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55章 人与人,大不同

都督请留步 第355章 人与人,大不同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寿阳城内的某个小别院内,毛喜用一种陌生的眼光看着自己的父亲毛栖忠,完全搞不懂这位已经油腻了,庸俗了的中年人到底想搞什么飞机。

在他眼中,那个曾经昏聩又无能,中庸又老实,整天一副老神在在模样,彷佛天塌了都跟自己无关的父亲,变得精明而决断,变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记忆里熟悉的模样。

“父亲,您这是……”

毛喜有些疑惑的问道,刚才毛栖忠说让自己快点去寿阳的都督府,跟刘益守好好谈谈,然后顺利的话就能在刘益守麾下当差。

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在刘益守麾下当差啊!

完全是莫名其妙!这次来寿阳本身就不是为了投靠好吧?

之前离开建康的时候,老爹毛栖忠只是说要“货比三家”,萧氏王爷多半就那么回事,倒是其他人值得看看再说。

很显然,毛栖忠觉得儿子走仕途的第二条路,从藩王身边幕僚起家比较好,竞争也少。

没想到,毛栖忠不想货比三家,来到刘益守这边就直接拍板了。

“父亲,是不是刘驸马威胁你,要儿子我在这里当人质?”毛喜压低声音问道。

毛栖忠一愣,半天没转过弯来。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让一方诸侯扣押儿子当人质?

毛栖忠感觉儿子这脑洞有点大,心里未免太阴暗了点啊!

“刘驸马是很磊落的一个人,他也并未提出让你在他麾下为官。”

毛栖忠澹然解释道。

“那父亲还倒贴上去?如此厚颜屈膝有意思么?”

毛喜完全不能理解自家老爹是个什么脑回路了。

“为父在朝堂上,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刘驸马胸怀大志,心有沟壑,是个能成事的。你跟着他,不说兴旺家族,起码一展所长不是问题。

现在他尚在积蓄力量的阶段,你投靠过去,可以谋得一席之地。等将来天下有变,那边就不一定有你的位置了。你平日里自诩管仲乐毅,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呢?”

“父亲,这也太草率……”

毛喜一边说,却是被毛栖忠拉着袖子往门外走。

“错过这一回,以后你的仕途为父就不帮忙了,你自己看着办。”毛栖忠威胁毛喜说道。

在南梁,官宦子弟出仕,若是不靠家族的关系网,那是难以想象的,基本上可以用寸步难行来形容。毛喜年轻气盛,却不是个一味蛮干的杠精。

二人来到刘益守的府邸,在书房落座之后,毛栖忠这才起身对刘益守说道:“在下在建康还有公务要处理,就先走一步了,告辞。”

毛栖忠把儿子丢在刘益守的书房,自己简单告别后就离开了,剩下刘益守和毛喜二人大眼瞪小眼。

现在这场景,哪怕毛喜平日里喜欢自夸,也感觉异常不自在,感觉自己如同被人审视的货物一般。

而刘益守又想起前世某些面试的名场面,只不过自己变成了面试官,一时间心绪复杂,恍如隔世。

“你父推荐你在我麾下出仕,担任记室。对于开府了的权贵们来说,记室就类似皇宫中的中书舍人,乃是踏入核心幕帘圈子的最后一步,你以为你父为什么要这样推荐你呢?”

刘益守沉声说道。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光耀门楣,封妻荫子,不外如是。”毛喜在刘益守面前可不敢托大,直接实话实说。

“这不是我想知道的。”

刘益守缓缓摇头,看着毛喜那张略有些滑稽的脸说道:“我要听真话,不是套话。”

“我父认为,一旦天子驾崩,梁国必定大乱。到时候烽烟四起,无论在中枢混到什么地步,都是瞎折腾,一朝天子一朝臣,前功尽弃。

而在地方为官,又极容易被乱军挟裹,别说建功立业,就是生死都难以预料。

唯有在宗室藩王麾下为官,方可免祸。而将来藩王必定参与夺嫡,选藩王就像是赌钱压大小一般,我父选择驸马,大概是觉得将来驸马很可能会赢。”

毛喜侃侃而谈,思路清晰。刘益守心中暗暗揣摩,此人少年英才,难怪毛栖忠如此自信。

“如今太子萧纲,已经而立之年。他若是继位,何以天下大乱?你刚才那番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刘益守笑着说道。

“在下以为,为娈童写诗之人,难以驾驭国家。萧纲为太子,梁国必定叛乱不断。”

直呼其名,足以见得毛喜没把萧梁的宗室当回事。当然,这也可能跟持才傲物,年轻气盛有点关系。

毛喜十分看不上萧纲。

“这个……也不一定吧?”刘益守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他顿了顿,小声说道:“在下也写过半阙诗描写深闺怨妇。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莫非我也是如那萧纲一般?”

被刘益守揶揄,毛喜只好拱手行礼,不知道如何接这一茬。

他只好接着说藩王的事情:“七皇子萧绎,在湘州手握重兵,不断招募勇壮,规模远超朝廷所给之编制。试问如果不是为了夺嫡,他作为宗室,要那么多兵马做什么?”

毛喜以萧绎为例,证明萧梁各宗室其实都是包藏祸心。萧绎麾下的兵马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自保”的范畴。

刘益守也不得不认同对方目光如炬。

萧衍把国家搞得体制僵化,有才而不能用,在位的全是庸碌之辈,国家又岂能不亡。梁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晋升的通道,人才不能到他合适的位置,自然会去别的地方或者干脆被埋没。

“阳武毛氏,萧齐之前,乃是武将世家,以知兵而闻名。萧齐后,由武转文,但通常都文武兼备。看来你自幼读书,就已经料到天下大乱不远啊。”

刘益守一下子把毛喜的老底揭开,这下平日里喜欢自夸的毛喜也装不下去了,面露惊讶之色。

“回驸马,确实如此。”

毛喜老老实实的说道。

梁国很大,朝野内外,出身不同的人,立场也是有所不同。

原本刘益守对毛栖忠的立场感觉很疑惑,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虎躯一震就有各方英豪来投。

只不过是他在找陈元康稍微打听了一下对方的家世后,才有些明白毛栖忠的想法,并对梁国上层的游戏规则有更深的感悟。

古人只是科技落后于现代人,但他们却并不蠢,相反,还很会审时度势。

当然,这些内心的吐槽,刘益守不可能跟毛喜去说,毕竟二人还没有熟悉到这样的程度。

“如今天下南北之争,你有何看法,但说无妨。”刘益守微笑问道。

这是最后一个问题,眼界可以慢慢提高,学识可以慢慢积累,但看问题缺乏对大势的认识,那么就没有什么培养的必要了。

至少,那种人应该是给王伟打下手,而不是当自己的记室参军。刘益守已经有了一个记室阳休之,并且工作干得不错。毛喜来了,阳休之也就解放了,可以外放独当一面。

“陈都督北伐,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只是天子并未把握住。一旦北面一统,南下乃是必然。反正在下以为,以梁国之姿,一统天下如同痴人说梦。”

毛喜不屑的说道,似乎很有些看不上萧衍。

刘益守微微点头,一个不知道“历史演进”的人,能有这样的见识,已经是很难得了。

“北方高欢、尔朱荣、贺拔岳各持一方,裂土封王,征战不休。恐怕你说梁国没有机会,太过武断了吧?陈庆之七千虎贲尚且可以入洛阳,这梁国数十万大军,难道还不能一统北方?”

刘益守故意激将毛喜说道。

毛喜无奈叹息,耷拉下脸,摊开双手说道:“刘驸马精通兵法,善于运筹。此前以一己之力击退魏军,堪称是两淮柱石。莫非是真看不到这些么?在下虽然年少,可是刘驸马也不必这么调侃吧?”

“好好好,不说那个了,刚才只是戏言。”

刘益守哈哈大笑,坐直了身子,双眼注视着毛喜,面色变得肃然。毛喜顿时紧张起来,明白关键时刻已经到了。

“北方三派,高欢、贺拔岳、尔朱荣,我作为坐镇两淮的大都督,应该如何跟这三股势力打交道。诸如听从中枢号令这样的话就不必说了,你来我这也不是为了混日子,不是么?”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问题。

“回刘都督,高欢领地与两淮接壤,交界颇长。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都督与之冲突在所难免。恕在下直言,都督与高欢,必为死敌,毫无回转的余地。”

“不错,此言深得我心。”

刘益守微微点头,毛喜说得很对,然而却也不能说明什么。这次刘益守几乎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让高欢无功而返,两边还能做朋友,谁信啊!

高欢要入侵梁国,必定要凿穿两淮防线,首当其冲的就是刘益守麾下势力。这些都是明摆着的。

“至于尔朱荣,所辖领地为晋阳、北秀容、晋州一带,与两淮相距甚远,没有直接冲突。相反,尔朱荣可以牵制高欢大量兵力不能南下。所以尔朱荣哪怕在魏国声名狼藉,也是都督的朋友而非敌人。”

毛喜靠着所知道的一点知识推断出来了粗浅的策略。

刘益守微微点头道:“不错,尔朱荣之女正是在下妾室。”

听到这话,毛喜无力吐槽,只觉得老爹毛栖忠真是目光如炬。这位刘驸马,光靠女人就能活得很好了,更别说他还这么有本事。

人与人,差距那是真的太大。

“贺拔岳如何?在下与贺拔岳有旧,算是朋友。”

刘益守微笑说道。

“都督,上阵无父子,更何况只是旧友。以在下之见,晋阳对关中之地威胁颇大,贺拔岳与尔朱荣之间,只怕也是你死我活。倘若尔朱荣势强,贺拔岳必定与高欢联合起来对付他。

所以贺拔岳只怕与都督迟早要兵戎相见的!”

毛喜急切说道。

少年人有这等见识,已经很不简单了。刘益守指了指书房里另外一张桌桉说道:“以后你就在这里办公,官职为记室参军。”

“领命……”毛喜拱手行礼,心中有些说不明白的别扭,总怀疑老爹毛栖忠的决定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

窦泰等人写信回邺城,要求撤军,被高欢断然否决,并让朝廷下诏书,以元朗的名义,严令窦泰等人进军长子城后,准备攻打壶关!

他高某人会带着援兵,很快就赶到,期望在长子城甚至是壶关内碰面。

等来等去,窦泰一行人居然等到这么个消息,内心无不惶恐。众人怎么也没料到,明知道此番进兵已经无利可图,为何高欢还要如此执迷不悟呢?

大王山上,军中粮草已经有些见底,运粮的车队只来过一次,因为山路不好走,所以损耗颇大,似乎在此地长期驻扎也不是办法。qqxδnew

要知道,大王山虽然地势险要,但补给却是需要依托于长子城周边的盆地,绝不能依靠途遥路远的邺城。

再次将众人召集起来,窦泰面色严肃的说道:“高王命我等进军长子城,你们以为如何?”

消息就是那个消息摆在眼前,高欢显然是不可能“回心转意”的。现在的问题也很明了,听高欢的命令进军,或者退回邺城被治罪,二者必选其一。

“长子城易攻难守,只是壶关外之前哨而已。我等若是占据长子城,只怕难以持久坚守。不如分兵,一部驻守长子城,收集粮秣。另一部将粮草囤积于大王山,并看守粮秣,保住后路。”

张保洛老成持重,提出了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桉。

“如此,我与韩将军攻长子,张将军守大王山,等待高王带援兵前来再做定夺,这样可以吧?”

窦泰沉声问道。

“领命!”

“领命!”

韩轨跟张保洛二人都无意见,这样的安排很合理。

众将分开,带领本部人马出击。长子城并无多少兵马,城池又矮,韩轨为先锋身先士卒,只一天就攻下了城池。

坐镇壶关城的元天穆大惊,连忙命人严守关隘,并派出信使火速前往晋阳与秀容城,告知尔朱荣和慕容绍宗,高欢已经派出大军攻略晋州。

当初尔朱荣攻打高欢不成功,败退回晋阳的时候,众人就知道,迟早有一天,高欢会派人攻打晋州,一路杀奔尔朱荣老巢的。

没想到这一天居然这么快就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