

作者:王家小郎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3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孟达造反了,这个曾经的西川大将,这个曾经的荆州大将,这个曾经的曹丕麾下大将,然后再再再一次的造反了。

这一次,他是造的曹叡的反!

说实话,孟获在上庸郡造反,这件事真的让曹叡很难看!

曹叡是一个骄傲的人,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这曹魏的皇帝,是因为自己的实力,司马懿等人也不过就是他的势力罢了!

哪怕现在他们的这些势力,有些猖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不过他也是依旧这般认为!

可是孟达的反叛真的是让他彻底的愤怒了起来,彻彻底底的将曹叡激怒了!

他曹叡一直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皇帝,就算不能超宗越祖,好歹也要和先帝齐平才是,看看先帝在的时候,总共不过就七年的时间,最后还落了个惨淡收场。

本来曹叡觉得这般本事也就是他那父皇曹丕的极致了,可是现在这么一看,似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他的父皇当初还只是魏王的时候,就在一年的时间里,给自己打下了结结实实的基础。

延康元年正月,曹叡当时应该称之为父王的曹丕就接过了权利,接过了魏王的王位,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延康元年二月,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同时,异族之中的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与此同时,在延康元年七月的时候,江东的那位反复无常的江东之主孙权就遣使奉献了。

同月,曹丕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完成了第一次对内的进攻大胜。

同时在益州与雍凉之地都十分著名的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甲午之时,曹丕再次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

等到十三日的时候,汉帝刘协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之后,终于在二十九日的时候,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

从延康元年正月开始,到延康元年十一月底,一共满打满算是一个月的时间。

他的父王曹丕就变成了父皇曹丕,这个过程之中,他的那位父皇没有弄出任何动荡来,汉室到大魏,基本上被平稳度过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动荡的话,他的那个叔叔和苏则先生给汉室哭了个丧,仅此而已。

在这十一个月的时间里,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最先宣布臣服,凉州的叛乱初步平定,江东孙权派遣使臣前来称臣,夏侯尚叔父直接和老将军徐晃拿下了属于蜀汉的上庸。

武都的氐王杨仆直接宣布带着大军前来投靠,最后汉帝顺顺利利的禅让。

在当初的曹叡眼中,曹丕做到的这一切,仿佛就是在一步步的接手而已,曹叡不知道曹丕付出了多少,他只觉得,那些异族都是被自己的那位英明神武的祖父打怕了,江东也被打怕了。

而且在曹叡记事儿开始,一说曹家诸多的孩子。

曹昂英年早逝,可惜了。

曹植文采惊天动地,被称之为天下翘楚一般。

曹彰勇武非凡,一条方天画戟,一匹塞外宝驹,便是当初的那些曹氏夏侯氏的第一代重臣名将,都不敢有丝毫的轻视。

曹冲聪慧异常,虽然只是妾室所生,但是天下第一神童之名,几乎算是被板上钉钉了,这般才学着实惊人。

但是到了自己的父皇那里,曹丕,曹子桓嘛,剑术不错!

若非是因为他曹子桓乃是魏王的儿子,那些剑术名家怎么会一一落败,也就是自己的父亲这般的沾沾自喜。

所以,曹叡很是看不起自己的父亲,亲自征伐了三次江东,最后的结果,不过如此罢了。

他觉得自己上位了,他就一定能够做的别曹丕更好,他一定能够超过自己的父亲,或许赶不上自己的太祖,但是他一定要成为比自己的父亲更加厉害的人物!

至少,比他更加厉害的皇帝!

所以他也选择了和他的父皇一样的前期,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

曹丕当初先是大封功臣,而曹叡则是没有,他是先封了内宫之人,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后面就是封赏臣子了,当然,还有就是等着各个异族的首领还有那江东之人前来恭贺自己。

但是,他却是没有等到那些人的迎合。

五月中的时候,他接替了他的父皇曹丕,等到了八月,孙权进攻江夏的消息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江东知道了这件事就开始了动手,孙权啊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就直接开始了准备和进攻!

这就是当初在他父皇在位的时候,被打的俯首称臣的江东,对他竟然这般的不恭敬。

也幸亏江夏的文聘是一名老将了,建安十三年的时候,他跟随荆州那位小刺史投降了曹氏。

当初荆州老刺史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

当时曹叡的祖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

可是当初的文聘却是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

直到曹叡的祖父曹操接收荆汉后,文聘才往见曹操,曹操问道:“为甚么来得这般迟呢?”文聘便答:“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一起侍奉国家。

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聘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没有面目早来进见明公而已。”

说罢文聘还唏嘘饮泣。便是曹叡的那位祖父曹操都为之怆然,说道:“仲业,你真是一个忠臣啊。”

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以军队授予文聘,令他与曹纯往长坂坡追讨刘备。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赤壁之战,太祖战败,但仍掌握荆州部分城池,而江夏因与东吴接壤,民心不安,曹操任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兵,委以边防重任,赐爵关内侯。

在刘备离开南郡而率军入蜀后,襄阳的乐进、江夏的文聘趁着刘备入蜀而开始进击南郡,只不过最后失败了,关云长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建安十八年正月的时候,乐进与关羽交战于青泥,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乐进击退想要进取的关羽。

关羽向西南方向退却至寻口的时候,这个时候,文聘也上场了,乐进、文聘二人联手与关羽交战于寻口。

最后他们也算是不胜不败,他们将关羽打了回去,这是事实,文聘因为在此战中表现出色而被晋升为延寿亭侯、讨逆将军,不过乐进突击的时候还被关羽给打回来了,让他明白了一些自己的实力。

不过最后文聘还顺手将关羽的战船给烧了。

当初先帝曹丕大举南征孙吴的时候,夏侯尚围江陵时,使文聘引一军别屯于沔口,止石梵,自当一队,御贼有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

也幸亏在江夏的还是这位老将,黄初七年,曹叡刚刚继承皇位,年号都还没有改呢,孙权就已经出现了。

八月,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急殆;但文聘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馀日也没有成果,唯有撤去军马。

这个时候,文聘才和之前敢来犒赏的治书侍御史荀禹一起,追击了一次江东大军,大破吴军而还。增邑五百户,并前共计千九百户!

(关于这场战事,《魏略》有另一番记载:孙权亲自带领数万军来到江夏。当时正值大雨,江夏城栅多已崩坏,人民均分散在田野之间,不及回城补治防御工程。

文聘得知孙权来到,初时不知怎办,后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只有隐潜默守才可以令孙权因怀疑而却步。于是文聘敕令城中人全躲将起来,不可让孙权察见,自己则卧于府中不起。

孙权见此果然生疑,并向他的部将说:“北方认为此人是忠臣,所以以此郡委托给他,如今我军大至而他却潜默不动,这种情形下他不是有所密图的话,那就必然是有外救来援。”于是不敢进攻而退去。

这也就是空城计的原点了,但是这个却是和《三国志》记载的并不一样。

《三国志》: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

《魏略》曰: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不过虽然有所出入,但是却可以见到文聘的将略。文聘面对孙吴大军,同样是以寡敌众的局面,但与张辽不同的是,张辽以制险击奇之略,折敌锋锐以安军心;而文聘却采取疑兵之计,韬晦惑敌以懈其战意。

在这种凶危的情况下,采用文聘的疑兵之计是比较安全的;张辽“折锐之策”却非干冒奇险不可,所以后者的成就比前者为高,名声也响得多了。但从军事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文聘的为人是很严谨持重的。

而在孙权攻江夏时,朝廷知道文聘正在坚壁拒守。群臣商议欲发兵前往江夏相救,魏明帝曹叡便说:“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想趁我方不备掩进而已。如今他的军队已经与文聘相持,现在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孙权最后必不敢久留。”此言除了说明曹叡见事之明外,亦可见曹家是如何的信任文聘。)

之后,曹叡再次曹叡封皇子曹冏为清河王,然后江东在江夏吃的亏,想要再次在襄阳找回来!

在他儿子成为清河王的时候,几乎同时,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

江东吴国的黄武五年,孙权得知亚了他好多年的曹丕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的文聘。

幸亏最后曹叡不傻,直接将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这才保住了曹魏南疆的脸面。

(《晋书·宣帝纪》: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

当然,在江东吴国的十二月,诸葛瑾,也就是开始了升官发财,成为了吴国的骠骑将军。

(在这里,不得不说,这就是江东要翻脸的前奏了,这一段在《三国志》上面的记载也是十分明确的。

《三国志》记载:权别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

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

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陈余,非不敦睦,至于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

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

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陷怼,转成嫌贰。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

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子瑜,卿但侧耳听之,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然后曹叡在黄初七年十月的时候,自己的亲生儿子,刚刚成为清河王的曹冏病逝了。

自己的儿子什么模样自己不知道么,平素里壮的和一个小牛犊子一样,最是虎头虎脑的让自己喜欢,可是子啊封了清河王之后,就死了。

这是在干什么,这是想干什么,他突然想到了几个人,自己的那几个兄弟。

死在了黄初四年的,赞哀王曹协,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还有那个差点就成为了曹魏皇帝的,死在了额黄初六年的东武阳怀王曹鉴。

这些,都是怎么死得,他曹叡比谁都清楚,或许在黄初四年的时候,自己也该死了,或许在黄初六年的时候,自己也该死了,是某个对不起自己母亲的女人,为了让她自己心安,为了让在父王觉得她是个什么好东西,才将自己保了下来。

终于在十二月曹叡大封群臣,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大人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这些人要么是支持自己的,要么是必须支持自己的,给了他们好处,顺带拉了一把曹真,也算是能够让他对这些人有了一个交代了。

曹叡本来是想要在自己更改了年号之后,正式册封他们这些的,但是看这个样子,他们似乎,不是很同意这种做法的。

但是哪怕是如此,他似乎还是得不到承认。

江东事情好不容易结束了,司马懿震慑住了江东,诸葛孔明正是在汉中屯驻兵马,这一下子让中原都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为了不再西边出现什么问题。

曹叡只能让曹真回到雍凉去解决凉州的问题,然后同时防范汉中的诸葛亮。

同时江东和汉中的事情,也算是让曹叡明白了一件事情,当初自己的父亲让这群大将常年领兵在外,并非是任用自家亲将,使用亲信之人,而是因为不得不如此。

此时他想要人尽其用,结果就让司马仲达开始了尾大不掉之势力,对于这件事情,曹叡说不后悔是假的,哪怕司马懿这厮在自己登上皇位的这件事情上,他是出力极大,曹叡仍然很后悔。

所以他在荆州再一次平定了之后,选择了将司马懿收回朝堂,虽然没有去掉他的兵权,但是他在筹谋,如何能够换掉荆州大都督。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似乎,蜀汉大军还没有从汉中动静儿,但是,孟达反了!

孟达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不是什么秘密了。

孟达原来就是刘璋的部将,因为自己的好友法正,所以投降了刘玄德,但是当法正死了之后,孟达选择了投降曹氏,这种事情并非不能够理解。

这就是单纯的靠山倒了而已,孟达也可以解释成,他不想送死!

而现在,他在曹氏的靠山也倒了!

孟达在曹氏之中,靠山有三个,恒阶,夏侯尚,曹丕,如今他们三个都不再了,占据正新城这么偌大的地方,孟达不想成为牺牲品,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只不过曹叡没有想到,这厮会是这么快。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所以在曹氏,他做的是相当的好。

(在这一点上门,作为为孟达说个委屈,他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反叛刘备,反叛曹氏,这个东西,他没有办法啊。

孟达和法正交厚,说白了就是孟达的靠山是法正,这一点没有人有意见吧。

但是法正是什么人?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握大权后,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甚至都有人实在是受不了了,向诸葛亮告发法孝直,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三国志》: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这种人得罪了多少人,可想而知,当法孝直死了之后,并不得刘玄德喜欢的孟达会是什么后果,这也不需要多说,所以孟达当时不投降反叛,那就是**裸的找死了。

然后再说他投降了曹丕,头像曹丕,这也没有办法。

《魏略》记载: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

逆与达书曰:“近日有命,未足达旨,何者?昔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乐毅感鸱夷以蝉蜕,王遵识逆顺以去就,皆审兴废之符效,知成败之必然,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闻卿姿度纯茂,器量优绝,当骋能明时,收名传记。今者翻然濯鳞清流,甚相嘉乐,虚心西望,依依若旧,下笔属辞,欢心从之。昔虞卿入赵,再见取相,陈平就汉,一觐参乘,孤今於卿,情过於往,故致所御马物以昭忠爱。”

文帝又曰:“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阔禁,与世无疑,保官空虚,初无质任。卿来相就,当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缤纷道路,以亲骇疏也。

若卿欲来相见,且当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后徐徐轻骑来东。”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

又王近出,乘小辇,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时众臣或以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闻之曰:“吾保其无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

第一为了拉拢孟达,整个西南之事,他全都交了出去,也就是说,孟达的上庸三郡直接合并成为了新城,而这新城都督,总管内外诸多大小事情的就是他孟达。

而且孟达也没有让曹丕失望,这七年的时间,孙刘双方就真的对这个家伙没有意见,只不过大家谁都打不进去罢了。

再说恒阶和夏侯尚,一个荆州牧,主掌荆州军事,说白了就就是孟达的盟友,和他孟达守望相助的存在。

第二个朋友,也就是靠山恒阶,曹丕的铁杆心腹,这自然不用多说,这么多年为了曹丕也算是出生入死的。

曹操没有确立世子的时候,他上书建议立曹丕为世子。他认为曹丕年长,品德优秀应该立为世子。

丁仪的父亲与曹操是挚友,他受到重用。曹操曾经想将女儿,许配给丁仪为妻。因为曹丕的反对而作罢,丁仪心生怨恨。他陷害支持曹丕的毛玠入狱,险些被杀。毛玠在他的帮助下,死里逃生。

当黄初初年的时候,曹魏正式代汉曹丕登基。曹丕升任他为尚书令,高乡亭侯。他成为总揽政令的最高官员,成为实际的丞相。

不过这个家伙命不好,第二年重病,然后不就就去世了。

而恒阶死去之后,孟达还有和他唇齿相依的夏侯尚,结果夏侯尚黄初七年也死了,孟达就只能依靠那位皇帝大人曹丕了,但是谁知道,曹丕在黄初七年五月也死了。

天地良心的,这个时候的荆州是归在了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手中,他孟达不反,等着司马懿将他收了么,还是指望曹叡和他一样?)

孟达在太和元年的十二月,终于造反了,而司马懿也得意了。

新城太守孟达叛乱,曹叡只能再次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出征荆州,讨伐孟达。

而此时的孟达,尚且不知道自己要面临着什么。

他只知道自己已经去信成都,请求归降,他会在这里等着他们的到来,他会在这里,带着新城,或者说带着上庸三郡,再次回到蜀汉的怀抱之中,而诸葛孔明,也答应了他!

但是这个时候,他发誓他绝对没有反叛,他也绝对没有任何的想要反叛的意思,因为蜀汉大军还没有来到,因为曹氏的大军就在不远处的荆州之处,汉中还没有动静儿,可是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此时魏兴郡的太守府,曾经上庸之地的豪杰之一,上庸第一家族申家的家主,魏兴太守申仪正在喝着香醇的美酒。

而他的面前,就是他这次想要款待的客人,也是给他带来这么一份儿惊喜的人,他的好朋友,蒯蒙!

“蒯蒙公子啊,没想到您还真是对他孟达念念不忘,这么多年了,某家要多谢您了,让某家除了孟达这祸患,当然,也恭喜蒯公子,能够报的这大仇。”

没错,申仪说的祸患就是孟达这厮,而孟达之所以现在什么都没有处理好,就被曹氏给发现了,就是因为魏兴太守申仪给他举报了,而魏兴太守之所以能够举报他,就是因为蒯蒙将孟达的所有事情都给他漏出来了。

孟达的投降书信,孟达的各种准备,等等等等。

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申仪在上庸本来就算是根深蒂固,好生算计之下,真让他找到了不少铁证,然后直接两封信帛,一封给了朝廷,一封给了司马仲达。

得到了曹叡的命令之后,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

不过孟达毕竟还是孟达,看到司马懿这个架势,他也知道,这不是来这里看他的,这就是来这里找事儿的。

不过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他并不算多么的紧张,反而是开始准备起来,同时不断的催促着汉中的诸葛孔明等人,让他们快点派来援兵!

不过孟达或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司马懿就这么在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新城,当司马懿的大军出现在孟达面前时,这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在孟达的拼死防守之下,司马懿率领大军包围上庸十六天,最后城中实在是有些坚持不住了,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魏略》:(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崩,时桓、尚皆卒,达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闻之,阴欲诱达,数书招之,达与相报答。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密表达与蜀潜通,帝未之信也。司马宣王遣参军梁几察之,又劝其入朝。达惊惧,遂反。

《晋书》: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

顺带说一句,徐晃是死在了太和元年,也就是孟达造反之前,和孟达屁关系都没有!)

司马懿不负众望,总共一个月的时间,新城之乱也就彻底的平定了下来,而在魏兴的蒯蒙看到这一幕之后,也是颇为紧张,他已经用最厉害的手段去猜测司马懿了,但是他还是觉得最终低估了他。

这种速度,比之当年的疾风将军夏侯妙才那也是不遑多让的。

而洛阳的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是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同时曹叡也开始了他继续的布局。

朝廷划出原属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新设上庸郡,锡县改设为锡郡。,然后各自分派郡守,同时司马懿也开始布局上庸之地了,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动静的蜀汉终于出现了。

出汗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等到赵云和邓芝终于将曹真等人给拖住的时候,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

这一战,直接打开了雍州的大门,而且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一反,便是他曹子丹想要回军,也回不来了,现在是曹子丹的大军被诸葛孔明和赵子龙给夹在了中间。

这一场大战震惊了中原,震惊了天下。

不过也吸引出来了另一位英雄人物,雏虎姜维,终于登场了。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同时他还喜好郑玄的经学。

或许是因为学识的问题,他出仕的时候,是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

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当初是真的不想要投降,甚至还一路追击而去,只可惜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

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说实话,同样也很怀疑这个家伙。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当时姜维当初的确是给诸葛亮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或者说,诸葛亮能够得到那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十分的容易,但是得到姜维的效忠还是真的分外困难的。

当初这位蜀汉的丞相大人,诸葛亮北伐中原,用诈城之计,攻夺陇右之地的天水郡,而在韩龙等人的配合之下,诈开城门并不算难,直接打开了陇右之地的大门。

天水郡守马遵看着来势汹汹的诸葛孔明,然后再看看已经中计被调走的曹子丹,最后看到了已经收拾好了行囊,二话不说就要逃跑的雍凉名将郭淮,他直接下定了决心,兄弟们,跑啊!

他之前已经派出很多人前去巡视四方了,结果去巡视的人就是第一批投降的人,这事儿上哪儿说理去。

(主记梁虔最后是蜀汉大长秋,他的兄弟功曹梁绪官至大鸿胪,主簿尹赏最后是执金吾,这话说的还真没毛病。)

马遵眼睁睁的看着蜀汉大军在那几个巡视之人的配合下,快速的准备了起来,毕竟当初驻防的是名将郭淮。

从建安二十年七月,郭淮便是作为夏侯渊的部署司马跟随征西将军夏侯渊驻防汉中,抵抗刘玄德。

三年之后,法孝直和黄汉升斩杀了夏侯妙才之后,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号令诸军:“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深为刘备所忌惮;如今军情紧迫,只有在张将军的指挥下,才能转危为安。”于是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诸将皆受张郃指挥,军心乃定。

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

最后还在曹丕的宴席上大肆的夸奖了一番,表现了一番,最后成为了现在的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后郭淮平定安定羌大帅辟蹄的反叛,威镇边疆。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因此被胡人称作神明。

这么一个名将都已经跑了,马遵觉得,自己就算是不跑,也不太对了。

不过在他马遵都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的时候,诸葛亮却是转道去打南安了,这一下子让马遵有些懵了。

就在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想的时候,一个不该出现的家伙出现了,那个和那些投降的家伙一起外出巡查的姜维居然回礼了,还告诉他诸葛亮的打算。

“攻打南安是诸葛亮用的计,蜀兵欲乘虚攻取天水,此时完全可以设下埋伏,等待诸葛亮大军以来,趁机将他们围住,那就可以了。”

马遵听了之后,十分的同意,然后将这件事交给了姜维,自己在城中等待消息,伺机出兵,帮助姜维打仗!

然后姜维才对了,诸葛亮的先锋大军的确是冲杀了过去,然后直接朝着天水郡城而去,但是半路就让姜维给围困了,先锋大将吴班,当初将江东大都督陆逊都给收拾了的将军,就这么差点折在姜维手里。

如果不是因为马遵在姜维之后就跑了,而姜维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的时候,吴班就真出事儿了。

本来可以大胜的姜维,最后因为没有后续的援兵,最后只能狼狈逃窜,甚至最后求生无门对他,能够选择的也就只有投降诸葛孔明了。

对于这个年轻人,诸葛孔明倒是真的十分喜欢,不过此时却不是和他说话的时候,诸葛孔明拿下了陇右之地三郡之后,就开始了对陇右之地的布置。

他趁着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才得到了这般好的局势,只要他能够将曹子丹坑死在这里,整个雍凉,他唾手可得!

不过现在洛阳已经知道了这里的事情,想要从洛阳出兵来到这里的话,其实并不算难,而他要做的就是挡住来犯之敌,给蜀汉大军这次机会。

同时赵云和邓芝等人在箕谷已经完全拖住了曹真,虽然局势不太好,但是曹子丹想要破敌,也需要不少的力气,诸葛亮选择了再次进兵,继续攻打下去。

这个时候,诸葛孔明的麾下明明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人,所有将校,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

但是最后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这一幕,却真的是让众人有些所料未及,不知道他诸葛亮这个时候是要干什么!

而此时的洛阳,也做出来了应对,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

(在这里说一句,并不是诸葛亮放马谡在街亭防守曹氏大军,所以让他压力过大,导致了失败,事实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是诸葛亮犯了糊涂是第一,张郃和马谡也不是说马谡防守,而是张郃防守!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这已经说明了,当初马谡干的那是先锋,不是驻防大将。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这里面也能够证明,马谡是先锋大将攻击,而张郃是防守的。

只不过马谡实在是没有经验,而张郃却也是一个虎将,直接将防守战,打成了进攻战!)

此时随诸葛亮征战南中的王平,正是马谡的前部,在碰到了曹魏大将张颌之后,也是知道了这是一场大战,所以他选择了谨慎!

但是王平谨慎,那是没有用处的,因为马谡选择了不谨慎!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不说,还相当于是自取灭亡!

王平看着南山上面的大营,只想骂娘!

王平知道这个先锋大将马谡并不喜欢自己这个没有文化的将领,让自己这个最新得了诸葛丞相喜欢的小将领去当他的前部,也是因为不想听自己絮絮叨叨的。

但是此时王平还是得上去一趟。

“末将王平见过将军!”

王平一见到主座上面的马谡就十分恭谨的行礼,表现的十分的恭敬,生怕这位将军对自己再生出什么不满来,进而让自己的劝谏变得没有了作用。

马谡看到了王平出现之后也是满脸的不屑,“你不在前部和敌军对峙,来此是为了何事!”

如同王平想的一样,马谡果然是要多不喜欢自己有多不喜欢自己,看着这张年轻之中还带着浓浓倨傲的脸面,王平是真的不想在这里受这份儿侮辱的。

但是此时.....

“将军,此时张郃大军已经来到,此处乃是街亭,并没有要害之地,四通八达之处,并不好防守,但是魏军势力颇大,若是在这里和他们直接正面交手,恐怕不利于我等!”

马谡突然大笑了起来,“你这厮倒是知道些事情,不过你都能够想到的东西,某家怎么可能想不到,看看现在这阵势,我等就是要等着他张郃前来攻打!”

王平看着这自信满满的马谡实在是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竟然这般的狂放,还一副要等他来攻打自己的模样。

当初斩杀了夏侯渊的法正都不敢轻视对面那个家伙,他毕竟是曹氏五大外将之中,硕果仅存的一个了。

“将军,您的想法没有问题,但是如今这阵势,却是不可啊!”王平只能将话语挑明了,“南山的确是十分的险峻,但是您这里并没有水源不说,后方补给也分外的困难。

一旦他张郃来这里,将南山团团围住,我等都是救援不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曹军势力庞大,兵马充足,一旦他们以势压人,某家的前部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威胁...”

“够了!”王平的话都没有说完,就被马谡给直接暴力打断了。

马谡看着一副焦急模样,只是冷冷的哼了一声,“你这是再说某家的调度有问题不成么?你这厮可是度过兵法么?你知不知道某家这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某家告诉你,某家这是要效仿当年翼侯的旧事,想来你也是不懂的!”

说完之后,便不再搭理王平了,而王平此时,也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说什么。

翼侯旧事就是当初的法正和黄忠两位在定军山斩杀夏侯妙才的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先帝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

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张郃驻守东线据点广石。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随后先帝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

此时,法正看准时机,见夏侯渊正处于劣势,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夏侯渊猝不及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

夏侯渊之死就是汉中大战,刘玄德大胜的契机。

而马谡刚刚的意思就是要相仿当初的法正直接由上而下,突袭夏侯妙才一样,由上而下的斩杀了张郃。

这...这他娘的不是做梦呢吗!

当初法孝直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夏侯渊自大之外,声东击西,大军在外,实力充足都是原因,当初的夏侯渊别无选择,只能攻打下去。

但是现在呢,他娘的这是一回事么?

王平的确是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却是打了不知道多少场大战了,他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现在是张郃在围困他们,张郃现在之所以还和他们在这里折腾是因为马谡手中的大军不少,身后还有诸葛孔明,若是不管不顾的冲向诸葛孔明的话,那就出事儿了。

所以才要先解决了他们,可是谁告诉马谡,他张郃就要攻打南山的,他只需要断了南山的水源,那不就行了?

诸葛亮还在后面和三郡的百姓商量着怎么安顿他们呢,也根本就顾不过来,这个时候,张郃只要一围困他们,他们就真的只剩下等死了。

王平还想要再劝说,但是被马谡直接请了出去,之后王平也是不断的劝谏,大吼等等等等。

但是换来的,不过就是耻笑罢了。

马谡此时才是真的志得意满了,之前他被南中的那些蛮夷弄得十分不舒服,然后还被自家的先帝给说成志大才疏。

好不容易在南中之战的时候,给丞相大人说了攻心之策,这才一下子扭转了过来。

此时他已经再次得到了机会,他怎么可以让一个连字都不认得几个的莽夫,对自己指手画脚,他可是荆州才俊,他可是实打实的一个荆州的才子啊,他是能够在未来接替诸葛丞相的人。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王平,就是聒噪!

“王平将军,马谡将军有令,让你回去!”一名传令的士卒找到了还想要冲进去和马谡说话的王平,直接告诉他,马谡不想见他,让他赶紧的滚蛋。

王平看着这个马谡的亲兵,还有那脸上的和马谡如出一辙的冷笑,王平就知道,这一只大军,没救了。

王平离开了,他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安营扎寨,他知道一旦马谡战败了之后,那么自己的这些士卒,不过就是杯水车薪,毫无作用。

看着麾下这些越发让自己得心应手的士卒,这些就是诸葛亮给他的的无当飞军,他们还不知道下面将要发生什么,此时还是一个个无忧无虑的家伙,似乎还在等着打仗。

“你,速速去将这里的事情禀报给诸葛丞相!”王平将自己的亲兵之中找了一个机灵的人,让他将这里所有的事情都告诉诸葛孔明,王平第一次痛恨自己为何不会写字。

他只希望诸葛亮能够猜得出来,这样,才有机会继续下去!

就算赢不了,也不能失败的太过于严重了。

而王平在这里努力的挽救之时,马谡还在张休、李盛等将领的簇拥下,继续安营扎寨,继续在南山上面接受着这群人的奉承。

当诸葛亮见到王平派来的士卒之后,他只剩下震惊和怒火了,那个士卒说的乱七八糟,但是诸葛亮还是听懂了。

“你是说马谡那厮在南山上面安营扎寨了?”诸葛亮问出这句话之后,他麾下众多将校都蒙了,然后看着那士卒居然还点头了,众多将校直接就开始骂娘了。

“混账!”魏延的脾气最是暴躁,此时他已经受不了了,直接就骂了起来。

不过骂过之后,看着满脸阴沉的诸葛孔明,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适合抱怨什么,只能选择暂时闭嘴。

诸葛亮问道,“你出来几天了?”

“四...五天!”那士卒掰着手指头算计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一下子,众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他们这里面没有一个不是老将,很多人都是见过汉中大战的,张郃的本事,他们也都是知道的,五天的时间,就算是现在他们冲过去,恐怕张郃也已经打完了。

诸葛亮也知道张郃的本事,他张了张嘴,看着不远处的地图,最后只说了一句话。

“迁徙百姓!”

诸葛亮没有给自己任何的侥幸,直接选择而了最坏的打算,而此时,也没有任何的将领觉得,这件事情是错的,而且他们现在更加尴尬的是,为了给马谡提供支持,他们已经冲了出来,此时他们距离三郡也有了不少的距离。

不过诸葛亮的反应快,但是他的速度还是慢了,或者说,张郃的速度,更加的快了。

诸葛亮此时都没有来得及回到三郡之中,也没有来得及去街亭支援马谡,就听到了马谡被打败了的消息。

街亭的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王平最后只用了自己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

于是王平将诸营军士统一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归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前军的损失,还不算特别的严重。

不过诸葛亮却是尴尬了,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而且此时,远在箕谷的赵云也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不知道曹子丹是不是因为自己最近这段时间过得实在是不怎么样,所以他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不管自己是不是中计了,就是对着赵云他们一顿猛攻。

邓芝上来就被他打穿了,最后还是赵云在箕谷立下了脚,这才将曹子丹挡住了,但是此时赵云也只能苦苦支撑,同时告诉诸葛亮,自己能够坚持的时间恐怕不会太长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也告诉理他,让他准备撤军吧,三线全部溃败,这一次的出兵,实在是有些丢人了,可惜了前期这么多的准备,白瞎了孟达的送死。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

回到了汉中的诸葛亮,第一时间就是收拢各个将军麾下的大军,第一件事将黄袭的兵权拿走,他是马谡街亭兵败时候的副将,也是吹捧马谡中的一个主力。

将军张休、李盛等人,直接就被诸葛亮给斩了,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因为兵败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一次战败,机会所有人的脸面都丢尽了。

而罪魁祸首马谡,却是看着事情不对,早一步逃跑了,此时诸葛亮已经下令去追捕了。

至于打通了赵云防线的曹子丹也终于有机会重新的整饬防线,他这次也算是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诸葛亮是真的要打雍凉之地,同时他也是真的够狠的。

孟达那里哪是他申家传讯,那绝对是蜀汉故意透露的,就是让曹氏将眼睛放到南方,然后他们直接再用计策,突入斜谷道出兵,而且还是将赵云这尊蜀汉唯一的老将做诱饵。

一次攻克三郡,这不是开玩笑的。

曹子丹也是老将了,甚至被称之为曹丕时代第一名将, 他也不敢说自己能够做到这么狠,赵云那可是蜀汉时期的最后一个老将了。

妖魔尽出的那个时代,现在剩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了,他们还剩下一个张郃,蜀汉还剩下一个赵云,江东也就剩下点快走不动的文臣了,全天下才这么三四个。

他诸葛亮竟然用作诱饵,他是疯了么。

若非是最后他诸葛孔明犯了糊涂,马谡又是个废物,这次他是真的完蛋了,雍凉之地不保不说,若是真让他攻克了长安,那这天下大势也就算是翻盘了。

吓出了一身冷汗的曹子丹知道诸葛亮停在了汉中之后,第一句话就是。

“将郝昭给我找回来,让他现在去陈仓,告诉他,他死了,陈仓也不能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