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356章 喋血晋州(1)

都督请留步 第356章 喋血晋州(1)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8:50:50 来源:小说旗

毛栖忠尽职尽责的将刘益守所绘制“淠史杭灌区图”带到了梁国中枢,摆在了朱异面前。

虽然很看不惯刘益守的“桀骜不驯”,但朱异还真没本钱在那位面前摆谱。于是他很“严肃”的问了毛栖忠三个问题。

第一个:这活以前有人干过么?

淠史杭水利工程,主要有四个大的灌既区。

分别是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以及梅山灌区,其中,梅山灌区的核心就是芍陂。

目前看来,只有梅山灌区是有开发条件的,毕竟芍陂的治理已经有几百年了,其余三个,无不需要大兴土木。

那么朱异的问题,答桉是很明显的,此工程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不知道,朱异感觉应该也没有来者了。

当初春秋争霸,以楚国倾国之力,也就开垦了芍陂,为王图霸业打下根基。那么梁国凭什么要开垦这么多灌区呢?

第二个:工程的钱从哪里来?

朱异告诉毛栖忠,萧衍又要新建寺庙了,里里外外都是钱。而且梁国货币购买力每况愈下,就算朝廷拨款下去,能调动的人力物力也是有限的,假如服徭役,又会闹民变。

毛栖忠则向朱异解释:开垦灌既沟渠,开挖蓄水的湖泊,这些都是造福当地的贴心活计,当地人绝对是会支持的。就像是他在芍陂看到的那样,当地人自己组织起来巡视堤坝,填补决口的空缺,刘益守只是颁布了制度,平日里干涉并不多。

朱异则是怒斥毛栖忠“图样图森破”。

开凿的沟渠如果流经世家豪强的土地,那么他们肯定有积极性,但佃户们的积极性却未必会很高,到头来,还是会让当地世家豪强意兴阑珊。

反正他们的田都是当地条件最好的,修不修灌既区,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若是开凿的沟渠指向当地自耕农的土地,那么当地的世家豪强们,大概会从中作梗,因为改变水流流向,必定会让从前的既得利益者受损。

这样看来,刘益守提出来的这项水利工程,简直就是让梁国国内的矛盾激化的催命符,毫无可行性。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萧衍能点头么?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还有办法处理的话,那么第三个问题就真的无解了。很显然,萧衍的心思并不在政务上。毛栖忠带回来的东西,对于萧衍来说全是废纸。

毛栖忠败兴而归,朱异将马头郡赈灾的消息以及刘益守提出的“淠史杭灌区”的构想禀告给萧衍。

不出意外,萧衍“龙颜大悦”,加刘益守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等无职权散官,赏钱百万以褒奖勉励其赈灾之功。

至于淠史杭灌区的开垦计划,则半个字都没有提,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毛栖忠在失望之余,利用户部职权,将萧衍赏赐刘益守的铁钱都用于采买必要物资,如粮食、布匹、铁料等等,此乃后话不表。

消息传到寿阳,刘益守上表谢恩,对外显示出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样。萧衍此时也顾不上刘益守的惺惺作态,因为他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

羊肠坂的山道上,有一支骑兵队伍正在行军。

队伍最前面,骑在马上的孙腾,忍不住想起了曹操当年所作的《苦寒行》,便大声吟诵道: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回。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孙腾身旁的高欢没读过多少书,自然是感受不出诗句里的苍凉悲壮之意。当初高干反叛,曹操从邺城出兵晋州,几番苦战才击败高干。这首《苦寒行》便是出自当初行军之时。

如今正值夏日,羊肠坂四周树木茂密,静谧阴凉,不但没有苦寒,就连酷暑也没有,显然比当初曹操的境遇要好上不少。

“龙雀,此番进军晋州,胜算几何?”

高欢沉声问道。

打晋阳是不可能了,但是此番攻克晋州还是希望很大的,前提是尔朱荣不来增援。当然了,尔朱荣若是来援,只怕又是一番苦战。

“高王此番出征,乃是为了道义人心,出兵即为胜利,既然如此,又何来胜算一说?”

孙腾建言道,他明白,高欢喜欢动摇的老毛病又犯了。

“俗语有云:途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高王一心光复元氏江山,奉天子以令不臣,名正言顺。不似那尔朱荣,途有勇力而不知何用,假以时日,人心向背必见分晓。”

孙腾见高欢还有些犹豫,又加了一个砝码。

“龙雀所言极是,本王只是……心有不甘。为元氏除残去暴,时不我待啊。”

高欢感慨的叹息道,二人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样,说着彼此间才能听懂的话。他们与尔朱荣乃是一丘之貉,只不过手腕更灵活,说话更好听,心思更细密。

二人一路带队行军,一路聊着晋州的部署,很快,一人一马飞奔而来,看到高欢后,连忙翻身下马,拱手行礼道:“高王,窦都督已经攻下长子城,大军前出壶关试探虚实。

只是元天穆似乎有所准备,紧闭城门避不出战。壶关天险,急攻无用,故窦都督派属下前来询问大军应该如何行动。”

听到这话,高欢和孙腾二人对视一眼,此战结果在意料之中,长子城位于壶关以南,并无天险可守,可以算是孤军。窦泰麾下精兵攻克长子城,一点都不稀奇。

此战关键,只在壶关而已。攻克壶关,前方就是一片坦途,到时候就可以谈谈晋阳的事情了。如果无法攻克壶关,那么说什么都是白给一点意思也没有。

“传令下去,前方已无险阻,加快行军。”

高欢对传令兵说道。

他和孙腾要快点赶到长子城,与众将商议对策,此战已经到了关键节点,成与不成,就在壶关的争夺上了。

几天之后,高欢带着精骑一千抵达长子城,看到窦泰等人厉兵秣马却并未盲目攻城,他这才放下心来。

长子城的县衙大堂内,高欢环顾麾下众将,窦泰等人就不提了,此番段荣父子也跟着一同前来了,段韶正是这一千精骑的领兵都督。

“诸位,壶关城要怎么夺取呢?”高欢向众人询问道。

窦泰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如果可以进军,他们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呢?

只有段荣之子段韶跃跃欲试,又被其父段荣拉住。

不过这回高欢可是注意到了,他笑着对段韶说道:“我与你父乃连襟,一直视你为子侄,有话但讲无妨。”

前面几次战争,段韶都有突出表现,早就引起高欢的注意了。

“回高王,我们来的时候,是走的滏水陉,这条路虽然相对好走,而且近,却有天险阻断,壶关城一卡,前后动弹不得。

为今之计,可命一将带偏师从河北井陉入太行,此路绕远,却能出现在晋阳后背。我们前后夹击,尔朱荣必然分兵,无论哪一路得手,并州都会门户大开。”

妙啊!

高欢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则是异常欣喜。

其实段韶这一路都在不声不响的思考军略,如今想到了办法,自然求表现一番。有才能的人,就像是锥立囊中,很快就会显得突出醒目。

“你还有什么想法么?”高欢温言问道。

“回高王,自然是有的。

我们可以在长子城外多布置大营,多扎帐篷,以为疑兵。大军主力,则可以绕过壶关城,攻打北面的襄垣等地,摆出一副不怕元天穆截断后路的架势,将壶关城周边的城池全部攻克。

如今元天穆惊弓之鸟,在援兵尚未到达之前,绝不敢出关攻打长子城。之前我们经过的关隘峡谷,实际上就是当年曹操所过之壶关口,此处有城池遗迹。若是元天穆扎营壶关口,只怕此战真要血战到底。

元天穆不在壶关口扎营,足以见得此人必为庸才,不足虑也。”

段韶自信的说道。

假如在壶关口扎营堵住口子,那高欢他们就真要在山里吃土了。出了壶关口,虽然有壶关城挡住了去路,却又不止一条小路可以北上。

只不过是因为有壶关在这里摆着,没有哪个将领敢于分兵绕路罢了。粮道被断,那不是说着好玩的。

段韶所提之设想,异常大胆,但仔细想想,却又不无道理。打仗不就是兵不厌诈、分进合击么,哪里有什么十全十美的策略呢?

段荣见众将都是一脸思索的模样,心中稍稍松了口气。段韶锋芒毕露并非好事,然而不露锋芒,哪里有出头的机会?

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变了,年轻一辈,也要乘风而起了。段荣在心中感慨自己已经年老,不复当年之风华。

“嗯,此计甚好。”

高欢沉吟片刻说道。

“可命斛律金派兵入井陉,攻打晋阳,以为偏师。”

孙腾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不,命高敖曹带兵入井陉,反正他家是河北的,对那里也熟悉。不过斛律金也不能不理睬,这样,龙雀你替我修书一封给斛律金,就说我们与尔朱荣决战晋州,命他自行处断。”

高欢拒绝了孙腾的建议,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众人都心照不宣的拱手称是,很显然,高欢看起来是在重用高敖曹,实则经常将最困难的军务交给他办。从井陉出兵到晋阳,一旦被尔朱荣探知,定然会被揪住往死里打。

这样一来,壶关附近就不太可能有尔朱荣的援兵了。高欢就是高欢,又不动声色的坑了高敖曹一把,对方还不能说什么。

“既然这样,那就分配一下任务吧。”

高欢叹了口气,段韶的建议,是目前为止最有可行性的。不用这个,那就只能在长子城坐以待毙,等着尔朱荣的增援到来了。

“这样,韩轨绕路攻襄垣城、窦泰绕路攻潞城,段韶领兵在长子城周围猎杀元天穆的游骑与斥候,使其不敢出兵与我决战。

我亲自坐镇长子城,就这么决定了。”

高欢大手一挥,将众人的军务分配了下去。

众将都领命而去,高欢却坐在主座上,紧皱眉头,感觉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重要问题。

“龙雀,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好像是漏掉了什么一样,你觉得呢?”

高欢扭头看向垂手而立的孙腾。

“回高王,七分人事,三分天命。作十分的准备,能有六七分的成果,已经是上天卷顾,不需要奢求太多了。”

孙腾双手拢袖对着高欢一拜说道。

“但愿如此吧。”

高欢轻叹一声,现在他手里的力量跟过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他却并没有那种挥斥方遒的畅快感,只觉得一切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尔朱荣在军事上的惊人天赋,始终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

上午,刘益守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

晚上,刘益守依然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似乎还在思考什么问题。

两个记室参军,阳休之与毛喜,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又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询问刘益守,这一天书房里的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北方豺狼虎豹太多,梁国兵马孱弱不堪战,我心……甚为忧虑啊。”

几乎是到了要睡觉的时间,一天没说过话的刘益守,忽然没头没脑的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主公不必忧虑高欢与贺拔岳结盟,二者各怀鬼胎,面和心不和,最后还是会打起来的,主公完全是想多了。”

毛喜毫不在意的说道。

“主公乃是天纵之才,当初单枪匹马就把那二人耍得团团转,又岂会惧怕这两人?你当真是少见多怪。”

阳休之不动声色的拍马屁,顺便怼了毛喜一句。

呵呵,情商极低之人,智商高又有什么用,迟早被发配去种田。阳休之就是这么看口无遮拦的毛喜。这家伙确实是很聪明的,可惜不会做人。

“非也非也,我并非担心那二人如何。之前在所管辖州郡推行均田,只此一项,似乎稍有不妥。人在家中坐,田从天上来。得来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

我欲将田亩与兵制挂钩,有恒产者有恒心,你们觉得如何?”

刘益守笑着问道。

有恒产者有恒心?

阳休之和毛喜二人一脸困惑,不明白刘益守想搞什么鬼名堂。qqxsnew

“属下驽钝,还请主公明言。”

阳休之拱手问道。

“都回去歇着吧,明天再说,容我再想想。”刘益守摆了摆手示意下班了都回去洗洗睡,眼前这两位今天上班已经上了七个时辰,刘益守都感觉自己变成了黑心老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