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14章 大豫的女将军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314章 大豫的女将军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元节,宫里也是一派喜闹气氛,相比新岁元日例行的朝会和祭典,从正月十三日始,一连三日的上元假日才更像贵庶同欢,便是宵禁都被暂时取消,入夜后,贵族、百姓均能游逛各座集坊的灯会,皇帝陛下也可携后妃登宣阳门,赏岁币,赐元红酒,观满城的燎炬灯火,宣阳门前,一般还有百姓做角抵之戏,齐集倡优杂技,以歌舞、高跷、幻术等等助兴。

瀛姝从十三日起,也获得了整整三日的“探亲假”。

她已经很久没有在家里度过上元节了。

前生此时,她已经出嫁到裴家,便是出门逛灯市,也是和夫家的妯娌一同,那几年的记忆已经很淡薄了,她其实不愿将更多的时间消磨于回忆,只不过十三这日刚进家门,看见父亲母亲都已等在了那里,眼睛里就突然酸涨得厉害,两三步就跑进去,直接就搂着了阿娘的腰。

这回王岛元日入朝拜贺,没忍住,直接找了中常侍,说想请陛下允许瀛姝新岁时返家几日,中常侍答应了递话,也说了这只是微末小事,元日时宫里的事务多,待上元节假,宫里事务少了,陛下定然会应允。王岛喜滋滋回家,迫不及待就跟陆氏说了,夫妇两个从一大早就盼着瀛姝“回门”,此时王岛一看女儿眼里的泪光,心就揪得慌,他也不怕被一旁的仆妇听了去,高声道:“是在乾阳殿受了委屈么?不管谁给你委屈受,跟阿爹说,阿爹定要为你讨回公道,不然干脆我上书陛下,这中女史我们不干了,过了上元节,你也不必回宫去。”

瀛姝才松开了阿娘的腰,吸吸鼻子,挽着阿爹的手臂:“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到底还是把夜华摘了酿酒,惹得阿爹发好大的火,我还差点挨戒尺了,是阿娘替我的情。”

“我才不怕你真把夜华摘了呢,当我不知道,你就是跟我耍嘴皮子淘气。”

弦月居虽然没有主人居住,可院门前也挂了桃符,屋子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一切的陈设还是按瀛姝的喜好布置,瀛姝上次回家居住时,写了一篇诗赋,当是被陆氏瞧见了,竟以诗赋所书之情境画成一幅丹青,现已裱好,挂在暖阁里。

瀛姝略休息了片刻,便让青媖替她梳了个新样的发髻,在宫里女官都有固定的发式,瀛姝也是难得按自己的心意装扮,她特意挑了镏金镶红宝石为蕊的华胜佩带,又换了身松花舵颜的袄裙,娇艳喜庆,才装扮好自己,佳芙她听闻瀛姝回家的事,过来一叙。

“正好,一阵间我和阿娘要去般若居陪祖母用晚饭,芙妹妹也一同吧。”

大主母温氏本爱清静,寻常不会让儿媳、孙女们去般若居跟她一同吃饭,只现在毕竟是年节间,故而午餐和晚餐都摆在般若居,但佳芙毕竟不算临沂王氏正经的孙女,元日拜贺大主母,也仅只是去般若居前磕个头,她也没有要争荣的念头,牢记着分寸,可被瀛姝这么一邀,她竟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现光明堂的女儿,也就只有六妹还在闺中,祖母虽不喜吵闹,可也盼着膝下能多一个孙女儿陪着说笑,芙妹妹正该多往般若居去,我跟你说,祖母可还收着不少好物呢,像我这身衣裙,就是在祖母的私库里挑的明光锦制成。”

瀛姝和佳芙先去无忧苑跟陆氏汇合,“带着”王岛,刚到般若居,就见申氏和李氏满脸是笑迎了出来,李氏挽着瀛姝,先就往正厅去:“祖母午睡刚醒来,就开始念叨五妹,说既然陛下允了假,能早些就该早些回家,怎么还挨过了正午,后来看我和阿家都到了,就让我们去无忧苑摧三婶和五妹。”

说完才意识到漏了一个三叔父,李氏抿着嘴,也不弥补,三叔是个顶和气的人,不会挑小辈的错儿。

王岛知道这时辰几个侄儿都在一侧的花厅里,要等饭点儿到了才会去正厅,按理他也该去花厅,免得只他一个男子伫在正厅太显眼,反倒成了妨碍,可瀛姝就只能在家里待上两日半,又不能总在他的眼前,他可得珍惜女儿在他眼前的时间。

于是也跟着进了正厅。

温氏正听姚氏絮叨,就见李氏挽着瀛姝进来,赶紧就冲瀛姝招手:“别讲那些虚礼了,帝休快些过来,让祖母好生瞧瞧。”

姚氏被迫“住嘴”,耷着眼皮,暗怨瀛姝来得不是时候,她刚才提了个开头儿,说起娘家的兄长在大市上相中了个铺面儿,已经去牙行过了定,打算开一家香药行,连懂得行情的掌事都雇妥当了,她也想入一股,这样季季都能分笔红利,可她手头紧,于是把脑筋动在了婆母头上,婆母温氏收着一大笔私房钱,若是说动了,拆借多些股金给她,分得的红利就更多了。

她刚才好不容易才支走了大嫂申氏婆媳,没想到三房竟来得这么快。

“你比上次回家,越发清瘦了。”温氏把瀛姝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又从肩头到手腕,都“揉捏”了遍,叹了声气:“在家里是娇生惯养,吃穿用度都没有份例的限制,不像在宫里,我听说乾阳殿的中女史还得侍驾早朝,有时近正午了才能用朝食,还没有药膳补汤的份例,怕是连羊乳都没有,真真是受苦了。”

“祖母,我不是清瘦了,是个头长高了,您瞧瞧,我都比芙妹妹高出半个头了。”瀛姝拉过佳芙,背靠背将个头儿比给祖母瞧。

温氏才留意见佳芙,笑着道:“这是谁家的女儿啊,我竟没见过,近前些让我瞅瞅……是个水灵的孩子,气色好,眉眼清秀,就是也清瘦了些。”

姚氏心中不舒坦,借机说怪话:“阿家当然没见过她,她原本是族里的养女,从前是凑不到阿家跟前的,不过五娘入宫后,娣妇觉着身边冷清,才把她真当成三房的女儿养了,如今啊,不少下人都知道,佳芙可要比二郎、四郎这样的正经主人还要风光体面。”

姚氏这话的目的无非要拱起温氏心头的怒火,温氏最计较的是陆氏让王岛“绝后”不说,甚至还死活不答应过继子嗣,如今宁愿把一个奴籍出身的贱婢当女儿养,简直荒唐可笑。

王岛今天原本心情愉快,甚至都没看见姚氏伫在正厅里,猛不丁听几句怪话,先就被拱起火来,冷哼道:“芙儿既然是族里的养女,跟二郎、四郎有什么区别?她比二郎、四郎讨喜,难道还是她的过错了?”

温氏瞪了王岛一眼,转脸又冲佳芙笑:“你过去虽没来我跟前问安,可你的闺名,佳芙两字吧?我是有印象的,那时族里的养女可都是我取的名儿,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为芙,这名跟你还真是般配。”

瀛姝见祖母果然对佳芙有好感,便又拉着佳芙,要行大礼:“祖母虽说了不必拘礼,可我和芙妹妹还没有拜贺新岁安康呢,祖母别想省了给我们的新岁赏。”

姚氏把脸干脆别开了。

她融不入正厅里喜洋洋的气氛,也没有谁在意她,温氏让瀛姝和佳芙一边一个挨着她坐在榻上,突然想起另两个远嫁的孙女来:“大娘也就罢了,嫁得近,我时常还能见她,也不知二娘和三娘现在如何。”

姚氏听婆母唯独没有提起青娥,大觉愤怒,可想到股金还要问婆母筹借,又只能压住心火:“三娘的婚事可是翁爹亲自作的主,她的福分可比四娘强多了,她心里想也只记着翁爹和阿家的情,出嫁后从来没有捎半点音讯给她的爹娘,不过我听说,女婿至少依然闲散着呢,女婿经选官入仕怕是不易,那也该尽早去军中或者州衙历练,毕竟是世家子,不怕没有机运谋重职,可女婿不上进,便难得宗长的看重,那三娘的日子应当并不会顺心吧,因此我也不怪她的不孝。”

瀛姝看着姚氏那张刻薄而不自知的脸,暗觉好笑——三姐姐现人都不在建康,她一个嫡母,还没忘记数落庶女的不是呢,三姐的夫家远在临州,蜀道难,驿传不易,且三姐明知她哪怕是书信问候,她的父母也是不屑一顾,才省了废心思去完这过场,居然就被冠上了不孝的罪名。

温氏只当没听见姚氏那番话。

申氏却笑道:“昨日杨侍郎来家,他是年前才刚从临州赶回建康,他和三娘婿的兄长过去是同僚,和三娘婿也算交熟,据他说啊,三娘当是有孕了,三娘婿是想等三娘胎信更稳了才写信报喜。

二娘也好着呢,二娘婿在南海郡,竟拜得隐居柯子岭的名士为师,外孙子也健康,夫妻感情也和美,且还有一个喜讯,幸许二娘婿的老师要荐他来建康求学,二娘婿和二娘怕是还要在家里寄住一段时日呢。”

温氏唯独没有提起自己的女儿王岑。

瀛姝觉出有些诧异,待晚饭后,跟阿娘回了无忧苑,身边儿没有外人了,她才问:“我今日才察觉,祖母似乎从不提起姑母,姑母现在梁郡,西抗北赵,北防北齐,姑母身为女子却承担着如此重任,以至于十数载以来,再未回过建康,祖母心忧二姐、三姐,却像并不牵挂姑母的安危。”

“祖母当然惦记着姑母的。”陆氏叹了口气:“可你也知道祖母,她性情本有几分执拗,当初,有许多事情上,小姑她违逆了祖母的意愿……祖母好强,因此才不提,不过祖父但凡收到小姑的书信,都会告诉祖母小姑的近况。”

王岛今日多喝了几杯酒,话比寻常更多,听瀛姝好奇,他倒是半点不为尊者隐晦:“娘子也不用那样委婉,还替母亲噎着藏着,横竖我们女儿这机灵劲,便是晓得了那桩来龙去脉,总不至于说漏了嘴,惹得母亲生气。

帝休,你祖母当年啊,对姑母管教得严,总胁着姑母对她言听计从,可父亲他最宠的就是你姑母,对姑母最惯纵,你姑母从小又是极有主见的人,又有父亲撑腰,就不肯被母亲把控了。”

陆氏听不下去了:“怎么能用把控这样的字眼?阿家她只有小姑一个女儿,是因为太疼爱小姑了,才盼着无论何事,她都能替小姑规划得平平顺顺的,阿家是出于慈爱之心。”

“总而言之,母亲和四妹矛盾不断,四妹最早时爱慕的人是陛下,母亲勃然大怒,罚四妹禁足,整整三个月未许四妹出闺楼,大哥和我为四妹求情都不管用,还是父亲回了建康,四妹才得自由,四妹就和母亲冷战了许久。

后来啊,四妹的婚事也不合母亲的心意,可不管是父亲,还是四妹,都很看重妹婿,帝休你是不知道,你姑父其实也和你姑母是旧相识,虽然你姑母只把你姑父当知交,但心中其实十分敬佩你姑父。

你姑父不是世族子弟,乃是寒门下品出身,不过十分骁勇,是个襟怀坦白的真君子,那年北赵犯梁郡,守将竟然临阵脱逃,多亏妹婿坚守住梁州城,唉,可惜啊,妹婿竟然战亡。

你姑父过世后,祖母就坚持让姑母大归,可你姑母死活不愿意,现如今是你姑父的父兄继续镇守梁州,可梁州无论兵士还是百姓,最敬服者其实是你姑母,你祖父是很以有你姑母这么个女儿为荣的,但祖母仍然埋怨你姑母总不体谅她的苦心。”

瀛姝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来没有见过自家姑母。

当年她执政时,齐、赵二国是大豫最强劲的敌人,梁州位处齐、赵、豫三国交界处,更加不容有失,可当时梁州公唐津已经病故,其长子唐祻其实不善用兵,城中军中事务其实都靠她的姑母决断,梁州城得以稳保不失,姑母绝对厥功至伟。

在她执政的第二年,赵军集五万人马攻梁州,是她的姑母率兵出城迎战,斩敌将于马下,大败敌军,吓退意图越虚而入的齐兵,瀛姝提出授姑母将军职衔,却被祖父劝阻了。

梁州城离不开姑母坐镇,瀛姝一直未曾见过姑母,她还未出生时,姑母已经出阁,和姑父前往梁州,那一去,姑母再也没有回过建康。

“阿娘应是记得姑母的容貌吧?”瀛姝问。

“怎么?你好奇姑母的容貌?”

“姑母可是真真正正的巾帼英雄,儿不仅好奇姑母的容貌气态,更好奇姑母是怎么练就的一身好本事,我要是能受姑母指教就好了,可惜,我去不了梁州。”

她如果能有姑母的三分本事,前生时也许就不会死于宫变了,瀛姝真是对自家姑母崇拜得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