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13章 南次不着急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313章 南次不着急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谢夫人有作壁上观的闲情,乔嫔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当然不敢自己去找瀛姝探问潘持事案的动向,她曾经把亲手杀女的事告诉过陆氏,为的是想求得陆氏助南次夺储,她并不担心陆氏会泄密,甚至告发她,因为陆氏无凭无据,且陛下也不可能相信她会把这样的事告诉陆氏,但陆氏很有可能会把这事告诉王瀛姝。

王瀛姝当然不会怀疑陆氏的话。

回想王瀛姝入宫以来,对她从不亲近,处处提防,分明就是因为陆氏的嘱咐,虽然陆氏愿意让王瀛姝为鬼宿妃,可陆氏那人,本就是权阀的嫡女,在她眼中,王瀛姝是皇后还是王妃没有区别,甚至陆氏反而希望南次仅居亲王之位,因为一个闲散的亲王,独宠王瀛姝,并不会引起任何质疑非议。

王瀛姝不可能帮她,甚至反而会落井下石,只要南次不受这件事案牵连,王瀛姝必定乐见她被问罪处死。

乔嫔压根没想过南次是否知情。

在她看来,南次知情与否并不重要,她是南次的生母,哪怕和南次之间并不十分亲密,但为子者,绝无可能害母,王瀛姝应该明白现在就把此事告诉南次,只会让南次断绝夺储的念头。

王瀛姝不是陆氏,她定然不甘屈居人下,她自从入宫以来,步步为营,几番卷进内廷之争,根本主没有想过置身事外,如今就连谢夫人,竟都再不急着让王瀛姝侍寝,王瀛姝无意于太子,且明知道她是想让南次夺储,王瀛姝非但没有劝止,还暗中相助平邑乔,虽然说助的是乔楻,但乔楻得势有损的仅是她的利益,于南次而言并无任何损失。

王瀛姝一定不希望南次得知某些真相。

可正如谢夫人所言,王瀛姝若助她,将担莫大的干系和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件事王瀛姝只会为她守密,绝对不会出手相助。

乔嫔兀自焦急,却又极其无奈,因为她身边已经没有信得过的臂膀了,也多得那时付氏还未调来愉音阁,不知道那件要命的隐情,现在她才不必担心付氏出卖她。

杀人灭口是最妥当的策略,但她当然不能亲自跑去罪役所把潘持灭口。

突然之间,乔嫔脑子一亮——她惶惶不安,但贺夫人如果知道太子在继续追察此案,难道就能安之若素?贺夫人理当比她更加焦急,二皇子所犯的罪行,如果被太子坐实,别说争储,恐怕连性命都难保,虽然说太子现在已经很有可能问得了潘持的口供,但只要死无对证,太子就无法坐实控罪!

潘持被司空北辰审问一事,根本不算秘密,乔嫔其实也无需特意去含光殿通风报讯——自从知道乔嫔是从潘持口中听闻那件秘隐,贺夫人还没能阻止潘持受处,她当然也担心潘持再度泄密,杀人灭口的念头不是没动过,但贺夫人自个儿的主张有限,这件要命的事,她得先和父亲贺遨商量,贺遨一下子也慌了神,于是贺朝夕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能把潘持灭口。”贺朝夕斩钉截铁,否定了贺夫人相托二皇子代转的提议:“姑母及殿下先已经替潘持作了担保,如果潘持死得不明不白,反而会让陛下生疑,且姑母也说了,殷才人之死和姑母无关,姑母也不知殷才人为何昏睡而亡,一个好端端的人,无病无伤突然暴亡,多半是因为中毒,祖父想想,姑母未将殷才人灭口,甚至若不是乔嫔要胁,姑母都不知殿下干出的荒唐事,那么究竟是谁害杀了殷才人?

不管这个人是谁,都可能利用潘持设下圈套,就等着姑母中计,而潘持只要活着,他无论说出什么话都是口说无凭,陛下就算怀疑殷才人之死有蹊跷,也不可能仅仅因为潘持的供述就问罪于殿下。”

贺夫人听了贺朝夕的意见,主要还是因为贺遨这家主也表示认同,她便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不过当然还是会在罪役所安插耳目,盯紧潘持,司空北辰前往罪役所动静闹得挺大,贺夫人知悉后,再度慌了神。

司空月乌却老神在在,压根就不觉得这算一件值当惊慌失措的事,一边喝着酒,一边听贺夫人唠叨,眼珠却如同嵌在了正殿门外一个妙龄宫女身体里去,直到听见贺夫人大咳一声,才把眼珠子给拔回来,端着酒杯道:“陈年旧事了,再说区区一个宦官的供辞,怎能让我堂堂皇子获罪?就是因为阿娘担心,急着去保那潘持,才引出这么多麻烦事来,外祖父那话是对的,根本就不必担心。”

“你居然还怪我?”贺夫人努力压着声,免得被殿门外的宫女听去了机密:“你也太荒唐了,你皇子府里多少宫女,毕竟是陛下已经赏赐予你的,无论看中了谁,都无妨害,殷氏毕竟是内廷的女御!若陛下真信了潘持的供辞,信了太子对你的指控,哪怕太子拿不出真凭实据,陛下只要动半分疑心,你也休想再得储位!!!”

“哪怕没这件事,父皇又哪会废储?不还是要靠外祖父发动弹劾,逼得父皇不得不废储么?现如今太子虽然有范阳卢撑腰,可大中正一职,却是由延陵公领受,我已经在想办法和延陵公建交了,只要江东贺、陆二族联手,何愁不能成事?”

司空月乌极度自信,贺夫人也只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而当乔嫔赶来通风报讯时,她回以一声冷哼:“让我动手,我要是因为杀人灭口反而被太子拿住了把柄,我百莫辩,跟你却一点没有干系,我便是把你当年要胁我的事说出来,只要石氏不改口,也是无凭无据,你可真会算计。”

贺夫人也的确把乔嫔恨得咬牙。

那时殷氏莫名其妙死了,还有个医女声称疑似把中孕脉,转过头,她就受到乔嫔的要胁,乔嫔当时不肯说是何人向她告密,但那个人势必存在,乔嫔目的是江嫔,江嫔还不仅仅是乔嫔的眼中钉,她也早就嫌江嫔碍眼了!

乔嫔若肯早些说出潘持来,她有的是办法让潘持死得不明不白,何至于造成如此复杂的局面!

“当初你为了争宠,连亲生女儿都狠心扼杀,这般毒辣的心肠,原来竟也如此胆小么?你上回怂恿我保下潘持,我已经中了你的奸计,现在居然还想利用我替你除掉潘持这个隐患?乔氏你真当你计智无双,算无遗策了不成?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也有夺储的心思,说不定,连殷氏的死,都和你脱不干系!”

乔嫔没想到贺夫人这回竟然不吃威胁了,又是惊怒,又是焦虑,嘴唇抖个不停。

潘持不会白白告诉她那条密机,当年她可是让父亲将平邑乔名下的良田、桑地,转记于潘持名下了,虽然三皇子当时查抄潘持的私产,只限丹徒镇,没有留意溧阳也有潘持的私产,可如果潘持供出实情,是有真凭实据证明曾经受到了她的贿买!!!

乔嫔焦灼不已,南次却并没有急着暗查子虚这条线索,他既然已经决定听从瀛姝的意见,那么就不能急于在司空北辰大婚之前,查实罪证,否则,他就是有意阻止太子大婚,太子婚事泡汤,就难以保住储位,这虽然是他心中所愿……不过瀛姝应当是认定,这不是父皇的意图。

那就稍安勿躁,先等着司空北辰完婚再说吧。

这一日,皇帝陛下与白川君对弈数局,皆告负,且一局惨过一局,白川君这个赢家都先弃子了:“陛下心思根本不在棋局上,既如此,还不如静静想一阵心事。”

帝王的心事,帝王不主动说,臣子便不能主动问,白川君当然懂得这点分寸,他是想告辞的,却被司空通按住了:“我的确有些心不在焉,家中发生了丑祸,我实在难以启齿,不过让我略感安慰的是,总算诸子之中,莠草终归是少数。”

潘持的供辞可信。

乔嫔竟也牵涉其中,这是瀛姝察实之事,瀛姝没有隐瞒,司空通虽然对乔嫔厌恨之极,可他心中清楚,乔嫔犯下的种种罪恶,都和南次无关,而殷才人极有可能是被毒杀,若不察实殷才人所中的哪种剧毒,的确让他无法安心,这件事交给了太子,太子也不可能替乔嫔瞒罪,如果他降罪乔嫔,南次和太子间必然存在嫌隙,司空通经过深思熟虑,也给南次布置了一道考题,可是说乔嫔的生死,其实系于南次一念之间。

但哪怕对白川君,司空通也实在无法张口。

他的长子、次子均与他的妃嫔有染,甚至还可能导致妃嫔有孕,为瞒罪,杀人灭口,他的另一个妃嫔,利用此事要胁贺氏,为争宠,扼杀亲生女儿,他的家里,妻妾、儿郎都犯下了种种罪恶,其中一个还是他寄予厚望的国之储君!!!

真相,他需要明白全盘的真相,更重要的是他得重新判断,究竟还要怎么做,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免除司空皇族再陷阋墙之乱。

有时候他真的希望陈氏所言其实是假话,又或者陈氏从子虚口中听闻的并非事实,他真是想不通,也不敢相信太子居然会为殷才人的惑,犯下让他无法接受的罪行!

而整起事件,也的确存在有悖情理的疑点,比如子虚,殷才人过世时子虚不过是入宫不久的小宫女,虽然是在乾元殿当值,可根本不至于引起多少关注,殷才人为何会择中子虚为她的“保命符”,将攸关生死的隐密托付给一个小宫女?就算当时贺氏已经对子虚加以笼络,殷才人情急之下,才只好凭靠子虚,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子虚并没有揭发太子的罪行,为何前生时,当迁往离宫后,却把这件事告诉了陈氏?

还有太子,太子并非沉湎女色的性情,跟殷才人从无交集,他何至于对殷才人用强?

皇帝陛下果然静静在想心事,白川君留也不是走也不是,难得觉着有些尴尬了,好在突然天降救星——太子殿下请求面圣。

“等晚点,晚些时候我再与君卿饮谈。”司空通终于不再挽留白川君了,太子在此时求见,应当是交给他的事情有了进展,这是皇族的秘丑,势必不能宣扬。

这天天气晴朗,其实已经有了几分风和日丽的意境,只不过寒凉的季候还没有那么快过去,建康城一般要到二月中旬才会真正回暖,而皇帝陛下此时的心境,更加如同被风霜笼罩着,也无需在太子面前强颜欢笑。

“如何了?”问话之前,皇帝已经蹙眉。

“此为潘持的供诉。”

太子呈上一卷黄纸。

笔迹是太子的,这样的供诉太子当然不会假手他人,不过卷末有潘持盖下的手印,而其实此卷供诉与瀛姝盘问所得的并无差别。

“大郎以为,潘持的供诉是否属实?”

“儿臣只能察实平邑伯乔恪的确将其置于溧阳的部份私产转让予潘持,可……关于潘持所诉二弟与殷才人有私一事,并无实证,如若父皇决意要彻查此案,恐怕,恐怕只能责问贺贵嫔、二弟及乔修华一应涉案人,但由此一来,宫闱之秘,必将引得朝堂争议,儿臣以为,还当慎重。”

“如果殷才人真是死于毒杀,内廷之中,竟然存在医官都无会验证之奇毒,难道大郎认为为了维护皇族的体面,就要不了了之?”

“儿臣……儿臣明白事关重大,可仅凭潘持的口供,若就缉问贵嫔及皇子,朝堂官员必生质疑,因此还望父皇宽限一时,再容儿臣暗中察证,儿臣觉得从江东贺氏族内找到突破口更加稳妥。”

司空通颔首,先抓到江东贺的把柄,哪怕质罪贺妃,贺遨也不敢在朝堂上掀动质劾,太子的提议确实还算稳妥。

如果太子与殷才人有私一事为子虚乌有,他并不急着把矛头对准二郎,而首先想到该怎么在彻察真相的同时维护皇室的体面,那太子多少还是领略到了他的苦心。

“二郎若真犯下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便是不将之明正典刑,我也绝不会再姑息纵容,大郎你也得牢记,内廷宫闱,虽难免勾心斗角,可为帝王者,绝对不能纵容宫闱之中存在避察之毒术,后妃、皇子、公主,不可为阴私毒术所害而莫名暴亡,于朝堂之上,你为一国之君,居内廷之中,便即一家之主,纵容内廷之中的陷杀,便是治家无方,不能治家,何以治国?”

司空通说这番话时语气沉重。

他这是对太子的警告,也是自检,他没有治理好内廷,是治家无方,他既不是称职的一家之主,更不是贤明的一国之君。

他犯下的过错,也许已经无力纠正了,只能寄望他的过错不至于为社稷带来浩劫,大豫的半壁江山得以延续得来不易,诸子之中,不能再出现更多的莠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