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独行 > 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

汉末独行 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

作者:王家小郎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3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山贼这种东西,其实在益州西川之地算不得什么小东西,甚至还可以说,这种东西挺多的。

西川山川众多,益州自从元封五年被设立刺史部之后,一共有着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等郡治,其中包括汉中在内一共一百四十六县。

除了成都周边的广袤平原之外,绝大多数地势都是山川为主!

这无数的大山在益州郡如同星罗棋布一般,除了让益州郡各种蛮夷羌氐越发的变多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山贼,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先帝刘玄德执政之后。

高祖曾经在攻陷了大秦的咸阳之后,废除了各种严苛的律法,只是和百姓们约法三章。

这也给大汉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不以严苛律法来制定国策。

《汉律》有九篇,其中先秦时期的李悝所著的《盗》、《贼》、《囚》、《捕》、《杂》、《具》一共六篇, 萧何 定律,益事律《擅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

这一共九篇就是《汉律》的先行者!

之后经过了数代人的完善,一共加上了叔孙通 《傍章》十八篇及 张汤 《越宫律》二十七篇, 赵禹 《朝律》六篇,合六十篇,这就组成了完完整整的《汉律》。

虽然《汉律》一共六十篇,但是大汉的法律仍然不算是严苛,甚至各种赎买,情谊,都是能够法外开恩的,包括悔过以及功劳等等,也可以抵消他的罪状。

而大汉同样是光明正大的崇敬着“孝”来治理国家,为了证明这一点。

除了进入仕途要举孝廉之外,便是大汉的皇帝们,除了高祖皇帝刘邦和光祖皇帝刘秀之外,所有的皇帝都是用“孝”来定谥号的。

包括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无一不表明了对“孝”之一字的尊崇,同样也表明了大汉以仁义和人意治国的理念。

据《汉书》与《后汉书》帝王纪中记载,自西汉惠帝至东汉顺帝,朝廷对孝悌褒奖、赐爵达32次,朝廷以下地方的褒奖则更多。

皇帝幸巡各地,常有褒奖孝悌的事,有时一地出现祥瑞,则认为是弘扬孝道所致,也要褒奖孝悌。对于著名的孝子,皇帝更加重视,把其作为弘扬孝道的榜样,精心扶植。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就让大汉形成了一种状态,道德在法律之上,一个人违反了律法,尚且还有一条活路,可若是他德行有亏,那基本就是九死一生!

那唯一的一线生机,要么你有献候陈平的才华,要么你有文能安邦定国,武能战无不胜的兵家巨子吴起的本事,否则这一线生机,不属于你。

但是这中情况在两个人出现之后,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就是曹孟德,他是第一个敢在这种情况下,拼死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提出来了,“只问才能,不问贤德”的求贤令!

那是建安十五年,曹操一言出,天下惊。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他一句话打破了德重于才的条件,同时也开启了这个时代。

而第二个人就是西川的诸葛孔明!

在建安十九年,刘玄德彻底的占领了西川之后,他便命法正与军师将军诸葛亮、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兴业将军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但是当初的益州是刘焉刘璋父子经营多年,他们是标准的汉家皇室子弟,对于下属,他们的待遇极好,也是非常的恩宠,所以刘玄德这般做的确是有些严苛了。

而刘玄德的严苛,到了诸葛孔明这里,那就是一个更字。

作为这件事的第一负责人法孝直,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政治谋略上稍差,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

所以他将所有的权利下放给了在这方面更加精通的诸葛孔明,而《蜀科》也应运而生!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豪强十分不满,以消极态度抵触刚刚成立不久的刘玄德的小朝堂,这一度让西川变得风雨飘摇了起来。

便是后期的汉中大战,都因为这件事收到了不小的波及,所以无奈之下,法孝直只能去求见刘玄德和诸葛孔明。

法正提出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而这个时候,在刘玄德都已经出现了动摇的时候,诸葛孔明的《答法正书》应运而生!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其大概意思就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不同意。

秦王朝昏庸无道,刑罚苛严,导致百姓怨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的的教训,采取了宽大的措施,取得了成功。

你法孝直因此认为益州今日当缓刑弛禁,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今益州已历刘焉、刘璋两朝统治,他们只靠一些表面的文书、法令来维持天下,养成了相互吹捧的恶习,导致德政不施,威严不肃。

因此益州豪强胡作非为,君臣之道日渐废替。这样,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结果是: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

如今,我等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

这话说的,的确是没毛病,但是这话却是给《蜀科》定下了一个和大汉四百年完全不同的路子。

那就是几乎恢复了先秦时期的律法严苛!

所以,一直舒舒服服享受的众多益州的诸多豪族和世家,在打不过也斗不过刘玄德的情况下,选择了遁入山中,反正他们有钱有粮,还有这不少的私兵部曲。

大山之中的各种賨人和羌氐都已经跑了,他们这么多年打下来的基础,正好便宜了这群人。

这种事情,一直到刘玄德死去,才有所改变。

但是这个改变既不是诸葛孔明选择了对他们妥协,也不是他们受不了山中的日子,而回归正常,而是说,他们从躲在山中,变成了下山劫掠。

而且劫掠的,还是蜀汉成都的朝廷,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符合自己的身份。

这群人有威望,有能力,有兵马,还十分的厉害,对益州也是分外的熟悉,所以他们一旦选择下山,这对于整个益州都是一个大麻烦,各个郡县之中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些不好解决。

先不说他们之间本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这群人也真的不是那些各郡县的太守县令能够应付的。

而现在正在劫掠军粮之人,就是这么一群人之中的一个,张字大旗之下,站着一个满脸桀骜,却是一丁点都不像是一个山贼。

山贼是什么模样,一般一提起山贼,心狠手辣,面目凶狠,便是笑上一笑那都是满脸的狰狞,就算是极个别的家伙,那算得上是悍勇凶猛之人了。

可是这个家伙完全不同,虽然也是一副山贼的身份,但是青衫皂袍不说,脸上虽然倨傲,但是同样十分的儒雅,没错,就是儒雅。

一个山贼的身上,一个正在抢掠朝廷军粮的山贼的身上,他们竟然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儒雅这种东西,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般。

而现在这个笑话,不单单在这里出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

而现在这个张字大旗的下面,也就是这个一身儒雅之气的家伙,就是这一伙山贼的头领,张慕!

同样,张慕也曾经是一个很是厉害的豪门,不过现在,他毕竟只是一个山贼罢了,但是他的这个山贼已经劫掠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成功,每一次都让人无可奈何。

直到出现了这么一个人。

郡都尉算得上是一郡之中颇为厉害的人物了,而此时在蜀郡之中的一个郡都尉,有这么一个家伙,名叫张嶷!

此时的张慕正在带着自己的麾下朝着这里赶过去,他自从知道了这件事,知道了张慕正在劫掠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冲锋了,但是他已经这般的努力了,他仍然还是失败了。

张嶷的到来在他还没有感到的时候,山贼首领张慕就已经知道了,所以张慕在这里也可以算的上是故意等待了,等待着张嶷这个家伙的出现,然后就在他的眼前,逃走!

这种戏耍一样的行为,还真就在这个张嶷出现的时候开始了,无比的嘲讽。

张嶷冲杀到张慕的面前,刚刚发起冲锋,然后就看到张慕对着他露出了一个十分嘲讽的笑容,紧接着,一声冷笑,张慕反身就走。

而张慕麾下的那些山贼,也是毫不犹豫的就是一顿跑,直接是有多远,他们就想要跑多远的模样。

这一幕,的确是让张嶷有些措手不及,同时也算是明白了一件事,他的行踪让人给毫不犹豫的卖了。

张嶷没有说什么,看着已经逃走的张慕等人,他只是冷冷的一笑,然后就此回军,对此,他不想多说什么了。

张嶷没有得到胜利,但是他不代表就此放弃了,蜀郡之中有一个很好的情况,那就是蜀郡之中的美女极多。

而现在张嶷就是在这蜀郡之中直接将最美丽的那个女子抢了回去。

郡都尉张嶷当街强抢民女,这件事顿时闹得沸沸扬扬了起来,然后蜀郡郡守都为这件事出面了。

不过他看到张嶷之后,张嶷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某家这是为了和张慕首领联姻,难不成我等就这么运一趟粮草,被他们劫持一趟不成么?骂名某家要了,剩下的事情,便是尔等的了!”

张嶷知道,自己上一次被人出卖行踪,定然逃不出这些人,他们的确是不想背叛蜀汉,但是他们恐怕也是不想得罪张慕。

既然他们能够那般轻松的出卖自己的行踪,那么张嶷觉得,自己想要和他联姻示好的消息让张慕知道,想来也是极为简单的。

而果然不出张嶷所料,张嶷在这里想要示好的意思,很快就让张慕这个老贼知道了,并且还大肆的嘲讽了这个家伙一顿。

“某家就说,一个郡都尉,不是那么没有脑子的家伙!”

张慕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不在乎一个女子,再漂亮哪又如何,他想要,有的是办法,但是他却是在乎张嶷的态度!

张嶷这个家伙乃是一个新来的家伙,若是他一直给自己找麻烦,那也是一个麻烦,所以他现在想要这般做,他想要向自己示好,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张嶷会不会有陷阱,张慕麾下的心腹也劝谏了他,但是他并不担心。

“若是他张嶷敢对某家不利,尔等立刻就将所有道路封死,他这是犯了机会,这大山之中有多少当家的存在,这些人在哪里,总共才有几个人之大的,若是某家死了,这益州,一袋粮食也别想运到汉中去,他张嶷担不起这个责任!”

张慕说的是实话,他是一个聪明人,他虽然胆子很大,明知道张嶷已经前来攻打他,仍然敢出面嘲讽,这就是他的胆大包天之处。

但是他同样很清楚他的本事,什么叫做本事,那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敢动他,为什么蜀军的郡守对于他都是这般的客气!

那就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集体,他们是一个联盟,他的背后还有很多人,他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整个益州都乱起来,各个要道都会出现山贼,汉中的军粮,就此报废。

诸葛亮想要在汉中备战,然后趁着曹叡登基,立足不稳的时候出兵中原,他想都不要想,所以张慕这次什么都不害怕。

非但如此,他还在约定的时间之中,只带着五十名心腹就直接出现在了蜀郡的郡城之中,然后和张嶷这厮开始了联姻。

在他的印象里,他应该是那种一进入郡城,就要有各路郡守,将军开始对他不停的奉承,百姓对他又惧又怕等等的,就和之前一样。

不过他进入了郡城之后,他只看到了郡守还有很多将军和官吏,却是没有见到最重要的那个人,那个将他请来的张嶷,郡都尉张嶷。

“难不成张嶷都尉是看不起某家么?”张慕并没有装作没有看见这件事,而是直接冷笑了一声,“若是他这般的看不起某家,某家离开这里就是了,何必如此呢!”

看着满脸嘲讽的张慕,蜀郡太守也是心底暗暗骂了张嶷一句不懂人事。

“张慕首领这是哪里话,您难不成忘了么,您今日可是来这里办大喜之事的,他这个媒人哪里能够现在出来呢,这不是布置地方,安顿新娘子呢么!”

听到这句话,张慕的脸色也算是好了一点,他当然不相信这句话是真的,但是有这么一个理由,他也不好说不给这位郡守面子的。

来到了张灯结彩的张嶷府邸,张慕变得满脸都是笑容了,他身后的亲信们也是笑容不断,早就听说这蜀郡多美女,这要娶得还是蜀郡第一美女,想来定然是貌美如花之人了。

想到这里,众人的笑容就更加的猥琐了起来。

而张慕也是哈哈大笑着走了进去,直接就走进了府邸之中,然后在众人的指引之下,来到了内堂之中,在这里,他将将女子迎娶回山寨。

但是.....

“这....看着不像是迎娶啊!”张慕看着内室的布置,怎么看都看不出半点的喜庆来不说,最重要的是,他这里还没有任何的新娘子的身影。

而蜀郡的郡守此时也是脸色一变,这下子连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了。

“张嶷,你这厮又要干什么!”郡守只能将张嶷喊出来,让他来解释,但是张嶷没有来,最先到来的反倒是一只弩箭。

小巧的弩箭,直接射入了张慕身边护卫的心口,将他一击毙命。

与此同时,身披盔甲,头戴铁盔,手持利刃的张嶷也从外面走了进来,看着里面的这几个人露出了冷笑。

在张嶷身后的,则是一群连蜀郡郡守都没有见过的士卒。

前排手持战刀盾牌,后面高举弓弩,一副随时都要射击得模样!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被张嶷这副模样吓得有些发呆了起来,其中蜀郡郡守看着这一行人,眼睛已经眯了起来,然后寒声说道,“张嶷将军,你这是要做什么!”

能够看得出来,这位郡守大人是真的很着急,“莫要将大好的形势,给弄得一团糟!”

和满心焦急,苦苦劝导的郡守不同的是,一旁的张慕甚至还无聊的打了一个哈欠,他对此仍然是不害怕,心中还在算计,一会儿自己需要拿走什么东西,然后为自己的这个护卫偿命。

就在张慕打算直接看戏的时候,门外再次进来几个人,其中之一就是一个独臂坡脚府家伙,脸上也有着纵横交错的几道伤疤,身上的气势,虽然他满脸都是笑容,不过仍然让人感觉浑身一哆嗦。

“阁下...”此时便是郡守,都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儿了。

他是蜀郡的郡守,暂且不说能力如何,这眼光可不会错的,若是他蜀郡之中有这么一号人物,他不管是隐士高人还是世家子弟,哪怕是寒门之中的学子,他都一定见过。

可是现在他保证自己是第一次见到他,那么这个家伙的身份就有意思了。

他是外来之人!

那独臂坡脚之人乃是刚刚赶过来的韩龙,本来这次汉中之行,他们是负责前哨打探的,但是现在出兵并非是一个太好的时机,所以他只能够暂时在成都修养,等到真正的时机成熟了,他在行事,也防止他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他的修养被张嶷这个家伙打断了,张嶷不认识韩龙,但是郡都尉却是有着上奏之权,所以他直接上奏了。

张嶷的奏折进入了朝堂之中,却是没有掀起多少风浪,因为现在朝堂之中有着很多的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将军向宠这四个人算得上是诸葛孔明留给刘禅,让他用来处理政事的,也是代替自己的人。

这里面,郭攸之的性格最是为何,虽然也是诸葛亮亲封的辅政大臣之一,但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没有这个话语权,最多就是应和罢了。

剩下的将军向宠只做防护,不管朝廷诸多大小事情,让人不由的将他忽视。

所以真正主事的就是两个人,费祎、董允!

费祎、董允两个都是荆州人,费祎是江夏人,董允是南郡人,不过他还是已故的中郎将董和的儿子,算得上是半个益州人。

而费祎和他也算是一样的,。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曾经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车乘也很华丽,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章武元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

建兴元年,刘禅继位后,再次以费祎为皇宫侍从,引为近臣!

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

诸葛亮以刚从南归之由,命费祎为昭信校尉一职,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而诸葛恪、羊茞等吴臣以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而费祎以顺畅的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理以作答辩,终不为所屈。

孙权曾大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

你们这样胡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费祎愕然不能即答。

最后还是襄阳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于是看着费祎说:“可速指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

靠着这个,这件事情才说通过去!

孙权曾设宴招待蜀使费祎,先逆令群臣:“蜀使来时,伏食勿起。”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却自不起。费祎嘲之道:“有凤凰飞来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诸葛恪便答:“我们种植梧桐,本欲等待凤凰,现下一些甚么燕雀,竟也自称来翔?我们何不弹而射之,让它返回故乡!”费祎停食饼,索笔而作一篇麦赋,诸葛恪亦请笔作磨赋,互相称善。

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甚至向费祎说过:“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

(《费祎别传》载道:孙权与众吴臣别酌好酒以灌费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及当世之务,辞锋问难累重而至。费祎便辞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问之事,然后事事条答,最终并无所失误。

《三国志》: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寮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吴书》亦有相关记载:费祎使吴,于廷上受接见,东吴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时,费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

费祎问道:“蜀字云何?”诸葛恪便道:“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费祎复问:“吴字云何?”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祎别传》: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费祎别传》载:孙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

这次事情之后,费祎才成为的侍中一职!)

所以说,这两个家伙都是十分有才华之人,但是费祎看似柔和,实则倨傲。

而董允确是恰恰相反,他和费祎的经历也是完全不同的!

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

此后,刘备夺得益州,拖了二五仔李恢的福气,也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直到许靖丧子之后才出现了差距。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在之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

直到建兴元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在这之后,费祎看似平静无波澜,但是却得到了一切,名声大噪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而在这个时候,董允变得越发沉默了起来。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诸葛孔明和刘禅让他做什么那就做什么,老老实实,绝不出彩!

但是这种情况的董允,却是让他们感觉到无比的安心!

所以,在诸葛孔明等人看来,董允这人就是一个和费祎恰恰相反的存在!

看似有些倨傲的董允,其实他的能力是极好的不说,在心里也是十分谦逊的。

董允只是好面子仅此而已,但是董允能够分的清什么时候才能好面子!

这一点,他和费祎恰恰相反!

这两个人处理朝政也就代表了权利不会过于偏移,同样有着郭攸之这个搅屎棍子的存在,还有将军向宠做防护,也算是能够看得出来诸葛孔明的用心良苦了。

当张嶷的求援书信到来的时候,正好是双方交锋的关键时刻!

这种交锋当然不是说,费祎和董允争权夺利这种事情。

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

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这几个人的意见。

其中蒋琬被他留在了丞相府帮助他继续主管大事,而费祎则是被他留在了朝堂,希望他能够执掌朝堂,也能够稳定和江东的关系!

但是汉中备战越发的艰难,所以诸葛亮便想着让费祎和董允的权利合并!

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这一次,董允基本上算得上是真正的执掌大权了已经。

毕竟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

所以这种情况下,董允收到了张嶷的求援书信的时候,他还真是有些顾不上!

不单单是要和费祎做权利交割,还要劝谏刚刚成人的刘禅!

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刘禅现在很迷茫,因为他的身边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张家妹妹!

但是,有时候他也需要一些事情的,可是张家妹妹却是不能如此做。

刘禅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虽然不想做昏君,但是他个人觉得自己身边有个三五个女人,似乎…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要从民间或者世家之中抽调一些女子进入宫中,充实一下他的后宫…

然后这件事捅了马蜂窝…

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

毕竟刘禅也不能说,我这十二个里面十一个是歪瓜裂枣的宫女,那就真的过分了!

数次暗示,最后被董允安排的明明白白了之后,他就开始变得更加畏惧他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而关于求援,真的顾不上!

没有办法得不到女人的刘禅只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气,直接发泄到了那群捣乱的山贼身上!

“韩先生带人去一趟吧,将他们弄死!”对于韩龙等人的能力,南中一战之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

所以对于让他出手,只要他没有意见,朝臣和刘禅都没有问题!

“走一趟!”韩龙正好觉得成都太过于憋闷,所以直接拍了桌子,朝着那求援之地而去!

而现在韩龙等人就这么出现在了蜀军郡城,然后看着里面一个个叫嚣的官吏,还有冷笑不语,一副无所畏惧的张慕,韩龙就知道张嶷的求援书信之中说的不假。

这益州还真是够乱的。

“张嶷将军,该如何做,便是你的事情了!”韩龙没有理会那叫嚣的郡守,也没有看那些怒斥的官吏,而是直接朝着张嶷说道,同时冷声对着那些怒意满满的家伙说了一句,“若是谁敢反抗,杀了便是,陛下那里,我去分说!”

“你...”蜀郡郡守也并非是一个无能之辈,他也知道张慕等人的祸害,但是现在,让他们这般欺凌,但是他们努力一下,让百姓们再苦一苦,等到了后面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

汉中哪里的事情最重要,只要将汉中安抚好了,剩下的事情,等着大战结束,不论是胜了还是败了,这事情都好解决了。

最怕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年纪轻轻不知道轻重,上来就是横冲猛打的,这下可好,将对方杀了他是痛快了,可是后面呢,益州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险要之地。

难不成他还想着让诸葛丞相在攻打中原之前,先回来平叛么?

“你是何人?你知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郡守怒喝一声,但是他刚刚要有所其他的动作,就看到了一直箭矢朝着他射了过来,然后直接射中了他的发冠,一下子这个太守就办成了披头散发,毫无仪态之人。

而他的怒吼也给就此打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两支弓弩已经对准了自己,仿佛是告诉自己,他只要再敢多说一句废话,他们就直接杀人。

张嶷也抓紧了机会,不再多说什么废话,二话不说就带着他的心腹手下,以及韩龙给他的麾下,朝着张慕等人就冲杀了过去。

张慕的心腹护卫也算是悍勇,但是在张嶷的面前,却是显得颇为不堪一击,便是张慕,也是在一声声的怒吼之中,被张嶷一把擒住。

看着已经被生擒的张慕,众人心里也是在不断的沉下去,他们觉得,本来百姓们受苦就能够解决的事情,现在可能他们死了也解决不了了。

“你们...惹祸了!”蜀军的郡守最后只是怒斥了这么一句,然后便不再多说了。

不过这不要紧,韩龙看也不看他一眼,直接扭过头朝着外面喊了一句,“阿英,交给你了!”

随着这一声大吼,再次走进来一个人,一个脸色更加的狰狞恐怖的家伙就这么走了进来,这血腥的环境之下,孙英的面目,就更加的像是妖魔鬼怪了。

而此时,这个妖魔鬼怪一般的家伙就这么脸色平静的走到了被生擒活捉的张慕面前,然后在他怒喝之中,朝着他的下巴狠狠的一拳过去,张慕闭嘴了,顺带也算是晕过去了。

而此时,孙英则是先正了正自己的衣冠,然后招呼过来两个士卒,抬着这个昏迷过去的家伙,就这么离开了这个房间,不知道去了哪里。

直到现在,众人才有些反应过来,不过郡守已经是不想再说什么了,他已经看出来了,张慕等人自己惹不起,而这群人,自己似乎也惹不起。

自己好歹也是一个两千石的官员,自己曾经也是青年才俊,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声名赫赫之辈,只不过现在,自己的确是,胆子小了。

可是,这是稳妥,年轻人最不喜欢的稳妥。

“岑将军!”蜀郡郡守直接将蜀军的另外一名郡都尉给点了出来,“将你麾下的兵权,即日起,全都交给张嶷将军!”

蜀郡太守的这些话让这位岑将军微微一愣,不过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直接应诺,然后走到一边,等着自家太守吩咐好了之后,便领着张嶷前去交割兵权。

“你且记住,现在蜀郡大权在你手中,你若是胜了,功劳都是你的, 若是你败了,你不能活着,蜀郡百姓也会为了你而损失惨重,你且知道这件事情,就好了!”

太守说完这句话之后,直接带着麾下的各个属官,就这么离开了。

韩龙等人也没有拦着他们,他们并没有过错,或许他们讨好张慕等人让人所不耻,但是换句话说,他们的确是在保境安民,也能够说是顾全大局的,至于草菅人命,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

张嶷去接收蜀军的兵权,等到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孙英已经从某个房间之中出来了。

当他再次出来的时候,他的受伤还拿着一张布帛,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很多东西。

“这蜀军附近所有的山贼老巢,都在这上面,若是有一个是假的,你且让人告诉我,我让他明白些许人世间的真理!”

孙英将布帛给了韩龙,然后就径直的去那“新房”之中,呼呼大睡了起来。

反正里面也没有新娘子,所以他还真挺随意的。

至于韩龙等人却是不能休息了,张嶷拿到这封信帛的时候,就已经是惊为天人了,而后面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惊讶不已。

进山之后,他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高高大大的身影,比自己高出两个头的鄂焕,就这么随意的席地而坐,而他的周边则是一地的尸体。

“那张慕也是个贪生怕死的,竟然找这般多的人暗中护送,不过一个能打的也没有!”鄂焕大大咧咧的说完之后,还哈哈大笑了一阵。

不过张嶷却是感觉到了十分的震惊,他也算是军中老人了,这些家伙的确是一看就是一人所杀,毫无疑问,这数十人就是这个正在狂放大笑的家伙杀得,杀完之后,竟然这般的轻松。

有了鄂焕的帮助,还有孙英给他的消息,张嶷这一场大功若是再跑了,他就可以直接去找陛下刘禅谢罪了。

这种家伙也实在是没有资格还活在蜀汉的朝廷之中。

建兴五年,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预备北伐事宜,山贼张慕在广汉、绵竹一带兴风作浪,劫掠军资。

张嶷率军讨伐。山贼张慕得知张嶷前来,便立刻四散山林,让他无功而返,最后张嶷骗他和亲。张嶷置办酒席,邀张慕来赴宴,席间将他一刀斩杀,并且得到其他山贼藏匿之所,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保证了这条通往汉中的运粮之路,通畅无阻。

而诸葛孔明再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是十分的开心,同时任命他为牙门将,归属牂牁太守马忠麾下,为南中驻扎牂牁的马忠,开始填充起来了实力。

同时某位大人,改出任广汉太守。

而张嶷在行动之前,却是不醒直接染上了大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杀伐太重,竟然一病不起,差点就撒手人寰了,而此时韩龙等人已经朝着汉中进发了,对此,并不知情。

再说中原之事,此时的中原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时代,曹叡的时代!

黄初七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笃,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黄初七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当然,这是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

曹叡即位后,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追谥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封其弟曹蕤为阳平王,同时也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

其目的主要是巡视荆州,更多的是因为曹仁和夏侯尚两人先后阵亡,司马懿此时在朝中辅政,荆州有些群龙无首,信任荆州守将,镇南将军夏侯儒还未曾赴任。

在此其间,让治书侍御史荀禹前去看看江东的动静,省的他刚刚上位,就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作为荀彧的子侄,颍川荀家的子弟,治书侍御史荀禹在能力上,那也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也是曹叡身边的亲信,他自己,的亲信!

说起曹叡,其实这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曹叡的出生一直是个秘密,便是宫廷记都没有记载,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

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所以他的祖父曹操对此十分惊异而倍加喜爱,常令他伴随左右。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操曾经评价道:“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曹叡好学多识,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不过这让他的父亲就更加的为难了,因为他的这几个条件....都不像曹丕。

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这些特点可以说像他的母亲甄宓,也可以说像袁家二公子袁熙,还能说像他的叔叔曹植曹子建,就是不想他爹曹子桓。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封魏王,同年东征孙权,曹叡及妹妹东乡公主离开母亲甄氏,与祖母卞夫人,父亲曹丕一起随征江东。

这可以说是曹叡第一次进入军旅之中,然后....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延康元年,曹操病逝,其父曹丕继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岁的曹叡被封为武德侯,同时专门下了一道政令。

《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曹丕亲自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叡的师傅,教授他经学,以此明志。

可见当时曹丕对他的恩宠之重,十分厉害。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最后就毁在他亲娘手中了。

黄初二年,曹叡被封为齐公,但是同年八月,曹叡生母和曹植的事情或者说绯闻,终于传遍了整个天下,然后一时间,曹丕暴怒。

其母甄氏因为怨言而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曹叡因为母亲获罪,废为平原侯。

后经过皇后郭皇后的力保,直接拼了自己的性命,郭女王将曹叡护在了自己的身边,然后保了他的前途,同时在黄初三年的时候,虽然没有了太子的说法,但是却成为了平原王,终于不至于在落于人下了。

由于生母被赐死的缘故,曹叡受罚被废为平原侯。刚开始,其父魏文帝认为曹叡先前既有不满,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

这期间曹叡府中来往的家臣官吏,师长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励矫正。处理事务小心谨慎,避免遭到责罚。

曹叡在东宫时,与重臣卫臻私交甚好,经常一起讨论朝事和书籍, 曹丕也曾旁敲侧击地询问卫臻关于曹叡的情况,卫瑧只是称赞他明理而有德行,闭口不言其他。

再加上郭女王对他的力保,并且将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这才让曹丕恢复了他的王位,让曹丕正式放过他。

黄初三年三月,曹叡又很快被立为平原王,后来曹丕下诏正式将其过继给郭皇后为子,进一步确定了他嫡长子的地位。

然而曹叡因其母被赐死而非善终,内心愤愤不平,之后经历了黄初三年的朝廷大变故,见到了曹氏和他父亲曹丕的狠辣,他后来才开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宫中定省问安,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对曹叡慈爱有加。

曹丕为曹叡诏令郑称为师,平原王府中还配置高堂隆为平原王傅,毌丘俭 ,何曾,吉茂等一干人等为文学属官。

这些有很多是曹丕给他的,更多的是曹叡的养母,郭女王为他物色的,为了曹叡,郭女王也算是操碎了他的心。

黄初四年,曹丕为曹叡聘河内世家大族虞氏为平原王妃,又选河内毛氏入东宫,曹叡十分宠爱,出入都与其同乘舆辇。

不过最后这两个女人,都没有半路入府的凉州世家郭家之女更加的受宠,或许也是因为这个,曹丕才一直没有确定好,甚至于,最后都是想要让曹鉴成为太子,只不过曹鉴,死了。

如今曹叡再次开始了他的传奇,他并没有着急的去更改自己的年号,而是继续沿用自己父皇,也就是先帝曹丕的黄初七年。

而和西川不一样的是,江东的动作可比西川快多了。

黄初七年八月,孙权进攻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

朝臣得知这件事的时候,立刻就商议发兵救援,曹叡则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战而转到陆上攻城,不过趁文聘防守不严而突然袭击。

可是时下文聘已和他们能够抗衡,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

在这之前,曹叡派的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也得知了吴军进犯的消息,便在去江夏的路上沿途召集各县兵马,加上自己身边的骑从卫士共计步骑兵千余人。

抵达江夏城外,荀禹指挥军队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攻击,吴军果然撤退,用着一次胜利,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颍川荀家并不是那般的落寞的,还是有着人才存在的。

辛巳,曹叡看着江夏战事已经几乎平定,所以便封皇子曹冏为清河王,然后....江东表示了庆贺!

东吴将军诸葛瑾、张霸等又率部进犯襄阳!

这一次,几乎是说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江东要翻脸了。

这一次,夏侯儒出现了问题,他还没有进入荆州就被调回了朝廷,当然不是因为曹叡信不过他,而是现在江东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模样,若是夏侯儒去的话,恐怕还真的不是对方的对手。

所以,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只能暂离洛阳,再次前往荆州之地。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不愧是被曹丕都以为臂助的人,直接指挥魏军用最快的速度大破吴军,顺带斩杀了领兵大将张霸。

而另一个方向,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

曹叡对此自然是一一论功行赏,然后十月,曹冏病逝。

这个曹叡的长子,刚刚成为了清河王的曹冏就在府中,病逝了。

对此,曹叡脸色沉痛之余,也没有多说什么其他的。

十二月,曹叡仿佛忘记了丧子之痛一般,直接开始了大封群臣,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大人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不过这里面值得说道的是,中运大将军曹真虽然成为了大将军,虽然仍然成为了雍凉第一大将,但是他的地位却是比曹休,要低了半等。

这也算是对曹休的回报了。

黄初七年就在这种情况下,慢慢的结束了,而中原曹氏迎来了自己的太和元年,蜀汉也等来了最为中原的建兴四年!

太和元年的某一天,西域之地有一行人慢慢的离开,看着那些熟悉的笛梵,熟悉的城池,还有熟悉的坟墓,为首的那人露出了冷笑。

“鄢陵候,陛下,今日这般,也不知道算不算为你们报仇了!”独臂,坡脚的韩龙此时正在成公英的坟墓旁,说着这种话语。

而在他祭奠完成公英之后,就带着麾下快速的逃离了这里,因为他知道,这里,很快就乱了。

太和元年的正月,是被八百里加急给打开的。

西平郡麴英反叛,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同时羌氐胡人再次出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机会,直接就组成了不小的联军开始对凉州进行扫荡。

凉州刺史乃是孟建,对此,他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暂时固守,并且像远在洛阳的曹真和曹叡求援!

而曹叡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让曹真开始行动,而是直接用雍州调人进入了凉州地界。

派遣将军郝邵、鹿磐率兵平定叛乱,让他们去斩杀了麴英,至于羌氐胡人,看到没有什么机会,也就立刻选择了平息。

江东也变得老实了下来,张霸之死给了他们一个惊醒,当初他们能够挡住曹丕的进攻,不代表他们能够进攻,所以没有了江东的干扰,曹叡颇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其他的暂且不说,此时的曹叡,仿佛刚收到了他的父皇当年的感觉,震慑天下,一怒而天下惊,他甚至直接,将曹真都给留下了,司马懿也被他留在了洛阳身边。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年的三月,诸葛孔明在汉中将兵马集结完毕的话,他还真就成功了。

建兴五年,也就是太和元年三月,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率军进驻汉中,顿兵沔阳,其麾下邓芝,赵云,魏延,吴班,吴懿,王平,马谡,费祎等等大将和谋臣,都已经在这里集合了。

而这一刻,曹叡终于将这个角落里的人想起来了,然后曹真也用最快的速度,前往了雍凉之地,帮助郝昭等人去镇压凉州,千万不能让诸葛亮找到机会出兵。

但是曹真离开之后,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诸葛亮,不动了!

二月五日,曹叡亲往耕种,以示重农。十五日,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将他对自己生母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月份诸葛亮集结之后,他就停下来他的动作,但是这一等,就是半年!

直到十月,诸葛亮都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时候看着时节已经完全不合适出兵了,然后曹叡明白了,诸葛亮这是玩他呢,同样的,曹真也没有理由再继续留在雍凉之地了,只能在合适的时候,回到洛阳,然后大家已经做好了天下大吉的准备。

十月四日,曹叡亲自在东郊操练军队展示自己的威力和实力。

因此西域焉耆国国王特送其儿子来到明帝身边侍奉,也表达了自己的臣服。

十一月,曹叡正是立毛氏为皇后,进封天下男爵子爵各进二级,对孤寡老弱生活无依靠者由官府赐给谷物表示了自己的仁义。

十二月,众多朝臣再次进入洛阳,准备好了朝拜,然后....

新城太守孟达叛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