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六七 沙场昼夜多风雨(三)

金鳞开 四六七 沙场昼夜多风雨(三)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宁远城周长九里,按照每里最低投入一千人算,要想将之四面围困,也需要九千人马。而且这个保底人数还是按照虏兵与城中守兵的战力相当计算的。如果人数再少一些,常志凡完全可以在自身战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出其不意地选择一面予以击溃。

索海和图赖在经过天保战线的教育之后,再也不相信明军不堪一击的故事。起码他们明白,这支胆敢孤军深入强取宁远的明军,绝对不能轻视。以他们所领的一万兵马,其中三千汉军旗,要想攻下有千人驻守的宁远城说不定还得依靠运气。

运气很快就真的眷顾了这两个败军之将,派出去的探马抓住了一个活口,从而逼问出宁远城中的守兵数量在一千上下,粮草、军资无数。那人虽然只是个落单的难民,却亲自参与过运粮和火药,倒也能说个一二出来。

只是难民并不知道近卫第二师全军都在此处,虽然看到了许多人马往来,却不可能窥及编制。而且以平民的见识,五六千人和上万人,根本无从分辨,只能简而概之称为“许多许多”。

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索海和图赖无比庆幸了。

“看来明军果然是想占据宁远这个重镇,这一千人马就是督办粮草的。”索海深信“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明军的海运能力没有丝毫概念,自然也就不能理解明军会在短时间内在辽西投放上万人。

图赖更关心全局,道:“不知道多尔衮走到了哪里,是否被明军缠住了脚。若是他能与我军两面夹攻,要破这宁远也不是不可能。”

“老七何必如此沮丧。”索海大咧咧道:“明军固然非同往日那般孱弱,但你仔细看宁远城头,可看到火炮了?这里没有炮,咱们还怕他什么?难道明刀明枪的厮杀,咱们还会输?”

图赖摇了摇头:“六哥,这些年咱们是打顺了。但真心回想十几年前,明军也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索海和图赖在眼下已经算是满清的栋梁,在老奴时代都还是孩童,在黄台吉致力于抢西边的时代,也只是中下级的军官。那时候他们还不能得以见到明清战争的全貌,但也知道明军有过以一万兵马主动冲击六万满洲大军,并且获胜而归的战例。

“也是我军总用包衣的缘故。”索海找了个理由:“如今咱们这一万兵马。七成都是正黄旗精锐,还有喀喇沁左右翼的三千骑兵随后就到,明军只要敢出战,看打不死他!”

“怕就怕明军不敢出战。”图赖叹了口气:“咱们的辎重可是不足吃十天的。锦州、盛京那边就算得到了消息,也不知道能否及时将粮草运来。”

“哈哈哈!宁远城中粮草无数,岂不正是为我军准备的?老七不要担忧。明日哥哥我就亲自带兵,攻下宁远!想他不过千人,只要咱们两翼佯攻,中路强攻,必然能够一战登墙!”

图赖虽然也是个莽撞的性子,但跟这个更加莽撞的哥哥在一起,只好扮演谨慎的角色。可他终究智力有限。见识不足,除了唠叨一句:“还是小心为上。”再说不出了别的话来。

索海虽然放出大话,心里还是有些担忧。随着大军从连山驿一路推进到宁远城外八里铺扎营,明军的探马一路收缩,但完全没有服软。如今清军的探马就算是三五成群,都有可能遭到明军探马的袭击。

看似大军行进无碍,但总像是撞到了一面柔软却充满韧性的无形之墙,对于宁远以西简直是两眼一抹黑。

虽然关外的地理、气候让索海和图赖两人都多了一分亲近的味道。但辽西终究不是满洲人的传统生息之地,不能像在辽东那样闭着眼睛都能策马奔驰。这种情报上的劣势,随着攻城战的来临,已经变得越发突显出来。

……

“这东西真有用么?”常志凡看着大营新送来的“利器”,心中有些没底。

“上校请放心,此物正是为此战而设。”押韵这怪摸样利器的军官是个上尉,身材矮小瘦削。很让人怀疑他能否举得起大刀长枪。不过军中也有以文职和技术升衔的前例,很多优秀的炮手本身战斗能力也不强,都是靠火炮。

“这东西真能抵得上五门一七改么?”常志凡心中有些疙瘩。他向师部申请火炮,师部说火炮运输不便。特意送一门能够抵得上五门火炮的利器给他

这利器在运输上倒是很方便,全是布、绳索和竹筐。

“等到咱们这热气球升空了,上校就能清楚地看到周围数十里之内东虏调动情形,到时候一门炮可以顶十门用!”那上尉一副自来熟的模样,丝毫没将常志凡肩上的银徽放在心上。

“用了这东西,还能一炮轰出十枚炮子?”常志凡嘟囔着,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多五门正儿八经的火炮听用。不说火力多寡的问题,宁远城墙上可是有三十个炮位,如今这些炮位空着岂不是让人心里发痒么!

“上尉,你刚才说叫啥来着?”常志凡摇了摇头,摆脱所求不得的苦恼,打算充分利用好这具“利器”,自然就要先跟这位上尉打好关系。

“热气球。”上尉道。

“我说你叫啥。”常志凡对于“热气球”这个名字倒是很敏感,一听就记住了,也能想象出大概的模样。

“哦,我啊?我叫王钟。”上尉咧嘴笑道:“上校,宁远城的最高点是在哪里?最好是城内。”

“城内啊,那就是钟鼓楼最高了。”常志凡道:“这东西也得借高?”

“站得高看得远嘛,若是平地上,它自己最多也就到五丈高。”王钟道:“钟鼓楼……嘿,这个可以,还真有点高啊!”

“这底座是城墙一样高,都是三丈余,上面两层楼还有两丈多,合起来得有五丈高。”常志凡道。

王钟搓着手,格外兴奋。道:“那就好!”他朝后招了招手:“弟兄们,就上钟鼓楼,东西搬起来喽!”

常志凡看着也是惊讶,他这队伍配比十分奇怪。一个上尉两个中尉四个少尉,光是军官就有七人,带了三十余个辅兵,连一个战兵都没有。

“上校。能否找些人帮忙把屋顶掀了?”

“你一来就掀我屋顶?”

“否则我们怎么爬上去呢。”王钟倒是有些委屈了。

常志凡没办法,这可是五门火炮啊!怎么也得伺候好。当下调集城中民夫,按照王钟的指示将钟鼓楼的歇山顶先破开,里面搭了梯子,又将房顶的瓦片换成了木板,好歹能让人落脚了。

王钟等人没有耽搁。原本就瘦小的身体如同猴子一般敏捷,三两下就上了屋顶,将热气球的气囊和吊篮一并运了上去。

常志凡好奇心大盛,也跟着爬了上去,顶着冷风在一旁看他们撑起气囊,升炉点火,然后那个硕大的气囊缓缓胀了起来。终于有些球的样子了。

“这里有两具,不过先上一具看看效果吧。”王钟走到常志凡身边,道:“上校,城里的煤够么?”

常志凡点了点头。

皇太子殿下对煤这种黑色石块格外偏爱,除了炼铁炼钢不能使用之外,恨不得人人都用煤。在山东的时候煤矿不够用,还特意让第三师从山西运过几回,实在因为运力不足才作罢。如今山西大同已经光复。煤和煤炭就成了最重要的燃料。

因为第二师赴辽作战,气温较低,所有海船的压舱石都替换成了煤碳,起码有八成的储量都堆在宁远,当贱物一样任人取用。

跟着王钟的辅兵们随着气囊的扩胀,撤掉了之前支撑的竹条,硕大的气囊竟然乖乖悬浮在空中。隐隐有升腾之势。

常志凡看得目瞪口呆,终于忍不住道:“这不就是个孔明灯么!”

“对,最早就叫巨型载人孔明灯。”王钟得意道:“后来皇太子殿下赐名:热气球。”

“好家伙!能做这么大!”常志凡仰着脖子,看着热气球缓缓腾空。

“这已经是一小再小了。”王钟受训时对研发经历也有过好奇:“最早的那个才叫大。后来发现热气充不足,根本飞不起来。后来几经裁减的,才做出这个。”

“这能飞多高?”

“不知道,没放开绳锚飞过。”王钟道:“主要不是看飞得高,而是要飞得久。你想,这东西是用来当敌楼的,飞太高了人都看不见,有什么用呢?”

常志凡点了点头,忍不住道:“等会我上去了怎么下来?”

王钟嘿嘿笑道:“你有证么?”

“什么证?”

王钟从皮衣内袋里掏出一块牙牌:“看,‘皇明钦准登空升腾之证’。”

“这个……”常志凡愣住了。

“这是啥?这是飞行器!”王钟得意道:“是往天上飞的!随便来个人就能登天,那不是对上天不敬么?”

常志凡连声称是,意识到自己是被“魇”住了。寻常百姓连“天”都不能拜,就是怕对上苍不敬,何况登天呢!

“这几个少尉也都还没拿证呢,只能在下面看着,做做地勤。”王钟轻笑着安慰常志凡。

常志凡终于知道王钟的自信是哪里来的了。人家并不是不知道高下尊卑的愣头青,实在是有所凭恃啊!

——不知道这证上哪去拿。

常志凡看着缓缓升起的热气球,心中痒痒难耐。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希望本月能保住前十名啊,一千块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