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315章 王岛荐师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第315章 王岛荐师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岛太清楚了,妹妹和妻子之间不熟络,他家妹子其实不喜谢夫人的性情,可妻子却是谢夫人的闺交,因此有些谈不拢,而且妻子和妹子也确实没有更多亲近的机会,现在还真为难怎么跟瀛姝解说,王岛便自觉又揽过了“职责”:“你姑母的容貌,其实更随了祖母,性子却随了你舅翁,我的大舅父,大舅父从前可也是儒将,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赋,对兵法更加精谙。

其实我和你姑母幼年时都在外家住过一段儿,四妹她更受舅父的赏识,四妹的弓骑,是舅父亲自指教的,那时候驰广,呃,就是你的姑父,他也是拜教在舅父门下,驰广和四妹其实经常探讨兵法战术,我是不精此道的,也说不清他们两个,到底谁更擅长兵法。

四妹决定嫁给驰广挺突然,她原本是不愿意的,忽然就下定决心了,这个中的原因我其实也不太明白,不过帝休你若真想学兵法,倒是有个人可以请教。”

“谁?”

“心宿君啊,心宿府现在的属官,就是你大舅翁当年最看重的学生。”

瀛姝脑子突然有些发蒙,她知道大舅翁当年为了死守洛阳城阵亡,祖母的家族其实已经因为折了顶梁支柱大伤元气,可大舅翁的威望不倒,平阳温氏虽然不能称为权阀了,却仍是上品之族,可司空月狐的属官,竟然是大舅翁的得意门生?

“曹诉和当年,择皇子而从,择中的就是心宿君。”王岛说:“曹诉和当年没能跟你大舅翁共存亡,他其实弃洛阳而避战了,因此受到了不少谴责,不过只有少数人知道,曹诉和避战,其实是舅父当年的遗命。

曹诉和天生残障,不利于行,因此不能骑马拉弓,不过他对地理形势十分熟谙,擅长因地制宜,创新战术,他是这方面的奇才,可其实当年,四妹和驰广对他都有……不能说是龃龉,不过看法决事上,常有争执。曹诉和从来反对逞匹夫之勇,可驰广却好骁勇,唉,驰广英武之才,我也惋惜他折戟沙场,我虽不懂太多兵法,但现在听闻的是,你姑母她用兵,确实谨慎多了。”

瀛姝这几日,实在不想想起司空月狐等等人。

她便改了话题:“阿娘,我今日瞅着,祖母对长嫂可和气多了。”

王岛不甘寂寞,再次抢话:“其实你祖母这几年性情柔和多了,且大郎妇原本就讨你祖母的喜欢,你祖母啊,只是觉得大郎和大郎妇不般配,结果大郎妇也像你姑母似的,根本就不听她老人家规束,但生气是一时的,而且大郎妇也不是莽撞人,中间还有你大伯母转寰呢,尤其是姚氏,她居然还从反方向使力。”

王岛现在都懒得在瀛姝面前,换个称呼称姚氏了。

“姚氏又做了什么事?”瀛姝也随便了。

陆氏装作没听见,往瀛姝的空盏里,注入了热茶,不过,还是微瞪了王岛一眼。

“嗐,姚女君究竟做了什么,我一个大男人也不好去追问打听,不过你阿娘肯定知道的,还是听阿娘跟你仔细说吧。”王岛终于不再抢话了,伸着瓷盏,也要讨一盏热茶汤。

陆氏垂着眼,跟没看见伸过来的空盏似的:“我以为郎君大事小情都清楚呢,怎么这个家里,还有郎君不清楚的人事么?”

“我虽然游手好闲,不好歹还会同薛先生等人编着《松山谈》么,就是偶尔听得母亲说起来家里的琐事,见母亲烦恼,才说几句小事化了的话,到底不比得娘子时常都在安慰开解。”

瀛姝抿着嘴笑,她知道祖母因为一些事情对阿娘有看法,虽然不至于时常刁难,可对阿娘的态度从来是冷淡的,阿爹为免阿娘承担责难,有空就去般若居,一是为了提防姚氏暗中使绊子挑拨离间,另则也是代替阿娘做那博好感的事,妇人家寻常谈论的,多为家里的人事,关于姚氏的言行,阿爹其实知道得更加详尽。

谁知这回瀛姝竟然料错。

“我从来没有埋怨过祖母。”陆氏先道一句,到底还是往王岛一直伸着的空盏里斟了茶汤:“我理解祖母的忧虑,我们这房没有子嗣承继,虽说有你,可你毕竟是女儿,要出嫁的,待你出嫁后,我和阿爹膝下空空,今后老了,有个病痛,身边没有子媳孙辈侍疾,连家事,自己无力操持了,也没有子媳打理。

其实过继子嗣的事,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无论是三郎还是五郎,都不合我们心意,可有二嫂从中作梗,我们又不能越过三郎、五郎从族中的子侄辈挑一个称心的人,这件事只能暂且拖延着,祖母心里焦急,我是能体谅的。

祖母对我有意见,我的劝言,她老人家是不肯听的,可我也不能眼看着二嫂利用祖母执拗的脾气,不断搬弄是非,搅扰得家宅不宁,于是便和大嫂商量着,般若居里的时媪,她是祖母身边的老仆了,她说的劝言,倒反而比我们两个儿媳管用,因此我们就说服了时媪,若察觉二嫂在打鬼主意,知会我和大嫂一声,我们商量出说辞来,托时媪代为劝解。”

陆氏之所以跟瀛姝说得这样详尽,其实也是在教诫瀛姝,日后出阁,如何和夫家的亲长相处——乔嫔虽不同于温氏,摆明心术不正,大抵谁的劝言都听不进去,可南次并非只有乔嫔这么一个亲长,平邑乔毕竟是南次的外家,乔氏一族,年长的族妇也算是瀛姝的亲长,总不能个个都是不近情理的,不能说亲长的想法见解和瀛姝不一样,瀛姝就先存怨气,公然顶撞亲长。

“你也知道,祖母对大郎的心结更深,从前倒是很疼爱大郎妇,却因大郎妇处处维护大郎,时常顶撞,祖母才觉失望伤心,大郎妇毕竟年轻,又是直率的性情,不是说这样的性情不好,可要是因此彻底失了亲长的欢心,硬要责难她,吃亏的还是她自己。

大郎出使长安,二嫂她原本是不知情的,可蜀州乱局平定后,大抵是从四娘口中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就跟祖母说了,还说这件事,原本该是二郎的功劳,是被大郎抢了去,大郎这回立了功,宗孙的地位就更稳固了,今后二郎他们这些真正属于光明堂的嫡系子孙,就要彻底仰大郎的鼻息了。”

瀛姝轻哼一声:“四姐应当是从江东贺那条路子打听来的消息,亏姚……姚女君想得出来,竟然用这桩朝堂隐事,用来挑拨离间,我就不明白了,就算我们一族的宗孙有易,也轮不上三兄和五兄,姚女君怎么老做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荒唐事。”

“祖母对宗孙这个心结啊,便连你祖父这多年来都难解开,听了二嫂这话,确实又被挑拨起了怒火,大郎如今还没有回建康呢,祖母的怨气就只能冲大郎妇发泄,不过这回大郎妇也听了我和你大伯母的规劝,没有顶撞,一声不响地受了责备。

时媪等祖母消了火,才劝她老人家,说这回大郎出使长安,是担当了大风险的,因为是密使,而且还导致北汉王出兵后,被自己的大儿子逼得退位,一个不慎,大郎便很可能被北汉王先处死,大郎平安的消息未传回前,大郎妇不知多担心,却一个字怨言都没有,要那时,你祖父真举荐了二郎一个兵卒都不带,只拿着陛下亲赐的符凭出使长安,祖母得知二郎有性命之危,还不知担心成什么样呢。

祖母这才撇过来,虽然始终还是解不开心结,却也自责错怪了大郎妇,又叫了大郎妇去好番安慰,大郎妇其实也是个聪明人,承认着前段时间是如何的忐忑不安,祖母越听越心疼,虽又数落大郎妇当初没听她的劝,非要嫁给大郎,但到底不再埋怨大郎妇了。”

“可祖母也没有责罚姚女君。”

听瀛姝始终不肯称姚氏为叔母,陆氏也并不勉强,只笑着戳了下瀛姝的脑门:“祖母从前,可没有少责备二嫂,但二嫂品性就是那样,扳不回来的了,还要怎么责罚呢?毕竟她是三郎、五郎的母亲,是我们家明媒正娶的子媳,还真能用口舌的七出之条责令你二叔父出妇不成?其实谁家没有几个好搬弄是非的女眷,说到底,是否造成家宅不和,看的还是家中主妇能不能明辨是非,祖母只要不再听二嫂那些闲话,二嫂便生不了什么事。”

上元假日的第一晚,瀛姝在无忧苑和父母闲话至夜深,到十四日这天,却有访客登门,这位访客惊动了王斓都亲自相迎,姚氏怨气大得很,一只脚才迈出般若居,怪话就从嘴巴里不断往外喷——

“什么神元殿君,大济灭国都多久了?亡国之族的女儿,竟比大豫的公主还要尊贵?!简直没有自知之明,还真敢受我们的大礼!都是王瀛姝惹出来的事,轩氏女一看就是冲她来的,什么东西,在宫里日日都能见,王瀛姝昨日才回来,轩氏女就赶在今日登门,闹得劳师动作,还不是为了显摆她的尊威!”

神元殿君当然听不见这些怪话,她只在般若居略坐了坐,就说要去参观瀛姝的闺居。

“这就是薛娘子自制的刻漏?”殿君一眼就注意到了一张半高的几案上,摆着的精致器物,立时就能看明白现为几时几刻,除了计时的功能外,又十分的美观,再仔细一瞧,这刻漏甚至还兼具了灯台和熏香的功能。

瀛姝笑道:“这是又经过改良的,只需每隔八个时辰注一次水,就能精确显示一昼夜的时刻,需注水时还会发音提醒,我和薛娘子商量着,把这器具命名为音钟,可惜的是音钟仍然不能为百姓适用。”

“若是将铜铁换为木件呢,是否可以降低成本?”

“外框可以简易,只是里头的构件必须用铜铁打造,相比材料,其实需要手艺精妙的匠人制作,普通匠人没有这样的手艺,具备高超手艺的匠人可谓百里挑一,因此人工的成本更加高昂。”

瀛姝见神元殿君喜欢,便道:“我往日也不在家里,其实用不上音钟,莫如转赠予殿君?”

“那我就不和你客气了。”殿君笑着说:“我今日来,是想邀你明晚一起观灯的,只是宫里定下戌时,帝后要登宣阳门与民同乐,这是我归豫后第一个上元节,也得登宣阳门以示亲民,我问过了谢夫人,夫人说待戌正便能出宫了,我也不知去哪处观灯最喜闹,便想请阿姝为向导。”

“大市最为热闹拥挤,殿君若想观市井之闹,当然是沿着御街拐入大市,又可以再返程时游览一番秦淮河岸,秦淮河堤的灯市多为贵族游览,不过上元佳节也会有不少小商贩去那处设摊档,兜售豆饼、春卷一类的小吃,也有花灯、假脸,不少有趣的手工玩件,百姓们上元节要喝豆糜粥,也能在秦淮河的小摊档上买到,肉糜用的是猪肉,肥瘦混杂,其实很是鲜香。”

殿君连连点头:“宫里不吃猪肉,但我反而觉得猪肉并没有膻味,尤其用肥猪肉炼出的油,拌入水引是极香的,不过百姓虽多养猪,却也很少吃猪肉,养来都是贩给屠夫,而猪油也多用来照明或者制腊。”

养猪的吃不起猪肉,伐薪的用不起木炭,养蚕剥丝的穿不起丝绸,哪怕是在大豫治下,百姓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艰辛,而诸如北赵、北齐以及北汉等等狄夷治下,对待大豫的遗民更加视如猪狗。

话题略显得沉重了。

瀛姝却很喜欢殿君具有怜贫惜弱的心肠,哪怕其实无力解决贫苦大众的饥寒之苦,有这样的同情心,多半都会尝试解决自己能够目睹的,少数民众正遭遇的困厄,不似得有些贵族,连山珍海味都吃厌了,当见路有饿殍,只觉晦气,把眼睛一挡,嘴上还要抱怨几句穷人们不找个偏僻的地方“躺尸”,这样的人靠着家世官居高品,又怎么会推行利民的善政?他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贪欲,更丧心病狂地压榨劳苦大众。

司空北辰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尚能明白民众才是增固皇权的基础力量,因此接纳采取了从权阀门下,解放更多的奴婢使之成为大豫良民的谏言,虽然用心其实不算仁正,可行为的确有利于大众。

只不过瀛姝觉得,就连神元殿君,只要能够执政,作为也会胜过司空北辰许多。

能够取代司空北辰的人,不要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