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六三章 这飞机怎么没有螺旋桨?

在当下,每架FZD―12(十二)战斗机只能引导一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攻击目标,也就是说三十六架战斗机只能引导三十六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攻击目标。

那剩下的七十二枚的引导咋办?

这时候预警机就十分重要了。

雷达出现后,海陆空三军对其是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它能帮助己方提前发现目标。

恨它是因为,它还有许多不足。

比如说,路基雷达受到地形影响,雷达波不可能穿透大山,照射到大山后的东西吧。要是敌方飞机利用山势接近,那不就是说雷达成了睁眼瞎吗?

海基雷达,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其对海探测距离最大也才四十公里,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这一探测距离还会大幅下降。要是在恶劣天气下,敌方装备有大口径火炮的主力舰,直接对己方展开突袭,那咋办?跑和打都难呀!

既然陆基和海基雷达都受到限制,那么如果雷达在空中呢?是不是就不受限了?

这么一想,还真的有人将一部雷达放到了一架大型飞机上。

实际测试的结果既让人失开心,又让人担心。

让人开心是因为,他们的想法被证明是对的。在天上,雷达不受到地形影响,对地面、海面目标具有极强的探测能力。

让人担心是因为,目前能够在天上正常工作的雷达还没有研制成功,先前测试的是路基雷达。为了满足大功率雷达上机,飞机必须进行改造,而且这种飞机必须是大型飞机,目前中国的大型飞机就那么几种,生产不易,每一架都是宝贝。单位了预警机的研制,还是有一架大型飞机被交到了预警机项目组手上。

在研究过程中,预警机项目组发现要真的让这架大型运输机成为预警机,那完全是浪费其巨大的装载量。因此他们向上级提出要一种运载量大约为该机一半的运输机作为预警机的研发平台。

上级也认为让这么一架大型运输机充当预警机的研发平台也的确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们同意了研究小组要求。可一时半会儿,这种适合的飞机到哪儿找呀?没办法,研究小组还是讲究用一下吧。

到了一九四零年符合要求的运输机终于被研发出来,随后被紧急调到了预警机项目小组使用。得益于之前的努力,预警机小组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预警机。

当李斌看到这预警机时,只能说:“很好,你们真的干得不错。”

实际上李斌内心却是在哭笑不已――这叫什么事儿呀?刚看到了提前诞生的枭龙战斗机,现在又看到了后世苏联制造的A―50(五零)预警机。要是谁还将美国的E―2(二)预警机提前弄出来,我是不是就该吐血了?

于后世的A―50(五零)预警机相比,这一时空的A―50(五零)预警机其作战效能只能达到原型的七成。但就这七成来说,也够用了。

该机在机长、翼展、机高、成员数量等与/性/能关系不大的数据上和原型没有差距,但在起飞重量,最大速度等方面差距颇大。

该机最大起飞重量为一百八十三吨,采用四台新研发出来的一百一十千牛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速度七百九十公里,巡航速度七百四十公里,在无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可持续飞行三点五小时,地空探测半径四百三十公里,高空为六百公里。

当然了,为了增强其滞空时间,该机在机头装备了一个固定式空中加油受油杆。

该机被中国空军冠以FYJ―3(三)预警机的称号。

该机在研发初期只是作为空中雷达而存在,随后又具备了引导己方飞机作战,和引导己方导弹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

在测试中,该机在只保留引导己方导弹攻击敌方目标能力且不被敌方所威胁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同时攻击五十个敌方目标。

因此当一个联队FZD―12(十二)战斗机在接连发射机翼下方两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的情况下,FYJ―3(三)预警机就自动承担起了其中一枚的引导工作。等到FZD―12(十二)战斗机所引导的那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击中目标,它立刻再次发射了剩下的那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

由于FYJ―3(三)预警机和FZD―12(十二)战斗机的引导,七十二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都击中了一个目标。一瞬间,日军机群就损失了七十二架飞机。

遭到突袭的日军飞机顿时散开,这让后来发射的三十六枚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的命中率急剧下降,只击落了十二架日机。加上先前击落的七十二架,日军机群一下子就损失了八十四架。

而此时,FYJ―3(三)预警机则担当起了战场指挥员的角色。

被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接连打击的日军机群很快又遭到了FZD―12(十二)战斗机的突袭,双方就此展开了空中格斗。

空中格斗,顾名思义是双方飞机利用机上携带的武器,向对方射击,最终击落对方。

在当下,空中格斗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是中大口径的机枪和中小口径的机炮。至于空空导弹什么的,还是处于想象中的存在。可是日军飞行员已经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飞行员,体验到了空空导弹的恐怖。

当日本活塞式飞机飞行员和中国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都在视线当中看到对方的座驾时,日军飞行员很是吃惊――这飞机怎么没有螺旋桨?

要知道,在当时,喷气式飞机的理论研究早已出现,前人也为此做出了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由此人们普遍认为喷气式飞机没有发展前景。

可惜的是在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关于喷气式飞机的消息,知道喷气式飞机消息的不是政/府部门就是军方人士中的极少部分人。

看到中国喷气式战斗机的日军飞行员中根本就没有知道喷气式飞机消息的。也就不难怪他们对看到没有螺旋桨的飞机感到奇怪了。

不管日军飞行员感不感到奇怪,反正中国飞行员是下死手了。

“老周,你的位置比我好,你攻击,我掩护。”

“谢了。老郑,这份人请我记下了。”

很快老周驾驶着自己的FZD―12(十二)战斗机紧紧咬住了一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在究竟使用近程空空导弹还是机炮上,老周选择了前者。

一来,近程空空导弹好不容易遇到了实战机会,要是不利用一下那简直对不起这大好时机。

二来,要是自己成功用近程空空导弹击落敌机,自己可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近程空空导弹击落敌机人了,这可是要被载入世界航空史的。

“看你这次往哪儿跑?”老周说完这句话,按下了导弹的发射按钮。

“嗖”的一声近程空空导弹发射出去,朝着被老周瞄准的那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直冲而去。

看到这带有烟的东西直接朝自己飞来,日军飞行员本能地觉得这不是好东西。因此他是拼命机动,拼命踩油门,好让自己的座驾能够更快一点。

可惜,他不知道飞机飞得越快,自己就死得越快。

因为近程空空导弹使用的是红外线制导。

深知未来空战残酷的李斌在研发喷气式战斗机的时候就下令研发空空导弹。

西联最初的空空导弹比较像后世德国的X―4(四)空空导弹,该导弹采用有线制导方式。

该导弹的作战方式是这样的,导弹载机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从后方接近敌机,发射悬挂在炸弹架下的导弹,发射的同时,弹上的陀螺仪开始工作,导弹按陀螺仪赋于的航向飞行。载机飞行员用驾驶舱内的控制手柄控制导弹改变航向,发射后七秒,声学近炸引信开始发挥作用。如发射后三十秒。导弹还未击中目标,则自毁机构开始起动。导弹飞行速度最大可以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二公里每小时,实用射程一千五百米到三千五百米。虽然控制导线的长度为五千五百米,不过在这样的距离上目测操控已十分困难,所以一般使用距离在一千五百米。

这样的空空导弹显然不符合李斌的要求,因此只是小批量试制了一些就停产了。

尽管该型导弹没有成为空军的制式装备,但也极大鼓舞了空空导弹研制组的热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既然导弹可以用有线来引导,那为什么不能用无线电来引导呢?

接下来,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

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想要击中目标就必须靠飞行员的引导,在双方相聚较远的情况下飞行员无疑能够轻松自在地引导导弹攻击目标,可当双方都能够从肉眼中看到对方了,己方飞行员无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导弹攻击目标。

既然如此就必须开发一种能够随时发射,自动寻找目标的导弹。

可怎么样才能让导弹自动寻找目标呢?

一时间空空导弹研发小组的成员们很是苦恼。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从蛇那里取得了灵感。

众所周知,蛇的视力不好,蛇捕食猎物靠的是它那灵敏的嗅觉。

天上飞机飞机也在散发气味,但空空导弹肯定不能依靠气味击中目标。

可是,天上的飞机无时无刻不再散发着热量,西联早就研制成功了红外线装置,只要经过适当改动,完全可以用来充当空空导弹的导引头。

实验表明,他们的想法完全正确。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种依靠红外线制导的近程空空导弹诞生了。

当李斌看到这种导弹的时候很是感慨不已。因为他看到了后世美国的AIM―9(九)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

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诞生之初的确不怎么可靠,但其对后世世界近程空空导弹的研发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可以说后世世界各国的近程空空导弹都是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的徒子徒孙。

怎么,你不信?

好吧。还是说说实际例子吧。

在后世的一九五八年九月,PLA空军歼五编队与台湾空军二十四架F-86(八六)编队在浙江温州地区上空遭遇,空军飞行员王自重因掉队被其中十二架F-86(八六)围困。王自重单机击落敌两架F-86(八六)后,被F-86携带的AIM-9(九)“响尾蛇”导弹击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战中空空导弹取得的战绩。但当天F-86(八六)发射的AIM-9(九)中有一发未爆炸,坠落后被大陆军民发现。这枚AIM-9(九)被送往苏联,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K-13(十三)空空导弹(北约代号AA-2(二)),我国的进口仿制品即霹雳-2(二)空空导弹。

你说世界两大阵营的空军都使用和这种导弹有极大关联的导弹,那能不说后世世界各国的近程空空导弹都是它的徒子徒孙吗?

为了缅怀该导弹,李斌很强硬地将其命名为霹雳-2(二)近程空空导弹。

由此形成了空战中,中近程导弹搭配使用的格局。

“老周,祝贺你。”看到那架零式战斗机被击落,老郑由衷祝贺道。

“老郑,现在你来攻击吧。”

“算了,我就不参与接下来的攻击了。我怕我参与攻击会被人揍。”

老周有些糊涂,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这次出击原本是测试FZD―12(十二)战斗机、霹雳-2(二)近程空空导弹、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的实战能力。没想到中程导弹表现是在太出色了,直接干掉了一大半日机,再加上后来的近距离格斗,残存日机数量就更少了。原本配属作战的活塞式战斗机飞行员看到这种情况,肯定早就在骂/娘了。要是再去抢食,那真的是逗人恨的行为。

事实上,配属作战的活塞式战斗机飞行员们还真的实在骂/娘。他们早就听说过喷气式战斗机的厉害,但没想到真的这么厉害,直接干掉了绝大多数日机。眼看着剩下的日机都要成为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战果了,他们心里的那个憋屈劲儿就甭提了。

好在FYJ―3(三)预警机及时下达命令让喷气式战斗机撤退,让活塞式战斗机前出追击残存日机。不然活塞式战斗机这次出来就真的是打酱油了。

可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僧多粥少呀。

这次的日军飞机也只有一百多架,被喷气式战斗机击落了一大半,剩下的只有小猫两三只了。就这小猫两三只还不够活塞式战斗机分的。

没办法,只好遵循谁咬住就是谁的。至于咬住的人能不能将其击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再说了,现阶段的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秉承了以前西联军飞行员严格教育的制度,只要出来那就是具有大量“实战经验”的飞行员。

这可不是日本那种,刚出来就是纯粹菜鸟的类型。

为了保证军队中所有飞行员在上战场的时候不至于过度紧张,西联军在对飞行员进行训练的时候严格按照实战进行训练。不但环境是实战环境,甚至教官都是经过实战的。

以战斗机飞行员的培训为例。

教官在训练这些飞行员时,往往利用最快捷,最简单的方式“击落”学员。

经过不断的“虐/待”,菜鸟们逐渐成熟起来。当他们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具备准王牌的素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