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山沟中的军阀 > 第二六四章 这战车好厉害

山沟中的军阀 第二六四章 这战车好厉害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4: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FZD―12(十二)战斗机、霹雳-2(二)近程空空导弹、PL(霹雳)―3(三)中程空空导弹一战成名,弄得海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们眼热不已。他们纷纷打听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成为FZD―12(十二)战斗机的飞行员。可是他们的打听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

FZD―12(十二)战斗机的战斗力的确强悍,但按照后世的看法只能算是轻型战斗机,中国未来需要的是一种中型战斗机(后世标准)来支撑天空。

现在这种中型战斗机已经研制成功,正在装备海空军的航空兵部队。

一百多架飞机全军覆没可不是小事,冈村宁次当即派人前去调查。

可调查的结果让冈村宁次很是无语,原因无他――那些被击落的飞行员没一个活着回来。

这就导致冈村宁次根本无法获得第一手详细资料。

冈村宁次只知道,己方派出的一百多架飞机被一种冒烟的东西打得损失惨重,剩下的飞机又被没有螺旋桨的飞机击落大半,最后剩下的也被活塞式战斗机击落了。

其他有用的信息一点都没有。

冈村宁次不觉有些心寒――支那人的武器越来越厉害了,大日本帝国在未来还打得赢支那吗?

猛然间冈村宁次醒悟过来,按照以前西联军的习惯,在取得制空权的第一时间,西联军就会发动地面进攻。以前的西联军消失了,但更加强大的中国复兴军诞生了,那么是不是说支那人的地面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

冈村宁次刚准备下令前线部队防备中国复兴军的进攻,结果参谋很“默契地”送来了中国复兴军已经突破鸭绿江防线的消息。

结根据参谋送来的情报冈村宁次很快圈定了支那人突破中朝边境的地点。

中国复兴军选择的突击地点和后世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期间的突击地点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在成功将日本势力赶出中国后,日本就在中国和朝鲜边境大兴土木,防备中国可能的进攻。

在中朝边境上,尤以新义州拥有最强大的防御能力。

因为新义州有一座连接朝鲜和中国的铁路大桥――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大桥位于辽宁省安东市(后世称为丹东市)区内,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一九零九年五月动工,一九一一年十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九百四十四点二米,宽十一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九十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第二座桥始建于一九三六年(后世是一九三七年)四月,可是日本在一九三八年时不得不从中国全面撤退,第二座桥的修建就暂停了。

中日之间相互恢复和平后,日本为了保证朝鲜的安全,坚决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两国合资第二座鸭绿江大桥的建议。同时为了防止中国突然通过第一座鸭绿江大桥快速进入朝鲜半岛,日本在新义州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驻扎了重兵。

驻扎在新义州的是日本关东军第一零三师团。

日军第一零三师团是日军第三师团退役官兵在中日大战爆发后,日本紧急招募整编而成的。

日军第三师团在南九战役中全都喂了长江的鱼,第一零三师团的日军官兵当然咽不下这口气。这不,中日之战结束后,他们主动要求前往前线,抵挡中国人发动的第一波次大规模进攻。

第一零三师团虽说是乙种师团,但其中多个老兵数量确是很多甲种师团都眼热的。让这样一支部队到到前线抵挡中国人发动的第一波次大规模进攻,那不就是主动将精锐部队松北中国人吃吗?日本人还没那么傻。

可奈何第一零三师团的日军官兵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非要抵挡中国人发动的第一波次大规模进攻。

日本高层起初是不同意的,但随着日本研制出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并配发部队。日本高层终于同意了第一零三师团的请求。

在当时日本和中国最近的地方就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半岛。朝鲜和中国隔着鸭绿江、图们江、长白山等天然山河将朝鲜和中国隔开。而日本为了加强对南满(辽东半岛地区)的统治,特意修筑了连通朝鲜和南满的鸭绿江大桥。

这样一来日本高层就将第一零三师团调到了新义州。为此日本高层还将大量坦克、装甲车、各种火炮、半自动步枪送到了第一零三师团手上。

要知道这些武器装备大多都是装备经历过中日大战且没被西联军消灭的日军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第一零三师团原先根本就没在换装计划内。

现在第一零三师团得到这些新装备当然高兴了。

得到新装备的第一零三师团官兵,心里那个乐呵呀。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这次一定要让支那人吃大苦头。

知道新义州的防御能力强悍,中国复兴军也没有打算直接从安东攻过去。中国复兴军选择了迂回进攻。

河流的深度并不一致,中国复兴军就利用了这一点。在靠近新义州的地方使用新研发的轻型坦克,渡过鸭绿江。

在三二式坦克研制出来后,西联军方对其在山地地形条件下的运行能力进行过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三二式坦克在山地地形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还赶不上二七式坦克,究其原因还在于三二式坦克的重量实在“太重”。

三二式主战坦克最初的重量也的确只有三十二吨,后来为了增加它的防御力,重量肯定上升不少,到目前为止最新型号已经上升到了三十八吨(净重),战斗全重肯定超过四十吨。这一重量直接导致三二式坦克在山地地形条件下作战大受影响。

因此一种在保持三二式坦克火力、机动力前提下,重量又大幅度降低的坦克就成为了西联某些部队的迫切需要。经过西联坦克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这种满足了需要的“坦克”终于出世了,这就是ZTQ――37(三七)式轻型坦克。

在研制这款轻型坦克的时候,西联坦克研究人员明确认定,新型轻型坦克要装备一门倍径暂定的一百零五毫米主炮,重量限制在二十吨以内,防护装甲要用最新式的,该坦克的主要作战地点是在中国南方的山地,可像两栖坦克那样水上航渡。

可谁曾想到这款坦克首次战斗的地点不是在南方,而是在北方。

这款坦克车体高度只有二点三二米(到指挥塔顶),长九点七二米(包括火炮)车体长六点四一米,宽三点二五米。净地高三十七厘米。战斗全重是十八吨。最大公路速度六十五千米每小时,最大水上速度十二千米每小时,越壕宽二点五米,爬坡度三十一度。

该坦克装备一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五十一倍径的线膛炮,弹药基数最大为五十发,水上行驶四十发,火控系统中装备了火炮稳定装置和热成像夜视仪。辅助武器为两挺六毫米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在火炮左侧;另一挺为高射机枪,在塔克炮塔左侧的舱门前。发动机为一台两百六十四点六马力的柴油机换装了老发动机。后部装有液压驱动螺旋桨推进器,该坦克无需准备即可直接下水,进行航渡。更重要的是,该坦克可以在水上进行行进间射击,这是以前的两栖坦克所不具备的。

这款轻型坦克李斌并没有在意,后来才知道这坦克实际上就是后世瑞典的IKV-91(九一)―105(一零五)轻型坦克。

至于知道的原因,暂且不表。

为了掩护三七式轻型坦克的突击,丹东的中国复兴军第七十四集团军在攻击开始前发起了大规模掩护炮击。

“全部进入掩体,支那人打来了。”

日军士兵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陆续进入掩体。

“支那人怎么还是这样呀?在攻击开始前总要打很多炮弹,难道炮弹不要钱吗?”

“这只能说明支那人越来越蠢了。他们还是用老眼光看我们。”

“没错,现在的大日本帝国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这次一定要让支那人有来无回。”

而在第七十四集团军指挥部里,第七十四集团军军长王耀武正在向下属询问:“偷袭部队怎么样了?对面的日军有什么应对?”

“偷袭部队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鸭绿江。日本人还未发现他们的行动。”

王耀武,生于一九零四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东国党高级将领,黄埔军校毕业。

王耀武在淞沪会战期间里有战功,后来逐步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军长。

全**队整编完成后,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被更名为中国复兴军第七十四集团军。

虽然以前是中央军,不是西联军,但西国党也没有对他们实行区别对待。

以前吃的是面粉、窝窝头,很少有肉;现在顿顿上好的大白米,肉管够,偶尔还有酒。

不但吃得好了很多,装备上更是鸟枪换炮;以前没有坦克、装甲车,现在却普遍配备;以前没有空中支援,现在却随时可以呼叫……

可以说完全没有其实对待。

甚至对原七十四军在抗战期间死、伤、残的将士及其家人也进行了大照顾。

这些事情让他们感到西国党还真的是一视同仁,不似他们的姜委员长在对待嫡系和旁系时那么分明,弄的基层部队的士兵有些离心。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早先是以打日本人出名的,没想到整编更名后调到东北了,第一仗还是打日本人。

王耀武心里那个乐呀。这下子终于可以好好“招待”一下日本人了,不将日本人以前对己方的“关照”还回去实在是对不起人家呀!

这不,既然要配合一下偷袭部队,那动静肯定要大点才行。

于是王耀武将部队的所有口径在一百二十五毫米以上的火炮,不管是加农炮,还是榴弹炮,还是火箭炮,都给拉来了。反正王耀武给炮兵部队的命令是一定要让小鬼子知道咋中国人炮弹的厉害。

以前被日本人炮兵“好好招待”过的前中央军官兵,在听说王耀武的命令后,甚至主动跑去帮炮兵搬运炮弹。要不是害怕人多,导致攻击不顺,这些人还真的要一直搬下去。

“还有多久才会到达预定位置?”

“不到半个小时。”

“希望小鬼子没有发现我们的意图。不然我们这支轻装部队有苦头吃了。”

“我说老史,这还算轻装部队吗?这支部队可是装备了坦克、装甲车的。”

“你是没见到第一集团军,那装备,实在是让人流口水呀。”

“老史,你能详细说说吗?”

“好……”

“报告,前方发现日军装甲部队,其中甚至还有日本新研发的坦克。”

“就是情报中说的那种,可以和三二式坦克正面抗衡的坦克吗?”

“是的。”

“都是新坦克,那就看看谁更强吧。”

由于是夜间,日本坦克上面可没有装备夜视仪,因此日本坦克首先遭到了攻击。

三七式轻型坦克使用钨芯穿甲弹很轻易地击穿了日本新式坦克的正面主装甲。

这倒不是说日本的装甲水平是豆腐渣,而是因为三七式轻型坦克使用钨芯穿甲弹不是以前那种钨芯穿甲弹,而是脱壳钨芯穿甲弹。

脱壳穿甲弹出现前的穿甲弹在弹体中装有少量炸药和引信,弹丸头部虽然已经破裂,但是弹体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所以仍会继续前冲。当撞击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引信被触发点燃,就引起了弹丸装药的爆炸。这时,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可产生数十吨至数百吨的高压,从而杀伤坦克内的乘员、破坏武器装备。

而脱壳穿甲弹(APDS),就是在一个比主炮口径小的钨合金制弹芯再套上由轻金属制造的套环,套环和主炮口径相同,当发射时轻金属套环脱落而钨合金弹芯继续飞向目标,这是为了要兼顾以大口径坦克炮发射高速炮弹和以小口径炮弹较易穿透装甲的要求,这种炮弹的弹芯长径比不可大于一比七,以便用线膛炮发射。

更先进的翼稳脱壳穿甲弹(APFSDS)还在研制中。

被突如其来的打击震撼到的日军装甲兵们,心里一震,“到底哪儿来的炮弹。”

很快通过火炮开说发出的火光,日军装甲兵们发现了向他们射击的三七式轻型坦克。

看清三七式轻型坦克外形的日军装甲兵暗道:“这战车好厉害,居然一炮就击毁了帝国最先进的战车。”

PS:后面的十多天会很忙,存在长久断更的可能,还请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