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主神图书馆 > 第七十七章 先买三五千亩租界土地

主神图书馆 第七十七章 先买三五千亩租界土地

作者:黄金知了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1845年11月份“上海土地章程”刚刚签订的时候,在魔都常住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九十人,就是数年后的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前夕,外国人数量也只有三百人不到,这八百多亩的土地肯定是足够的。

但是,在1848年的时候,继巴富尔上任的领事阿礼国借“青浦教案”一顿敲诈,还把军舰开到南京,把皇帝吓得魂不守舍,最后强行将英国租借沿着吴淞江和洋泾浜,越过界路继续往西扩充,一直多得两千多亩地才罢手。

所以,1848年到太平天国期间,英国租界的实际面积也就两千八百亩左右而已。

上海的法租界,是在1849年一月才城里的。

当时,看到英国人如此轻易就敲诈成功,法国驻魔都领事敏体尼大受鼓舞,同样要求获得符合法国体面的租界,在当时的代理上海道台吴健彰拒绝后,便怒发冲冠,向两江总督和朝廷军机大臣写态度极为强硬的书信,怒斥吴健彰,最终导致刚当上代理道台不久的吴健彰立刻被罢官撤职。

(知了语:吴健彰第一次当官,居然是因为维护中国主权,冲撞外国领事才被撤职的,想不到吧?)

接着上任的上海道台是朝廷大臣琦善的贴身护卫,满洲人麟桂,这位爷上任后就发扬光大原上司的风格,对敏体尼的所有要求全盘接受,圈定洋泾浜到上海北城墙的一大段地块给敏体尼做租界,甚至在合约中写上“以后土地如果不够用,可以继续扩展”等很多余的话。

后来,法国租界一再扩张,比甚至把老上海县城都要包裹住,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但麟桂签订的合约中的这段话,还是其起因。

麟桂和敏体尼签订条约,大约是在1849年一月份的时候,法国人感激麟桂,后来将租界中的一条路命名为麟桂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叫这个名字。

理论上而言,可以认为美国租界是在1849年左右,法国租界成型不久后成立的,但这个事情就有些复杂了。

看到英国和法国得到便宜后,美国也想过来占便宜,但此时美国在魔都没有正式官员,自称“美国驻上海领事”的吴利国,其实是旗昌洋行的大班,并不受美国政府认可,也没有从美国政府领过薪水,压根没办法替美国政府签署什么正式协议。

所以,吴利国就想了个办法,就是直接在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的虹口地区购买数百亩土地,形成事实上的租界,但其法律地位并不受美国政府或中国政府的认可。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网上还有人争论魔都到底有没有过美国租界,起因就在这里。

美国著名洋行旗昌洋行的做法很有意思,其大班吴利国到上海赴任后,给当时来清国签订“望厦条约”,不久又回去的美国公使顾盛写过一封信,希望成为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认为这对其做生意和保护美国利益都会很有意义。

只是顾盛有没有同意就不得而知了,通常认为吴利国由此获得了上海领事的职位,但知了并没有找到文献说顾盛同意吴利国如此荒谬的要求,甚至历任美国政府也并不承认吴利国是美国政府任命的正式领事,最多说是代理领事。

(知了注:可能是因为吴利国在上海帮忙建立实质上的租界,为美国带来巨大利益,因此捏着鼻子承认的成分多一些)

而且,据知了所知,吴利国一生都没领过美国政府的薪水,这可跟英国领事和法国领事完全不一样。

旗昌洋行历来出过多名欧洲国家领事:

旗昌洋行的第一任大班(应该算总经理吧)吴利国(Henry G. Walcott)兼任美国领事;

他在1854年得疟疾死后,第二任大班金能亨(Edw. Cunningham)兼任美国领事、瑞典领事和挪威领事,并于1858年退出旗昌洋行;

后来由该行的职员(P.S. Forbes)接任瑞典和挪威领事,另一职员卢瑞欧(P. J. S. Louroiro)则兼任西班牙领事。

(知了注:以上资料来源于“上海地方志”;

1854年后开始,美国政府往中国派遣正式外交人员过来,所以之后的美国领事就不再是旗昌洋行的绅士们担任了。)

再考虑到后来接替麟桂成为上海道台的吴健彰(没错,吴健彰下台之后又上去了,政治人物就是能屈能伸)也是旗昌洋行的股东之一,这旗昌洋行真是人才辈出,英才济济啊。

赵大贵作为现代人,对这些情况多少是了解的,每次遇见那个年轻的吴利国,就想吐槽一下,小小一个洋行居然有四个国家的领事,你们这么厉害,你妈知道吗?

难道这四国政府都是你家开的不成?

其他洋行也有类似的问题,就是说洋行大班经常坚韧某个欧洲国家的领事职务,而且其中部分任命还是有一定依据的,可能是几十年前某国发布驻中国领事的任命状,流传到中国后一直在洋行商人们手中转来转去,以非常严肃的态度互相买卖任命状,就是著名的怡和洋行也没少出过这事。

只是,这些流转的领事职位好歹有所凭据(虽然发布任命状的国家可能都忘了这件事情,甚至政府都倒闭),像旗昌洋行的吴利国这样没有任何书面依据,全凭自吹自擂说拿到美国公使顾盛的委派自任为领事的,还是有些太过恶劣。

综上所述,魔都县城以北到洋泾浜,是1849年一月左右确定的法国租界;洋泾浜以北到吴淞江以南,是经过1845年和1848年,先后两次合约确定的英国租界,面积达两千多亩;吴淞江以北、黄浦江以西的数百亩土地,是旗昌洋行以后购买做成事实上的租界的虹口地区。

而赵大贵要购买的土地,便是魔都县城以北广大的租界地区,把三国租界的核心地段全都包括进去了。

“我们要在这里、这里和这里买土地,就买三千亩到五千亩,凡是沿河的土地一定要拿住,特别是这三江环绕之地,有多少要多少。

不要怕花钱,我们商行现在穷得只剩下钱,拿个五六万买数千亩地,轻而易举的事情。”赵大贵拿着地图,兴奋地说道。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地图炮吗,果然爽啊。

“这些土地多是荒滩和不值钱的农田,高的一亩十五元,低的两三元都能弄,均价也就七八元,应该不难。

东家要买这么多地,是要为修筑那个铁路准备的吗?”一位掌柜看着地图,皱着眉头问道。

“什么铁路,唔,这么理解也未尝不可。

先不管这些土地以后用在什么地方,先想办法拿到手里才是正经。”赵大贵差点将自己为卖洋布弄出的梗都忘了。

如今只是1844年九月初,外国人还主要集中在魔都县城里,就是巴富尔跟宫慕久的谈判也停留在刚起步的阶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虽说也有几家目光比较远大的商行在预定的英国租界区域租借土地,但数量不多,就是以怡和洋行的实力也就租借了十亩左右荒地而已,所有洋行租界的土地合起来都没有一百亩。

而且,这些有实力的洋行买办都并不怎么重视土地,当地的农民也意识不到手上土地的价值,正好是低价购入土地的好时机。

大贵商行的掌柜们觉得买这么多荒地很不靠谱,但是在赵大贵的极力压制下,又考虑到商行现在实在是现金充足得要命,才一个个出言建议,把这买地的办法和流程给确定了。

原来,这时代虽然有土地买卖,但手续异常繁琐,像赵大贵这样的外来户是根本搞不懂的,还好他招募的掌柜们经验丰富,人脉广阔,做这个事情比他亲自出马靠谱多了,他本人只要把控大方向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