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六八 沙场昼夜多风雨(四)

金鳞开 四六八 沙场昼夜多风雨(四)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敬天法祖,无二道也。

此言是说:以天神为外,祖宗为内,内外合一,秉持不殆,正是华夏的信仰核心,也是周礼的核心所在。到了崇祯朝,碰上个文青皇帝,对天地神祇祖宗英灵更加看重。乾清宫上高悬的“敬天法祖”匾额,就是崇祯元年八月挂上去的御笔。

在久视日月都被视作无礼的风俗之下,要想登天自然不能不慎重。

好在有经权之变,只要天家许可,站得高些问题也不大吧。就算热气球飞得再高,难道能高过泰山去?如果只是登上十丈高就算罪过,那住在山巅的山民又如何是好?道理虽然如此,但皇帝心里仍旧对“登天”这种行为感到不爽。皇帝不爽,作为儿子兼臣子的皇太子就有义务排解这份不爽。

于是,皇帝特许登天升腾的许可证就此诞生。

这倒也符合“法祖”的精髓,因为大明的皇帝原本就有为百姓开禁的传统,比如历代朝廷都紧抓在手里的各种矿禁、盐禁,在大明都开给了私营业主。甚至还开创了“二祖”之制,也算是有史以来第一例。如此看来,允许万民登天升腾,也不算太过离谱的事。

而且当年有个叫万户的人想用火箭把自己射上天去,也不曾听说有官府去找他麻烦。

不过正所谓有证在手,胆气冲天。王钟作为第一批拿到这张许可证的十人之一,除了胆气之外,自然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是身材上。王钟从小就矮小瘦削,人称“猴子”。原本以为这样的身材连当兵吃粮都没人要,谁知道非但能够吃粮,还能当军官!而这正是因为他身材瘦削,体重较轻,能够节省分量。

其次是眼神好。王钟目力远较乡人要强许多,百步距离上。人脸都能看清。热气球瞭望手虽然配备了特制的高倍数千里镜,但只有目力极佳的人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装备优势。

最后还需要脑子灵。

瞭望手看似不是瞎子都能出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热气球上,用特制的千里镜观察远方,要能够较为精准估算出敌军的数量、距离、运动速度、以及行进方向,这些是一份情报的基本要素,都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数学概念。

而且瞭望手在热气球上还可能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是炉火点燃了气囊……所以合理应对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王钟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杀敌,但在这方面付出的汗水也着实不少。

常志凡很快就知道了这些热气球兵是如何上下的。

在热气球缓缓升空的时候,王钟飞快地翻进来吊篮。这吊篮是用老藤搭成框体,然后蒙以羊皮,轻便结实不惧火。王钟翻进吊篮之后,便用短铲将煤炭送进炉体。热气从另一头出来。便是让气囊浮起来的动力。

气囊终于胀到了一定程度,王钟便抽动拉杆,往炉中加入猛火油,冲出的火焰足足有一丈高,顿时加快了气球上浮的速度。

系在吊篮四角的绳子已经被绑在了横梁上,客串铁锚。如此这般,气球升空之后也就不会飞走了。

很多人畏惧高空。也有很多人受不了几个时辰独自一人在远离地面的地方。王钟却十分享受这种俯瞰众生的乐趣——虽然他不敢说出来,但看着原本比自己高大的人物如同稚童一般,还是很有些心理慰藉。

随着热气球一震,王钟拉了拉通讯绳,表示升空到位,可以运上千里镜了。

军中军官所用千里镜都是单筒手持,能将远处景物拉近三倍上下。而热气球瞭望手所配千里镜,则是特制的大镜。半人多高,用三脚架支撑,以免镜头晃得人眼花头晕。这千里镜能将百步上下的景物拉到十步远近一般,只是因为不便携带,所以没有普遍配装。

王钟架起千里镜,凑到镜头前,整个天地随之一收。只有一孔大小,顿时让他进入愉悦之中。往日里司空见惯的景色,在这神奇的小孔之中也变得陌生而充满乐趣。

下面的少尉们却不敢马虎,时不时要检查绳索是否绷得过紧。是否有松弛的迹象。一旦有什么变化,就要第一时间通知上面的王钟,通过加载煤炭、猛火油来增加载重,或是加大火力,制造更大的升力。

常志凡看了一会儿只是心痒。他环顾四周,只是站在这钟鼓楼顶上就已经能够看到天边了,若是再上去五丈,又该是何等景色?再想想自己连上去的资格都没有,又觉得有些无趣。

——若是能够升为将军,就有一次单独觐见的机会,听说啥都可以跟殿下说。那要一块许可证是否过分呢?

常志凡心中突然无比渴望立下战功,成为将军。不过现在军中普遍的趋势是提军职不提军衔,除非真立下泼天的大功,否则还是原阶。尤其是到了千总、营官这一级,基本都是上校,总有一层看不见的顶棚罩在头上。

叮铃铃!

一阵清脆的铃响将常志凡惊醒,他当即问道:“是何情况?”

“回上校,这是王上尉要传军情下来的提示。”一旁的少尉答道。

果然,一个竹筒落了下来,在众人头顶被绳索扯住,又往上跳了两跳,方才落定,只是左右打转。

一个中尉上前举手取了竹筒,附带一纸表格转交给常志凡:“上校,这是热气球瞭望手最新消息,请长官签阅。”

常志凡不敢有丝毫疏忽,按规矩签了名字,这才拧开竹筒,取出里面的军情。只见一张白纸上用炭笔画着东虏的营寨安排,以及下面一排生硬的小字:冲车十七具,盾车十具,业已推至门口。

常志凡颇为吃惊,这么远都能看到!他突然想起曾在山头上看一处县城,也是历历在目,颇有种鸟瞰天下的畅快。一念及此,他更是想上去一尝滋味了。

“怎么把话带上去?喊么?”常志凡问道。

“上校,上头风大,要用皮帽将整个头脸都蒙起来的,听不见。”那中尉道:“有甚话就写下来,然后放竹筒里传上去。”

常志凡了然,先下去钟鼓楼里找了纸笔,以同样生硬的笔法写下自己希望能够找到东虏屯粮方位。他另外又让参谋取了一份宁远周边地图,一同传了上去,希望王钟能够将东虏探马出入的大致路径标注图上。

清军扎营在八里铺,也就是理论上距离宁远城八里远的地方。要想找到存放粮食的仓房或是帐篷,找到少至三五人出入的路径,这就像是借着豆大的灯光穿针引线一般伤眼伤神。

王钟看了却是出人意料地兴奋起来。他乐于自由地享受观察的乐趣,也喜欢沉浸在探寻的快乐之中。有了常志凡的这份“命令”,王钟有了不下来的借口,直到尿急憋不住了,方才一翻身顺着绳锚滑了下来。

那个接班的中尉好不容易爬上了吊篮,气都还没喘匀,王钟已经在下面急着要换人了。

常志凡拿到了王钟的手绘图,心思再度回到了战场上。有了这双高高在上窥见一切的眼睛,他突然发现打仗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赵炜!”常志凡回到作战室,高声叫道:“把探长叫来。”

军中习惯将探马头目称为探长,是表示他们不论官职,都极为受人敬重。

本部探长并不需要亲自出马,很快到了作战室。

常志凡拿出王钟手绘的东虏营寨图,认真地扑在桌上,道:“探长,这里的冲车和盾车,能搞掉不?”

探长是曾经的榆林夜不收,一直不服气特侦营可以享受那么高的待遇。看看他们做的事,不就跟当年在榆林打蒙鞑子一样么?谁没摸黑放过火?

“小菜一碟。”探长嘴里应着,只是斜眼看着地图:“这图可靠么?”

“有人亲眼所见。”常志凡道。

“成!”探长收了手绘图,道:“今晚我就带人摸过去。”

“搞掉一个是一个!”

常志凡本以为这就是热气球胜过火炮的地方,心中也算有了慰藉。虽然不能临阵杀敌,但是能够之先发制人,处处抢占先手,也的确可算是军国利器。

谁知道王钟却不是个仅限于此的人。他非但画出了东虏退出来的攻城器械,更是找了一条从宁远城到八里铺的路,将沿途各处冒出来的伏路兵标记出来。这些伏路兵在晚上就是暗哨,监视通路,一旦有人夜袭就会举火报信。然而白天时候,他们的警惕心实在不强,哪里会知道头顶上有人看着他们呢?

只要探马局顺着这条路摸过去,伏路兵来不及报信,夜袭清军营寨的事就已经成了大半。

此时此刻的八里铺还在准备第二天的强攻,一应冲车、盾车都装配妥当,停在寨中靠前的地方,也不用再收起来,以免拖累了进攻时间。索海和图赖更加好奇宁远城上出现的奇怪“圆帽”,却怎么都想不到这上面还能吊个人,而那个人正专心致志地盯着他们。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